拓展:水通道蛋白的發現過程和生理作用

2021-02-13 學甫無境

試題:(2012年北京高考試題)科學家為了研究蛋白A的功能,選用細胞膜中缺乏此蛋白的非洲爪蟾卵母細胞進行實驗,處理及結果見下表。

(1)將I組卵母細胞放入低滲溶液後,水分子經自由擴散(滲透)穿過膜的         進入卵母細胞。

(2)將蛋白A的mRNA注入卵母細胞一定時間後,該mRNA        的蛋白質進入細胞膜,使細胞在低滲溶液中體積         。

(3)與Ⅱ組細胞相比,Ⅲ組細胞對水的通透性       ,說明HgC12對蛋白A的功能有         作用。比較Ⅲ、Ⅳ組的結果,表明試劑M能夠使蛋白A的功能        。推測HgC12沒有改變蛋白A的胺基酸序列,而是破壞了蛋白A的        。

(4)已知抗利尿激素通過與細胞膜上的        結合,可促進蛋白A插入腎小管上皮細胞膜中,從而加快腎小管上皮細胞對原尿中水分子的       。

(5)綜合上述結果,可以得出        的推論。

答案:(1)磷脂雙分子層 (2)翻譯  迅速增大  (3)明顯降低    抑制  部分恢復    空間結構  (4)受體  重吸收   (5)蛋白A是水通道蛋白

解析:(1)水分子跨膜運輸的方式自由(簡單)擴散,通過細胞膜的基本骨架磷脂雙分子層即可;(2)蛋白質是mRNA翻譯得到的產物,蛋白質進入導致細胞在低滲溶液中吸收速率增大,體積迅速增大;(3)由表中數據可以知道與Ⅱ組細胞相比,Ⅲ組細胞對水的通透性明顯降低,說明抑制了蛋白A的功能,比較Ⅲ、Ⅳ組的結果可以知道Ⅳ比Ⅲ水通透速率有所提高,說明試劑M能夠使蛋白A的功能部分恢復,由此推測沒有改變蛋白A的胺基酸序列,而是破壞了蛋白A的空間結構;(4)抗利尿激素作用需要受體結合,加快腎小管細胞的重吸收水分;(5)根據上述分析蛋白A應該是水通道蛋白。

生物體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水溶液,水溶液佔人體重量的70%。生物體內的水溶液主要由水分子和重量的70%。生物體內的水溶液主要由水分子和各種離子組成。它們在細胞膜通道中的進進出出可以實現細胞的很多功能。

20世紀50年代中期,科學家發現,細胞膜中存在著某種通道只允許水分子出入,人們稱之為水通道。因為水對於生命至關重要,可以說水通道是最重要的一種細胞膜通道。儘管科學家發現存在水通道,但水通道到底是什麼卻一直是個迷。

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科學家彼得·阿格雷研究了不同的細胞膜蛋白,經過反覆研究,他發現一種被稱為水通道蛋白的細胞膜蛋白就是人們尋找已久的水通道。

為了驗證自己的發現,阿格雷把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細胞和去除了這種蛋白的細胞進行了對比試驗,結果前者能夠吸水,後者不能。為進一步驗證,他又製造了兩種人造細胞膜,一種含有水通道蛋白,一種則不含這種蛋白。他將這兩種人造細胞膜分別做成泡狀物,然後放在水中,結果第一種泡狀物吸收了很多水而膨脹,第二種則沒有變化。這些充分說明水通道蛋白具有吸收水分子的功能,就是水通道(如圖)。 

實驗示意圖

1988年阿格雷等在分離純化紅細胞膜上的Rh多肽時,發現了一個28kD的疏水性跨膜蛋白,稱為形成通道的整合膜蛋白28(CHIP28),他們很快分離得到了這種蛋白質,並沒出了胺基酸序列,1991年完成了其cDNA克隆,並發現這種蛋白質在吸水能力很強的腎臟和紅細胞中含量特別高。

阿格雷將CHIP28的mRNA注入非洲爪蟾的卵母細胞中,在低滲溶液中,卵母細胞迅速膨脹,並於5分鐘內破裂,純化的CHIP28置入脂質體,也會得到同樣的結果。

為進一步確定其功能,又將其構於蛋白磷脂體內,通過活化能及滲透係數的測定及後來的抑制劑敏感性等研究,證實其為水通道蛋白。從此確定了細胞膜上存在轉運水的特異性通道蛋白,並稱CHIP28為Aquaporinl(AQPl)。

細胞的這種吸水膨脹現象會被Hg2+抑制,而這是已知的抑制水通透的處理措施。2000年,阿格雷與其他研究人員一起公布了世界第一張水通道蛋白的高清晰度立體照片。照片揭示了這種蛋白的特殊結構只允許水分子通過。水通道的發現開闢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這一發現揭示了細胞膜上確實存在水通道,Agre(阿格雷)因此與離子通道的研究者Roderick MacKinnon(麥金農)共享200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目前在人類細胞中已發現的此類蛋白至少有11種,被命名為水通道蛋白(AQP),均具有選擇性的讓水分子通過的特性。在實驗植物擬南芥中已發現35個這類水通道。

目前已知哺乳類動物體內的水通道蛋白有十三種,其中六種位於腎臟,但科學家對於其他水通道蛋白的存在仍有疑慮。最受關注的幾項水通道蛋白比較如下:

水通道蛋白有研究主要是將來可以研發出與水通道異常引發的疾病。

很多疾病,比如一些神經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就是由於細胞膜通道功能紊亂造成的,對細胞膜通道的研究可以幫助科學家尋找具體的病因,並 研製相應藥物。另外,利用不同的細胞膜通道,可以調節細胞的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中藥的一個重要功能是調節人體體液的成分和不同成分的濃度, 這些成分可以通過不同細胞膜通道調節細胞的功能。有專家認為,對細胞膜通道的研究可以為揭 示中醫藥的科學原理提供重要的途徑。

 

相關內容連結

拓展:鉀離子通道蛋白的種類和作用,超極化的形成和恢復原因

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區別,生理功能和特性

葡萄糖進入上皮細胞的轉運方式及轉運蛋白GLUT

                有些圖版來自於網絡(侵刪)

                           喜歡就點個「在看」唄~➘

相關焦點

  • 長篇回顧:細胞膜水通道、離子通道的發現|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
    2003年,兩位美國的科學家發現並研究了這個作為通道的蛋白質,並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他們是發現了水通道的彼得·阿格雷和發現了離子通道的羅德裡克·麥金農。在諾貝爾獎的獲獎演說中,阿格雷這樣敘述水通道的重要性。「水被認為是「生命的溶劑」。因為我們身體的70%是水。人類以外的所有的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微生物,還有植物的身體也主要是由水構成的。構成生物體的小房間(細胞)也主要是水,水對生命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而水通道蛋白是細胞的給水和排水系統。
  • Nat Commun:鈣離子通道蛋白發揮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2017年3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itons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揭示了鈣離子釋放激活鈣離子通道(CRAC)家族的兩個蛋白如何通過相互作用控制鈣離子流入細胞
  • 【中國科學報】從未謀面的國際合作打開膜通道蛋白開關
    在真核環核苷酸門控離子通道(CNG)基因中,某些致病突變是導致失明和色盲的直接原因。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李國輝團隊與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楊建和阿希姆·弗蘭克團隊開展合作,在CNG的門控分子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6月1日在線發表於《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
  • 復旦大學發現鎂離子通道調節機制—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服部素之和閆致強團隊利用晶體結構、電生理記錄等手段,發現ATP調控鎂離子通道
  • BluePro博樂寶:全球首款水通道蛋白膜淨水器震撼發布
    這種位於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對於水分子有高度的選擇性,會在細胞膜上組成孔道,控制水在細胞中的進出。這種蛋白有兩個顯著特點,其一是超高的水通過率,每秒可通過30億個水分子;其二是對水質外的其他物質—包括糖、鹽、甘油等物質和重金屬有極強的攔截能力。
  • 水通道蛋白到底是個啥?奧蜜思芯悠用的就是它!
    關於這扇肌膚的補水的「大門」的發現,要從它的發現說起。細胞如同一個由城牆圍起來的微小城鎮,有用的物質不斷被運進來,廢物被不斷運出去。早在很多年前,人們就猜測細胞這一微小城鎮的城牆中存在著很多「城門」,它們只允許特定的分子或離子出入。20世紀50年代中期,科學家發現,細胞膜中存在著某種通道只允許水分子出入,人們稱之為水通道。因為水對於生命至關重要,可以說水通道是最重要的一種細胞膜通道。
  • cAMP在多種疾病生理過程中起關鍵作用
    近日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加爾維斯頓醫學分部及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解析了一個在多種疾病例如糖尿病和癌症的生理過程中起關鍵性作用的蛋白質
  • 科學網—發現新生長素作用和調控機制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生所發現新生長素作用和調控機制
  • 阿爾茨海默病關鍵蛋白作用被發現!有望開啟全新治療方式
    受阿爾茨海默病影響的大腦中,充滿了由 β 澱粉樣蛋白異常聚集形成的斑塊。三十多年前,科學家們首次發現這種 β 澱粉樣蛋白是由澱粉樣前體蛋白(APP)產生,但一直以來人們並不清楚 APP 蛋白究竟有哪些神秘的生理功能。
  • Nature:揭示DNA依賴性蛋白激酶在rRNA加工和造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儘管科學家們早在幾十年前就知道了這一點,但他們還不完全了解哺乳動物細胞中DNA-PK結合哪些類型的RNA,也不了解這種結合的生理後果。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DNA-PK與參與核糖體組裝的RNA結合的機制。作為細胞的蛋白合成裝置,核糖體可確保幹細胞產生足夠的紅細胞。
  • 上海藥物所等發現與細胞死亡相關的新型離子通道
    鎂離子是活體細胞內含量最高的二價陽離子,在包括中樞神經興奮性調控、生長發育等所有生命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雖然與鈣離子一樣同屬第二信使,但與鈣離子相比,人們對鎂離子跨膜轉運機制及生理病理功能的了解非常匱乏。
  • 組蛋白修飾研究的歷程和意義
    儘管後來證實這一分類存在問題,但基於此發現提出了「組蛋白生理功能之一是抑制基因表達」,這有一定的合理性。1960年代,在組蛋白中鑑定出大量修飾胺基酸。1963年,菲利普(D. M. P. Phillips)首次發現組蛋白中存在乙醯化胺基酸;翌年,墨菲(K. Murray)在小牛胸腺組蛋白中鑑定出甲基化賴氨酸。這些發現凸顯了組蛋白的結構多樣性,也暗示了組蛋白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學作用。
  • 顏寧等解析首個真核生物鈉通道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為理解其作用機制和相關疾病致病機理奠定了基礎。 重要性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英國科學家霍奇金和赫胥黎發現了動作電位;之後發現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Nav通道)引發動作電位,而電壓門控鉀離子通道(Kv通道)則終結動作電位,恢復至靜息狀態。自此科學界展開了針對鈉通道方方面面延續至今的系統研究;可以說,對鈉通道的研究構成了過去60多年電生理研究的重要基石。
  • 顏寧等解析首個真核生物鈉通道近原子解析度結構—新聞—科學網
    為理解其作用機制和相關疾病致病機理奠定了基礎。 重要性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英國科學家霍奇金和赫胥黎發現了動作電位;之後發現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Nav通道)引發動作電位,而電壓門控鉀離子通道(Kv通道)則終結動作電位,恢復至靜息狀態。自此科學界展開了針對鈉通道方方面面延續至今的系統研究;可以說,對鈉通道的研究構成了過去60多年電生理研究的重要基石。
  • 科學家建立一種新的離子通道藥物篩選方法
    該研究構建了在小動物體系高通量篩選靶向作用於離子通道化合物的方法,找到了一些能夠恢復致病離子通道突變體功能的化合物,並闡明其作用機制,為離子通道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策略。  離子通道提供特定離子進出細胞的路徑,它們是生物體電活動的分子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離子通道參與調節神經系統電信號傳導,在心臟搏動等重要生理過程發揮關鍵作用。
  • PNAS:磷脂與膜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取得新進展
    膜與膜蛋白的相互作用是當前生物學研究熱點之一。細胞膜組分和結構均十分複雜,其中一些特殊組成直接與膜蛋白結合參與調控蛋白質功能。例如,膽固醇和4,5-二磷酸磷脂醯肌醇(PIP2)分別與G-蛋白偶聯受體(GPCR)和電壓門控鉀離子(Kv)通道結合。結構生物學研究獲得了GPCR表面上一些膽固醇結合位點信息,分子動力學(MD)模擬能直接觀測到膽固醇與一些GPCR的結合過程,在一些已知位點上得到與晶體結構非常一致的結果,並且預測新的結合位點。然而,目前PIP2與Kv通道的結合及調節機制還不清楚。
  • 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發現長非編碼RNA在細胞核仁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該成果揭示了細胞核仁裡長非編碼RNA SLERT在RNA聚合酶I轉錄過程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機制。曾一度被認為是人類基因「暗物質」的長非編碼RNA,其家族中不少成員已被證明廣泛參與各種重要生命活動的調控。在此次研究中,陳玲玲研究組運用前期創建的無poly(A)尾巴RNA分離和測序技術發現了一條全新的長非編碼RNA,這是首次在人類細胞中發現可以調控RNA聚合酶轉錄的長非編碼RNA。
  • 科學家揭示抑制鈣離子通道的新方式
    CaV1.3通道開放後能夠被流入的鈣離子以負反饋形式迅速削弱(即鈣依賴性失活),多項研究證實這一過程由重要鈣結合蛋白—鈣調素(calmodulin)所介導;同時,通道蛋白的碳末端能夠通過與鈣調素競爭影響通道功能,成為另一類重要的反饋型調控。
  • 西湖大學閆湞等《自然通訊》發文報導人源鈉漏通道高分辨結構
    這一去極化趨勢主要由鈉漏通道NALCN介導的鈉離子電流來維持,這對調節神經元興奮性非常重要。NALCN的功能異常會導致諸如精神運動發育遲緩(IHPRF)、肌張力減退和發育遲緩(CLIFAHDD)、嬰兒神經軸索營養不良(INAD)、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情感障礙等眾多神經相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