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不教,父之過?這句話說錯了嗎?

2021-02-23 石家莊發布

  《三字經》上說,養不教,父之過。

  但是,現代好多教育專家告訴你,不光是父之過,當媽的也有責任。一個良好的家庭,才能讓孩子身心健康。而於丹說:身心健康是評價孩子的最高標準。

  昨天,省會文明辦做了這樣一件事。以「三位一體 共築健康心」為主題的石家莊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日(月)」活動拉開帷幕。


  石家莊是全國首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試驗城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20年來,石家莊市教育局著力打造「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推動學校和社會、家庭聯手,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格局。


  在學校,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3A、4A、5A創建工作,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逐步建立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資源庫、案例庫和名師庫,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育教學水平提升。

  在家庭,強化家校共育,設計研發「心靈彩虹橋——中小學生心理發展路線圖譜」,為家校共育提供有效指導與教育參考,針對家長開展心理教育課、家庭教育知識講座等,協助家長解決孩子在成長中的問題。


  在社區,依託「二三級維護站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公益諮詢、心理沙龍、健心講座,把幸福家庭建設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道德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形成社區-家庭-學校整體聯動,共同推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關焦點

  • 讀「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有感
    今日讀「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細細品來,還真有一件虧心之事,倍感終身遺憾。那就是一生愧對兒子,錯失對兒子教育的有利時機。當兒子咿呀學語時,我正為農村「兩款」的徵收而發愁,正為「基本國策」的落實而犯難。當兒子上幼兒園時,我正奔波於發展農村經濟,為農民打造金山銀山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溝相通、路相連、田成方、林成網、旱能澆、澇能排」的基本農田建設的田野上。
  • 讀《三字經》之「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有感
    原文第9、10句「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出自《三字經》、王應麟原文註解 把孩子生下來,包他吃喝、卻不教他做人是父親的過錯。老師的教育以及管教不嚴格,是因為其懶惰。第10句: 以前的「師」和現代的師是有區別的,以前的「師」是一份光榮的職業,「師」不僅管學習,還教禮儀禮貌、教學生做人等等一些事。 現在的老師對於很多人來說其實只是一份工作而已。所以《三字經》的這句話拿到今天來看的話。有些地方是有差別的。
  • 養不教,父之過.(深度好文)
    這篇文章,發文深思,希望大家能夠讀完。在一個幼兒園的門口,總會看到一位外籍爸爸準時等著他的孩子。他的海拔很高,在女人堆裡總,極為顯眼。「你不工作嗎?」旁邊的老人總是好奇打聽。「工作。」他總是操著不流利的中文應著。偶爾,他也會看電腦、接電話,但看孩子過來的時候,總是立馬關上電腦、掛掉電話,高大的身軀總會蹲下來,等他的孩子跑到懷裡。
  • 「養不教,父之過」看易中天大師怎麼說
    那有人問,怎麼說「養不教,父之過」?這個不要誤解。它的意思是:養了一個孩子,父親如果沒有為他找老師,或者沒把他送到學校去上學,這是父親的過錯。家庭教育主要是母親。所以孩子將來長大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實跟母親的關係更大,尤其是男孩子。
  • 「養不教,父之過」,外人當你面批評孩子咋辦?高情商父母這樣做
    導讀:「養不教,父之過」,外人當你面批評孩子咋辦?高情商父母這樣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養不教,父之過」,外人當你面批評孩子咋辦?高情商父母這樣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養不教,父之過,孩子惹禍,你會維護還是痛罵?它才是正確的選擇
    導讀:養不教,父之過,孩子惹禍,你會維護還是痛罵?它才是正確的選擇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養不教,父之過,孩子惹禍,你會維護還是痛罵?它才是正確的選擇!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傳統文化與生活,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我敢說子不孝也是父之過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這句話源於《三字經》,是中國傳統的童訓讀物,但《三字經》中原文為「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生養孩子不嚴加教育,這是父母的過錯。教育學生不嚴格要求,這就老師的懶惰。
  • 養不教,父之過,老公跟我鬧矛盾我就找公婆,誰讓他們沒養好老公
    三字經裡有一句話叫作「養不教,父之過」。意思就是說生養孩子卻不加以教育,這是父母的過錯,所以老公犯錯,我直接找上公婆。老公是家裡的獨生子,心眼不壞,但是為人不行,情商頗低,不會說話,還自以為是。結婚後,老公除了上個班以外,就什麼都不幹了,可以說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雖然我是農村的女孩兒,但是我的思想還是很先進的,我們兩個都上著班,為什麼他就可以在家裡什麼都不幹,卻把我當成他家的保姆了呢?這些問題還都是小問題,最大的問題還是生了孩子之後。
  • 「養不教,父之過」,教育孩子從來都不輕鬆,和孩子一起學習三字經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譯文:為人父母,如果不好好教育孩子做人做事,這就是父母的過錯。同樣,老師如果只教育學生卻不嚴格要求,這就是老師在偷懶。姐姐弄不開,就走了。這時,一個僕人走過來,幫他把核桃放進開水裡燙了一燙,然後用小刀一刮,核桃殼就掉了。司馬光拿著剝掉殼的核桃,正巧被走過來的姐姐看到。姐姐問司馬光:「你是怎麼剝掉核桃殼的?」司馬光得意地說:「是我自己用手弄掉的。」姐姐知道弟弟聰穎過人,就信以為真。坐在書房讀書的父親將屋外發生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他走到屋外,問司馬光:「這核桃真是你剝的嗎?」
  • 養不教,父之過!家長要學會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
    生活習慣在於父母的教導,所謂「養不教,父之過"。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在於平常父母的督促與培養。在高三這個緊張的學習階段,可以協助孩子慢慢改變生活習慣,但也不要操之過急,操之過急可能會使導致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出現障礙。而學習習慣就不一樣,它關係到孩子的學習與成績的提高。
  • 留學生馬裡蘭大學演講引起一番網絡爭議:養不教,父之過!
    如果她是生活在北京這些霧霾嚴重的城市,可能還不會引起軒然大波,但在昆明這樣的城市,竟然被其形容得如此不堪,作為去過昆明旅遊的人士,我可以斷定她在撒謊。姑且不論她愛不愛國,單單撒謊這一點足以證明其是個誠信有問題的人。想必美國佬去過昆明旅遊的人不少吧,為什麼對這種沒有誠信的人,還能容忍呢,不是說缺乏誠信的人在歐美是無法立足的嗎?回到家,對著自己人,怎麼批評都可以!
  •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事情的真相總是被一次次打破
    給孩童啟蒙的《三字經》裡曾提過:養不教,父之過。今日所講是一部關於父愛和救贖的影片,上映於2013年,在年前很多網友因為《我就是演員》這部綜藝去重溫或者看了這部電影。我也不例外,只是重溫回顧,且就說道一下觀後感想吧。
  • 三字經講解5 (養不教……師之惰)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養不教,父之過 注釋:養:養了子女。教:v教育。養不教:養了子女卻不教育。之:的。過:過錯。父之過:父親的過錯。 句譯:養了子女卻不教育,是父親的過錯。 教不嚴,師之惰 注釋:教:教育。可以理解為動詞,也可以理解為名詞。理解為動詞和上面的「養」、「教」協調一點。嚴:嚴格。教不嚴:教育得不嚴格。
  • 年輕人,應該牢記這句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以及「聽人勸,吃飽飯」,這兩句話都是在告誡人們,要重視從老祖宗那裡口口相傳來的俗語、諺語等等。比如說,年輕人,應該牢記這句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為何說「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呢?
  • 從"養不教父之過"說開去
    閒來無事,伸手從書架上取出《三字經》隨便翻翻,不想對「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兩句產生了興趣,並產生一些奇妙的想法。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在這裡我想我們沒有必要用過多時間和文字去探討這兩句話的歷史來源和深刻內涵,僅從教育形式來看,古人已經清清楚楚地把教育分成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個密不可分的方面:一個不教育為「過」,一個施教不好為「惰」,二者相輔相承,缺一不可。
  • 從「養不教父之過」說開去
    閒來無事,伸手從書架上取出《三字經》隨便翻翻,不想對「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兩句產生了興趣,並產生一些奇妙的想法。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在這裡我想我們沒有必要用過多時間和文字去探討這兩句話的歷史來源和深刻內涵,僅從教育形式來看,古人已經清清楚楚地把教育分成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個密不可分的方面:一個不教育為「過」,一個施教不好為「惰」,二者相輔相承,缺一不可。
  • 子不教,父之過
    我立即進行了調查,八年級的學生和七年級的學生都有錯,七年級的學生的錯誤是在qq群中拉些不三不四的人,可能在群中話不投機,引發矛盾。八年級的學生早飯後找七年級的學生「報仇」的。處理完七年級和八年級學生的矛盾,我陷入了深思:今天早晨發生矛盾的學生,學習成績都比較差,平時學習、生活習慣也不太好。
  • 教不嚴,師之惰;子不教,誰之過?
    「我讓孩子拿手機,是想讓孩子常給我打個電話,我又沒有讓他玩手機,老師那個意思我還聽不出來嗎?不就是說我不該讓孩子帶手機到學校嗎?」「帶手機到學校不是錯,上課玩手機那才是錯,可那是你老師的錯,難道我還管孩子上課的事啊。」「要我管孩子,那我還要你老師有啥用?
  • 現代人應該怎麼理解「子不孝父之過」這句話
    父之過,可以理解為生活當中為人父母教育子女所肩負的責任。但凡有因 孩子小時候自制能力弱,使得你家孩子行為上從小一言一行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有所約束,有了分辨事情對於錯的能力。此為嚴父!。在媽媽的影響呵護下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順從的像只依人的小鳥,童年一定是快樂的;這就是孩童心目中的慈母、好媽媽!。
  •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久習定性,定性難移,可知教育之重貫行古今久矣。看古時育才,為人父者既養必教,為人師者凡教當嚴。論今朝樹人,家風與師道定位有變,卻仍須偕行,環環相扣,久久為功。不教之教,默化於言行。古人訓子,聲聲懇切猶在耳旁。陶潛望子「尚想孔伋,庶其企而」,杜甫盼子「應須飽經街,已似愛文章」,陸遊誡子「絕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