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臺北3月25日電(記者賈釗、陳洋)臺北迪化街是遊客體驗「老臺北」的必訪景點,也是本地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這種密切聯繫,不只體現在春節前的「年貨大街」上,也見諸每個周末。
周日午後,不少家庭舉家出動,有人推著嬰兒車造訪迪化街各色店鋪,也有人專程來找別處買不到的藤編「被子拍」。
從事資訊產品行銷的黃先生經常在周末帶家人到迪化街轉轉,一逛就是一整天。他尤其喜歡那裡古樸、愜意的感覺。他認為,有些老街的改造走向同質化,失去特色,只想著賺觀光客的錢,到頭來反而沒了吸引力。
迪化街曾經是臺北最繁華的碼頭集散中心,雖然時過境遷,但如今仍是多種食材的重要批發地,其建築也頗具特色。百年老店扎堆,近年來文創店鋪也日漸增加。
老字號多用商品說話,豐富的產品幾乎堆滿門口,許多店家自豪地把創業簡史掛出來。新派店則另闢蹊徑,在設計和風格上各有差異。當然,也有老字號經過重新設計走上現代簡約路線。
一家名為「綻堂時光」的藝術展覽空間正在店面深處舉辦陶藝創作展,店鋪的裝飾風格很是獨特。
臺灣傳統土磚砌就的室內牆面低調簡約,與通往展廳的露天紅磚牆形成明顯反差,吸引不少人駐足觀看。
一對偶然路過的設計師夫婦來到天井下仔細觀察牆面細節紋理。得知這一改造項目出自名設計師之手,他們讚不絕口,認為新「包裝」賦予老屋新的生命,能夠將古老文化和商業更好結合起來。
「綻堂時光」工作人員沈佑同告訴記者,老街代表著傳統文化與新生代思想的融合,這也是臺北文化多樣性的一種體現。
「2021饕客棧」是一件販售梅子的商鋪,前年底開在了迪化街北端的十連棟,就是因為這裡溫和寧靜的氣質。店員曾逸如介紹說,梅子店的客人主要是本地人,這種食物是當地人特別喜愛的。
百年老店「老綿成」燈籠的張美美說,近幾年交通愈加便利,新的文創店也給迪化街帶來了更高的人氣。(來源: 新華網)
臺北年貨大街迪化街 喜氣洋洋氣氛濃
臺北年貨大街熱鬧開賣
圖為商家在準備商品。 柴逸扉攝
農曆新年將至,為了方便民眾置辦年貨,臺北傳統年貨大街——迪化街2月1日火熱開賣。本次年貨大街熱賣的時間為14天,商家準備了糖果、海鮮、乾貨、飲品等各種產品供臺灣民眾挑選,現場紅燈籠及各種裝飾,呈現著喜氣洋洋的氣氛。(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臺北:古韻猶存迪化街
這是臺北老街迪化街(9月8日攝)。位於臺北市大稻埕的迪化街是臺北現存最完整的老街,長800米,擁有閩南、巴洛克式等特色建築。19世紀末以來,迪化街一直是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新華社記者宋振平攝
這是臺北老街迪化街(9月8日攝)。位於臺北市大稻埕的迪化街是臺北現存最完整的老街,長800米,擁有閩南、巴洛克式等特色建築。19世紀末以來,迪化街一直是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新華社記者宋振平攝
這是臺北迪化街上賣竹木等手工用品的商鋪(9月8日攝)。位於臺北市大稻埕的迪化街是臺北現存最完整的老街,長800米,擁有閩南、巴洛克式等特色建築。19世紀末以來,迪化街一直是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新華社記者宋振平攝
這是臺北迪化街的布匹市場(9月8日攝)。位於臺北市大稻埕的迪化街是臺北現存最完整的老街,長800米,擁有閩南、巴洛克式等特色建築。19世紀末以來,迪化街一直是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新華社記者宋振平攝
這是臺北迪化街上賣藥材、南北貨的商鋪(9月8日攝)。位於臺北市大稻埕的迪化街是臺北現存最完整的老街,長800米,擁有閩南、巴洛克式等特色建築。19世紀末以來,迪化街一直是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新華社記者宋振平攝
這是臺北迪化街上賣農具的商鋪(9月8日攝)。位於臺北市大稻埕的迪化街是臺北現存最完整的老街,長800米,擁有閩南、巴洛克式等特色建築。19世紀末以來,迪化街一直是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新華社記者宋振平攝
這是臺北迪化街上賣燈籠的商鋪(9月8日攝)。位於臺北市大稻埕的迪化街是臺北現存最完整的老街,長800米,擁有閩南、巴洛克式等特色建築。19世紀末以來,迪化街一直是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新華社記者宋振平攝(來源:新華社)
臺北特色商區和市集,帶你深度體驗臺北!
百貨/創意 天母生活市集
「天母」位於臺北士林區,這裡由於早期有許多的美軍和眷屬居住於此,再加上美國學校和日僑學校皆是設在天母,而街道巷弄之中,亦可見到一些洋式的餐廳、咖啡館和頗具獨特風味的商店,因此也讓天母地區充滿了濃鬱的異國情調。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天母西路、中山北路七段路口
24小時誠品書店
堪稱臺灣連鎖書店龍頭的誠品書店,在全臺擁有為數眾多的分店。而其總店《臺北敦南店》, 以24小時不打烊的經營模式,塑造了臺北獨有的夜書店風景,不僅《TIMES ASIA》曾將之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並吸引許多香港、大陸及海外觀光客慕名前來,若要稱其為臺北市的「文化地標」也不為過。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45號 近捷運忠孝敦化站
中山地下書街
臺北中山地下書街的書籍種類應有盡有,更設置獨有的「絕版書專區」,提供民眾遍尋不著的書籍。走進中山地下街,可以發現到兩側牆壁的的巧思,彷佛走進了藝術世界,享受著各種形式作品的美學薰陶。
地址:臺北捷運中山站、雙連站地下通道 (圖文來源:哈嘍臺灣)
書店街 重慶南路
在離臺北鬧市區西門町不遠的重慶南路,是臺灣最出名的書店街。
地址:臺北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書店街 捷運臺北車站
服飾市場 五分埔
五分埔是臺北市松山區的一個街區,在臺灣赫赫有名,到臺北的演藝明星也經常要忙裡偷閒來此一遊,因為松山火車站對面,永吉路兩邊的巷、弄裡,深藏著1000多家服裝飾品攤檔,只要走進這個街區,無論站在哪個角度,抬眼都是望不到邊的服裝。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永吉路 近捷運後山埤站
時尚/美食 東區地下街
臺北市東區是商業娛樂繁華的地方,不止地面上,連地下捷運站也有的逛。東區地下街從忠孝復興站連接到忠孝敦化站共有725公尺長,一路上總共有35門店鋪讓你盡情的逛,不受天氣變化影響。
地址:捷運忠孝復興站至忠孝敦化站之間(圖文來源:哈嘍臺灣)
電子產品 光華商場
光華商場位於臺北市中正區金山北路上,目前為暫時公有商場,預計於12月搬至新生北路與市民大道口的臺北資訊大樓;光華商場素有「臺北秋葉原」的美稱,為著名的3C商圈,是年輕族群喜歡的聚集場所。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市民大道三段8號 近捷運忠孝新生站(1號出口步行約3分鐘)
相機街 博愛路/漢口街
博愛路是位在臺灣臺北市的一條街道,今日多被俗稱為「相機街」或「攝影器材專賣街」,或者與附近的漢口街一同被俗稱為「博漢區」,博漢區也是以照相攝影器材商家的聚集而聞名,此外也因為博愛路的路口為過去臺北府城的北城門位置,所以也被稱為「北門相機街」。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博愛路與漢口街交口 近捷運西門站
動漫周邊 安利美特
安利美特店內販賣的商品從漫畫雜誌、輕小說、畫冊,到電玩遊戲、影音商品、周邊精品,只要是與動漫相關的商品幾乎都有販售。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104號1F~B1,近捷運西門站 臺北市中正區金山北路1號1~2F,近捷運忠孝新生站(圖文來源:哈嘍臺灣)
牛肉麵街 桃源街
西門町是臺灣最熱鬧的百貨商業區,相鄰的桃源街也趁勢形成小有名氣的牛肉麵街。
而大快朵頤地吃著滷到晶瑩剔透的牛肉,喝著店家細心熬煮的湯汁,這就是充滿濃濃香味的桃源街最常見的景觀,十年如一日。
地址:臺北中正區桃源街 捷運西門站
漁獲/料理 濱江魚市
臺北魚市,是在臺北市的民族東路濱江果菜批發市場的後面,因為地處於高速公路的圓山交流道旁,對於從臺灣各地運送過來的農漁果菜產品方便,讓大臺北地區的營業商家跟家庭主婦們能夠有著可以大量採購的批發地方。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民族東路336號 近捷運中山國中站
裁縫/DIY 永樂布市
永樂市場有名的是它的布料批發,整個永樂市場還有周邊都是大大小小的布店,它或許不光鮮,也沒有任何的名店,但如果你的時候最喜歡的是感受當地人的生活,請你到永樂市場來走走。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1號,永樂市場2F、3F 近捷運中山站(圖文來源:哈嘍臺灣)
飾品街 後火車站
臺灣許多藝人、化妝師或服裝設計師也常在臺灣綜藝節目中提到他們經常來這裡挖寶。哈哈,是不是聽起來就心動了。從串珠、拼布、手作小物、美妝髮飾、銀飾皮件應有盡有,多的是你想不到的玩意。
地址:臺北太原路出口外(即承德路、鄭州街、華陰街及太原路等地區) 捷運臺北車站
鞋子街 沅陵商店街
沅陵街商店街區位置在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博愛路間,並鄰近總統府、城隍廟。此區為臺北市著名之鞋特色商店街,鞋店鱗次櫛比,街區內四成以上的店家為鞋店,有「鞋店街」之稱,店家內鞋子種類多且樣式齊全,價格便宜,是買鞋的好去處。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沅陵街 捷運臺北車站
茶葉/南北貨 迪化商圈
迪化街是臺北最完整也最具意義的老街。其中含有茶瓷,絲綢,中藥的販賣店面,聽起來相當有傳統的風味。但其實迪化街除了紅磁磚,紅燈籠的擺設之外,還有一座巴洛克式的年貨大樓,促進了中西併合的年代。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近捷運中山站(圖文來源:哈嘍臺灣)
鮮花 建國假日花市
建國假日花市,位於仁愛路與信義路的建國北路上,分別於信義路上及仁愛路上有兩處出入口,和平東路至信義路間另設有建國假日玉市,與建國假日花市相望,緊鄰號稱臺北最大的大安森林公園。由於建國假日花市位置接近市中心,交通方便,捷運、公車皆可直接抵達,在假日造成不少人潮。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與仁愛路之間建國高架橋下橋段(仁愛路以南) 近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
玉器 建國假日玉市
市場裡攤位數量眾多,約有八百多攤。主要經營翡翠、白玉及古玉,水晶、瑪瑙、珍珠、金銀飾、印材、石雕、竹木牙角雕、宗教法器、西亞銀器及各類寶石、古董藝術品等等,五花八門,琳琅滿目,還有錦盒、木座和古董文物相關書籍的販賣。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與仁愛路之間建國高架橋下橋段(仁愛路以北)近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
濱江果菜批發市場
水果、蔬菜的批發,想吃臺灣水果的朋友可不要錯過啦!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民族東路336號 近捷運中山國中站(圖文來源:哈嘍臺灣)
花卉 臺北花木批發市場
臺北著名花卉市場之一,周二至周日開放。
地址:臺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一段15號,周二至周日開放 近捷運萬隆站
花卉 內湖花市
臺北所有花店的貨源地。在這個花市不但能欣賞到各式花卉,還時常能在這裡挖掘到便宜的花卉。
地址:臺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28號,36號,
鳥店街 和平西路三段
這裡結合了傳統的特色產業,有一股生氣蓬勃的景象,知名店家繁多,是愛鳥人士購鳥及添購用品的必訪之地。
因為產品多樣豐富,還有觀光的特色,許多國外觀光客專程來此,就是為了買東方味的鳥籠,別處買不到!就算不想花錢,只要你來,也有成千上萬的鳥兒嘰嘰喳喳地等著你逗它們玩。
由於靠近龍山寺站,離龍山寺地下商圈、大理街徒步區都很近。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 近捷運龍山寺站(圖文來源:哈嘍臺灣)
婚紗街 愛國東路
中正紀念堂風景優美,一直是拍婚紗照的熱門地點,愛國東路因地理位置良好,同業聚集,發展成為婚紗街。許多婚紗名店都駐紮於此,形成一條人人嚮往地婚紗大街。
店家們為了創造商品獨特性,各自規劃專有的主題套裝商品,提升臺灣婚紗攝影水準,完善服務品質。讓許多女生站在美麗的櫥窗面前,無一不幻想著自己人生中最幸福最美麗的那一天。
地址:臺北愛國東路,毗鄰中正紀念堂 捷運中正紀念堂站2或者3號出口/捷運古亭站6號出口
電影街 武昌街
1935年臺灣博覽會,當時的臺灣經濟發展已達到戰前的最高峰,因應而生的便是娛樂產業開始發展,在此成立了4家大型豪華劇場;1961年,因為中華商場的完工,使得西門町與城中地區連成一氣,經濟發展如日中天,先後增加樂聲、日新、獅子林、皇后等戲院,將西門町的娛樂事業推向最高峰。
走在武昌街,你會被許多琳琅滿目的電影海報給圍繞,這裡聚集許多間電影院,成為名副其實的「電影街」,有時候片商會配合西門徒步區的聯合街區活動,為電影街換上新妝。小心!旁邊就是哪部電影院在弄造勢活動哦!
地址:臺北武昌街二段,西門町商圈 捷運西門町站6號出口
茶葉街 甘州街
甘州街俗稱茶葉街,在大稻埕的茶葉歷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雖然與極盛時期相比,現在的甘州街不在繁華,但是還有5、6家茶行,循著傳統的制茶技術,有著道地的茶文化,每一份的茶之中,都是經過制茶的繁複程序,讓茶泡起來更加的清香及回味。在這裡的茶葉絕不會偷工減料,有著老一輩人傳承下來的誠實待客精神。
另外,在重慶北路上的朝陽公園,現在成為茶葉主題公園,希望透過茶與文化、休閒、觀光的結合,重振老社區商機。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甘州街,毗鄰歸綏街 捷運大橋頭站2號出口/捷運民權西路站6號出口(圖文來源:哈嘍臺灣)
家具街 文昌街
文昌家具街街區位處信義路及臨江街傳統市場之中心,以銷售一般家庭之室內家具,辦公家具及室內裝飾藝術品為主,家具產品都經專家設計,主要客人以室內設計師、建築師、公司、一般家庭為主。由於產品設計非常優良,深受客人之喜愛,街區店家並提供為您居家量身打造的室內設計擺設計及售後服務。假日,文昌家街業者準備有露天咖啡及表演,歡您來這裡浪漫一下。
地址:位於信義路及臨江街傳統市場的中心 捷運信義安和站
佛具街 西圓路
遙想臺灣早期,福建閩南人渡過臺灣海峽來此拓墾,離鄉背井,面對的是未知陌生且荊棘遍佈的新世界,唯一的精神依賴就是家鄉祖宗與眾神。移民者以家鄉的信仰儀式,購買佛像來將自己心中的神祇具體化,讓龍山寺一旁的西園路1段,開啟了臺灣佛像凋刻的發展史。
地址:龍山寺一旁的西圓路1段 捷運龍山寺站
青草巷 西昌街
走在臺北龍山寺附近的西昌街上,會聞到一股濃濃的青草香味,那甘醇的清香飄來,就知道這裡是臺北著名的青草巷。在224巷中,有10多家藥草店聚集,各式中藥青草材料琳琅滿目。
地址:龍山寺附近的西昌街 捷運龍山寺站
水族街 民權東路五段
在民權東路5段民權大橋頭,可以看到一整排販賣水族相關用品的商店,各家販賣的觀賞魚種類眾多,有各式各樣的海水魚、澹水魚、熱帶魚等等,五顏六色,耀眼奪目。
舉凡水裡活的動植物,甚至連美麗的石頭,這裡都有,甚至有些特別的物種,連國外的展覽水族館都找不到。另外,除了銷售水族動植物以外,也賣各類水族器材,或是訂造魚缸、設計魚池及魚缸造景等服務。
地址:臺北市松山區民權東路5段 捷運松山機場站3號出口(圖文來源:哈嘍臺灣)(來源: 新華網)
迪化街:臺北最有年味的老街
迪化街一直是臺北最有年味的地方。(江方方 攝)
有人說臺北人過年最無聊,基本都待在家裡。這話只說對了一半,臺北人為了過好這個年,除夕前家家戶戶都會大採購做年菜的食材,以一桌夠味的料理,招待難得團聚的家人。而說到採購年貨,就不得不提臺北最有名的迪化街了。春節期間,記者來到臺北迪化街,體驗了一把臺北最濃鬱的年味。
迪化街是臺北最完整、也最具意義的老街,初建於上世紀50年代,19世紀末以來一直是臺北重要的集散中心,每年都會吸引大量臺北市民前來置辦年貨。走進迪化街,你可以試吃到各類零食、點心,若覺得喜歡,再購買亦可。琳琅滿目的美食讓記者不禁一路走一路吃,結果年貨還沒買上,光試吃就快要吃飽了。
隨著時代變遷,臺北年輕人大都選擇到大賣場採購年貨,但只要有時間他們仍然會去迪化街感受春節的氛圍,穿梭在絡繹不絕的人潮中,挑選各式各樣的精品,即使不購買,這一逛才感覺過年了。
年輕人如此,那些老臺北更是如此。每回過年,住在臺北忠孝東路四段559巷的林依伯都要到迪化街搜刮一番,展開充滿人情味的採購。他說,那種摩肩接踵、互動交流的畫面充滿活力,會讓人感到臺灣是非常可愛的地方。為了讓大家能盡情採購年貨,迪化街白天晚上都開放,而且晚上是非常理想的採購時間,整條街燈火通明、人潮湧動、熱鬧非凡,讓人徹底體驗了「年味」。
一路吃喝,可也別忘了觀賞兩旁的街景。迪化街的樓房以土埆壁和紅磚為主要建材,附加浮塑、裝飾,風格極為古樸,那瓦片覆蓋的斜屋頂、木板組成的門窗、屋簷下的亭仔腳,蘊含著福建閩南式的建築風格。除了美食、建築之外,迪化街上的霞海城隍廟,也是吸引人潮的一大景點。香火鼎盛的廟街、親切的店家,展現了臺灣市集的傳統和歷史。怪不得臺北人會說:「春節不逛迪化街,整個年沒特色、沒滋味。」(記者 江方方)(來源:福建日報)
記者走訪臺北年貨大街——迪化街,「年味」不要溜走
迪化街年貨大街充滿年味。
臺北大同區的大稻埕商圈,有條窄窄的老街叫迪化街。每年農曆新年將近,這條街匯聚四面八方的南北貨,搖身變成著名的年貨大街。迪化街賣年貨已有20個年頭,在年味漸漸變淡的今天,它正面臨新的挑戰。
今年攤位只租出七成
「歡迎試吃,不買不要緊,不好吃不要錢!」「來喝一杯薑茶,補血養氣!」記者近日走訪迪化街,依然是人潮摩肩接踵,叫賣聲此起彼伏。但仔細看去,卻發現商品種類變少了。以前有不少年俗用品攤位,賣燈籠、中國結、金錢掛飾、紅包等,如今都讓位給了小吃攤。
「感覺今年的東西沒有前兩年多」,臺北市民張先生對記者說,他跟朋友想採購海產乾貨,但發現乾貨鋪變少了,挑起來不過癮。「這也不奇怪啦」,張先生說,以前老一輩都會在家做年菜吃,但現在年輕人過年都吃飯店,海產乾貨銷路當然變差。
水果乾店的售貨員告訴記者,今年生意不如去年,「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有攤商直言,這幾年年貨大街生意愈來愈難做,逛的人比買的多,有人只為試吃而來。
在迪化街長大的幹元參藥行老闆陳建忠說,年貨大街最熱鬧時,攤位供不應求,兩三個商家擠在同一個屋簷下擺攤,但這幾年明顯降溫。「年貨大街越來越像夜市!」陳建忠說,像過去賣魷魚絲的商家,從街頭到街尾可能有30家,這幾年只剩個位數。攤位降價以求,賣窗簾、假髮的都來了,年貨大街獨特性不再。
臺灣房屋智庫執行長劉怡蓉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年貨大街買氣旺時,好的攤位都需要提前卡位,但今年出租率只有七成。她說,一些大型超市推出24小時不打烊的年貨,分散了人氣。網絡購物興起,也讓不少人選擇上網買零嘴,導致迪化街主街租金持續下滑。
文創活動幫年味增色
迪化街初建於19世紀50年代,19世紀末以來,一直是臺北市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迪化」街道名,源自當年國民黨當局設的新疆省省會迪化(今烏魯木齊)。
20世紀80年代,臺北市曾經打算拆掉迪化街,幸賴民間人士奔走挽救才得以留存。1996年開始,保存原狀的迪化街除了成為臺北最古老街道外,還於每年農曆春節前夕,擴展成規模盛大的「年貨大街」。平時的迪化街,則仍具商業批發功能。
如今,迪化街的年貨品種不如往日豐富,卻增添了以年味為主題的文創活動。臺北市政府日前與迪化商圈合作,邀請五組跨國藝術創作團隊,結合迪化街的布市特色,以臺灣花布手繪師林益發珍藏手稿為素材,融入年味創作燈飾,呈現舊大稻埕的年味故事。
臺北市商業處處長黃以育表示,城市要發展、年輕化,並非要「打掉重來」,若能將年輕人的創意融入在地文化,反而能營造氛圍、兼具歷史感。今年是迪化街成為年貨大街20年,我們特別擴大舉辦活動,首次推出「城市就是年貨大街」概念,要讓臺北處處充滿年味。
由當紅的「臺灣吧」動畫團隊打造,《年貨大街,戰鬥機阿!》動畫影片近日在臺灣網絡上播出。動畫片以搞怪的風格,講述了年貨大街起源和發展的故事。社會在變遷,迪化街為了留住年味,也少不了新思維。
(本報臺北2月15日電)
本報記者 王平文\圖(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臺灣這條街通往年貨
臺北市迪化街年貨市場
每逢春節前夕,臺北人就會惦記著迪化街年貨市場早點開張,因為這裡是臺北市民購買年貨的首選之地,其豐富的貨源可讓人一次就將春節時必備的南北年貨一網買盡。正因如此,這個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的街巷,自1996年開始,年年此時必定要熱鬧一番。在這條不長的街巷裡,傳統商品琳琅滿目,建築群落各具特色,蘊涵了豐富的歷史和傳奇故事。
歷史悠久
迪化街位於臺北市西部的大同區,為大稻埕商圈最重要的市街,長約800米。該街初建於19世紀中期,一直是臺北市重要的南北貨品、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迪化」是1947年臺灣當局借當時新疆省會城市迪化(今烏魯木齊市)所命名的。
1947年定名為迪化街的大稻埕中心商圈,是臺灣紡織業發展的中心,現今的新光集團、南亞紡織、遠東紡織、宏州紡織等,都是在迪化街發跡的。到了上世紀70年代,狹窄的迪化街已難負荷臺北市龐大的商業機能,於是,發跡於此地的多數民間企業總部紛紛移出,只剩下批發南北貨品、中藥與部分布匹生意,其商業規模已無法與臺北新興商圈相比。
年貨大街
迪化街經過上世紀80年代的廢存爭議之後,從1996年開始,成為規模盛大的臺北「年貨大街」。年貨大街將本來的批發業務轉換成一般消費者愛逛的集市,也帶動了周邊後車站、寧夏夜市、華陰街等的繁華,讓本來稍顯沒落的老臺北又開始復甦。
特別是2004年之後,臺灣傳統產業回溫,古老的迪化街商業恢復到一定規模。而每年春節前的半個月時間裡,迪化街商圈會吸引百萬人次到訪,交易金額達到9000萬美元左右,其中光是短短的800米迪化街上,15天之內就會湧入數十萬人潮。
集市文化
「這些大陸產品是不是比去年貴啦?」年前,記者在賣乾貨的攤位前問。「是啊,運費和人工都在漲,但是漲幅不大。」旁邊的糖炒慄子攤主說:「我們的還和去年一樣,沒漲價喔。」天一放晴,這裡的人潮立即湧現,許多人在經過各家攤位時都邊走邊吃,有的攤位前甚至掛出「歡迎試吃,勿抓一把」的標牌。糖果攤位前的小姐,手拿一盤各式糖果站在路中間讓人品嘗,「除了牛軋糖,都是進口的,嘗嘗吧。」這是小朋友的最愛,她們紛紛伸出小手去抓糖,然後一蹦一跳地跑了……
迪化街上的霞海城隍廟,也是吸引人潮的地方。濃濃的早期臺灣文化至今還能在此看得到,香火鼎盛的寺廟,親切的店家老闆,透露著臺灣市集的人情味。
走進迪化街,恍若走進臺北的歷史,許多商號的建築仍是日據時的巴洛克樣式。欣賞迪化街傳統建築之美,感受搶辦年貨的氣氛,每個走在街上的人都能體驗到過年的喜慶和團圓的溫暖。
本報記者 王連偉文\圖《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4年01月23日 第 07 版)(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