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1)桑代克 聯結-試誤說 貓
準備律 學習律 效果率
(2)巴普洛夫 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 狗
刺激泛化:一旦個體或動物學會了對某一條件刺激做出反應,那麼也會相應的對與之相類似的條件刺激做出同樣的條件反應。
刺激分化:選擇性地強化和消退,使個體學會對條件刺激和與之相類似的條件刺激做出不一樣的條件反應。
(3)桑代克 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白鼠
正強化:給予一個愉快刺激,提高事情發生的頻率。
負強化:擺脫一個厭惡刺激,提高事情發生的頻率。
正懲罰:給予一個厭惡刺激,降低事情發生的頻率。
負懲罰:撤銷一個愉快刺激,降低事情發生的頻率。
消退:不給予任何強化和操作,降低事情發生的頻率。
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1)格式塔派心理學家 苛勒 完形-頓悟說
苛勒認為學習是頓悟的過程,是主體內部構造完型。
(2)託爾曼 目的說 提出認知地圖概念
(3)布魯納 認知-發現學習理論
強調認知結構在學習中的重要性
(4)奧蘇伯爾 有意義的接受學習理論
有意義學習的實質:新符號所代表的觀念與學習者是認知結構中的已有觀念建立起了非人為的、實質性的聯繫。
有意義學習的條件:學習的知識要具有邏輯意義,學習者要有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學習者的認知結構中必須要有能夠同化新觀念的認知結構,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具有潛在意義的新觀念與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舊觀念發生相互作用,使舊觀念得到更新。
三、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心理學的第三勢力 皮亞傑
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 提倡廢除「教師」這一角色,代之以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發展的促進者。
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教育心理學的一場革命 馬斯洛 羅傑斯
知識觀:知識並不是現實世界的準確表徵,而是一種解釋,並不是最終答案。
學生觀:強調學生的經驗世界具有豐富性,學生具有很大的發展潛能,學生並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
學習觀: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情境性。
教師觀:教師並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