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1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缺鈣只有老年人才有嗎?當然不是。在人的一生中,每個階段都需要預防鈣的缺乏,在補鈣中,如果這些事不知道,鈣就白補了,補鈣效果可能會事倍功半。
鈣是骨骼的重要組成部分,鈣佔比骨骼約30%~35%,是保證骨強度的關鍵因素。除此之外,鈣攝入足夠對血壓的控制和維持健康體重也是有好處的。
豆漿鈣含量只有牛奶的十分之一左右
棒骨湯並不補鈣
那麼,吃什麼食物才能補鈣呢?乳製品、豆製品和綠葉蔬菜是我國居民膳食中補鈣的主力。
乳製品:牛奶、酸奶、奶酪等奶類食物都是補鈣的上好食物。它們的鈣利用率高,吃起來方便,而且含有維生素D、乳糖、必需胺基酸、酪蛋白磷肽等很多促進鈣利用的因子。
豆製品:滷水豆腐、石膏豆腐和豆腐乾、豆腐絲等豆製品都是鈣和鎂的良好來源。不過在補鈣方面,豆漿完全比不上牛奶,豆漿的鈣含量只有牛奶的十分之一左右。此外,內酯豆腐、酸漿豆腐的水分大,其中沒有加入石膏或滷水,鈣鎂含量也相對較低。
棒骨湯、豬腳湯之類乳白色的湯是不能補鈣的。有實驗證明,在高壓鍋蒸煮兩小時之後,骨髓裡面的脂肪紛紛浮出水面,但湯裡面的鈣仍是微乎其微。如果想煮出骨頭裡面的鈣,就需要用大量的醋代替水來燉湯,但是這個時候骨頭湯的味道就讓許多人都難以接受了。
焯過水的蔬菜仍然可以補鈣
雖然少數綠葉蔬菜含草酸較多,但仍然有很多蔬菜是高鈣低草酸的,比如油菜(包括小油菜、雞毛菜)、小白菜、芥藍、芥菜、綠葉圓白菜、蘿蔔纓等,鈣的含量都相當可觀。莧菜和菠菜雖然含草酸多一些,但只要在沸水裡焯過,就可以去掉大部分草酸。幸運的是,鈣不溶於水,所以焯過的蔬菜仍然可以幫我們補鈣。再說,綠葉蔬菜中含有豐富的鎂和維生素K,它們都對骨骼健康很有幫助。
此外,還有帶骨頭帶殼的小魚小蝦、芝麻醬之類也可以提供鈣。但它們在膳食中的食用量都比較小,所以沒有以上三類食物對鈣的貢獻大。
鈣片含量為200-400毫克最佳
人體一次所能吸收利用的鈣不是無限的。超過500毫克時,利用率會下降。同時,過多的鈣也容易引起胃腸道的不良反應,還可能造成血鈣水平不穩定。過多未吸收的鈣在腸道中還會與脂肪酸結合,容易引起便秘。長期大劑量補鈣可能增加腎結石的風險。如果日常膳食的鈣已經達到800毫克以上,還要每天補1000毫克以上的鈣片的話,甚至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合理的數量很重要!
我國居民膳食鈣攝入量大約在400毫克左右,選擇一粒中含300毫克左右的鈣補充品,每天分兩次服用,即可達到每天800~1000毫克的總量,且不易引起不良反應。
可以選擇添加維生素D的鈣片,鈣質更易吸收
維生素D與鈣代謝關係密切,一方面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另一方面促進骨對礦物質的吸收,直接作用於骨鈣化的過程。此外,如文章前面提到的那樣,在維生素D和鈣聯合補充的時候,對預防多種慢性疾病可能起到有益作用。
食物中的維生素D主要存在於肝臟、蛋黃、多脂魚和奶油等高膽固醇食品中,日常攝入較少。在無衣物遮擋、無防曬霜的情況下,人體皮膚裸露在陽光中的時候,皮下組織中的7-脫氫膽固醇會合成維生素D,所以充足的日曬是身體獲得維生素D的重要條件。
目前我國居民維生素D不足的情況也十分普遍,而很多研究提示,維生素D不足與骨質疏鬆症、較低的抗病力、較高的糖尿病風險、較高的肥胖風險甚至某些癌症的風險相關聯。
補鈣重要,但也要知道,促進鈣的吸收和沉澱更重要。維生素 D 能調節鈣和磷的代謝,是骨骼健康的基礎。吸收的鈣同時需要通過輕微的運動刺激,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補鈣要趁早
不要以為補鈣是中老年人的事,其實人到了30歲左右,人體鈣值就達到頂峰了,之後鈣的流失速度加快。所以,補鈣是越早開始越好,且需要持續堅持的一件事。
天天加班的年輕人,缺乏運動、不注意飲食營養,其實非常需要補鈣。
而孕婦、老年人和正在發育的學生,每日需要比普通成年人攝入更多的鈣。孕早期每天需要攝入800mg的鈣,孕中晚期和老人都需要攝入1000mg/天;而11~14歲的發育期兒童每天需要攝入1200mg的鈣,14~18歲則需要達到800mg。
原標題:《補鈣你應該知道這些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