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緊張的學習生活需要一個好的外界環境,包括父母的理解、美好的學習環境等,還需要孩子自己有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節約時間,也可以讓父母更容易更樂於去理解孩子。
生活習慣在於父母的教導,所謂「養不教,父之過"。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在於平常父母的督促與培養。在高三這個緊張的學習階段,可以協助孩子慢慢改變生活習慣,但也不要操之過急,操之過急可能會使導致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出現障礙。
而學習習慣就不一樣,它關係到孩子的學習與成績的提高。面對高三如此緊張的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取得好成績的關鍵。所以對於一些壞的學習習慣,家長就得儘快協助孩子改正,例如一邊看電視一邊學習、一邊吃東西一邊學習等。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率。#加油吧考生#
學習習慣有好壞之分,孩子自覺地學習,及時預習、複習,上課注意力集中,筆記工整清楚,遇到問題積極思考等都是學習的好習慣。反之,也有種種學習的壞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如果一個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學生的學習成績也一定不會好。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中小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習慣。」作為教師和家長的重要任務之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抑制和消除不良的學習習慣。
心理學家調查過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結果表明,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學習習慣的得分並不增加。據此認為,學習習慣是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後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難有大的改進。那種認為樹大自然直的觀點是不可取的。一棵帶有枝權彎曲的小樹,長大能直嗎?因此,對於高三的孩子,家長對於他們能改正自己的不良學習習慣不要抱太大的希望,最好儘早協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越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而越早發現孩子的不良的學習習慣,越早協助孩子改正,可以讓孩子越早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在高三這個緊張的學習情況下,孩子本身就有一定的學習壓力,如果家長配合老師,糾正孩子的不良學習習慣,還是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的。
孩子的不良習慣積累越多越不容易建立良好的習慣,因為任何習慣都是比較牢固的暫時神經聯繫,要想改變它,必須做出巨大的努力,花費很大的氣力。例如,有的孩子形成上課不集中注意聽講的壞習慣,即使在教師的教誨下有了改正的決心,有時好了幾天卻又犯了。犯了又改,改了又犯,這需要長期的意志鍛鍊,有時是非常痛苦的。所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家長應該儘快協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