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是最親近的&34;,我們整天生活在一起,同樣的生活習慣,同樣的睡眠時間,吃同樣的飯,做同樣的事情。可是卻有家長抱怨,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情願一個人待在房間中,甚至還有表現出自卑、怯懦的一面。
鄰居說自己家的孩子最近不知道怎麼了,總是一個人待在房間中靜靜的發呆,自己生怕他&34;壞了,便拉著孩子出門轉轉,儘管不情願但是小朋友還是和她一起去了,路上只是靜靜地跟在自己身後,不管自己說什麼,也只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回答著。
以為是孩子不開心便沒有當回事,路上遇到小朋友的老師,老師說孩子最近變化很大,原本活潑開朗,經常幫助同學,現在反而變得膽小,遇到問題的第一反應就是 迴避,希望家長在生活中能夠好好地引導,不要因為一些不經意的事情傷害到了孩子。
老師的話讓鄰居感覺到無措,生怕孩子遇到了什麼事情不敢和自己說才會變成這樣。為了改變這一情況,鄰居甚至帶著孩子去看心理醫生,這才知道原來自己的說話方式出現了問題,一些自己不以為然的話語恰恰&34;了孩子。
即使是現在,依舊有很多家長在用&34;傷害著孩子,可是自己卻不自知。如果家長經常會說這幾句話了,那麼很可能已經傷害到孩子了:
你要乖乖聽話哦
身為父母,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聽話懂事的,但是事實證明,不管孩子有多聽話家長還是不滿意,只會一遍遍的告訴孩子&34;。長時間被家長灌輸這種思維的孩子會變相認為只有聽話才能讓媽媽感到開心,於是孩子變得沒有主見,只會&34;了。
你看看別人家孩子
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家長總是能看到別人家孩子表現好的一面,卻盯著自己孩子不好的一面不放,甚至會用小朋友的缺點來比較別人的優點,長此以往,孩子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不管自己怎麼努力也比不上別人。
你怎麼什麼都做不好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於是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一旦他們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會嚴厲地訓斥他們。或許家長認為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殊不知只接受&34;卻永遠看不到彩虹的他們心中正承受著多大的壓力。
身為家長,我們要做孩子堅實的避風港,而不是向他們輸送風雨的人,想要孩子開朗快樂地成長,家長可以試著改變說話的方式:
誇讚孩子
沒有一個人喜歡聽貶低自己的話,每一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揚和鼓勵。家長在生活中要善於發現他們做的好一面,並且及時表揚,鼓勵他們做得更好。但是表揚也是有技巧的,不能一味的稱讚結果:&34;而是稱讚過程:&34;這樣他們才會明白自己哪裡做的好。
俗話說&34;誇讚完之後也要指出他們表現不好的地方,提醒他們下一次注意這一點,這樣之後再遇到這個問題,小朋友就會做得更好。
鼓勵孩子
膽小的孩子普遍的表現就是遇到事情想要尋求家長的幫助,家長不要急著拒絕,更不要訓斥孩子,鼓勵他們自己解決:&34;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信任。適當的時候可以表現出自己需要幫助的一面,學會示弱讓他們幫助自己,他們就會知道原來每個人都是需要幫助的,爸爸媽媽也會需要自己,通過一件件小事幫助孩子找回自信心。
原諒孩子
孩子終究是孩子,出現沒有做好,做得不對等情況太正常了,家長不要訓斥他們,學會原諒他們,告訴他:&34;並且從中發現孩子失敗的原因,引導他們自己發現問題,這樣下一次他們就會避開錯誤,從而做的更好。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沒有誰一定是對的,也沒有誰一定是錯的。而家長要做的是找到適合孩子的方式,用巧妙的方式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同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孩子是敏感的,不要讓自己不經意的話語或是動作傷害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