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載的綠色堅守
——記甘肅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護林員王新平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薛巍敏 通訊員 柳文斌
「巡護記錄馬虎不得,要及時填寫,來不得半點虛假。」雨過天晴,紫溝峽的風景格外迷人,在一片雲杉、落葉松掩映的院落裡,剛巡山回來的王新平顧不上休息,立刻打開智能巡護終端「林務通」,聯網,上傳數據,伏案填寫巡護日誌和資源管護日誌。
黝黑的皮膚,頭髮上、衣服上閃爍著雨珠,鞋上沾著山林間的泥土。樸實的衣著,憨厚的笑容,讓人倍感親切。如今,這已是他在太子山護林基層一線的第36個年頭。
一路護綠前行
1984年參加工作的王新平當時在太子山林業總場進行槐山子苗圃工作。育苗工作是一項既講究技術又異常繁重的工作,需要耐心、細心和操心。那時王新平每天和同事們整地、作床、移床、播種、澆水、施肥、除草,一項項工作任務都要趕時間節點完成。
夏季林區雨水較多,雜草生長快速,和幼苗搶奪養分水分,王新平和同事們冒著高溫,頭頂烈日,在苗圃地裡除草、疏鬆土壤,為幼苗遮陰。還要時刻提防病蟲害對幼苗的侵害,跟著技術員和老同事學習防治技術,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悉心照料幼苗,為造林綠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優質苗木。
1987年,王新平調到藥水林場工作。那時林區周邊群眾生活貧困,都抱著靠山吃山的觀念,頻繁進山盜伐林木、馱運薪柴、砍把杖、割掃帚等現象屢禁不絕,對林區森林資源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守護好山林成了頭等大事。王新平工作在一線的護林站,和同事們每天都在林區巡山,一個月有二十幾天不下山,見到王新平和同事們巡護嚴密,盜伐林木的人跟他們打起了遊擊戰,晚上進林區盜伐林木。冬日深夜的林區氣溫能下降到零下十幾度甚至零下二十幾度,王新平和同事們埋伏在雪地裡,寒風吹透棉大衣,凍得人四肢僵硬,但仍然咬牙堅守,直到抓住毀林分子、繳獲盜伐林木和盜伐工具為止。
護林工作繁重而且危險,王新平也曾盤算過調離,但左思右想,他還是決定不放棄、不懈怠,因為在他內心深處,十分珍惜護林員這份職業和對太子山森林資源的熱愛。
造林育林綠滿山
在藥水林場工作十年時間轉眼過去,1998年是一個轉折點,這一年國家開始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全面禁止天然林砍伐,而就在這一年,王新平調到紫溝林場紫溝峽護林站工作。
紫溝峽護林站管護面積達37350畝,毗鄰康樂縣景古鎮與五戶鄉,林情、社情複雜,那時護林段房屋陳舊,不通電,也沒自來水,生活條件特別艱苦。王新平沒有怨言,一如既往地牢記自己的職責——守護好山林。
他把轄區管護面積按林班、小班劃分到每個職工身上,制定了具體的巡護制度和巡護線路圖,自己主動承擔了相對管護難度大的5187畝管護任務,每月堅持巡護20天以上,其他職工看到王站長這麼吃苦,也都自覺追隨他巡護。
「剛來時,護林站對面的陰坡天然林遭到嚴重破壞,林相殘敗,只稀稀拉拉生長著萌生的山楊和樺樹。」王新平說,「一棵樹也沒有,地全部荒著,沒有樹木,也沒有樹苗。」
從1999年開始,王新平帶領職工、群眾每年上山造林,20年時間累積造林20000多畝,原來的宜林荒山都造上了雲杉、落葉松、油松等針葉樹種,披上了綠裝,發揮著生態效益。現如今,紫溝峽總面積37350畝中,林地面積37104畝,非林地面積246畝,森林覆蓋率66%,是紫溝保護站內林相最好的溝系,特別是保護段對面陰坡的天然林迅速恢復,成為太子山保護區山楊樺木天然樣板林。二郎廟古樹林得到了有效保護,是保護區現存最珍貴的古樹群,也是保護區重點保護的對象。
在王新平來到之前,這邊有苗圃,但沒有開展過播種育苗。王新平帶領職工開墾建成60畝苗圃地,刻苦鑽研育苗知識技術,在技術員的指導下,試驗開展播種育苗,育苗工作一茬是3年時間,10年時間開展了3茬播種育苗,共計培育苗木1000多萬株。這些苗木除了滿足保護站造林外,外銷用於道路和荒山綠化,為單位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收益,有力支撐了保護站各項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同綠色一起成長
偷砍林木的少了,新造的幼樹及新育的幼苗長勢喜人,卻不時遭到牛羊踐踏,王新平和同事們幾次報告林區派出所進行了處罰,群眾雖然交了罰款,但對王新平等護林員的態度大變,數次有組織的對王新平和職工進行圍堵,出言辱罵,不讓下山。
就在一籌莫展之際,2004年甘肅省人民政府發出了《關於在全省重點區域實施封山禁牧意見的通知》,讓王新平和同事們看到了救星,他帶領職工到林緣張貼標語,充當宣講員,逐家逐戶去講解、宣傳。有些群眾對他們有牴觸情緒,看到他們進門不理不睬,王新平不急不惱,態度誠懇地做工作。
「國家提出重點林區封山禁牧,提倡圈舍飼養,是為了長遠的發展,造福於後代,是為老百姓著想,你們應該好好想一想。」經過幾年的持續工作和國家一系列生態保護、惠農強農富農政策的落實,群眾進轄區放牧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王新平親身經歷了太子山由林場到建立保護區、再到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歷史沿革,看到了保護區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我來到紫溝峽後,保護段(原來的護林站)房屋翻修了三次。這是2016年新建的二層辦公樓,包括二郎廟都通水通電通網,這些辦公條件和基礎設施的改善,是國家對自然保護區的高度重視,現在的工作生活條件是當年不敢想的,是相當『舒坦』了。」王新平高興地說。
新時代對護林員的職責有了新要求,「以前我們主要任務是抓護林任務,現在轉向森林資源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監測和保護、造林、防火、禁毒等工作,保護局、保護站就每一項工作和保護段籤訂了管理目標責任書。」王新平說。
從18歲參加工作到現在,53歲的王新平三十多年一揮而過,一本本榮譽證書、一座座青山見證了他無悔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