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澄甫入室弟子董英傑大師太極拳經驗談

2022-01-09 太極拳運動

點擊上面 藍色字免費訂閱↑↑↑

本平臺已更新教學視頻如下

楊氏85式,簡化42式、24式,陳氏老架一路二路、32摔法、擒拿,陳小旺養生樁功,關注後,回複數字獲取!

董英傑

(1897~1961)太極拳名家,董氏太極拳創始人,楊澄甫先生入室弟子,極得楊澄甫識重,成為楊式傳人中代表性的人物。

以下的二十條是楊式太極拳大師董英傑先生練功經驗之談,值得您收藏品鑑。

1.       太極拳系內家拳,力出於骨,勁蓄於筋,不求皮堅肉厚,而求氣沉骨堅,故無張筋錯骨之苦,無跳躍奮力之勞,順其自然,求先天之本能,為返本歸原之功夫

2.       練太極拳有三到、神到、意到、形到、如身法正確,神意俱到,則進步甚速,每日有不同之感覺,學者宜細心體味之。

3.       如身法不合,神意不到,如火煮空鐺,到老無成,有十年太極拳不如三年外家拳之譏,故第一須勤,第二須悟,功夫如何,視智能如何,但勤能補拙。

4.       練習時呼吸,要自然呼吸,不要勉強行深呼吸,功夫純熟,自然呼吸調勻,不則有害無益。

5.       太極十三式,本為導引功夫,導引者,導引氣血也,故功夫純熟,氣血調勻,百病消除,千萬不可自作聰明,如舌頂之上顎,氣沉丹田等類,功夫到後,自然氣沉丹田,而行百脈,此乃自然之理,不可以人力強求。

6.       松肩垂肘,乃言力不可聚於肩背,要將力移至臂部肘前一節,此乃意會而不能言傳者,學者要細心體味,不可泥而行之,不得滯重力沉,難於輕靈。

7.       提頂吊檔,提頂要天柱 (背脊)直也,吊檔氣由尾閭向上提也,收勁時胸要稍稍含虛,發勁時要天柱中直,切不可含胸駝背,致肺部受傷。

8.       練拳一次至少三趟,第一趟開展筋骨,第二趟校正姿勢,第三趟再加意形,純熟之後,一出手便有意形,則進步更速,倘每次一趟,日練十餘趟,亦無用處,如年老活動血脈者,不在此限。

9.       知覺懂勁,要多推手,自得黏連貼隨之妙,如無對手,勤練架子,及時時以兩臂摸勁,假想敵人進攻,我以何法制之,日久亦能懂勁。

10.     推手時要細心揣摩,不可將對方推出以為笑樂,務要使我之重心,對方不能捉摸,對方之重心,時時在我手中。

11.     太極拳行住坐臥,皆可行功,其法以心行氣而求知覺,譬如無意之間,取一茶杯,用力持之,如何感覺,不用力持之,如何感覺,行路之時,舉步之輕重,立定之時,屈腿而立,直腿而立,一足著力,雙足著力,均可體驗之。

12.     初步練拳時,覺點身酸痛,此乃換力,不必驚恐,亦不要灰心,半月之後,即覺腰腿輕快,神滿氣足。

13.     架子練熟,推手入門,乃講功勁,太極拳有粘動勁,跟隨勁、輕靈勁、沉勁、內勁、提勁、搓勁、揉勁、貼勁、扶勁、按勁、入骨勁、牽動勁、掛勁、搖動勁、寸勁、脆勁、抖勁、去勁、冷不防勁、分寸勁、蓄勁、放箭勁、等勁…等等以上諸勁,僅述大概,領略各種勁,在知覺運動中求之,一人求之較難,二人求之較易,因人是活物,發勁之外,尚有靈感作用,務在人身上求之,如無對象,在空氣中求之,如打沙包、轉鋼球,俱無用也。

董英傑之子董虎嶺

14.     太極拳論雲其根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此發勁之原理也。再有禁忌,如膝不出足尖,伸手不得過鼻尖,上舉不得過眉,下壓不得過心窩,此古之遺訓也。如違此禁忌力卸矣,變化之妙,主宰於腰,如以右手斜左推人,已過鼻尖矣,力已卸矣,但左胸往後稍含,腰部稍稍左轉,力又足矣,此變化在胸,主宰於腰也。形於手指者,渾身松靈,剛堅之勁在於手指,則如純鋼鬆軟之條,上有鐵錘,向前一彈,所當披靡,無法御之,學者細心推敲,不久可得內家真勁。

15.     人乃動物,並具靈感,譬如我以拳擊一人,彼人當以手推開,或身子閃開,決不能靜立待打,抵抗人之本能也。靜物則不然,如懸一沙包,垂懸不動,拳擊之後,當前後鼓蕩,然其鼓蕩之路線,乃一定之路線,向左擊之,向右蕩回,此乃物之反應也,人則不然,一拳擊去,對方能抗能空,變化無定,此人之反應也。拳術家有三字穩、準、狠,等閒我不發勁,發則所當披靡,然何以求穩準狠,先須求靈感,如何求靈感,讀者應在前篇王宗嶽先生行功論內求之,即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須在似動未動之時,意未起形未動之間,爭此先著,所當披靡矣。

16.     或雲練太極拳後,不可舉重物,不可用蠻力,此則未必盡然,未學太極拳,一身笨力,全體緊張,既學太極拳,全體鬆軟,筋暢氣通,務必練去全身緊張,仍須保持原來之笨力,因鬆軟之後,笨力變為真勁矣。昔人謂笨力稱之曰膂力,其力在肩膂之間也。不能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也。故笨力為本錢,鬆軟是用法,用得其法,小本錢可做大事業,不得其法,本錢雖大,事業無成也,故得太極拳真理以後,舉重摔角,拍球賽跑,隨意可也,不必禁忌,但依編者愚見,各種運動,不如多打幾趟拳。

17.     經雲一陰一陽謂之道,太極即陰陽也,在此原子時代,何物非陰陽,故行功論有雲,偏沉則隨,雙重則滯,偏沉雙重,陰陽不勻也,故讀者於舉手投足,務須注意,一陰一陽,一虛一實,老子曰,吾善藏其餘,祈揣摩之。

18.     太極文武解,文武二字,乃神形之意也,文以養身,武以禦敵。

19.     以上各點均經驗也,理論也,真之功夫,尚須在十三式中求之,功夫純熟,自得得心,應手之妙,練功時最好少求理論,多做功夫。餘曾曰「功夫昔人好,理論今人好。」實在理論一多,功夫不專,進境反少矣。拳術界人多講義氣,學者當以尊師重道,厚敬師傅,感動師傅必盡心教導你,中國人情如此,不可不注意,雖世俗之理,愛學真功夫者,更當注意也。

20.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火之炎上,性也,水之潤下,性也,此物之性也。春茂秋殺,天之性也。惡勞好逸,懼死貪生,此人之性也。然火遇風可吹之使下,水之遇火,能蒸之使上,松柏心堅,秋冬不凋,人知禮義,見義勇為,此乃易後天之性返入先天也。人未練拳之時百脈滯塞,筋緊縮而短,故力聚於肩膂,既練之後,百脈暢通,筋長力舒,由肩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形於手指,漸漸棄後天而轉入先天,如得先天本能,則神妙不可思議,學者得此勁後,當知餘言之不謬也。

相關焦點

  • 太極大師楊澄甫:高手的修煉法門,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王宗嶽的《太極拳論》云:太極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貫通。太極拳名家楊澄甫說:太極拳之程序,先練拳架(屬於徒手),如太極拳,太極長拳;其次單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散手;再次則器械,如太極劍、太極刀、太極槍(十三槍)等是也。
  • 『太極道』楊澄甫(楊露蟬之孫)解王宗嶽太極拳論
  • 永年曲陌楊班侯太極拳研修院招生簡章
    永年曲陌楊班侯太極拳研修院招生簡章  為了弘揚與發展正宗楊氏太極拳與永年曲陌秘傳楊班侯太極拳,防止楊氏太極拳楊班侯太極拳在傳授中以訛傳訛,讓廣大太極拳愛好者儘快步入太極之門,不走彎路,現由永年曲陌楊班侯太極拳研修院院長兼總教練李佔英先生,親自傳授楊氏太極拳、楊班侯太極拳和各種推手。
  • 「剛柔並濟」錢鋒:德高望重太極名家,義務教學弘揚國粹
    隊伍的帶領者錢鋒老師,為楊少侯再傳弟子王秀田先生入室大弟子,楊澄甫四子楊振國大師之入室弟子,是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楊少侯小架太極拳主要傳承人之一。錢鋒帶領居民練習太極拳錢鋒自12歲習武,勤學苦練,博採眾長,研習昔年楊家三代人打天下的小架太極拳數十年,得楊少侯所傳大架108式、家手、小式、太極劍、太極十三刀、活步推手、楊氏大捋等拳理拳法之精華,行拳輕靈圓活、開合有度,變轉有致、如影隨形,意氣合一、內動帶外動,武藝精湛,長於技擊。武林同道譽其拳法「武技出類拔萃,造詣爐火純青」。
  • 太極入門課程 4周 01.12-02.4 TAIJI 4wk Intro Course, 8-9pm or 12-1pm
    Through accurate training of Five Loosening Exercises, a beginner will experience the basic Taiji principles of 「Loosening the muscles, freeing the joints, calming the emotions and quietening the mind」
  • 太極拳教學市場混亂 記者探秘傳統太極拳(組圖)
    今年58歲的閆芳,自稱是著名太極拳家、新中國第一部簡化《太極拳》科教片的演示者李經梧的第一代傳人,自己練太極拳已有42年。然而面對外界質疑,她坦然應對稱"外行不懂"、"同行相輕".  2012年10月10日,中國太極拳高手近百人聚集"夏都"北戴河,在當日舉辦的"太極拳大師李經梧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上,李經梧後人及眾入室弟子針對近期社會上瘋傳的關於太極拳的"怪"現象,正式向社會承諾:"維護國粹尊嚴,蕩滌門內濁流",聲明將閆芳開除山門。  真實的太極拳到底如何,帶著這個疑問,齊魯網記者採訪了楊氏太極拳第八代真傳弟子、盛世武極太極拳館創始人林勝利先生。
  • 趙幼斌老師85式太極講習班拳友見面會及培訓的通告
    85式太極講習班拳友見面會。趙幼斌老師簡介趙幼斌祖籍河北永年廣府鎮,1950年生於楊氏太極拳世家。七歲起隨父趙斌(1906-1999)習拳,趙斌是楊澄甫宗師之侄外孫,為楊氏太極拳第四代親族傳人,一代太極名宿。
  • 【直播】拳鑑:「太極萬年青」的牛春明
    點擊上方"世界太極拳網"  關注並置頂公眾號擁有太極智慧與力量
  • 百齡養生名家胡海牙談太極悟道
    世界太極拳網-導讀導讀:我最初是個藥鋪的小學徒,後來入山隨道士學印刷術,就此留下習道。
  • 「一起學太極」楊氏太極拳圖解—單鞭
    楊澄甫宗師早期單鞭定式楊澄甫宗師晚期單鞭定式楊氏太極拳圖解—單鞭動作講解在北京擔任跆拳道教練並開始習練楊氏太極拳2015年跟隨扎西先生入室弟子楊志燾習練傳統楊氏太極拳;2016年先後受多位扎西先生弟子指導傳統楊氏太極拳、樁功、械及推手並擔任助教,同年底參加扎西先生提高班2016年參加楊斌老師傳統楊氏體用班2017-2019年就職於楊氏太極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近年來新修的太極拳博物館、太極拳文化園、太極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建築,將太極符號與時尚現代的建築語言結合,與傳統民居融為一體,別有特色。古村寧靜。此行嚮導陳亞軍,是陳氏家族第二十世後裔,也是太極拳大師陳小旺的入室弟子。他介紹,陳家溝歷史可上溯至明初。明洪武年間,朱元璋令山西洪洞縣民眾向懷慶府(今焦作一帶)移民。
  • 「一起學太極」楊氏太極拳圖解—捋擠
    一起開啟我們的太極之旅吧!楊澄甫宗師晚期拳照——捋楊氏太極拳圖解—捋動作講解,於2012-2013在北京擔任跆拳道教練並開始習練楊氏太極拳2015年跟隨扎西先生入室弟子楊志燾習練傳統楊氏太極拳;2016年先後受多位扎西先生弟子指導傳統楊氏太極拳、樁功、械及推手並擔任助教,同年底參加扎西先生提高班2016年參加楊斌老師傳統楊氏體用班
  • 太極初學者如何練好楊式太極拳?
    那麼意從何來,不是憑空的胡思亂想,對於初學者,已有前輩現成的拳理拳法。第二階段就是在第一階段按規守矩能夠基本流暢把拳架打下來的基礎上,把拳理拳法融進你的拳架裡。 那麼楊式拳到底有哪些拳理拳法要循呢。我認為初學不要貪多,更不能盲從。一定要把握那些經典的經過實踐和歷史考驗的東西。一是張公三豐的《太極拳論》。
  • 接下來太極拳文化的傳播方向是啥?
    75歲高齡的朱天才先生,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太極拳(陳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12月17日晚,當申遺成功的消息傳來,他激動地對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說。  △朱天才  朱天才於1955年開始學習太極拳,1958年拜陳照丕為師,1973年拜陳照奎為師。國內外講學傳拳幾十年,培養學生數以萬計,其中入室弟子五百餘人,四人已是太極拳名師,在世界各地傳授拳法。
  • 楊澄甫是如何解釋《太極拳十要》的​?​
    《天下太極》徵稿啟事《天下太極》雜誌是為全世界太極拳愛好者和研究人員服務的專業性大型國際期刊,現長期徵集太極拳理論研究、太極拳人文活動、太極拳代表人物、太極拳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新聞稿件、學術論文、習練太極拳指導性教學等稿件,望大家踴躍投稿。
  • 行走中原丨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路邊商鋪,擺放著各式太極服飾和練功器械,餐館的名字含有太極,菜品名也透著太極的遐思。  村落中不時看到一間間武校,高大的門樓精氣十足。還有些低調的家庭武館,通常只在門前掛一塊匾額,深沉內斂。近年來新修的太極拳博物館、太極拳文化園、太極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建築,將太極符號與時尚現代的建築語言結合,與傳統民居融為一體,別有特色。  古村寧靜。
  • 武當道長談馬保國被KO 這只是場表演不代表太極拳不能打!
    武當道長談馬保國被KO 這只是場表演不代表太極拳不能打!時間:2020-05-19 22:3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武當道長談馬保國被KO 這只是場表演不代表太極拳不能打! 問:如何才能每天都能收到這樣的體育資訊? 答:只需點擊右上角關注即可。
  • 陳式太極拳勁理拳法實鑑
    陳氏太極拳嫡宗傳人,系陳小旺大師之入室弟子,陳小興大師之義子。廈門集美大學武術教師。傳統武術一級教練、裁判;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協會廈門分會會長;福建省武術協會理事,廈門市武術協會常務理事,入編《中國太極拳優秀人才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