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不教,父之過.(深度好文)

2021-02-23 我家有個小學生

我們是來自7座城市的10名小學生的家長

在此交流實用、科學的教育經驗

歡迎關注我們

導讀:提到教育孩子,很多人會理所當然的以為這是媽媽的責任,現實生活中,總會聽到很多媽媽們抱怨。 這篇文章,發文深思,希望大家能夠讀完。

在一個幼兒園的門口,總會看到一位外籍爸爸準時等著他的孩子。

他的海拔很高,在女人堆裡總,極為顯眼。

「你不工作嗎?」旁邊的老人總是好奇打聽。

「工作。」他總是操著不流利的中文應著。

偶爾,他也會看電腦、接電話,但看孩子過來的時候,總是立馬關上電腦、掛掉電話,高大的身軀總會蹲下來,等他的孩子跑到懷裡。

後來,這個外籍爸爸問 「為什麼中國餐館裡、學校門口、遊樂場都是媽媽和老人陪孩子,中國的爸爸去哪了?」

是啊,中國的爸爸去哪兒了?

這句話道出了多少媽媽和孩子的心聲啊!每當提到教育孩子,很多人會理所當然的以為這是媽媽的責任,現實生活中,總會聽到很多媽媽們抱怨,生了孩子好像對男人的改變不大,負點責任的爸爸可能更賣力的賺錢了,但是其他的業餘生活,幾乎沒有影響。

記得看成龍的採訪,他說有一次去學校裡接房祖名沒有接到,因為兒子已經上了中學,他還跑到小學去接。聽眾或許一笑了之,畢竟大哥的星光耀眼。可是對於當時小小的房祖名來說:他有一個出名的爸爸,卻極少得到父愛的眷顧,又是那麼的可憐。

一項調查顯示:即使是尚處於朦朧狀態的嬰兒,他也會因為缺乏父愛而出現焦躁不安、食慾減退、抑鬱易怒等"父愛缺乏症候群"的典型症狀。缺乏父愛的孩子年齡越小,罹患症候群的危險更大。

雙親均在、但缺乏父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患"父愛缺乏症候群"的可能更大。少時患症候群的孩子,中學輟學率高2倍,犯罪率高2倍,女孩長大後成為單身母親的可能性高出3倍。

爸爸在教育孩子中的五宗罪


永遠在玩手機

也許有的爸爸也會煞有其事的帶著孩子玩。然而現實經常是:我們能就看到的爸爸的人的確和孩子呆在在一起,但眼睛卻始終在手機屏幕上。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手機就成了爸爸和寶寶之間的障礙。

爸爸要麼就在上班,要麼就在應酬。即使能早點回家,爸爸們通宵除了吃飯就開始躺在床上或者窩在沙發上玩手機。好不容易周末能帶孩子出去玩一下,他可能也不會全身心的投入陪孩子玩兒,一會兒電話一會兒微信的,要麼就在瀏覽網頁。名義上是帶著孩子出來玩了,但是實際上他的注意力根本不在孩子身上。

親愛的爸爸們,你可以曾想過你這樣的行為對孩子的傷害是巨大的。明明花了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卻一點也體會不到來自於爸爸的愛和溫暖的陪伴。


下班後不愛回家

不管單位是否真的需要加班,是否真的必須去應酬,很多爸爸都是下班能多晚回家就多晚回家。不管是應酬還是娛樂,爸爸們通常都會三天兩頭的和哥們去瀟瀟灑灑的玩一遭。媽媽下班回家又要做飯又要帶孩子,還要忙乎各種家務,可你在外面瀟灑的時候是否想到還有一對母子也同樣需要你的陪伴和照顧?等你半夜回家老婆嘮叨幾句,輕者你和她拌拌嘴,重者又是一場戰爭,這樣對孩子的影響和傷害無可估量。

經常聽到一些媽媽說,我現在是養著兩個孩子,一個大孩子,一個小孩子。大孩子就是指的是孩子他爹,男人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成熟的比女人要晚一些,但是每個人都應該有責任在心,哪個女人不願意做公主,哪個女人不希望自己永遠是那個被人寵被人疼的小女孩?可是既然孩子出生了,作為爸爸不管你的心理年齡是否成熟,不管你思想上是否能夠做好準備,都要承擔起一個父親應盡的責任,至少你的行為要對得起父親這個稱呼!


覺得養孩子是女人的事情

一個女性朋友說,她老公太不懂得疼惜自己了,老覺得這年代的女人很好當,覺得帶孩子做家務都是女人的事,從來不幫一下自己,這也就算了,還說一些很傷人的話。說你在家輕鬆自由,你都幹了些什麼,不就是帶了下孩子,做了下家務嘛……

這麼多年白辛苦了,兩個孩子,沒有任何人幫忙,都是自己帶著,而且還要再看一個店,為什麼男人都覺得生孩子養孩子這麼簡單?除了安慰她也不知道要怎麼做了,唉,看她現在這個樣子,滿是負能量的。現實中遭遇過這樣待遇的女人太多太多了。

如果是全職媽媽,一個人既要負責孩子,又要負責家務,幾乎比上班還要累。家裡的事情真的是磨不斷的鐵鎖,除非你能看得下去滿屋子亂糟糟的。所以爸爸們下班回家應該理解並讚揚老婆的努力,儘可能的幫老婆分擔一些家務。如果是上班的媽媽,那就更累了,在單位要做女強人,回家還要完成所有的家務和照顧孩子的責任,所以提醒所有的爸爸,多幫媽媽們分擔一些,不是有句話嗎?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


不陪孩子玩的爸爸

或許是忙,或許是覺得自己大男人不會陪孩子玩,總是以爸爸工作忙,爸爸要出去賺錢給你買玩具為理由,拒絕一家三口共同出行的機會。孩子的成長瞬間即逝,真的很短很短,等你有一天老了,自己閒下來想讓孩子陪陪的時候,發現孩子已經長大了,每天忙忙忙,你就等體會孩子當初的心情吧。

對於孩子的成長,爸爸和媽媽都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說媽媽的陪伴能給孩子安全感,照顧孩子的生活,培養孩子的細膩和善良,那么爸爸的陪伴更多的給了孩子獨立、堅強,解決問題的主動性,面對挫折的樂觀性,缺一不可。

所以很多家庭教育爸爸那部分是缺失的,導致了很多娘娘腔的兒子,這不是他們的錯,這是所有不負責任的爸爸給予的,所以就算有一天你的兒子不夠男人,你也沒有權利指責他!爸爸陪孩子玩耍,往往對孩子來說更加重要!如果在童年的時候爸爸缺位了孩子的陪伴,很多程度上會造成孩子長大以後的軟弱和逆反。


總跟家裡人爭吵的爸

有了孩子以後的家庭,吵架是最大的禁忌。試想一下,假如你是一個孩子,站在旁邊目睹了這一切對你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大人的爭吵,讓孩子孤立無援,想要說什麼,又會被說是多管閒事,甚至更有可能會引發更大的戰爭。於是孩子就會默默地忍讓,久而久之,就會讓他產生兩種心態。

1. 孩子在以後的為人處事當中,都只會默默忍耐,不會抗爭,因為他覺得抗爭也沒什麼用,比較消極。

2. 孩子在以後的為人處事中,會採用和父母相同的方法來處理自己的事情,不分場合。

這兩種心態都是不好的,所以一般夫婦吵架都會避開孩子,就是這個原因,孩子會把消極的東西隱藏起來,如果大人不去挖掘,他就會把這些黑暗的東西埋藏起來,最後壞的東西就會累積越來越多。對孩子本身沒有什麼影響,但會影響他的未來交際。

《愛的藝術》,裡面這樣形容父愛的藝術:「 父親雖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卻代表人類生存的另一個極端: 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創造的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書裡特別指出,孩子在六歲以後,強烈需求父愛的威嚴與引導。

而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三字經》裡也有「養不教,父之過」的古訓。父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父愛就是茫茫夜空裡的啟明星,世界再大,永遠都有它的指引和照亮,就不怕迷失方向。

來源:網絡

北京、香港、上海

洛杉磯、倫敦、深圳、重慶

在此交流實用、科學的教育經驗

免費學習資料   

1、」牛津閱讀樹原版合集(3-16歲)pdf+mp3

2、美國加州小學教材(共180本PDF、MP3和視頻)

3、牛津大學典範英語繪本全集+練習冊+教學參考!

4、20部經典少兒英文啟蒙動畫片

5、兒童讀物《國家地理兒童百科》全套pdf+mp3

6、3-12兒童讀物世界優秀繪本55冊,超級推薦!

7、大英兒童百科全書原版英文全套繪本+MP3!

8、迪斯尼神奇英語32集+配套教材pdf版

9、巧虎史上最全全集532集配套教材pdf版

領取方式:

進入「我家有個小學生」公眾號,點擊  「學習資料」  即可領取


相關焦點

  • 讀「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有感
    今日讀「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細細品來,還真有一件虧心之事,倍感終身遺憾。那就是一生愧對兒子,錯失對兒子教育的有利時機。當兒子咿呀學語時,我正為農村「兩款」的徵收而發愁,正為「基本國策」的落實而犯難。當兒子上幼兒園時,我正奔波於發展農村經濟,為農民打造金山銀山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溝相通、路相連、田成方、林成網、旱能澆、澇能排」的基本農田建設的田野上。
  • 「養不教,父之過」看易中天大師怎麼說
    那有人問,怎麼說「養不教,父之過」?這個不要誤解。它的意思是:養了一個孩子,父親如果沒有為他找老師,或者沒把他送到學校去上學,這是父親的過錯。家庭教育主要是母親。所以孩子將來長大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實跟母親的關係更大,尤其是男孩子。
  • 養不教,父之過?這句話說錯了嗎?
    《三字經》上說,養不教,父之過。  但是,現代好多教育專家告訴你,不光是父之過,當媽的也有責任。
  • 讀《三字經》之「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有感
    原文第9、10句「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出自《三字經》、王應麟原文註解 把孩子生下來,包他吃喝、卻不教他做人是父親的過錯。老師的教育以及管教不嚴格,是因為其懶惰。因為母親的愛並不過錯,但是她的溺愛卻會害死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孩子父親在外忙沒時間教孩子的情況。 其實古話有古代的環境背景。現代有現代的背景,很多地方都有差異的地方。很多道理如果一字不動的照搬很容易導致一些問題。 我們很多家庭的父親都外出打工,有的甚至父親母親都出去了,只剩下爺爺奶奶帶。
  • 傳統文化與生活,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我敢說子不孝也是父之過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這句話源於《三字經》,是中國傳統的童訓讀物,但《三字經》中原文為「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生養孩子不嚴加教育,這是父母的過錯。教育學生不嚴格要求,這就老師的懶惰。
  •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事情的真相總是被一次次打破
    給孩童啟蒙的《三字經》裡曾提過:養不教,父之過。今日所講是一部關於父愛和救贖的影片,上映於2013年,在年前很多網友因為《我就是演員》這部綜藝去重溫或者看了這部電影。我也不例外,只是重溫回顧,且就說道一下觀後感想吧。
  • 養不教,父之過,老公跟我鬧矛盾我就找公婆,誰讓他們沒養好老公
    三字經裡有一句話叫作「養不教,父之過」。意思就是說生養孩子卻不加以教育,這是父母的過錯,所以老公犯錯,我直接找上公婆。老公是家裡的獨生子,心眼不壞,但是為人不行,情商頗低,不會說話,還自以為是。結婚後,老公除了上個班以外,就什麼都不幹了,可以說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雖然我是農村的女孩兒,但是我的思想還是很先進的,我們兩個都上著班,為什麼他就可以在家裡什麼都不幹,卻把我當成他家的保姆了呢?這些問題還都是小問題,最大的問題還是生了孩子之後。
  • 養不教,父之過!家長要學會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
    高三緊張的學習生活需要一個好的外界環境,包括父母的理解、美好的學習環境等,還需要孩子自己有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節約時間,也可以讓父母更容易更樂於去理解孩子。
  • 「養不教,父之過」,外人當你面批評孩子咋辦?高情商父母這樣做
    導讀:「養不教,父之過」,外人當你面批評孩子咋辦?高情商父母這樣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養不教,父之過」,外人當你面批評孩子咋辦?高情商父母這樣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養不教,父之過,孩子惹禍,你會維護還是痛罵?它才是正確的選擇
    導讀:養不教,父之過,孩子惹禍,你會維護還是痛罵?它才是正確的選擇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養不教,父之過,孩子惹禍,你會維護還是痛罵?它才是正確的選擇!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養不教父之過
    關注:倫理道德家庭教育—王鳳儀善人微信公眾平臺號 wangfengyishanren文/節選:《家庭倫理道德》主講,有身不知修,有子不知教」談何做人。所以王元五老師說:「家庭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我們的孩子好與壞,聽話與不聽話,甚至於半截夭傷,都是我們做父母的沒有做好所帶來的後果。我們的育、養、教,有很大的責任,《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如果我們養了,但是後天沒有教好,也是我們做父母的失敗。   在北京王元五有一個同事,他的孩子經常在外面打架罵人。
  • 三字經講解5 (養不教……師之惰)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養不教,父之過 注釋:養:養了子女。教:v教育。養不教:養了子女卻不教育。之:的。過:過錯。父之過:父親的過錯。 句譯:養了子女卻不教育,是父親的過錯。 教不嚴,師之惰 注釋:教:教育。可以理解為動詞,也可以理解為名詞。理解為動詞和上面的「養」、「教」協調一點。嚴:嚴格。教不嚴:教育得不嚴格。
  • 從"養不教父之過"說開去
    閒來無事,伸手從書架上取出《三字經》隨便翻翻,不想對「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兩句產生了興趣,並產生一些奇妙的想法。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在這裡我想我們沒有必要用過多時間和文字去探討這兩句話的歷史來源和深刻內涵,僅從教育形式來看,古人已經清清楚楚地把教育分成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個密不可分的方面:一個不教育為「過」,一個施教不好為「惰」,二者相輔相承,缺一不可。
  • 從「養不教父之過」說開去
    閒來無事,伸手從書架上取出《三字經》隨便翻翻,不想對「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兩句產生了興趣,並產生一些奇妙的想法。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在這裡我想我們沒有必要用過多時間和文字去探討這兩句話的歷史來源和深刻內涵,僅從教育形式來看,古人已經清清楚楚地把教育分成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個密不可分的方面:一個不教育為「過」,一個施教不好為「惰」,二者相輔相承,缺一不可。
  • 「養不教,父之過」,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教育孩子的12種好方法
    「養不教,父之過」 ——《三字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教育從家庭開始。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在孩子的性格方面和學習成績方面。 在孩子的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教育對孩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限於家庭還參與學校活動。
  • 「養不教,父之過」,教育孩子從來都不輕鬆,和孩子一起學習三字經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譯文:為人父母,如果不好好教育孩子做人做事,這就是父母的過錯。同樣,老師如果只教育學生卻不嚴格要求,這就是老師在偷懶。姐姐弄不開,就走了。這時,一個僕人走過來,幫他把核桃放進開水裡燙了一燙,然後用小刀一刮,核桃殼就掉了。司馬光拿著剝掉殼的核桃,正巧被走過來的姐姐看到。姐姐問司馬光:「你是怎麼剝掉核桃殼的?」司馬光得意地說:「是我自己用手弄掉的。」姐姐知道弟弟聰穎過人,就信以為真。坐在書房讀書的父親將屋外發生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他走到屋外,問司馬光:「這核桃真是你剝的嗎?」
  • 留學生馬裡蘭大學演講引起一番網絡爭議:養不教,父之過!
    如果她是生活在北京這些霧霾嚴重的城市,可能還不會引起軒然大波,但在昆明這樣的城市,竟然被其形容得如此不堪,作為去過昆明旅遊的人士,我可以斷定她在撒謊。姑且不論她愛不愛國,單單撒謊這一點足以證明其是個誠信有問題的人。想必美國佬去過昆明旅遊的人不少吧,為什麼對這種沒有誠信的人,還能容忍呢,不是說缺乏誠信的人在歐美是無法立足的嗎?回到家,對著自己人,怎麼批評都可以!
  •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久習定性,定性難移,可知教育之重貫行古今久矣。看古時育才,為人父者既養必教,為人師者凡教當嚴。論今朝樹人,家風與師道定位有變,卻仍須偕行,環環相扣,久久為功。不教之教,默化於言行。古人訓子,聲聲懇切猶在耳旁。陶潛望子「尚想孔伋,庶其企而」,杜甫盼子「應須飽經街,已似愛文章」,陸遊誡子「絕知此事要躬行」。
  • 「子不教 父之過」:古代父親的三大教子之道
    《三字經》裡說:「子不教,父之過。」古代社會,父親作為責無旁貸的「一家之主」,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古代父親對子女的教育,更多偏重於對子女道德品質的培養,其中很多道理和智慧,都是值得今天我們學習的。
  • 2020年高考作文備考,熱點素材積累: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2020年高考作文備考,熱點素材積累: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一、作文題目根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寫一篇議論文。二、素材積累1.養不教,父之過。這句話重點的字是「過」和「教」。「過」的意思不僅僅是過錯,更多的情況是違反,改動的意思,違反改動的是什麼呢,叫做"正常的規律"。「教」指的是一個過程,意思包含身體力行,以身作則,上行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