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早晨,黛墨色的金平分水嶺還沐浴在一片雲霧之中,雲南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下稱管護局)白馬河管護站的護林員們,早早地吃完早飯,在站長馬勇軍的帶領下,踏著未乾的露水,走向原始森林深處——此時,其餘10多個管護站的100餘名護林員們,也開始了新一天的巡山護林工作。
護林員們巡山
甘當護林員
在跋山涉水中守護綠色信念
3年前,土生土長的分水嶺管護所水源管護站的哈尼小夥曹文亮,從分水嶺保護區外公益林護林員,轉成了保護原始森林的護林員。說起他當初想當護林員的原因,他說:「山上沒有樹,山下哪來水,沒了水,哪來美麗的哈尼梯田!」小時候,村寨周邊的林木被過度砍伐。村民們為了解決溫飽,把周邊的山坡開墾成了田地,本來蔥鬱的大山,卻裸露出紅色的土地,土地種上了包穀、黃豆等莊稼。20多年前,突然來臨的一場大雨衝垮了山梁,洶湧的泥石流從山坡上滑下,頃刻間抹平了田地,塞滿了河道,衝毀了村頭的石橋。泥石流猙獰的面目,讓這個18歲的年輕人深刻認識到,這一切都是亂砍濫伐惹的禍。從此,保護森林的意識在他的心頭萌生,2013年,鄉林業站聘請公益林護林員,他從此幹上了護林員。
護林員們巡山中
無獨有偶,五臺山管護所石洞管護站護林員朱紹學當護林員的初衷也是為了心中的綠色夢,他說:「我不怕爬山涉水,因為我喜歡綠水青山,希望家鄉變得美美的。」朱紹學1996年入伍後,在部隊常思念的,就是寨子周圍那翠綠的森林。可兩年後退伍回來,那裡卻變成一片光禿,原來長樹的地方都成了莊稼地,日思夜想的家鄉竟然變得荒涼無比,「我很是傷心。當時我就想,如果把樹保護起來該有多好啊。」恰好這時,管護局面向全縣退伍軍人招聘護林員,他毫不猶豫報了名,如願以償當上了護林員。
護林員們巡山中
在日常巡護原始森林時,護林員們要用GPS定位儀進行定位,如實記錄巡護路線、巡護時間、地理位置以及發現的新情況,用時間相機拍下巡護人數,以便作為單位對其履職情況績效考核的依據,並拍下森林中四季的奇花異草、自然風景、野果、動物活動痕跡等圖片作為存檔資料。
每當深入原始森林,如果連續幾天回不來,護林員們會和同行者帶上米、白菜、豆腐皮、幹醃菜、鹹魚、帳篷和睡袋等約20公斤重的東西。到了吃飯時間就自己生火做飯;到了夜晚,天氣好時,他們與星星相伴,如果碰到下雨,就在帳篷裡過夜。這樣的情景,對常年穿梭於深山老林中的護林員們來說,是最平常不過的事。
護林員們巡山中
一年中,護林員們除了每個月要對管護責任區進行15天的日常巡護外,還要參與所裡每季度1次5天至7天的集中專項巡護以及管護局機關、森林公安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每年1次至2次的野外武裝稽查巡護。
在巡山過程中,護林員們遇到過種種危險和困難。他們扭傷過腳,碰到過山體滑坡、河水暴漲、枯木砸頭、毒蟲叮咬;他們手持彎刀,逢林開路;他們夜宿森林,枯木生火,取暖做飯;他們受傷自治,急病自救……
管山管人管得寬
讓綠色發展理念根植群眾心
護林員們除了在原始森林中巡邏,還會管很多事情:防止亂砍濫伐,撲救山火,勸阻非法種植及打獵,開展法律法規宣傳,「看到有人往地上丟菸頭,總是要走過去確定熄滅才放心……人人都說我們管山管人管得寬。」曹文亮說。
巡山護林員們
10年前的一天,朱紹學所在的管護站,發現有人在原始森林邊種植草果,就進行勸阻和拔除。沒想到的是,種植戶竟糾集同村寨的上百人,對管護站的護林員進行圍攻、毆打。
「現在輕易不見山火了,過去,我們還常遇山火。」朱紹學說,他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大年三十晚上他還和大家在山上滅火,「還有一段時間,我們連續一個星期都在山上滅火,那段時間,夢裡都是大火。」
護林員們巡山中
說起防火,每逢過年和清明節,是護林員們最為操心的時候。清明節,他們要在路口值守,和村幹部一起,宣傳防火知識和注意事項,還要不停地在山上巡邏,以防不測。春節,孩子們愛燃放煙花爆竹,他們不得不時刻守護著森林,「每逢清明和春節,我們最盼的就是下雨。」
護林員們巡山中
讓護林員們欣慰的是,近35年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已根植群眾心中。他們說,現在,不只燒紙錢的人少了,也沒人在森林裡新種草果等經濟作物了,亂砍濫伐幾近絕跡,分水嶺成了真正的大森林。
記者:常玉選
圖片由分水嶺管護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