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勤勞能致富,農民表示:為何勤勞了一輩子還是生活拮据?

2020-12-17 百家號

很多老話都是富含哲學道理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很多過去富有哲理性的老話逐漸的站不住腳,比如勤勞致富這句話現在很多人都不認可。甚至有農民站出來表示,為何很多農村人勤勤懇懇的幹了一輩子到頭來生活還是很拮据呢?別說致富了,就連保證一輩子吃飽飯都有些困難。對此,農民朋友們認為這句話在農村很難成立,因為有很多客觀因素的限制。

1. 農村擁有的資源沒有價值

在城市裡土地資源很寶貴,但是城市的土地資源和價值是成正比的,市中心的土地價格都是堪比黃金,所以這也導致現在城市的房價相當貴。在農村最重要的資源也是土地,但是,農村的土地資源卻發揮不出價值。一般農村的土地多是以耕地為主,變現的方式之一就是在土地上從事農業生產活動,但是在我們國家糧食不值錢,或者說是農民種出來的糧食賣不上價錢,導致農民種田只能養家餬口。

其次,就是農民的宅基地,宅基地顧名思義就是農村蓋房子用的土地,但是這塊地只有使用價值,很難產生出貨幣價值,首先我們國家有明確的規定,城市戶口的人無法在農村購買宅基地,而宅基地的流轉只能是在村集體成員之間進行。但是每個農民家庭都有自己的宅基地,誰會花錢去購買別人的呢?況且宅基地在農村並不值錢。

2. 農村缺乏好的就業或是創業機會

農村人最常見的產業就是農業,大部分也都是在家種田,因為也沒有其他比較好的就業機會和環境,所以近些年的農村年輕人都逐漸的逃離農村,去到城市裡務工。但是年輕人畢竟有年輕的資本可以去城市打拼,而農民由於受到文化或是技能的限制去到城市也很難找到好的發展機會,基本上都只能做體力勞動相關的工作。

3. 農村養老制度不完善

這一點逐漸體現在農民沒有退休金,農村的老人一般都是需要靠子女來贍養,但是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大,年輕人也都要買房和教育孩子,根本就無力贍養老人,所以在農村就出現了這樣一種普遍的現象,那就是60歲、70歲的老人還在田間地頭幹著農活。而城市裡的老年人每月有上千元的退休金保證生活,所以他們的生活質量更高。對此種現象農民們也是有苦說不出,其實農民對國家作出了很多大的貢獻,以前交公糧,修河堤都是農民的功勞啊!

相關焦點

  • 在過去,農民常說勤勞致富,那現在通過勤勞還能致富嗎?
    以前農民愛說勤勞致富,現在通過勤勞還能致富嗎?文/農夫也瘋狂勤勞致富這句老話是千古不變的真理,在過去適用,在今天依然是適用的。老話還說「勤能補拙」、「笨鳥先飛」,這些都說明了,勤勞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也說通往成功之路必不可少的品質。在過去,農民還沒有大量外出打工的年代,基本上勤勞的人日子過得都不差,在村子裡也是那些相對勤勞的人,經濟方面會更加富足一些,很少聽到那個勤勞的人吃不飽飯。而那些懶惰的人,家庭條件就要差一些。在當時,勤勞的人在娶媳婦方面也有優勢。
  • 都說「勤勞致富」,但一年四季都在辛苦勞作的農民,為何沒富?
    不少人都堅信四個字:「勤勞致富」,但在廣大農民朋友中出現了反對的聲音:我們披星戴月,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年四季都在辛苦勞作,為何沒富為什麼日子過得還是緊巴巴?有些甚至連每天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對啊,為什麼會這樣呢?
  • 很多人都說「勤勞致富」這是最好笑的一句話,對此你怎麼看?
    勤勞可以改善生活狀況,但不可致富。勤勞的人,加上省吃儉用′取得一定積累之後'也必須購置生產資料,然後僱工,才能逐步靠別削富起來。勤勞只有在集體經濟的基礎上,才能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天道酬勤這是真理,關於勤勞致富詞語的含義,應把勤與勞分別而論,首先按勞字講,勞力者而勞,用腦想事者(為腦力勞動者),是勞心者而勞。
  • 為啥現在單靠勤勞,是沒法致富的
    不管國家和企業的衰敗,還是廣受爭議的男女不平等,其實道理都一樣。前兩天有讀者問了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說以前總聽說一句話,叫做勤勞致富。可我和我周圍的人都很勤勞啊,努力賺錢努力攢錢努力工作。可為啥至今都沒有致富?反而感覺越來越窮越來越焦慮了。本篇我們換個視角,專門講下這個讓很多人困惑已久的問題。
  • 貧困戶以貧為榮為領補助,勤勞致富農民5句話點醒,專項清查開始
    然而,扶貧過程中一件事農民群眾十分討厭和反感,那就是假貧困戶、假低保戶的問題。對此,農民群眾5句話讓人深思。(1)過度扶惰扶懶,真讓勤勞致富的人傷心。一些農民群眾談到,幫窮助弱、扶困濟貧大家都支持,需要時都能伸出一把手,但對於一些懶惰者,「可憐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大家勞動掙錢的機會都是一樣的,有些人是因為好吃懶做而受窮,對這些人過度的幫扶可能會讓勤勞致富的人傷心。
  • 勤勞致富為什麼不在被新一輩重視?古話都是有道理的!
    面對收入只夠溫飽的錢,很多人一般都會做別的事情來改善生活。 要致富先修路,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種樹, 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它的本意指的也並非勤勞和種樹的問題。 因為農村裡面每個家庭都會保持在三個孩子甚至更多,因此讀書的機會也不多, 導致文化水平不足,只能在地裡面拼命幹活,依照老套的方法去做事,能賺的錢只有那麼多,也沒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 百姓故事——劉富平:人窮志不窮,勤勞能致富
    可是,困難並沒有擊倒這個40多歲的漢子,他依靠扶貧政策、扶貧項目的支持以及自己的幹勁兒,如今已成了村裡的「致富能手」。人勤春來早,2月26日,記者到他家採訪時,劉富平和妻子正在自家果園查看果樹,處理果樹病變、修剪果樹枝條。處理完果樹,劉富平又來到了今年新承包的另外一片果園,為果樹鬆土、施肥,他得趕在農曆二月前幹完這些農活,然後出去打零工貼補家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休寧縣海陽鎮:勤勞養蜂人 甜蜜脫貧路
    中安在線訊 8月25日,率水河畔,在黃山市休寧縣海陽鎮首村村貧困戶程紅坤家中,一排排蜜蜂箱擺放整齊,蜂進蜂出,嗡嗡作響,養蜂人程紅坤忙碌於這份甜蜜事業,用勤勞的雙手鋪就了一條幸福自立的脫貧致富路。
  • 弘揚中華傳統勤勞美德
    意思是人們的生計在於勤勞,勤勞就不會缺乏衣服與食物,勤勞能夠讓人避免飢餓與寒冷。先秦儒家關注的是一種「禮制」,而不是使用價值層面的勞動致富,也不是精神價值層面的勞動快樂,是一種自然分工的「倫理化」,為中國古人構建了一種脫離田間生產的勞動價值理論;後世儒家分離了「勞」和「思」兩個概念。正如孟子所言:「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荀子在《天論》中所說:「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有人說最勤勞的人是農民,最窮的人也是農民,對此你怎麼看?
    可以說,農民確實是這個世界上最勤勞的一個群體之一。如果再絕對一點,「之一」都可以去掉。過去農民很少有人外出打工,主要是從事農業生產種植養殖活動。在沒有人外出打工的年代,大家都悶著頭在地裡面幹活,用種出來糧食換取一家人的生活所需。他們沒日沒夜的幹,但也只能維持溫飽。在我的印象中從小沒有缺吃的時候,但家裡從來都沒有錢,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所以說農民是這個世界上最窮的一個群體。 後來,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放棄了土地耕種,來到城市中打拼。這也是他們無奈之下的選擇。
  • 十二生肖都靠什麼致富?屬鼠人靠聰明致富,屬牛人靠勤勞致富!
    生肖牛人——靠勤勞致富在中國傳統道德觀念裡,只有勤勞致富的人才是最值得推崇的,並且這種財富在命理學上也是最有後福的表現,而牛年出生的人就是十二生肖中勤勉努力的那一個,可能他們賺錢的天賦真的不是很高,卻也最心安理得。
  • 中科院博導的農村調查筆記:勤勞未必致富,癌症病人越來越多
    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沿河十幾個村莊的村民就是靠這條小河生活,無論是地表水還是地面水都能喝,不需要進行水處理。這條河至今也是臨沂市以及沿線城市的水源地,但需要進行各種水處理措施。過去村裡還沒有空調的時候,這條河就是天然的避暑地。在炎熱的夏季,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就是用這條河去除身上的熱氣,男人在上河洗澡;女人在下河洗澡,但男人的權利是白天和黑夜都能洗,而女人只有在晚上才洗。
  • 送給孩子的禮物:教子手札之勤勞的中國人
    難道其他國家的人,不勤勞嗎?父:沒有啊,勤勞是一種品德,我說我們中國人勤勞,又沒有否定別的國家的人民不勤勞!就像我說你很聰明,並不代表其他人都是傻瓜呀,其他人也可以是聰明的呢!子:呃,好吧!那你說了這話,不是空話嘛!父:也不是這樣的,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國家,每個國家的國民素質都不相同,總會有一些勤勞的國民和懶惰的國民,就看他們的人數佔比多寡了。
  • 【你笑起來真好看】弄橋村委弄沌屯脫貧戶蘭克山:不等不靠,勤勞致富
    助力脫貧暖人心,家庭脫貧有盼頭在弄橋村,要說最偏遠、最山旮旯的一個屯,大家都知道是弄沌屯。弄沌屯由於地理環境四面環山,耕地少且作物產量不高,導致當地農民生活水平較低。生活在弄沌屯的蘭克山,從小就磨鍊出不怕苦不服輸的性格。與妻子結婚時,家裡一貧如洗,全家擠在老舊的危房中,無一件像樣的家具。
  • 為何外國人總說我們是「最勤勞的民族」?老外:周末還堅持工作!
    為何外國人總說我們是「最勤勞的民族」?老外:周末還堅持工作!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做人要勤勞,要努力奮鬥。長大以後,這種思想也是深深印在我們腦海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麼兩句話,就是「中華民族是最勤勞民族」或者是「中國人是最勤勞的」。
  • 濉溪縣五溝鎮:夫妻同心勤勞致富 努力摘掉「貧困帽」
    濉溪縣五溝鎮:夫妻同心勤勞致富 努力摘掉"貧困帽"走進五溝鎮北湖南村村口的服裝加工廠,縫紉機踏板聲此起彼伏。2016年,周小文一家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自此,家裡的生活開始了悄然的變化。幫扶人周峰與村幹部一起仔細研究了周小文一家的情況後,為其量身制定了幫扶計劃,給周小文夫妻倆找個家庭工作兩不誤的活兒,村口的服裝廠成了周小文人生中第一個"鐵飯碗"工作。"真的沒想到,自己能在家門口就業。"周小文說,從他家騎車來上班,只需5多分鐘就能到達。"
  • 最辛苦的農民,一輩子種地,為何一年到頭沒錢花?
    農民,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勤勞最辛苦的一個工種,但是付出卻往往與收穫不成正比,到頭來還是一貧如洗,一年365天,沒有休息日,沒有假期,、夥食費等,其實一個月能落在手裡的並沒有多少錢。這就是為何一些年輕人,看著年年月月都在辛苦打工,但是每年過年回家都存不住錢,讓農民不得不感慨生活的壓力太大。
  • 閩寧鎮村民海國寶:勤勞致富再不能等、靠、要
    院落敞亮、飯菜飄香,政府給每戶移民分了54平方米住房,同時在一旁留出空地,讓他們靠雙手勤勞致富。閻夢婕攝 人民網銀川7月27日電(閻夢婕)7月19日一早,閩寧鎮的村民海國寶就開始起床收拾自家屋子,「18號晚上,閩寧鎮上的領導告訴我第二天上午家裡要來個領導慰問,讓我們準備一下,看他神神秘秘的樣子,我尋思著應該會是個大人物。」
  • 朱改蘭:脫貧入黨 勤勞致富奔小康
    冒著酷暑,頂著嚴寒,不分黑夜和白天,但天道酬勤,靠著政府的借貸資金、產業培訓,2017年她實現了脫貧,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她的孩子靠著政府的教育補助順利完成了學業,現在在廣東一家企業就業,月薪1萬元左右。
  • 中浙網:社會主義下的勤勞致富 南陽人民的發展理念
    七天的行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有機會能進入南陽鎮並且了解這裡的產業文化和發展歷程,我感到十分榮幸。最後一天,為了更好地了解本地老百姓對南陽鎮發展變化的看法,我們選擇了幾戶人家,親自深入每戶家庭,進行了有關「南陽鎮三十年以來的變化?」「對此變化有什麼看法」的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