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2020-12-25 心悅珊瑚島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是中國傳統啟蒙讀物《三字經》裡的一句話。意思是說,作為人之父母既然撫養了孩子,就應該再給他們以好好的教導,那本是父母應盡的責任;等孩子上學了,老師也應該對他們從嚴教育,切不能敷衍塞責,因而耽誤他們的未來。中國古代是一個典型的血緣宗親社會,家庭的傳延被看得很重,所以十分重視養子教子。其實,從古代造字也可以看出這一特點。「教」字是由「孝」字和「攴」字組合而成,「孝」字指兒女應該對生身父母至親長輩盡心盡力的侍奉,「攴」字古造字字形象手持鞭杖之類的戒尺,組合起來意思可以說為父為師從嚴督導教育孩子學習孝道和事理。

古代對教子十分重視,教育方法也各有不同。漢宣帝時太子太傅 疏廣對教導太子做了很大貢獻,後來他主動隱退,得到了皇帝的不少獎賞。可是回到鄉裡後他是每天宴請族人和以前的老朋友,兒孫們看著有些心急,就想讓他置辦些田產,好留給子孫後代。疏廣卻說,家中原來就薄有田產,如果你們勤勉耕作,過個日子應該沒問題,可要再多了,怕沒什麼好處,你們反而會深受其害,還是這樣的好啊。大家聽了不得不服。與疏廣教子比起來,同代御史大夫陳萬年的教子則截然不同。他本來就好巴結權勢,對皇后家人更是卑躬屈膝,可他兒子陳鹹卻大不一樣,秉性嫉惡如仇、不畏權勢,常常上奏譏諷皇上的近臣。陳萬年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回到家裡抽空便把兒子叫到跟前訓話,可講著講著兒子卻打起了瞌睡,氣得他火冒三丈,大喝一聲質問陳鹹,我苦心為你,你卻把我的話當耳旁風,像話嗎?陳鹹趕快回答說,我聽見了,你不就是讓我拍馬屁討好人家嘛。陳萬年聽了再也說不出什麼話來,只好揮揮手叫他離開。

古代教子有不同,聯繫如今現實,有些家長和老師的做法也真不敢恭維。好一段時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家長和老師雙向高壓於孩子。老師怕落後搞題海戰役,家長怕比不上鄰居同學日夜督促,孩子們的作業是學校做了家裡做,白天做了晚上做,好不容易節假日了,還有老師的補課,家長的培訓。像這樣的情況是相當普遍的,最後小小年紀的孩子眼睛比近視,身子骨比柔弱,因考學失敗學生自殺事件不斷發生,真讓人揪心啊!好在近來國家實施教育改革,這些情況都開始有所改觀。真盼望能快給孩子們一點輕鬆,給孩子們一點自由。作為家長望子成龍、作為老師盼出高徒這都很正常,但切要弄清主次、分清是非,「嚴」當啟迪在先,「教」須立身為重,本著長遠為孩子更優秀,因材施教全面發展,才真正有利於孩子成長成才。開放發展的時代對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只要教育得法,三十六行行行可以出狀元,人人可以展才華。到那時,孩子們個個實現理想,人人都有作為,作老師的何「惰」之有?作家長的又何言有「過」呢?

一首關心孩子學習的詩,奉獻給大家。

長聽月靜竹林淺,忽伴霧濃蛙鼓喧。

反顧孩兒作題卷,卻埋几案舍騷魂;

甜鄉蝴蝶煩遷難,桃李尼山羞復言;

夢半奈何熬夜半,書房無趣臥房翻。

注,「甜鄉」指夢鄉,「尼山」指孔子故鄉。

相關焦點

  • 2020年高考作文備考,熱點素材積累: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2020年高考作文備考,熱點素材積累: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一、作文題目根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寫一篇議論文。二、素材積累1.養不教,父之過。這句話重點的字是「過」和「教」。「過」的意思不僅僅是過錯,更多的情況是違反,改動的意思,違反改動的是什麼呢,叫做"正常的規律"。「教」指的是一個過程,意思包含身體力行,以身作則,上行下效。
  •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03.10 星期五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是60歲的常先生信奉的一句話。
  • 每日一笑:侄子哭著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咦,不對啊,你什麼時候加了老王的微信?」我:「我沒加啊,我炸你的!」老公:…【每日一笑】嫂子又把成績不好的侄子給打了一頓,侄子邊哭邊對我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你看書上都說了,教育我是我爸和老師的任務,根本沒我媽啥事,她天天打我幹什麼玩意兒?」我:「……噓,不想繼續挨打就小點兒聲!」
  •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久習定性,定性難移,可知教育之重貫行古今久矣。看古時育才,為人父者既養必教,為人師者凡教當嚴。論今朝樹人,家風與師道定位有變,卻仍須偕行,環環相扣,久久為功。不教之教,默化於言行。古人訓子,聲聲懇切猶在耳旁。陶潛望子「尚想孔伋,庶其企而」,杜甫盼子「應須飽經街,已似愛文章」,陸遊誡子「絕知此事要躬行」。
  • 讀《三字經》之「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有感
    原文第9、10句「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出自《三字經》、王應麟原文註解 把孩子生下來,包他吃喝、卻不教他做人是父親的過錯。老師的教育以及管教不嚴格,是因為其懶惰。很多道理如果一字不動的照搬很容易導致一些問題。 我們很多家庭的父親都外出打工,有的甚至父親母親都出去了,只剩下爺爺奶奶帶。老一輩管飽沒問題,但教孩子上,說實話真的不擅長。即便是單獨的母親在家中照料孩子,也是一樣的。 母親不知道怎麼引導孩子的學習。女人因為孩子一動氣,八九成就是打、罵和埋怨。
  • 從中國漢字中理解「教不嚴,師之惰」
    《三字經》有言:「教不嚴,師之惰。」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三字經》:「教不嚴,師之惰。」【注釋】師:老師。惰:懶惰,這裡指失職。【解釋】如果教育學生卻不嚴格,那麼這是老師的失職。那麼為什麼說「教不嚴,師之惰」呢?下面就讓我們從中國漢字的角度來理解這句話。上圖依次為「垖」、「帀」、「師」《說文解字》中寫道:「師,從帀,從垖。」大家知道「垖」(duī)是什麼意思嗎?
  • 從"養不教父之過"說開去
    閒來無事,伸手從書架上取出《三字經》隨便翻翻,不想對「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兩句產生了興趣,並產生一些奇妙的想法。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在這裡我想我們沒有必要用過多時間和文字去探討這兩句話的歷史來源和深刻內涵,僅從教育形式來看,古人已經清清楚楚地把教育分成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個密不可分的方面:一個不教育為「過」,一個施教不好為「惰」,二者相輔相承,缺一不可。
  • 從「養不教父之過」說開去
    閒來無事,伸手從書架上取出《三字經》隨便翻翻,不想對「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兩句產生了興趣,並產生一些奇妙的想法。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在這裡我想我們沒有必要用過多時間和文字去探討這兩句話的歷史來源和深刻內涵,僅從教育形式來看,古人已經清清楚楚地把教育分成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個密不可分的方面:一個不教育為「過」,一個施教不好為「惰」,二者相輔相承,缺一不可。
  • 教不嚴,師之惰(新教師教育故事)
    俗話說「教不嚴,師之惰」,在關心、愛護的前提下,對學生的相關不良習慣、不正當言行、不正確行為,進行適度的和有溫度的「懲戒」是相當有必要的。來職高上學的同學們,其實並不是智商、情商不如普高的學,他們缺少的就是非常關鍵的「習慣」。
  • 讀「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有感
    今日讀「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細細品來,還真有一件虧心之事,倍感終身遺憾。那就是一生愧對兒子,錯失對兒子教育的有利時機。當兒子咿呀學語時,我正為農村「兩款」的徵收而發愁,正為「基本國策」的落實而犯難。當兒子上幼兒園時,我正奔波於發展農村經濟,為農民打造金山銀山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溝相通、路相連、田成方、林成網、旱能澆、澇能排」的基本農田建設的田野上。
  • 教不嚴,師之惰;子不教,誰之過?
    「我讓孩子拿手機,是想讓孩子常給我打個電話,我又沒有讓他玩手機,老師那個意思我還聽不出來嗎?不就是說我不該讓孩子帶手機到學校嗎?」「帶手機到學校不是錯,上課玩手機那才是錯,可那是你老師的錯,難道我還管孩子上課的事啊。」「要我管孩子,那我還要你老師有啥用?
  • 三字經講解5 (養不教……師之惰)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養不教,父之過 注釋:養:養了子女。養不教:養了子女卻不教育。之:的。過:過錯。父之過:父親的過錯。 句譯:養了子女卻不教育,是父親的過錯。 教不嚴,師之惰 注釋:教:教育。可以理解為動詞,也可以理解為名詞。理解為動詞和上面的「養」、「教」協調一點。嚴:嚴格。教不嚴:教育得不嚴格。
  • 先正談社會怪現狀十五:教師兩難,教不嚴師之惰,教得嚴師之禍
    相當一部分網友根本不關心對錯,只是在述說自己求學時期遭遇的來自於教師的不公以及傷害。天地君親師,如今,我們已不再敬畏地天之威,聖人明君也已成為了歷史符號,為何僅存之一的「師」,竟被妖魔化到如此地步,人人喊打?教師隊伍中有敗類嗎?有,這一點筆者不否認。
  • 又一個孩子離家出走了,是師之惰還是父之過?
    ,我不該罵他,都是我不好,求大家幫我找到我的孩子。那位母親頭沒梳,臉沒洗,滿臉的憔悴,一看就是多少個夜晚無眠,想著他的寶貝是不是安全,或許也有多少餐沒有正經的吃過了。不知道是孩子賭氣沒回家還是遭遇到了不測。看到這時我的心都碎了,不是為了那個孩子,卻是為了那位母親,著實的讓人心疼。
  • 教不嚴,師之惰.
    三字經有言:「教不嚴,師之惰。」為人師表,在學生表現不佳的時候一定不能因為懶而不理他們,想著讓他們自生自滅算了。總之,身為一名老師,該嚴厲的時候就一定要嚴厲起來!馬雲老師的某些搭檔和學生弟子還是出來一些問題,最近的在職高管也犯了錯誤。
  • 「教不嚴,師之惰」請尊重教師管教學生的權利
    以前我們總說,「教不嚴,師之惰」對於孩子的教育,除了循循善誘,也需要嚴加管教。然而現代教育總是把老師劃分到對立面,把老師當作服務業者,以某種顧客就是上帝的理念來構建師生關係。小獵高中時有這麼一位老師,如果有誰在他的課上不認真聽講做小動作,他就會讓那個學生把腳放在桌子上,邊壓腿邊聽課,有家長找到學校,說這位老師體罰她孩子,這位老師只能解釋說這樣是為了學生身體好,幫他運動鍛鍊呢,可惜家長還是不依不饒,後面這位老師便取消了這項懲罰,從此也懶得那些不聽課的孩子
  • 卷不易,師之惰也
    好不好我不評價,畢竟學的是學生,教的是學校老師——和我這個機構老師貌似沒多大關係。我唯一煩惱的事是面臨小考的學生的試卷。不知道你們那邊複習試卷是怎麼樣的,反正我的學生拿來的複習試卷,居然還有2010年的。那可是十年前的試卷啊!
  • 孩子長著一顆玻璃心,是父之過,還是師之惰?
    ,養不教父之過也,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而我們是他的第一任老師,教養孩童走當行的道,到老他也不偏離,愛子而不溺,嚴子而不傷,父母當殷勤教子成為兒女的榮耀,教訓,警戒並養育他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花園裡的園丁,是萬世之師表
  • ...選一:記敘文《春節》或議論文「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此次測試的大作文題目依舊是二選一,考生可以選擇以《春節》為題寫記敘文,也可以根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寫一篇議論文,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大作文材料變「短」本次作文題照例是二選一,要求考生作答不少於700字。
  • 教不嚴師之惰,廣東老師用圓規扎未完成作業學生,是嚴師還是罪犯
    《三字經》中有句名言,大家都非常熟悉,這句名言原話是: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說的是作為教師,一定要嚴格要求學生,如果不嚴格,那就是教師的懶惰,這句話說的我認為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