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昨天,有一位當老師的朋友跟我說了這樣一件事:
忙碌了一天,本來想在地鐵上眯著眼睛好好休息一下,但是兩位媽媽的聊天不知不覺就引起了他的注意。
其中一個媽媽好像在說自己的孩子在課堂上玩手機,結果被老師發現,老師就把她請了去,說讓家裡協助一下,不要讓孩子沉溺在手機裡。
「我讓孩子拿手機,是想讓孩子常給我打個電話,我又沒有讓他玩手機,老師那個意思我還聽不出來嗎?不就是說我不該讓孩子帶手機到學校嗎?」
「帶手機到學校不是錯,上課玩手機那才是錯,可那是你老師的錯,難道我還管孩子上課的事啊。」
「要我管孩子,那我還要你老師有啥用?如果講課講得好的話,孩子還玩手機嗎?」
這位媽媽憤憤不平地抱怨道,另一位媽媽也附和道:「就是這樣,不是有句話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虧老師有臉叫你協助!」
「對啊,還害我跑了一趟,不知道我有工作嗎?自己不會教還浪費我的時間。」
朋友說,聽到這樣的話,他都心寒了。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
這句話近年來非常時髦,人人都會說,人人都敢說,人人都隨便說。
似乎整個社會達成了一個不成文的共識:學生有問題,那一定是老師的問題。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大概沒有想到,這句話有一天會在社會上掀起腥風血雨,成為架在老師脖子上的一把利刃吧?
陳鶴琴先生說這句話的本義,只是在砥礪自己以及同行,嚴格自律,牢記教師的使命,珍視每一位學生。
它只是彰顯了一個教育家的崇高境界,若以此來要求老師,把它作為教師的評價標準,就背離了陳鶴琴先生說這句話的本義,那就大錯特錯了。
對於很多家長而言,基本不談原因,只談結果。
2.再好的老師也有教不好的學生
從三字經裡面的「教不嚴,師之惰」,到現如今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老師,成了學生的最終負責人。但是他們卻忘了,還有一句話說得好: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
孔聖人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成才率慘澹得很。可見,這是一個超脫聖人的絕對標準,只有神仙才能做得到。
而老師,不是神仙。
不可否認,老師只要用心對待一個學生,確實能夠有所改變。但是如果學生不願意學,家長不配合,老師就是再逼迫也沒用。
只有孩子、家長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才能流暢,孩子才能取得好成績。
否則,再好的老師來也無能為力。
其實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多半就是家長的態度。
家長重視,孩子積極;家長不重視,孩子自然不當回事。
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說: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
老師和家長配合,才是教育成功的關鍵。
3.家庭教育的影響遠遠大於學校教育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
孩子從生下來,父母就在時刻影響著他。
從言談舉止、行走坐臥,到父母的人格修養都在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可以說,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遠遠大於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於學校教育。
這也就是教育界常說的「5+2」理論。
所謂的「5+2」理論,就是說5+2=0。
指5天的學校教育頗有成效,但2天的家庭教育沒有跟上,那麼孩子的教育始終會在原地打轉,甚至會越來越差。
舉個例子:
老師在學校教育學生要上進努力、認真學習。
但是回到家裡,爸爸在玩遊戲,媽媽在看電視劇嗑瓜子。
孩子可能就會被一種懶散的氣場淹沒,那麼他奮鬥的激情來源於哪裡?
教育部陳寶生說:「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
大多數家長把教育孩子當做老師的任務,認為把孩子送去學校就萬事大吉了。
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有位教育專家曾說過一句很刻薄的話:「我們親自把孩子生下來,卻從來不把孩子當親生的來養。」
學校教育畢竟功能有限,一個老師要面對班上幾十名學生,想要做到因材施教本來就難。
可是,就算在學校裡費力培養出的好習慣,回到家裡遇到不懂得教育、不實行教育的父母,好習慣也會馬上付諸東流。
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上的。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孩子是祖國未來的花朵,孩子接受父母怎樣的教育,他長大後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父母最重要的事業。
4.家長和老師肩並肩會給孩子10倍的力量
有人說,在教育這件事情上,老師和家長就像合伙人。
教育好孩子,單靠老師是做不到的。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會兩件事:
一是學會做人所需要的人文素養,二是學會做事所需要的文化知識。
家長主要負責教會孩子做人的本分,老師主要負責教會孩子做事的本領。
換句話來說,家長偏重育人,老師偏重教書。
同時,我們必須明確的一點是,家長和老師在教育孩子上只是有所偏重,不是絕對的。
家長在注重孩子品行教育的時候,還要配合老師做好孩子文化知識的學習。
同時,老師在教好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幫助家長培養孩子的品行。
家長和老師,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家長和老師,作為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人,有著相同的使命和責任——讓孩子成才。
父母的重視程度、支持力度,決定了孩子進步的速度。
所以,家長和老師的配合很重要。
有句話說得好:家長和老師肩並肩站在一起,不是一加一等於二,而是一橫一豎合在一起,給孩子十倍的力量,幫他去成長。
最好的教育關係應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只有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彼此之間才能形成良好的溝通方式,達成一致的教育觀念,才能形成一個穩固的三角關係。
家長和老師從來都不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應是教育孩子戰線上的同盟軍,把勁兒往一起使。
這樣,孩子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所以,家長和老師之間要相互多點尊重,多點溝通,少點推責和抱怨。
教育孩子的路上,需要家長和老師肩並肩!
關注二維碼,獲取免費學習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