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現存最完整的老街:古韻猶存迪化街(組圖)

2021-01-10 閩南網

­  這是臺北老街迪化街(9月8日攝)。位於臺北市大稻埕的迪化街是臺北現存最完整的老街,長800米,擁有閩南、巴洛克式等特色建築。19世紀末以來,迪化街一直是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新華社記者宋振平攝

­

­  這是臺北老街迪化街(9月8日攝)。位於臺北市大稻埕的迪化街是臺北現存最完整的老街,長800米,擁有閩南、巴洛克式等特色建築。19世紀末以來,迪化街一直是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新華社記者宋振平攝

­

­  這是臺北迪化街上賣竹木等手工用品的商鋪(9月8日攝)。位於臺北市大稻埕的迪化街是臺北現存最完整的老街,長800米,擁有閩南、巴洛克式等特色建築。19世紀末以來,迪化街一直是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新華社記者宋振平攝

­

­  這是臺北迪化街的布匹市場(9月8日攝)。位於臺北市大稻埕的迪化街是臺北現存最完整的老街,長800米,擁有閩南、巴洛克式等特色建築。19世紀末以來,迪化街一直是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新華社記者宋振平攝

­

相關焦點

  • 周末「老臺北」一角:「穿越」迪化老街的時空
    位於臺北市大稻埕的迪化街是臺北現存最完整的老街,長800米,擁有閩南、巴洛克式等特色建築。19世紀末以來,迪化街一直是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新華社記者宋振平攝  這是臺北老街迪化街(9月8日攝)。位於臺北市大稻埕的迪化街是臺北現存最完整的老街,長800米,擁有閩南、巴洛克式等特色建築。19世紀末以來,迪化街一直是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
  • 老街不老——臺北迪化街的老街改造
    比之這些年輕氣盛的「毛頭小子」們,逾百歲的迪化老街顯得內斂低調。  乍一眼看上去,以傳統年貨著稱的迪化街似乎與文創商業並不搭邊。但實際上,這條老街並不如人們想像的那般遲重衰緩,恰恰相反,借文化創意之名,迪化老街正在進行一場內部煥新。
  • 圖文:走進臺北迪化街(6)
    新華社照片,臺北,2005年4月1日走進臺北迪化街 臺北迪化街的許多店鋪依然保留著被稱為「亭仔腳」的清代閩南式建築(4月1日攝)。位於臺北市大稻埕的迪化街是臺北現存最完整、也最具歷史意義的老街。
  • 百年迪化老街,給你一個古早味的臺灣,看疫情下的臺北年貨街氛圍
    若想感受一下老臺灣昔日風華的話,一定不能錯過臺北的迪化老街,它是臺北現存最完整也是最有歷史意義的老街。走進迪化老街,閩南傳統民居、洋樓、現代主義以及巴洛克式的建築特色一一呈現在你眼前,有著多元文化和中國傳統簡樸的一面。
  • 臺北迪化街:臺灣最有年味的老街
    在全臺灣所有的「年貨大街」中,最著名的要數擁有20餘年歷史的臺北市迪化街「年貨大街」。迪化街「年貨大街」位於臺北保留最完整的老街——迪化街一段,北起歸綏街,南至南京西路這一段及周邊區域。記者了解到,其所處的迪化街,是19世紀以來臺北市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在這裡,不僅賣年貨,還有樸實的閩南式店鋪、繁複華美的巴洛克式建築以及老字號商行。
  • 徜徉臺北迪化街\馮進
    圖:迪化街歷史悠久,是臺北最完整的老街\網絡圖片  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臺灣「光復」,國民政府頒布「臺灣省各縣市街道名稱改正辦法」,要求各地「發揚中華民族精神」,兩個月內改正所有紀念日本人物一九四七年,上海建築師鄭定邦奉命為臺北街道命名。他拿出中國地圖貼在臺北街道圖上,以南北向的中山路、東西向的忠孝路畫出一個大十字坐標,分成上下左右四大塊,左上區以中國的西北城市為名,左下則是中國的西南。依此類推,迪化街在臺北的西北部。  迪化街是臺北最完整的老街,比臺北城還要歷史悠久。
  • 探訪臺北「年貨大街」百年迪化老街年味兒足
    臺灣大大小小的年貨市集正是最熱鬧的時候。近日,中新社記者來到臺北有名的「年貨大街」——迪化街,感受熱鬧的年貨「嘉年華」。  未進街口,就看到粉嫩俏皮的香豬氣球高懸於空中,五彩繽紛的燈籠把迪化街裝點的喜慶活潑。順著人流往裡走,琳琅滿目的年貨,此起彼伏的叫賣聲讓濃濃的年味兒撲面而來。
  • 迪化街分為好幾段,整片區域古稱大稻埕,是臺北最老的城區之一!
    臺北大同區的迪化街,是臺灣知名的南北貨市場,街上的古老建築有閩南、洋樓、現代主義、巴洛克式等風格,迪化街店屋,屬於長條形連棟式店鋪,門面不寬,屋身幽長深邃,以便兼顧商業和居住的功能,是清代臺灣商街的典型,是一條極具歷史意義的老街。
  • 臺北最早的商業區|迪化街
    臺北有一條老街,當地人俗稱「大稻埕老街」,在臺北市的大同區,距離各位常常聽到的寧夏夜市步行約10分鐘,但是多數遊客會跳過此街。
  • 百年迪化街,給你一個臺灣的味道,看看臺北新春街頭的流行態勢
    如果你感覺到過去的臺灣,你一定不能錯過臺北的迪化街道,這是臺北最完整和歷史悠久的街道。走進迪化老街,閩南傳統民居、西式建築、現代主義和巴洛克建築特色一一呈現在你面前,具有多元文化和中國傳統簡約的一面。800m迪化街長一直是臺北貨物、茶葉、中藥材和布料的重要集散地。每年這條百年老街都將成為年貨交易會。期間,附近很多人都會到迪化老街買年貨,除了各種應該調味的乾貨,我們離不開「好事花生」、諧音「好事發生」、吉利和善意。「一府二鹿三艋舺」,指臺南、鹿港、誇家,是清代繁榮的城鎮。
  • 迪化街,「年味」不要溜走(臺北傳真)
    臺北大同區的大稻埕商圈,有條窄窄的老街叫迪化街。每年農曆新年將近,這條街匯聚四面八方的南北貨,搖身變成著名的年貨大街。迪化街賣年貨已有20個年頭,在年味漸漸變淡的今天,它正面臨新的挑戰。   今年攤位只租出七成   「歡迎試吃,不買不要緊,不好吃不要錢!」「來喝一杯薑茶,補血養氣!」
  • 迪化年貨大街今天「起跑」臺北年味從這裡開始
    春節臨近,臺北市「2017臺灣年味在臺北」年貨大街活動拉開帷幕。據臺灣媒體消息,今年規劃出大稻埕迪化、臺北後車站華陰街、臺北地下街、寧夏夜市等商圈,讓民眾採買年貨,時間從早上11時至晚上12時不等,而久負盛名的迪化年貨大街13日即「起跑」。採買年貨不二選擇臺灣畫家郭雪湖的《南街殷賑》以誇張的藝術手法反映了1930年代迪化街的繁華。
  • 新春看臺灣:名震海內外年貨大街—迪化街(組圖)
    新春看臺灣:名震海內外年貨大街—迪化街(組圖) 2011年02月03日 20:56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探訪臺北迪化二O七博物館:老屋的活化「磨」術
    臺灣寫真:探訪臺北迪化二O七博物館:老屋的活化「磨」術  中新社臺北5月22日電 題:探訪臺北迪化二O七博物館:老屋的活化「磨」術  中新社記者 劉雙雙 劉舒凌  始建於18世紀50年代的大稻埕迪化街是臺北市現存最完整、具歷史意義的老街。
  • 探訪臺北「年貨大街」 年味溢滿迪化老街
    中新社臺北1月23日電 題:探訪臺北「年貨大街」 年味溢滿迪化老街  中新社記者 陳林 陳小願  臺北人常說:「春節不逛迪化街,整個年沒特色、沒滋味。」臺北的年味,只有在迪化街才能「聞」到。  農曆年關將至,記者慕名探訪了這條被稱為臺灣最有年味的老街。
  • 探尋臺北老街:最不尋常舊巷陌
    探尋臺北老街:最不尋常舊巷陌 2013年05月31日 08:0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誰忍心讓其消亡呢?
  • 漫步臺北老街 與古蹟超時空對話
    漫步臺北老街 與古蹟超時空對話 2008年10月17日 15:44 來源:中新網-臺灣《臺北畫刊》   保安宮中最特別的是正殿的壁畫,以大面積彩繪來裝飾正殿的手法在臺灣寺廟中很少見,尤其後廊由臺南名匠潘麗水於1973年所繪的大幅畫作《鍾馗迎妹回娘家》,生動非常,每當在一座寺廟中發現他的作品,都覺得特別高興。
  • 春風又佛大稻埕——臺北迪化街年貨市場
    2020年1月22日,臺北天氣依然暖如春日,20多度的氣溫下,天空雖有片片烏雲,但仍無法遮擋熾熱的陽光,中午時分,路人紛紛"丟盔卸甲『』,短衣者也間或可見。臺北迪化街年貨市場裡,摩肩接踵的人流,伴隨著商家的叫賣聲,更使溫度上升了八分,這就是每年春節前臺北迪化街的"年景"了。春節是中國人傳統佳節,也是最重要的節日,大陸各地也因此產生了大小不一的年貨市場,或長久或臨時,都是當地節前最熱鬧之處。而臺北的年貨市場就是位於大稻埕的迪化街了。
  • 探秘臺北老街:臺灣旅遊,這些老街不去你就虧了!
    探秘臺北老街:臺灣旅遊,這些老街不去你就虧了!記得以前最喜歡看的就是臺灣的偶像劇,從劇裡我們可以看到臺灣的一些美食以及景色。臺灣是我一直都很想去的地方。如今去了以後,真的不枉此行!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探秘屬於臺灣臺北的舊時光吧。
  • 走一趟變身後的臺北迪化街 不止是文創
    走一趟「變身」後和你想像完全不一樣的迪化街,你會發現不論是飲食、文化、歷史、創意……每一樣都能成為旅行中微小但令人難忘的深刻體驗。出發第1站→愜意小店→輕食專賣鹹花生咖啡館臉書:www.facebook.com/saltpeanutscafe地址:臺北市迪化街一段197號電話:02 2557 8679營業時間: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