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攻科技與消費領域
主持人:本周科技股的表現較之前有所好轉,會迎來新的機會嗎?
袁月:5月份由於消息面不太穩定,導致科技股下跌幅度或者說波動幅度大,這也符合之前一直分析的:科技股屬於估值驅動的品種,受資金風險偏好影響較大。近期表現相對較好更多還是因為調整空間比較充分,有反彈的需求,當然這是從技術的角度分析。
如果從基本面看,對於科技板塊政策支持力度還會逐步加強,比如5G商用牌照的發放速度比預期的提前,這對相關個股都會形成刺激。對於選股來說,短期漲幅居前的肯定還是遊資挖掘的低位個股,但這類個股偏概念,基本面缺乏亮點。
對於中線還是要從業績角度出發,尤其是一季報業績超預期的品種,確定性還是相對高,並且還可以用估值進行衡量。當連續下跌後市場會發現,即使沒有5G業務帶來的估值提升,有些公司現價也不算貴,那麼就會再次關注,這就是和純概念個股的本質區別。當然,接下來5G大的方向還是要從設備端向應用端轉移。
主持人:記得在你趨勢穩贏系列課程中,除了科技股,對於消費股也做了詳細的分析,近期在逆市創出新高后投資者應該怎樣應對?
袁月:與科技股估值驅動的邏輯不同,消費股主要是業績驅動,之前一直強調消費類的個股研究跟蹤起來並不複雜,估值計算也比較容易,沒有精力或者能力研究其他行業的,還是要多在消費領域多下功夫,近期的走勢也證明了,有時往往看似最簡單的結果並不差,而有些看似技術含量很高、故作神秘的行業最終結果未必真的好。如果短期消費股出現補跌,也許又會是不錯的機會。
公司估值分析的前提
主持人:上周的紙刊文章中你就已經分析了帶量採購對於醫藥板塊的影響,本周又有了新消息。
袁月:對於第二批帶量採購的時間還沒有準確的消息,但在第一批帶量採購取得不錯效果的情況下,第二批今年肯定也會進行,並且相對第一批,涉及的範圍和力度都應該會更大,所以對於醫藥板塊整體的影響還會持續,當然部分不受醫保控費的品種,如創新藥、生長激素等實際上是不受政策影響的,但短期情緒上難免被影響,這就存在錯殺的機會。
而高銷售費用和低研發費用一直是很多藥企甚至是行業的問題,多集中在技術含量較低的仿製藥企中。如果只是純仿製藥或者該業務佔比較大的公司,本質上和純代工企業相似,因為都不具備核心技術,更不存在所謂的護城河,那麼對應的合理估值只能是15倍左右,超過20倍都很難,更無從談及成長性,這是投資者需要注意的。如果沒有能力研究和跟蹤整個醫藥行業的動態,也找不到不受醫保控費的品種,穩妥起見短期可以選擇規避。
比如還是以上周文章中分析的華東醫藥為例,雖然公司一季報還能維持較高增速,並且股價經過大幅調整後目前估值也比較低,再結合公司相對輝煌的過往,會讓投資者有種公司被錯殺存在價值窪地的機會。
其實這就存在一個誤區,估值是建立在公司發展的基礎上的,如果發展邏輯有瑕疵甚至存在問題,那麼根本沒有必要去計算估值,或者說你得到的結果會有偏差。而對於華東醫藥的發展瑕疵在於帶量採購的影響不確定,並且若想改變這種不確定因素對於公司發展的影響,更多還是要往創新藥方向轉變,這些都是需要後續持續跟蹤的,並不是短期就能解決的。換言之,只有投資邏輯通順的個股才有計算估值的必要,再通過估值來判斷公司股價所處的位置,最後再結合倉位制定操作計劃。
除此之外,通過有些學員問的問題可以看到,如果只看計算方法是沒有問題的,無論是PEG還是PE,選取數據和計算過程都是比較準確的,但問題還是出在選股上,因為所選擇的股票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長股,如錯把周期股當作成長股。在課程中重點分析過,周期股不適合長期持有,也許會在某一階段受益於行業發展出現一波上漲,但這不具備長期持續性,用PEG去計算意義不大,這是屬於估值計算方法與所屬行業不匹配。■
來源: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