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漁而行,逐夢前行——退捕漁民子女校園生活剪影

2020-12-25 瀟湘晨報

2019年8月20日,江西省發布長江幹流江西段、鄱陽湖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公告。從2020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的重點水域開始分類分階段實行漁業禁捕,一大批漁民將收起漁網謀求新出路。

南磯山鄉政府根據「禁捕退捕」漁民子女就學工作相關政策及文件精神,提出要確保妥善安排、解決退捕漁民子女教育等保障問題,讓禁捕退捕政策落到實處。

邱會樹同學便是漁民退捕子女中的一員,父親邱慈明原是南磯山漁民,世代以打魚為生,禁漁政策實施後,經政府引導來到經開區就業,收入比以前高出許多,兒子邱會樹也隨父前往,並就讀於經開區的南昌二中昌北校區八年級7班。

邱會樹在新學校很快就適應了學校的學習環境,在這裡有他可愛的小夥伴,亦師亦友的老師,在學習上,老師和同學們都積極幫助他,用他的話說:「在這裡,開啟了我學習的新天地,我學習得很快樂,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好,父母也能很安心地工作,晚上可以一家人其樂融融,對於我來說,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放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他們以前總是為了打魚而忙碌,對我無暇顧及。」

12月17日,南昌日報記者來到學校看望邱會樹,通過溝通交談,了解他在校園的學習情況和家庭生活的變化,也進一步調研退捕漁民子女教育的安置工作的落實情況。並在邱會樹上課期間,拍攝了一些他的學習剪影。

南昌二中昌北校區十分重視國家政策的安排與落實,針對像退捕漁民子女,困難家庭子女等特殊群體的情況,特別叮囑班主任和科任教師要加強對他們的幫助,在學習上要多指導,生活上要多關愛,切實落實好教育工作的推進,以愛心、真心引導漁民子女在新的教育天地逐夢前行!

【來源:南昌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安徽無為縣 確保退捕漁民「應保盡保」不漏一人
    地處長江北岸的無為市牛埠鎮,一支由上岸漁民組成的「長江護漁隊」現在成了江上禁捕巡查的生力軍,實現從「捕漁
  • 23.1萬漁民退捕上岸,生活如何保障?農業農村部給出解答
    一是漁船漁民退捕基本完成。經過逐船逐戶建檔立卡,沿江10省(市)共核定退捕漁船11.1萬艘、漁民23.1萬人。其中「一江兩湖七河」和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重點水域,共有建檔立卡漁船8.4萬艘、漁民18萬人,已全部提前退捕上岸;各省(市)自主確定的其他水域,共有建檔立卡漁船2.7萬艘、漁民5.1萬人,已提前完成2020年退捕任務,剩餘1599艘、3072人將按計劃於2021年底前完成退捕。二是漁民安置保障穩步推進。
  • 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取得階段性成效 沿江10省市漁船漁民退捕...
    農業農村部長江辦主任馬毅在發布會上介紹,經過逐船逐戶建檔立卡,沿江10省(市)共核定退捕漁船11.1萬艘、漁民23.1萬人,漁船漁民退捕基本完成。其中「一江兩湖七河」和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重點水域,共有建檔立卡漁船8.4萬艘、漁民18萬人,已全部提前退捕上岸;各省(市)自主確定的其他水域,共有建檔立卡漁船2.7萬艘、漁民5.1萬人,已提前完成2020年退捕任務,剩餘1599艘、3072人將按計劃於2021年底前完成退捕。截至12月4日,中央財政原計劃安排的92億元補助資金全部撥付到位,各地落實資金114.6億元。
  • 如何防止長江退捕漁民變成貧困人口?農業農村部回應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局局長張顯良圖片來源:農業農村部封面新聞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經過逐船逐戶建檔立卡,長江沿江10省(市)共核定退捕漁船11.1萬艘、漁民23.1萬人。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局局長張顯良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長江退捕漁民年齡普遍較大,學歷低、就業技能單一。針對漁民退捕上岸後如何解決生計問題,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研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沿江省、市、縣積極做好政策落實工作。一是加大就業幫扶力度。
  • 萬州成立首支退捕漁民護漁隊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15日21時30分訊(邱小雅 記者 張質)今(15)日,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管辦公室、公安部治安管理局、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等單位聯合開展相關活動,對長江流域相關水域非法捕撈器具進行了集中銷毀,同時成立了萬州首支退捕漁民護漁隊
  • 禁漁退捕,懷寧在行動
    8月20日,習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時強調,「長江禁漁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要求「沿江各省市和有關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細化政策措施,壓實主體責任,保障退捕漁民就業和生活。要強化執法監管,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務求禁漁工作取得紮實成效。 」流經我縣境內的皖河是長江的支流之一,同樣承擔著十年禁漁任務。
  • 改變「船在哪裡,家就在哪裡」「退捕漁民」上岸了
    隨著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施常年禁捕,近兩年,重慶漁民陸續「退捕上岸」。漁民「上岸」,改變的不僅是生活和工作方式,還有幾代人的傳承和習慣。「退捕漁民」上岸後,如何更好地轉產就業?這是一代代傳統漁民「水上漂」的生活狀態,如今,這樣的生活正在發生改變。蔣依霞是「洗腳上岸」後的退捕漁民。早上5點半,她就早早來到合川區政府大院外做起了清潔維護工作。今年50歲的蔣依霞,是合川區草街街道高梘村建卡貧困戶,這也是她「上岸」後的第一份工作。
  • 靖江359戶退捕漁民「洗腳」上岸喬遷新居
    靖江市4983名漁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全部退捕上岸。經過政府部門協調安置,今年下半年以來,該市359戶漁民陸續喬遷新居,徹底告別「水上」生活。12月15日下午5點,靖江市漁業四分公司退捕漁民周建國從附近船廠下班,騎車回到位於斜橋鎮興阜小區的新家。145平方米的新居寬敞明亮,平板電視機、冰箱等各種家具一應俱全。
  • 灣沚區:積極做好退捕漁民社會保障工作
    灣沚區人社局早謀劃早安排,積極做好退捕漁民社會保障工作,確保漁民退捕後生活有保障。一是精準數據。區人社局主動對接農業農村部門,根據反饋的退捕漁民數據,查清漁民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以及未參保的情況。安排人員上門入戶傾聽漁民需求,核查戶籍信息,完善漁民信息臺帳,確保每一位漁民參保信息準確完整。二是加強宣傳。
  • 東寶區多舉措確保退捕漁民轉產就業有保障
    為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長江禁捕退捕工作的決策部署,全力保障全區長江流域退捕漁民轉產就業工作有力有序推進,去年,東寶區人社局積極謀劃、多方協調,全力做好退捕漁民轉產就業工作。目前,全區56名有就業意願和有勞動能力的退捕漁民已全部實現了轉產就業安置。
  • 合川:退捕漁民過上好日子 轉產就業安置率100%
    為退捕漁民培訓技術。   「在充分了解和收集漁民培訓需求的基礎上,將退捕漁民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免費培訓範圍,分類施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對有就業意願的漁民,根據經濟發展和市場就業形勢,結合漁民實際需求針對性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幫助退捕漁民掌握一門實用技能或職業技能。」合川區人力社保局黨委書記、局長柳萍介紹。
  • 東津新區舉行「退捕漁民」專場招聘會 100餘人達成求職意向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趙朝銀)7月30日上午,東津新區舉辦民營企業招聘月暨「退捕漁民」專場招聘會。招聘會共31家企業參加,提供近2000個就業崗位。吸引1800餘人參加,現場登記350餘人(退捕漁民22戶),100餘人現場達成求職意向。
  • 汨羅市 | 為退捕漁民提供上門服務,實現社保經辦零距離
    「本想下個星期組織沒有繳養老保險費的漁民坐車去市裡面繳費的,沒想到你們帶設備來家門口收了,服務真是太到位了。」汨羅市白塘鎮磊市山村委會主任彭冬軍說。
  • 重慶退捕漁民新身份之瘦身魚教練:我在西湖養生態魚
    去年初,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明確要求,2019年底前完成水生生物保護區的漁民退捕,2020年底前完成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保護區外水域的漁民退捕,並實行10年禁捕計劃。
  • 漁哥「洗腳上岸」當起小老闆
    「做夢也沒想到,漁民當不成,我這輩子還能自主創業,當上一回老闆嘍……」,近日,在領取到13萬元補償金後,又才兩個月,在政府的幫引下,迅速開辦起自己的洗車門店,退捕「漁哥」譚有江連連發出嘖嘖讚嘆聲。
  • 就業創業忙生活有奔頭
    楊灣鎮有漁民120戶370人,有20多戶和王昌明一樣,「離湖不離水」,自主創業忙。  「我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禁捕退捕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實,出臺相關政策、強化就業幫扶、落實社保待遇,確保上岸漁民能就業、有保障、穩得住、能致富。」安徽省人社廳廳長徐建說。
  • 安徽蕪湖:繁昌區荻港鎮結對幫聯禁捕退捕漁民
    2020年11月23日上午,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荻港鎮召開禁捕退捕漁民結對幫聯工作會議。此次會議由荻港鎮黨委副書記陳鴻凌主持,荻港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徐靜,荻港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劉名勇,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操守林及負責結對幫聯的同志參加。
  • 洞庭湖最後的洲島漁民
    除了上岸尋找出路,居住的安全、生活的便利,也早就讓他動了搬家的念頭。「不想讓後代留在這裡」,是許多漁民的共識和心聲。2020年12月18日,沅江市瓊湖街道蓮花島,退捕漁民趙燦新特意趕回島上把父親的烤火爐帶回岸上。他說父親用慣了老房子裡的烤火爐,不習慣城裡的電熱爐。2020年12月26日,沅江市瓊湖街道管竹山村,村民王學軍(右)挨家挨戶給鄉親鄰裡們幫忙。
  • 太湖漁民的「岸上生活」:縱有萬般不舍,為了子孫後代總要邁出第一步
    根據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第 12 號公告,10 月 1 日起,太湖水域收回漁業生產捕撈權,全部停止捕撈作業,漁民退捕上岸,告別 " 水上漂 " 的生活。從 " 湖上 " 到 " 岸上 ",退捕上岸後的漁民如何謀求新生,年齡偏大的漁民,上岸後是否有保障?帶著這些問題,近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了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太湖村探訪漁民們的 " 岸上生活 "。
  • 漁民戴恩月有了新營生
    雖然心裡支持,老戴還是犯嘀咕:捕了30多年魚,離開這條日夜奔騰的資江,以後靠什麼生活?沒幾個月,老戴重拾笑顏。原來,駐龍灣村幫扶工作隊為他量身定製創業計劃,幫他承包周邊村民閒置土地種植蔬菜。今年8月,村裡還成立了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與『水上漂』相比,還是岸上的產業靠得住、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