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養出「慫孩子」?孩子自卑膽小,是家長語言暴力的結果

2021-01-08 小風兒童心理學

家長會因為孩子成長中的問題而不停地發愁,很多家長也明白人無完人的道理。做父母的不會成為完美的父母,當孩子的也不會成為完美的孩子。既然誰都沒辦法避免犯錯,那麼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犯些錯誤也是情有可原的,只要家長們教育得當,就不用擔心孩子以後的路會走歪。

但是,有些家長總是不分青紅皂白直接把孩子說一通,如果只是簡單的批評孩子還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有的話語過於激烈,充滿了諷刺、詆毀、看不起的詞語會讓孩子陷入深深的自卑感中,導致孩子對自己造成負面的認知評價,這種想法會不斷延伸放大,進而讓孩子養成膽小的性格。語言暴力是讓孩子變自卑的原因。

家長的語言暴力讓孩子性格變自卑

1.家長互相語言暴力

一個家庭中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建立在穩定的夫妻關係上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不和,時常大吵大鬧的話,孩子對家庭的安全感會降低。作為孩子是不願意看到父母像仇人似的,他們也不能去判斷誰對誰錯,還會胡思亂想,大人們是因為不愛我才吵架的嗎?

2.家長對孩子施加語言暴力

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只有在自我評價方面是積極的,才更有機會成功。所謂的自我評價就是我們俗稱的自信。小孩子的自信心來源於父母,如果父母總是說孩子笨、比別人差這樣的話語,孩子就真的覺得不如別人,沒有信心和勇氣去面對眼前的事。孩子心理上沒有成年人成熟,自然承受不了他人帶攻擊性的言語,更何況是自己親近的人言語攻擊,這無疑會加重孩子的自卑心理。

自卑性格對孩子造成的影響?

1.自卑的孩子對外界缺乏信任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師鄒泓曾在兒童心理學的研究中發現:語言暴力會給孩子留下難以磨滅的心理陰影,降低孩子對外部的信任感。

總是受到家長的語言暴力,孩子的性格會越來越懦弱,對外界都抱有害怕的情緒,出於自我保護,對外界表達出不信任和畏懼則是應有之義。而孩子對家長表示疏離則是這一情況的典型體現。

2.自卑的孩子大腦發育受限

語言暴力嚴重影響大腦中傳遞信息和感覺的部分,其中就包括控制情緒和人的思考決策的海馬體。家長的語言暴力會讓孩子對自己有錯誤的自我認知,長時間被語言暴力影響而自卑的孩子,其大腦機能很大一部分程度會因為陷入自我懷疑而運行停擺,不能和正常孩子一樣進行學習,從而大腦發育落後於別的孩子。

3.自卑的孩子學習父母的錯誤行為

自卑的孩子在家庭中是自認為的「弱者」,而讓他們自卑的家長則是他們眼中的「強者」。為了擺脫弱者的身份,孩子會不自覺的學習和模仿「強者」們的行為,很多家長出口成髒、愛發脾氣、對人喜歡貶低的習慣在孩子身上得到「繼承」則是對這一部分的印證。

教會孩子擁有自信的性格越早越好

我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對青少年的心理有著豐富的研究,她曾經將孩子的成長進行分段:在0-6歲期間,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孩子的意識在這階段內經歷從無到有,從懵懂到初具雛形,正是渴求外界營養的時候。

家長在這期間教什麼,孩子就會學什麼。而一旦過了這一階段,隨著學習課程的方向逐漸轉向知識學習,再加上性格的初步定型,再想做出改變就要困難得多。

小風我就在這裡為各位想讓自己的孩子養成自信的性格的家長,推薦一套適用於3-6歲孩子的《做內心強大的自己》系列叢書

全套叢書共計8冊,繪本從小動物之間的故事入手,從教孩子如何面對分歧爭議、欺負嘲弄、誤解委屈、排斥孤立、攀比嫉妒、『自卑、失敗、拒絕八個方面,解決孩子的不自信的性格問題,讓孩子養成自信的心態,正確的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本套繪本出自恐龍小Q兒童教育中心。恐龍小Q是一家致力於專業的兒童心理、兒童行為與教育模式研究,並以紙媒的方式將中心教育理念進行傳播的兒童教育中心。目前恐龍小Q有成熟的兒童心理顧問與穩定的少兒圖書編輯隊伍,井與國內多家少兒圖書出版社建立了長期、密切的合作關係。

而除了對孩子本身的教育,家長們也應該學習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的科學方法,儘量用「鼓勵教育」去代替「語言暴力」,當孩子做得不好時告訴孩子「你還可以做得更好」而不是「你怎麼做的這麼差」。

而這本育兒經《正面教育》恰好可以幫助家長們如何對孩子進行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是一種讓家長既不懲罰孩子,也不嬌縱孩子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常常有家長會說自己家的熊孩子反覆犯錯,說了很多遍還是不聽。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家長首先考慮的不該是怎麼說,而是要先想想孩子言行背後的訴求,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都指向一個需求,如果宗長能放下以往傳統權威式的管教和寵溺型的教育方式,用賞識、鼓勵、 和信任的態度讓孩子價值感和歸屬感得到認同,這樣才能培養出自信的孩子。

另外向各位家長做一個一定要知道的小科普:正版兒童圖書中使用的專業童書環保墨不含鉛,但廉價的盜版書籍則往往使用含鉛的普通油墨,雖然對成年人影響不大,但會對還在成長中的兒童造成大腦以及身體的發育損傷。所以購買正版圖書,不僅保護的是創作者的利益,也是在保護自己的孩子。

我是小風,一個基於事實、專注內容的育兒作者,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可以關注我查看更多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男孩性格膽小自卑,原因是家庭環境影響,三類家庭養出自卑孩子
    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四類家庭容易養自卑的孩子「凱凱,你來表演個節目吧。」歌手葉一茜邀請7歲的男孩凱凱。「不要。」凱凱拒絕了並轉過頭,背對著葉一茜。旁邊的小朋友衝凱凱喊,「上吧,兄弟。」可這個男孩依然坐在那裡一動不動,手緊緊地抓著自己的衣角。
  • 當孩子害怕時,父母的語言暴力是自卑的「催化劑」
    可是爸爸媽媽還是放手讓孩子自己騎,結果可想而知,孩子摔倒了。爸爸媽媽不僅沒有安慰她,反而卻大聲罵她膽小、沒用。 被爸爸媽媽一罵,這位網友就覺得自己真的很笨,不可能學會騎自行車,然後就放棄了。直到成年,她都沒有敢去學習騎自行車,因為她小的時候就被父母灌輸自己不行的理念,內心自卑,覺得自己不可能學會騎自行車。
  • 從沒有所謂的「刀子嘴,豆腐心」,家長的語言暴力,孩子承受不起
    俞敏洪曾經說過:&39;刀子嘴豆腐心&34;家長的心夠狠,才會任由自己情緒失控對孩子說出各種語言暴力,並且不知錯、不道歉、不悔改。但是,&34;&34;之類的語言暴力,卻會成為孩子的心理陰影,孩子根本承受不起。
  • 孩子經常遭受「語言暴力」,性格會出現缺陷,家長要管好自己的嘴
    現在很少有人會去打罵孩子,會用更科學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是有些家長在無意之中讓孩子遭受了「語言暴力」。語言暴力雖然沒有行為暴力那麼可怕,但是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導致孩子性格出現缺陷,更可怕的是,有些家長意識不到自己做錯了,導致孩子一直生活在這種家庭環境當中,對孩子的人生造成很大的影響。
  • 經常被責備的孩子,更容易養成自卑、膽小的性格
    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形成自卑的性格。更甚至有些孩子因為犯了小錯,就被家長貼標籤「沒用」、「愚蠢」、「無能」……其實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沒有人能保證永遠不犯錯,而且沒有錯誤的參照,怎麼會有正確的認知?所以對於孩子的犯錯不是不可原諒的。那麼如何改變這種責備式的教育方式呢?
  • 孩子經常被責備 容易養成自卑膽小的性格
    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形成自卑的性格。更甚至有些孩子因為犯了小錯,就被家長貼標籤「沒用」、「愚蠢」、「無能」……其實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沒有人能保證永遠不犯錯,而且沒有錯誤的參照,怎麼會有正確的認知?所以對於孩子的犯錯不是不可原諒的。那麼如何改變這種責備式的教育方式呢?1.
  • 毀掉孩子一生的,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家長別罵孩子了」,哈佛博士: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比打還嚴重
    哈佛博士:語言暴力會改變孩子大腦結構。隨著教育理念的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暴力的不可取,很少對孩子進行身體上的懲罰。然而另外一種暴力卻正在悄然席捲我們的生活,許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時,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用語言暴力對孩子進行打擊。
  • 孩子害羞膽小、沉默退縮……6種處理自卑的方式,你家孩子哪種?
    作者自製思維導圖孩子為什麼膽小1、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家長應對:這類孩子因為沒有過多激烈的行為,既不闖禍,也不引人注意,但卻是最為自卑、膽小、不自信的孩子。需要家長高度重視,多多鼓勵,要有耐心,並做好長期引導的心理準備。
  • 家長語言暴力孩子怎麼辦?
    雖說孩子要有感激的心,要懂事,但是我更希望作為一個男孩子,他能更加大大咧咧一些,以後不要成為一個「討好型」的人,而忽略掉自己。不想讓孩子成為一個自私的人, 也不想讓他成為一個沒有自我的人,這個度需要我來把握和引導。加上我自己一直不是特別自信陽光的那種人,所以孩子有時候也會帶著不自信的語氣詢問我,媽媽你覺得我畫這幅畫是不是不好看啊之類的。當然我總會積極地去鼓勵和肯定他,努力培養他成為一個自信的人。
  • 語言暴力使孩子產生一些極端行為,家長口中的話不能亂說
    但有些父母卻做不到這一點,想說什麼就隨口而出,一旦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這很可能就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內向的情況。這種性格養成之後,無論在何種事情上,都會對其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一定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 語言暴力|孩子成長的絆腳石
    這時候,父母的行為可能就觸及了教育的「底線」,不僅不能幫助孩子提升,反而會使他們患得患失,變得膽小怯懦。哪種行為是在教育中絕對不能觸碰的呢?——語言暴力很多父母非常擅長一件事,那就是輕易地去否定孩子。湖南衛視有個綜藝節目《少年說》,讓少年站在高高的「勇氣臺」,喊出自己想要告訴大人的真實想法。
  • 3種性格的家長,孩子都會比較膽小和自卑
    以下這幾種性格的家長,孩子多半自卑膽小,且將來難以出人頭地!,在孩子小時候,有時實在調皮搗蛋,家長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怒火,打了孩子,之後心中的愧疚情緒會不斷加強,好像犯了天大的錯。但有的家長不論孩子是錯是對,只要自己心情不順或為了一點小事也會對孩子拳腳相向。我們經常在商場裡看到賴著不走的孩子,要求家長買玩具,結果家長溝通無果後直接把孩子打哭、罵哭的。家長經常打罵孩子,不僅會不斷拉低孩子的自信心,更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損傷,這使他們感覺自己將一事無成,從而變得自卑。
  • 語言暴力,三思而行!父母的口出惡言是孩子永遠的傷
    文/遠方媽媽父母的言行對於孩子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力,如果父母多對孩子進行積極地輸出,自然有助於給孩子帶來正面的影響,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反之,如果父母經常口出惡言,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則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極大的傷害,甚至耗盡一生也無法彌補。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或貪玩,是家長的語言暴力
    很多家長都會擔心孩子喜歡玩遊戲或者是貪玩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其實比起遊戲、貪玩來說,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說話態度,更直接關乎著孩子的成長與未來。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中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孩子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 家長越說這3句話,孩子越自卑,請不要用語言暴力傷害孩子
    父母和孩子是最親近的&34;,我們整天生活在一起,同樣的生活習慣,同樣的睡眠時間,吃同樣的飯,做同樣的事情。可是卻有家長抱怨,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情願一個人待在房間中,甚至還有表現出自卑、怯懦的一面。以為是孩子不開心便沒有當回事,路上遇到小朋友的老師,老師說孩子最近變化很大,原本活潑開朗,經常幫助同學,現在反而變得膽小,遇到問題的第一反應就是 迴避,希望家長在生活中能夠好好地引導,不要因為一些不經意的事情傷害到了孩子。
  • 最傷人的不是拳頭,而是舌頭,被語言暴力毀掉的中國孩子
    語言暴力隨處可見一提到「語言暴力」,我就會想到電視劇《都挺好》裡蘇明玉的母親,那位重男輕女從、讓人氣得七竅生煙的母親。劇中有一幕是明玉跟母親爭執,母親直接懟她說:「我們給你吃,給你喝,養你這麼大,我們有罪了是不是?你要是有能耐,你就別用我們錢吶!
  • 寶寶打不還手、被欺負就會哭,爸媽如何改變「慫孩子」
    最近有朋友向堂媽抱怨:「我家寶寶特別慫,小朋友打她從來不還手。我很焦慮,擔心她上幼兒園會被欺負。」很多家長也有類似的擔憂:寶寶打不還手,被欺負就會哭,長大後會不會一直被欺負呢?今天堂媽請來心理諮詢專家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 這4種原生家庭,最容易養出自卑的孩子
    「家庭暴力」,不管是夫妻之間,還是父母對孩子之間的暴力,都會讓孩子的人格產生變化。這種孩子長期處於恐懼之中,有著暴力留下的童年陰影,一想到便會不自覺的產生害怕情緒。長大工作後,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對手時,首先想到的是退縮。在與人相處時,因為懦弱自卑,會經常受到同事的欺負卻不敢反抗,在工作上,也往往沒有突出的表現。
  • 孩子膽小,很有可能是家長出了問題
    孩子膽子小,看見陌生人就哭,陌生地方不肯去孩子膽小被欺負,東西被搶、被別人打孩子非常膽小,抗拒一切新事物孩子膽小還會夜裡頻繁醒來,大哭大叫在公共場合對媽媽非常依戀,不敢和他人交流見了人不願意打招呼,和其他小朋友玩不到一塊去不知道你家孩子有沒有以上現象如果孩子有發現這些狀況,家長千萬不能坐視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