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湯伯健康膳食研究院 旻舒
一、什麼是鈉、鉀?
鈉、鉀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常量元素,1807年由英國科學家Davy發現並命名。鈉性質非常活潑,自然界未有發現純鈉的存在,而以化合物形式分布。食鹽(NaCl)是人體獲得鈉的主要來源,鈉是人體細胞外液中主要的陽離子。
鉀為人體的重要陽離子之一。正常成人體內鉀含量約為50mmoL/kg,體內鉀主要存於細胞內,約佔總量的98%,其他存在於細胞外。鉀在體內分布與器官的大小及其細胞的數量和質量有關,其中70%的體鉀儲存於肌肉,10%在皮膚,紅細胞內佔6%-7%、骨內佔6%、腦佔4.5%、肝佔4.0%,正常人血漿濃度為3.5~5.3mmol/L,約為細胞內鉀濃度的1/25。各種體液內都含有鉀。
二、鈉、鉀的作用
1、鈉的作用
①調節體內水分與滲透壓
②維持酸鹼平衡
③鈉泵
④維持血壓正常
⑤增強神經肌肉興奮性
2、鉀的作用
①維持糖、蛋白質的正常代謝
②維持細胞內正常滲透壓
③維持神經肌肉的應激性和正常功能
④維持心肌的正常功能
⑤維持細胞內外正常的酸鹼平衡和電離子平衡
⑥降低血壓
三、鈉、鉀的缺乏與過量
1. 鈉缺乏
(1) 鈉缺乏的原因
①攝入不足:禁食、少食、膳食鈉限制過嚴
②排出過多:高溫、重體力勞動、過量出汗
③疾病因素:艾迪生病、使用利尿劑、嘔吐、腹瀉等
(2) 鈉缺乏的危害
鈉的缺乏在早期症狀不明顯,倦怠、淡漠、無神、甚至起立時昏倒。失鈉達0.5g/kg體重以上時,可出現噁心、嘔吐、血壓下降、痛性肌肉痙攣,尿中無氯化物檢出。當失鈉達0.75~1.2g/kg體重時,可出現噁心、嘔吐、視力模糊、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肌肉痙攣、疼痛反射消失,以至於淡漠木僵、昏迷、外周循環衰竭、休克、終因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2. 鈉過量
(1) 鈉過量的原因
正常情況下,鈉攝入過多並不蓄積,但某些情況下,如誤將食鹽當作食糖加入嬰兒奶粉中餵哺,則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或以食鹽作為催吐劑而攝入過多。
(2) 鈉過量的危害
①急性中毒:攝入食鹽35-40g/天可引起,出現水腫、血壓升高、血漿膽固醇升高等,如血漿鈉>150mmol/L時稱為高鈉血症,可出現口渴、面部潮紅、軟弱無力、煩燥不安、精神恍惚、譫妄、昏迷、血壓下降,嚴重者可致死亡。
②長期高鈉飲食可導致高血壓
③增加胃癌發生風險
(3) 如何預防鈉過量
控制食鹽醬油、鹽漬、醃製肉或煙燻食品、醬鹹菜類、發酵豆製品、鹹味休閒食品等的攝入量。
3. 鉀缺乏
(1)鉀缺乏的原因
①攝入不足:禁食、少食、偏食、厭食
②排出過多:高溫、重體力勞動、過量出汗
③疾病因素:腎臟疾病、使用利尿劑、胃腸道疾病嘔吐、腹瀉等
(2)鉀缺乏的危害
輕度鉀缺乏無明顯症狀。
當體鉀缺乏達10%以上時,表現為肌肉無力及癱瘓、心律失常、橫紋肌肉裂解症及腎功能障礙等。
4. 鉀過量
(1) 鉀過量的原因
一般攝入富含鉀的食物不會導致鉀過多,但以下原因可導致:
①攝入過多:大量輸入含鉀藥物或口服鉀製劑
②排出困難:腎功能不全、衰竭
此外,酸中毒、缺氧、大量溶血、嚴重組織創傷、中毒反應等也可使細胞內鉀外移引起高鉀血症。
(2) 鉀過量的危害
鉀過多可使細胞外K+上升,靜息電位下降,心肌自律性、傳導性和興奮性受抑制以及細胞內鹼中毒和細胞外酸中毒等。
神經肌肉方面表現為極度疲乏和四肢無力,下肢為重。最早表現為行走困難、肌肉張力減低、腱反射消失等,以後可上升至軀幹肌群及上肢,呈上升性鬆弛軟癱,出現吞咽、呼吸及發音困難,嚴重時可因呼吸肌麻痺而猝死。
心血管系統可見心率緩慢、心音減輕、心率紊亂等,嚴重時心室纖顫,心臟停搏於舒張期。
(3) 含鉀豐富的食物
大部分食物都含有鉀,但蔬菜和水果是鉀最好的來源。每100g穀類中含鉀100-200mg,豆類中600-800mg,蔬菜和水果中200-500mg,肉類中含量為150~300mg,魚類中200~300mg。
每100g食物含鉀量高於800mg以上的常見食物有黃豆、蠶豆、赤小豆、豌豆、冬菇、黃豆、竹筍、紫菜等。
四、不同人群鈉、鉀推薦攝入量
五、不同月齡寶寶鈉、鉀攝入情況
(1) 0-6月齡寶寶鈉、鉀攝入情況數據是基於湯伯健康膳食研究院國內外嬰幼兒配方奶粉資料庫分析計算出來的,該資料庫包含275個國內、外生產廠家生產的2096個嬰幼兒配方奶粉,其中:
① 國產註冊配方784個,1段321個
② 進口註冊配方304個,1段100個
③ 海淘配方1008個,1段363個
(2) 計算方法如下:
① 用【標準體重】乘以【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公斤體重能量需求係數】得到【每日能量需求值】
② 【每日能量需求值】除以【嬰兒配方奶粉每100克能量值】得到【不同嬰兒配方奶粉每日餵哺量】
③ 【嬰幼兒配方奶粉每日餵哺量】乘以【嬰兒配方奶粉每100克鈉、鉀含量】得到【嬰兒每日鈉、鉀攝入量】
(3)新生兒純奶粉餵養鈉、鉀攝入情況:
從下表可以看出新生兒純奶粉餵養的寶寶普遍存在鈉、鉀攝入量不合理:即低於中國營養學會推薦適宜攝入量AI值(以下簡稱AI值),而國產註冊配方奶粉中鉀攝入不足的比例更高。
(4)1月齡寶寶純奶粉餵養鈉、鉀攝入情況:
從下表可以看出1月齡寶寶普遍鈉攝入量低於AI值,國產註冊配方奶粉存在鉀攝入量小於AI值的情況,而海淘、進口註冊配方奶粉的鉀攝入大部分是合理的。
(5)2月齡寶寶純奶粉餵養鈉、鉀攝入情況:
從下表可以看出2月齡寶寶鈉攝入量大部分未達到AI值,其中國產註冊奶粉比例最高,而鉀的攝入大部分是合理的。
(6)3月齡寶寶純奶粉餵養鈉、鉀攝入情況:
從下表可以看出3月齡純奶粉餵養的寶寶鉀攝入普遍達到AI值,鈉攝入量大部分未達到AI值,其中國產註冊奶粉比例最高,海淘、進口註冊配方奶粉達到AI值的比例有所上升。
(7)4月齡寶寶純奶粉餵養鈉、鉀攝入情況:
從下表可以看出4月齡純奶粉餵養的寶寶鉀攝入100%達到AI值,鈉攝入大部分能達到AI值,只有國產註冊的女寶寶攝入小於AI值的比例最大。
(8)5月齡寶寶純奶粉餵養鈉、鉀攝入情況:
從下表可以看出5月齡寶寶鈉、鉀攝入幾乎100%達到AI值。
(9)6月齡寶寶奶粉餵養鈉、鉀攝入情況:
從下表可以看出6月齡純奶粉餵養的寶寶,鉀攝入100%達到AI值,而鈉因為AI值提高,又出現攝入不足的情況。
六、總結
(1) 純奶粉餵養寶寶鈉攝入除了到5月齡時幾乎全部達到AI值外,其餘年齡段無論食用國產、進口還是海淘配方奶粉都有未達到AI值的情況,尤其以國產註冊奶粉比率最高。
鈉主要在腎臟代謝,無鈉飲食時,鈉在尿中幾乎可完全消失;攝入過大量時,能完全由腎排出。由於腎臟可接受很寬範圍的鈉,鈉攝入量範圍以及攝入量的突然改變,對腎臟並無影響,因此人體對鈉攝入水平的適應性很大,除了病理情況下,普通飲食中攝入少一點對人體沒有太大影響,所以雖然奶粉中鈉攝入不足的比率高,但在腎臟的調節下對寶寶的身體沒有影響。
(2) 純奶粉餵養寶寶剛出生至2月齡時鉀攝入存在未達到AI值的情況,從3月齡以後,無論食用國產、進口還是海淘配方奶粉,鉀的攝入都能達到AI值。
體內缺鉀的常見原因是攝入不足或損失過多。正常進食的人一般不易發生攝入不足,但由於疾病或其他原因需長期禁食或少食,而靜脈補液內少鉀或無鉀時,易發生攝入不足。寶寶在剛出生時因為進食量少而有鉀攝入未達到AI值的情況,1月齡後攝入量逐漸增加,只要寶寶發育正常,無特殊不適,不需要額外補充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