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大電影的類型模式研究

2020-12-13 人民網傳媒

來源:《視聽》2019年第9期

摘要:近幾年,網絡大電影的出現和發展是中國電影市場中的新現象,當下對於網絡大電影的概念和特徵主要是通過視頻平臺的傳播渠道了解。本文嘗試從典型案例入手,以點及面地剖析網絡大電影的內容與傳播受眾,有助於人們認識這種網際網路思維下的電影化創作及其模式。

關鍵詞:網絡大電影;網際網路;模式化

自從2014年愛奇藝首次提出網絡大電影的概念和標準,網絡大電影迎來爆發式的發展。2019年1月,愛奇藝發布了《2018網絡大電影年度報告》,2018年愛奇藝全年上線1004部網絡大電影,票房冠軍《靈魂擺渡·黃泉》分帳高達4547萬元。

網絡大電影是「網際網路+電影」的產物,與微電影相比,網絡大電影的片長較長,一般為60至90分鐘。但是與院線電影相比,網絡大電影的放映時間就短了許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網絡大電影的傳播依賴於網際網路視頻平臺,不可避免地受到網際網路文化、受眾、傳播特性等因素的影響。然而,網絡大電影憑藉其所具有的電影一般屬性和特殊的人物形象及劇作模式,在幾年間異軍突起,成為了近年來比較熱門的電影類型和現象。本文從網絡大電影的人物形象、劇作結構和受眾定位入手,研究它的類型特徵。

一、單純的人物設定

一部60分鐘的網絡大電影要講好一個完整的故事,既要具備完整的電影結構和容量,又要有足夠的吸引力留住來自各種渠道的觀眾,這樣一來,人物形象的設計成了關鍵,而主角的設定更是重中之重。幾乎所有影片都需要極盡所能地吸引住觀眾的注意力,所以在主角的設定上,製作者們討巧地將主角設計為小人物,例如古裝網絡大電影《超能太監》中的小太監以及《清宮遺夢》中的小姐。這樣的主角一來不會高高在上,凌駕於觀眾之上,讓觀眾容易接受,二來「屌絲逆襲」的事情一直是小鎮青年們津津樂道的,而他們也是觀影的主要人群,相比於高富帥的愛恨情仇,圍繞小人物展開的故事更接地氣。當然,第三點是由於片長的限制,製作者把大部分篇幅留給影片情節的闡述,而對於人物的社會背景只能點到為止,不能做過多的闡述。所以,對於網絡大電影的主角,一個簡單的、單純的底層小人物最合適不過了。

從編劇的角度來看,塑造人物形象需要在有限的時空裡建立起錯綜複雜的關係網,在這層關係網所涉及的人和事中反映出社會眾生相,從而引起觀眾的共鳴和反思。那麼,我們所提到的「小人物」就更像一個見證者,他與其他人物角色發生著關係,又由於種種原因被捲入其中,在生命或者其他方面受到威脅的情況下,通過自身的努力化解危機或者拯救了其他危在旦夕的人,主角形象便完成了小人物的升華,既符合觀眾的一般觀影心理,又會由於在與故事中與敵人鬥智鬥勇的精彩橋段而展現出豐富的戲劇張力。當然,如果體現在電影角色劃歸上,一般來說,主角體現為正面的人物形象,作為理想主義或者英雄主義的化身是觀眾超現實理想的最終落腳點,帶給觀眾的是愉悅的審美享受和觀影體驗。

在2016年大熱的網絡大電影《超能太監》中,主人公太監大寶原本是明朝皇宮裡的小太監,卻見證了崇禎皇帝煤山自縊,又與韋惠妃、吉祥公主一起逃亡,捲入了東廠提督的陰謀,最終通過自己的艱難鬥爭逃過了一劫。且先不論影片的惡搞因素,單從人物的角色設定和主角在困境中的主動行為推動情節來看,這部網絡大電影還是比較成功的。

在傳統的影視創作中,人物背景和人物動機都比較複雜,加上許多導演偏愛模糊正派人物和反派人物的界限,使反派人物更具有「人性」,更加立體,這既有導演表達自己藝術訴求的原因,又有豐富劇情的需要。所以,院線電影中的反派人物更多是「灰色人物」,這在人物形象方面就稍微高級一些了,然而在絕大部分的網絡大電影中,反派人物是徹頭徹尾的「黑色人物」,作為正義的反面解讀者,又或者是給主角設置了重大阻礙的人,往往是明顯與社會主流思想相悖的,違背道德準則,又或者是觸犯法律的不法之徒。

網絡大電影的反派人物扁平化、臉譜化,一般來說性格單一、窮兇極惡,這種反派人物的設定更多地是與網絡大電影的觀影條件和受眾人群心理有關。從觀影條件來看,數據顯示,七成以上的觀眾通過移動端觀看影片,三成通過PC端,所以,由於播放介質的特性,觀眾觀看影片時全神貫注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複雜的背景設計容易讓觀眾錯過細節,從而影響觀影體驗,觀眾更希望人物之間善惡分明,通過對抗而產生戲劇衝突。一正一邪之間的鬥智鬥勇往往是推動故事劇情向前發展的第一動力。

籠統地說,網絡大電影在對反派人物形象的設計上更多是做扁平化處理,僅僅需要一個理由,無需其他解釋,即可成為他幹擾、阻礙甚至殺害主人公的原因。例如,在影片《小鎮車神之五菱漂移》中,反派被設置成年輕的賽車手保羅,為了奪冠,他企圖買通昔日車神沈騰飛假輸,讓自己成為新的車神。沈騰飛在片中的終極目標就成了找回自己賽車的初衷,贏得與保羅的比賽。這樣一來,人物動機單純,不需要交待覆雜的背景,淺顯易懂,觀眾們也樂在其中。

二、淺顯的線性敘事

網絡大電影的核心是故事,「故事為王」在這裡很是受用,因為缺少巨額的電影製作資金,缺少較長的製作周期,所以從有創意到攝製完成,網絡大電影的製作周期少則一個月,多的也就三四個月,也不需要像傳統的電影、電視劇那樣排隊等很久的檔期。於是,想獲得高點擊率、高傳播度,網絡大電影就必須足夠吸引那些視頻平臺的付費用戶,相對地,片方獲得的收益也多,投資回報率比院線電影還要划算。這就讓無數從業者絞盡腦汁,通過不斷實踐摸索出了一條適合網絡大電影劇作結構的道路。所以,有意無意之間,在敘事方式上遵循線性敘事成為了網絡大電影中比較常用的手法。

淺顯的線性敘事帶來的是劇情不需要極強的推理性,邏輯上也不必非常嚴謹。當然,不能否認這幾年有幾部在敘事結構和方式上進行探索的影片,但那畢竟只是少數,而網絡大電影受限於製作周期和製作資金,製作方一般不太願意嘗試非線性敘事,基於成本的考慮採用最常規、安全的敘事方式,講述一個故事,即完成從創意到創作,再到創收的二次跳躍。

和扁平化的反派形象相似,淺顯的線性敘事也是為了方便觀眾在觀看時更加輕鬆。即時通訊的發展和移動媒體的興起,使觀眾可以隨時隨地獲得觀影的渠道,相比有深度的院線懸疑電影和節奏較慢的文藝電影,網絡大電影既有題材上的獵奇性,也有觀影的便捷性,網絡元素的多重融合形成了網絡大電影內容的核心競爭力。

三、網際網路時代的受眾定位

(一)「草根文化」的興起

青年亞文化是在青年群體中形成的不同於主流文化價值的觀念和行為,「是對主流文化的反抗和顛覆,具有邊緣性、反叛性、顛覆性、鬆散性和可塑性等特點」①。「當今的網絡時代,『屌絲文化』成為了亞文化的典型形態,最初是一小部分人群的自嘲,因為網絡的瘋狂傳播成為了網絡流行語,它最初只是部分群體用自嘲的方式來宣洩自己的情緒,現在幾乎成為網絡主體的代名詞,在網絡上的流行,更隨著網絡劇《屌絲男士》的熱播,屌絲文化也發展成當今規模最大的亞文化。網絡大電影正是抓住了這點,在內容上極力迎合大眾趣味才獲得了廣大的受眾群。」②縱觀現在的網絡大電影,屌絲文化已經滲透到各個題材中,近幾年的「爆款」影片,整體風格都趨向輕鬆、幽默、通俗,而製作者在網絡上對大電影的宣傳也力求體現其風格特點,之前一直流傳的網絡大電影宣傳邏輯「片名——海報——前6分鐘」,這三個環節都成為了營銷的主要陣地,每一個環節都力求讓觀眾看到自己的喜劇成分、通俗元素。

可以這麼說,「屌絲文化」已經成為了網絡大電影的一個重要標籤,很多製作者或者投資人都會笑談,只要哄好了「小鎮青年」,滿足「屌絲們」的觀影需求,就肯定能獲得不菲的回報。即使到了2018年,網絡大電影日趨專業化,高學歷高收入的人群開始關注網絡大電影,「小鎮青年」——主要指小城市的年輕人,依舊是票房貢獻的主力軍。

「小人物式的主角」依然是「屌絲文化」中的一部分,這些年輕觀眾們通過影片中小人物成功逆襲的劇情反觀自身,獲得心靈上的慰藉。我們都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對畫面和劇作有那麼高的要求,有時候,能滿足自己的一點要求,獲得些許滿足,就足夠讓部分觀眾掏腰包了。

(二)移動端付費視頻用戶

當然,任何藝術形式的發展都離不開科技的進步,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就給新生的網絡大電影打上了時代的烙印。過去,我們習慣去電影院裡買票,正襟危坐地欣賞完一部完整的影片,而現在手機的發展和普及,帶來了更加方便自由的觀影途徑,也帶來了快捷的行動支付。從媒介和載體上來看,網絡大電影通過網際網路媒介,經過手機這個載體傳播,使得原本沒有大量時間的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利用零散的時間欣賞自己喜歡的內容產品。

所以說,手機媒體內容的發展可以十分典型地反映出時代的特徵,任何有關、有趣的資訊都可以一手獲得,不僅僅給了網絡大電影誕生和生存的空間,也為其宣傳和營銷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傳播平臺。隨著影視版權意識的甦醒,中國的影視工作者們開始重視有償的視頻製作,而網絡大電影就如同一個大錘,捶開了視頻網站付費的大門。就像韓斯在《優酷要做網絡影視的淘寶》一文中所說:「2017年,優酷開啟了網絡電影的店鋪模式,意味著網絡電影可以如同淘寶商品一樣,實現自由買賣,無需中間環節。這種全新的自運營模式,將觀眾的口碑放至在第一位,以網友的個性化消費為基礎,口碑成為做好電影的中堅力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網絡大電影經過了幾年的發展,漸漸摸索到了自己的一條生存之道,也可以說是逐漸形成了網絡大電影的獨有模式,當然同時也存在著蹭IP、軟色情、標題黨等不良現象;但是不可否認,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人們對於新的影視娛樂產品的需求漸漸增多,觀眾們越來越需要一些「新玩意兒」。傳統的播放介質、影視內容已經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迎來了一輪新的革命,當今這一代人不僅僅需要從網際網路上獲得物質資料,而且還需要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依託於網絡媒體的網絡大電影,因其自身具有的電影屬性和網際網路的特性相結合,既吸引了一大批熱衷於此的觀眾,又為自己奠定了付費觀看的基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網絡大電影的製作會越來越專業,觀眾質量也會越來越高。

注釋:

①楊曉茹,範玉明.青年亞文化視域下網絡微電影發展研究[J].當代電影,2013 (05).

②王文慧.淺析網際網路時代網絡大電影呈「井噴」式發展的推動[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07).

參考文獻:

1.張田田.既要守規矩,又要有創意——導演張濤專訪[J].影博·影響,2016(07):30

2.丁磊.網際網路語境與網絡大電影的概念分析[J].當代電影,2017(08):135-137.

3.張鵬,曹娟.網絡大電影的身份界定、生產機制與類型化特徵[J].當代電影,2017(08):132-135.

4.尹鴻.網際網路對影視藝術的影響[J].中國電視,2015(01):59.

5.楊曉茹,範玉明.青年亞文化視域下網絡微電影發展研究[J].當代電影,2013(05).

6.薛斐月,馮曉臨.網絡大電影的題材類型研究[J].青年記者,2017(09):86-87.

7.王文慧.淺析網際網路時代網絡大電影呈「井噴」式發展的推動[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07).

8.李美楊.愛奇藝網絡大電影品牌建構研究[D].杭州:浙江傳媒學院,2017.

(作者單位:浙江師範大學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 

(責編:陳原原(實習)、宋心蕊)

相關焦點

  • 幫助青年編劇實現電影夢想!網絡編劇培養模式研究研討會三亞舉行
    12月10日,青年編劇扶持計劃十周年成果暨網絡編劇培養模式研究研討會在三亞市海棠灣舉行。研討會以圓桌對談的方式進行,12位來自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編劇研究院、中央戲劇學院等多家院校的專家學者,緊緊圍繞「網絡編劇培養模式研究」這一主題進行探討交流。
  • 電影類型與類型電影,誰是誰呢
    現今,所有的研究都認為「類型電影」是好萊塢電影創作與製片廠體系的基本模式。但隨著類型批評逐漸成為電影批評的重要一方開始,關於類型電影的含義也逐漸變化、延展。何為類型批評?類型批評與類型電影並不是同步誕生的,類型批評 的發展具有滯後性。
  • 網絡電影2020,行業留下了什麼?|年度8大關鍵詞
    這一年,院線電影以POVD模式進入線上,不少隨之而來的用戶也看到了網絡電影在這幾年的迅速成長,已經不再是粗製濫造的網絡電影,其潛力被更多人重新審視。而在宅經濟下,網絡電影也迎來了最好的時候。愛優騰三家視頻平臺分帳模式再度升級,網絡電影的數量、質量、分帳票房不斷衝破天花板,刷新著市場的認知。
  • 愛奇藝首期網絡大電影沙龍8月18日舉辦 探索網絡大電影創作新視野
    8月18日,愛奇藝網絡大電影沙龍正式啟動。2014年提出「網絡大電影」概念以來,愛奇藝與合作夥伴一直通過合作規範升級和營銷模式創新,共同推動產業模式升級。目前,愛奇藝已與近700家合作方達成密切合作,上線網絡大電影超2000部。
  • 網絡直播運作模式和參與者動機研究
    本文運用紮根理論的方法,對網絡主播、主播經紀人等直播行業工作人員共28人進行了訪談,著力探究網絡直播行業的運營模式和主播的動機及行為。研究發現,主播在網絡直播過程中能夠通過重塑自我實現自身價值、在互動交流和共同參與中構建自我認同、通過關係與身份認同獲取心理歸屬。
  • 爆點頻出 中國網絡電影藝術論壇落幕 大咖雲集 共商中國電影發展之路
    網絡電影取得的成績,大家有目共睹,從它的美學特徵、文化特徵,以及它的結構特徵,技術特徵等等來考證研究網絡時代的電影樣式!這次論壇由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當代影視研究中心、中國臺港電影研究會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文學創作委員會聯合主辦。這次研討會規格非常高,我們請到了中國電影界資深教授黃會林老師來擔任論壇的顧問。
  • 網絡電影《白髮魔女外傳》突破類型,探索經典武俠IP新表達
    不僅投資方、製作方對網絡電影青睞有加,各大視頻平臺也將其作為內容營收的新增長點。經歷野蠻生長後,現階段的網絡電影進入穩健發展期,但題材趨同化、類型單一性、改編模式化、演員班底羸弱等仍是網絡電影的頑疾。隨著政策日趨完善、傳統影視公司紛紛入局,市場對網絡電影內容生產者們提出了更高要求。
  • 微電影商業傳播模式研究
    作為新興事物,目前對微電影商業傳播模式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而專門對廣告主定製商業傳播模式的研究幾乎空白。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以廣告主定製微電影商業傳播模式為例,從廣告主和受眾兩個角度,對廣告主定製微電影商業傳播模式進行分析研究。本文的主要理論基礎為大眾傳播學、市場營銷學、廣告學。主要研究方法為案例分析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研究方法。
  • 網絡大電影的崛起意味著什麼?網絡大電影市場和受眾分析
    網絡大電影時代的到來,我們該如何冷靜的應對影視市場的衝擊?   當我們不熟悉一個事物的時候,現在都喜歡藉助百度,對於這種我們稱之為網絡大電影的全新事物,定位是怎樣的呢?愛奇藝給出了一個比較權威的回答,那就是投資五十萬到三、四百萬之間,時長超過60分鐘,沒有特別大的造景,製作、拍攝、周期相對也短,核心是故事,所謂「網絡大電影」就是主要選擇在網際網路上發行的電影。   當然也有很多人對於微電影和大電影傻傻地分不清,不過這倒並不是重點,重點只要記住一個簡單的又直接的說法,那就是看微電影免費,但是網絡大電影是收費的。
  • 線上線下觀影模式比較研究
    這就是電影最獨特的藝術魅力,也是它有別於其他藝術形式的最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迫使喜愛電影的人們不得不從影院轉移到線上。事實上,線上觀影由來已久,它不過是網絡用戶基於一些流媒體平臺,以個體方式自主進行的觀影行為。
  • 小愛直播6月28日正式上線,開啟「主播參演網絡大電影」創新模式
    小愛直播將於6月28日正式上線!同時,小愛直播開創了「主播參演網絡大電影」的新模式,讓平臺的優質主播能夠參演網絡大電影,打造明星主播!   小愛直播與先歌文化傳播(香港)有限公司獨家合作的系列網絡大電影正在熱拍中,電影由香港著名影星、《一路向西》男主角張建聲先生擔綱,香港資深電影人張遨揚先生擔任電影執行監製、香港資深電影導演何爵天擔任導演。
  • 進擊的芒果TV:全面進軍網絡大電影,擁抱內容付費時代
    緊接著,2018年8月,芒果TV手機端APP上開放出網絡大電影專區,多部網絡大電影以獨播形式入駐芒果TV,引發業界猜想,如此高密度的網絡大電影影片排播,難道意味著芒果TV要入局網絡大電影?僅兩個月後,猜想便得到了證實。
  • Q1豆瓣評分TOP10出爐,網絡電影迎來開門紅!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獨家 文/雲鵬(轉載須授權) 第一季度的網絡電影市場從總體來看受疫情影響不大,反而因觀眾宅在家的時間趨於固定,線上娛樂成為主要休閒模式,令網絡電影市場迎來了難得的高光時刻。
  • 網絡電影迎接黃金時期,懸疑探案成「甜寵」
    在創造今年全網單平臺分帳票房記錄之前,《倩女幽魂:人間情》還有一項記錄:在騰訊視頻單平臺上線,用時10天收穫了3043萬元分帳票房,這一速度是今年網絡電影之最。而就在不久之前,今年3月下旬上線的另一部網絡電影《奇門遁甲》則以雙平臺5303萬元票房的分帳成績,刷新網絡電影市場票房紀錄。這是市場紅火的寫照。疫情帶來特殊紅利,觀眾紛紛「上網」。
  • 2019年網絡大電影能否迎來自己的「黃金時代」
    相比傳統影視,網大韌性更強,這與網絡大電影的投資、製作和宣發模式有直接關係,其特殊性在於——投資規模較小,風險小。藝恩網發布的《2018中國編劇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共有2571個編劇從事網大劇本寫作,佔影視編劇的55%,而平均單部網大編劇數量為1.4人,為全行業最低(作為對比,電視劇和院線電影編劇均為1.8)。這意味著國產網大編劇團隊的規模和收入都還有提升空間。
  • 2020優酷網絡電影數據報告:千萬級影片票房超13億,同比增長156%
    根據報告,這一年中的「院轉網」影片數量增多,但院線電影公司對於網絡電影製作的投入,仍處於起始階段。此外在題材方面,類型呈多元化發展,現實題材和主旋律取得突破;在宣傳方面,片方營銷投入增加,短視頻陣地成為主戰場。未來,在類型廠牌之下打造創新營銷方法論,將成為主要發展方向。
  • 優酷發布2020網絡電影數據報告:票房千萬成常態,新營銷方法論成型
    網絡電影在2020年獲得了飛速發展。1月6日,優酷內容開放平臺聯合燈塔專業版、北鬥星智庫發布了「2020年度優酷網絡電影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在過去一年中,票房破千萬的影片數量和票房規模,均較上一年大幅增長,「破千萬」已成常態,而超頭部作品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 網絡電影告別「髒亂差」?視頻平臺正重塑「遊戲規則」
    並在兩年後,騰訊視頻開始採用「雙平臺運營推廣+網絡營銷」模式,即通過購買版權的方式,在騰訊視頻網頁端和手機客戶端兩個核心平臺進行推廣,並整合騰訊新聞等多渠道宣傳資源進行網絡營銷。 這種模式雖然能夠最大程度上增加網大的曝光量,但騰訊視頻很快意識到,在網絡電影市場裡精品內容稀缺、題材同質化嚴重,僅僅只是增大曝光量並無法真正做大這塊業務。
  • 網絡電影:在飛速增長中構建新生態
    網絡電影:在飛速增長中構建新生態剛邁入2021年,各大視頻平臺在網絡電影市場的角逐已經開啟。講述外賣小哥奮鬥故事的《中國飛俠》,在愛奇藝上線一個月票房突破1700萬元,上線首月抖音話題播放量突破11.8億,快手話題播放量突破3億;騰訊視頻獨家推出的首部國安題材網絡電影《絕對忠誠之國家利益》,10日分帳票房突破1000萬元,抖音話題播放量超8億;體育題材喜劇電影《陳翔六點半之民間高手》以單點付費模式在優酷、愛奇藝雙平臺聯合發行,密集的笑點搭配真實的生活底色,收穫觀眾好評。
  • 好萊塢電影的債權融資模式研究
    早期好萊塢的代表人物格裡菲斯,一生中創作了近500部影片,很早就建立了由金融機構貸款、以電影內容為質押物的合作模式。1921年,紐約中央聯合信託對格裡菲斯的貸款中便開創了以膠捲底片作為質押物的先河。銀行貸款在好萊塢電影債權融資中,往往處於必要但不充分的一環,需要一整套融資方案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