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話都是富含哲學道理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很多過去富有哲理性的老話逐漸的站不住腳,比如勤勞致富這句話現在很多人都不認可。甚至有農民站出來表示,為何很多農村人勤勤懇懇的幹了一輩子到頭來生活還是很拮据呢?別說致富了,就連保證一輩子吃飽飯都有些困難。對此,農民朋友們認為這句話在農村很難成立,因為有很多客觀因素的限制。
1. 農村擁有的資源沒有價值
在城市裡土地資源很寶貴,但是城市的土地資源和價值是成正比的,市中心的土地價格都是堪比黃金,所以這也導致現在城市的房價相當貴。在農村最重要的資源也是土地,但是,農村的土地資源卻發揮不出價值。一般農村的土地多是以耕地為主,變現的方式之一就是在土地上從事農業生產活動,但是在我們國家糧食不值錢,或者說是農民種出來的糧食賣不上價錢,導致農民種田只能養家餬口。
其次,就是農民的宅基地,宅基地顧名思義就是農村蓋房子用的土地,但是這塊地只有使用價值,很難產生出貨幣價值,首先我們國家有明確的規定,城市戶口的人無法在農村購買宅基地,而宅基地的流轉只能是在村集體成員之間進行。但是每個農民家庭都有自己的宅基地,誰會花錢去購買別人的呢?況且宅基地在農村並不值錢。
2. 農村缺乏好的就業或是創業機會
農村人最常見的產業就是農業,大部分也都是在家種田,因為也沒有其他比較好的就業機會和環境,所以近些年的農村年輕人都逐漸的逃離農村,去到城市裡務工。但是年輕人畢竟有年輕的資本可以去城市打拼,而農民由於受到文化或是技能的限制去到城市也很難找到好的發展機會,基本上都只能做體力勞動相關的工作。
3. 農村養老制度不完善
這一點逐漸體現在農民沒有退休金,農村的老人一般都是需要靠子女來贍養,但是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大,年輕人也都要買房和教育孩子,根本就無力贍養老人,所以在農村就出現了這樣一種普遍的現象,那就是60歲、70歲的老人還在田間地頭幹著農活。而城市裡的老年人每月有上千元的退休金保證生活,所以他們的生活質量更高。對此種現象農民們也是有苦說不出,其實農民對國家作出了很多大的貢獻,以前交公糧,修河堤都是農民的功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