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笑:侄子哭著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2021-01-11 搞笑二嘎咕

【每日一笑】今天和女友開車去商場閒逛,逛了一圈吃了個飯就打車回家了。就在快到家的時候女朋友突然瞪大雙眼看著我說:「咱有東西忘在商場了。」 我忽然反應過來:「擦,就是哎!司機師傅我還回剛才那個商場吧,我們有東西忘那了」。司機說:「啥東西呀?」 我說:「車」。司機回過頭來默默的看了看我倆……

【每日一笑】小姨子肚子疼得在床上打滾,苦著臉跟丈母娘說:媽,我肚子疼。丈母娘白了小姨子一眼:活該,誰讓你考試總是及格!小姨子一陣無語,又說:媽,我肚子餓。丈母娘咆哮道:活該,誰讓你快二十了還沒男朋友!小姨子說:我真是太難了!

【每日一笑】老公交給我8000元,說是年終獎。我隨口說:「年終獎不是10000嗎?再交1000吧,留1000給你做零花錢。」老公:「今年效益不好,只有8000。」我:「你們辦公室老王今天發朋友圈說發了10000。」老公:「好吧,我藏了2000,再交給你1000吧。這個破老王,發個年終獎還發朋友圈!咦,不對啊,你什麼時候加了老王的微信?」我:「我沒加啊,我炸你的!」老公:…

【每日一笑】嫂子又把成績不好的侄子給打了一頓,侄子邊哭邊對我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你看書上都說了,教育我是我爸和老師的任務,根本沒我媽啥事,她天天打我幹什麼玩意兒?」我:「……噓,不想繼續挨打就小點兒聲!」

【每日一笑】記得小時候,我去那種簡陋的路邊攤吃東西,老媽說:外面的碗不乾淨,用自己的。我想了想,覺得老媽說的有道理,就拿了只鐵碗去了。到了那,我要了碗麵條,讓老闆盛在鐵碗裡,準備付帳時,老闆一臉慈祥地看著我:「孩子,這面你放心吃吧,不收你錢的……」

【每日一笑】公司來了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妹子。一天我們幾個男的聊天,開放話題,本以為會讓她羞的滿臉通紅,哪知她卻聚精會神的聽著,時而搖頭,一種鄙視的目光向我投來。我猛然站起:「妹妹似乎經驗很多啊,不如來分享分享。」她「呵呵」一笑,竟然沒有理我。我怒道:「哥也是身經百戰的人!」她似乎有些不耐煩,走到我面前,脫下鞋子,露出了腳上的一條紅繩。頓時我啞口無言,甘拜下風。

【每日一笑】我們公司來了一個名人,是我大學出了名的學生,你說他傻吧,他也不傻,就是不靈光,見人就笑。他剛才伸出手大招呼的時候,居然讓手裡的策劃表給吹飛了。他懸著手,顯得很尷尬,這時我們領導忍不住了,衝著我旁邊的同事吼了一嗓子:「愣著幹嗎?還不快給董事長再印一份! 」

【每日一笑】被公司開除後,我就去了美團送外賣,第一個月就發了89000元工資,我立刻去大眾4S店分期買了輛頂配邁騰。今天開車出門,在一個十字路口,有一個人堵在了我的前面,我說:「你是不是沒長眼啊?」他說:「你敢罵我?信不信我現在就上班?」我說:「腦子進水了,你上不上班跟我有什麼關係。」只見他撲通一聲躺在了我的車前面,大聲喊:「快來看啊,撞人啦!」我:「大哥,我知道錯了,你快點起來吧!」

相關焦點

  •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是中國傳統啟蒙讀物《三字經》裡的一句話。意思是說,作為人之父母既然撫養了孩子,就應該再給他們以好好的教導,那本是父母應盡的責任;等孩子上學了,老師也應該對他們從嚴教育,切不能敷衍塞責,因而耽誤他們的未來。
  •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03.10 星期五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是60歲的常先生信奉的一句話。
  • 2020年高考作文備考,熱點素材積累: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2020年高考作文備考,熱點素材積累: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一、作文題目根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寫一篇議論文。二、素材積累1.養不教,父之過。這句話重點的字是「過」和「教」。「過」的意思不僅僅是過錯,更多的情況是違反,改動的意思,違反改動的是什麼呢,叫做"正常的規律"。「教」指的是一個過程,意思包含身體力行,以身作則,上行下效。
  •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久習定性,定性難移,可知教育之重貫行古今久矣。看古時育才,為人父者既養必教,為人師者凡教當嚴。論今朝樹人,家風與師道定位有變,卻仍須偕行,環環相扣,久久為功。不教之教,默化於言行。古人訓子,聲聲懇切猶在耳旁。陶潛望子「尚想孔伋,庶其企而」,杜甫盼子「應須飽經街,已似愛文章」,陸遊誡子「絕知此事要躬行」。
  • 從"養不教父之過"說開去
    閒來無事,伸手從書架上取出《三字經》隨便翻翻,不想對「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兩句產生了興趣,並產生一些奇妙的想法。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在這裡我想我們沒有必要用過多時間和文字去探討這兩句話的歷史來源和深刻內涵,僅從教育形式來看,古人已經清清楚楚地把教育分成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個密不可分的方面:一個不教育為「過」,一個施教不好為「惰」,二者相輔相承,缺一不可。
  • 從「養不教父之過」說開去
    閒來無事,伸手從書架上取出《三字經》隨便翻翻,不想對「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兩句產生了興趣,並產生一些奇妙的想法。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在這裡我想我們沒有必要用過多時間和文字去探討這兩句話的歷史來源和深刻內涵,僅從教育形式來看,古人已經清清楚楚地把教育分成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個密不可分的方面:一個不教育為「過」,一個施教不好為「惰」,二者相輔相承,缺一不可。
  • 讀《三字經》之「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有感
    原文第9、10句「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為什麼我這裡說母親?因為母親的愛並不過錯,但是她的溺愛卻會害死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孩子父親在外忙沒時間教孩子的情況。 其實古話有古代的環境背景。現代有現代的背景,很多地方都有差異的地方。很多道理如果一字不動的照搬很容易導致一些問題。 我們很多家庭的父親都外出打工,有的甚至父親母親都出去了,只剩下爺爺奶奶帶。
  • 從中國漢字中理解「教不嚴,師之惰」
    《三字經》有言:「教不嚴,師之惰。」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三字經》:「教不嚴,師之惰。」【注釋】師:老師。惰:懶惰,這裡指失職。【解釋】如果教育學生卻不嚴格,那麼這是老師的失職。那麼為什麼說「教不嚴,師之惰」呢?下面就讓我們從中國漢字的角度來理解這句話。上圖依次為「垖」、「帀」、「師」《說文解字》中寫道:「師,從帀,從垖。」大家知道「垖」(duī)是什麼意思嗎?
  • 教不嚴,師之惰(新教師教育故事)
    俗話說「教不嚴,師之惰」,在關心、愛護的前提下,對學生的相關不良習慣、不正當言行、不正確行為,進行適度的和有溫度的「懲戒」是相當有必要的。來職高上學的同學們,其實並不是智商、情商不如普高的學,他們缺少的就是非常關鍵的「習慣」。
  • 讀「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有感
    今日讀「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細細品來,還真有一件虧心之事,倍感終身遺憾。那就是一生愧對兒子,錯失對兒子教育的有利時機。當兒子咿呀學語時,我正為農村「兩款」的徵收而發愁,正為「基本國策」的落實而犯難。當兒子上幼兒園時,我正奔波於發展農村經濟,為農民打造金山銀山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溝相通、路相連、田成方、林成網、旱能澆、澇能排」的基本農田建設的田野上。
  • 又一個孩子離家出走了,是師之惰還是父之過?
    打開視頻後,我看到那個丟了孩子的母親,一臉的淚水,邊哭邊說:我孩子不見11天了,他身上沒帶多少錢,求大家把我找找吧,我平時做了點小買賣,特別忙,沒時間管孩子,眼看開學了,我一看他作業還沒寫,就責問他了,他爸爸聽到我們的談話就把他打了,之後我們也沒在意,可是下午一回家就發現孩子不見了,老師也沒看見,
  • 先正談社會怪現狀十五:教師兩難,教不嚴師之惰,教得嚴師之禍
    筆者寒心的是,每一次相關報導出現後,大面積充斥評論區的「老師活該說」。相當一部分網友根本不關心對錯,只是在述說自己求學時期遭遇的來自於教師的不公以及傷害。天地君親師,如今,我們已不再敬畏地天之威,聖人明君也已成為了歷史符號,為何僅存之一的「師」,竟被妖魔化到如此地步,人人喊打?
  • 教不嚴,師之惰;子不教,誰之過?
    其中一個媽媽好像在說自己的孩子在課堂上玩手機,結果被老師發現,老師就把她請了去,說讓家裡協助一下,不要讓孩子沉溺在手機裡。「我讓孩子拿手機,是想讓孩子常給我打個電話,我又沒有讓他玩手機,老師那個意思我還聽不出來嗎?不就是說我不該讓孩子帶手機到學校嗎?」
  • 三字經講解5 (養不教……師之惰)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養不教,父之過 注釋:養:養了子女。養不教:養了子女卻不教育。之:的。過:過錯。父之過:父親的過錯。 句譯:養了子女卻不教育,是父親的過錯。 教不嚴,師之惰 注釋:教:教育。可以理解為動詞,也可以理解為名詞。理解為動詞和上面的「養」、「教」協調一點。嚴:嚴格。教不嚴:教育得不嚴格。
  • 教不嚴,師之惰.
    三字經有言:「教不嚴,師之惰。」為人師表,在學生表現不佳的時候一定不能因為懶而不理他們,想著讓他們自生自滅算了。總之,身為一名老師,該嚴厲的時候就一定要嚴厲起來!馬雲老師的某些搭檔和學生弟子還是出來一些問題,最近的在職高管也犯了錯誤。
  • 「教不嚴,師之惰」請尊重教師管教學生的權利
    以前我們總說,「教不嚴,師之惰」對於孩子的教育,除了循循善誘,也需要嚴加管教。然而現代教育總是把老師劃分到對立面,把老師當作服務業者,以某種顧客就是上帝的理念來構建師生關係。小獵高中時有這麼一位老師,如果有誰在他的課上不認真聽講做小動作,他就會讓那個學生把腳放在桌子上,邊壓腿邊聽課,有家長找到學校,說這位老師體罰她孩子,這位老師只能解釋說這樣是為了學生身體好,幫他運動鍛鍊呢,可惜家長還是不依不饒,後面這位老師便取消了這項懲罰,從此也懶得那些不聽課的孩子
  • 卷不易,師之惰也
    好不好我不評價,畢竟學的是學生,教的是學校老師——和我這個機構老師貌似沒多大關係。我唯一煩惱的事是面臨小考的學生的試卷。不知道你們那邊複習試卷是怎麼樣的,反正我的學生拿來的複習試卷,居然還有2010年的。那可是十年前的試卷啊!
  • 孩子長著一顆玻璃心,是父之過,還是師之惰?
    ,養不教父之過也,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而我們是他的第一任老師,教養孩童走當行的道,到老他也不偏離,愛子而不溺,嚴子而不傷,父母當殷勤教子成為兒女的榮耀,教訓,警戒並養育他們。孩子,你要什么爸給你買,孩子說:什麼也不要,希望爸爸多陪陪我,此時此刻為人父母者禁不住潸然淚下。
  • ...選一:記敘文《春節》或議論文「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此次測試的大作文題目依舊是二選一,考生可以選擇以《春節》為題寫記敘文,也可以根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寫一篇議論文,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大作文材料變「短」本次作文題照例是二選一,要求考生作答不少於700字。
  • 教不嚴師之惰,廣東老師用圓規扎未完成作業學生,是嚴師還是罪犯
    《三字經》中有句名言,大家都非常熟悉,這句名言原話是: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說的是作為教師,一定要嚴格要求學生,如果不嚴格,那就是教師的懶惰,這句話說的我認為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