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吧直播︱我在上博修文物:吾亦無他,唯手熟爾

2020-12-17 澎湃新聞

最近,《國家寶藏》節目的火熱讓很多朋友對文物產生了興趣,文物也成了青年人熱議的話題。很多文物出土後會有破損以及不完整,需要文物修復師對其進行修復。一器一物思來之不易,一刀一筆飽蘸苦辣酸甜。歷史對於旁觀者是一段故事,對於親歷者是切身的喜悅和情感。

一直身處幕後的文物修復師們如何妙手回春,復原文物?他們的工作室是怎樣的?3月21日上午10點,問吧君帶大家來到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器物修復研究室,參觀文物修復師張珮琛在上博修文物的過程。觀眾們可以登錄澎湃新聞客戶端、澎湃新聞網、澎湃新聞官方微博進行觀看,並和文物修復師交流互動。

先來看下張珮琛做客澎湃問吧與網友的精彩問答。

我是張珮琛,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器物修復研究室文物修復師,主要做青銅器文物修復工作。

文物是歷史與文明的載體,文物修復既是一門傳統技藝,又是一門綜合學科,涉及歷史學、考古學、博物館學、鑑定學、化學、美術鑑賞學等。文物修復師的工作就是運用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採用科學而安全的方式,儘可能的保存和恢復文物本身的信息與美。

有關文物保護修複方面的知識,以及對文物方面的認知,金石類文物修復保護的問題都可以與我來聊聊。

關於青銅器文物修復

KiddWu유노문호:

青銅器石化是不是不可改變的?為什麼要修復青銅器,有些鏽跡反而漂亮啊?

張珮琛:

對一件青銅器採取修復計劃,就如同給一個病人採取治療措施一樣。修復是要消除青銅器基體的病害。有的病害是可見的,而有的是隱藏的。「最少幹預性」原則使得修復不會改變青銅器本身攜帶的信息與外觀,即便是清洗去鏽,也只是去除一些帶有病害隱患以及遮擋重要文字、紋飾信息的鏽層。

鬲斝:

有一種觀點認為,青銅器不應該被過度的修復,通過現代的方法使一件銅器「復原」,比如焊接、補缺等已使一件青銅器成了古今結合的一件「非真品」。請問您對些怎麼看?謝謝!

張珮琛:

"最少幹預性與可逆性"是文物修復的原則。文物修復不單是拼接與整形,而是要消除青銅器本身的病害以及隱患。拼接與補缺用的材料和方法也具有可逆性,可以隨時拆解恢復原狀,以便日後有更好的材質和方法替代。因此文物修復並不是復原,不可逆或改變器物本身信息的「過度修復」是不提倡的。

晨曦:

如何清除青銅器上的有害鏽?

張珮琛:

青銅器上的「有害鏽」一般是指含有氯化物的鏽蝕,它會與空氣和水分相互作用而循環腐蝕,在這個不斷的腐蝕循環過程中,青銅器基體會逐步粉化,最終造成銅器大面積酥粉和剝落。根據銅器上「有害鏽」程度可以採取不同的方法。去除「有害鏽」的過程比較複雜,我這裡只能做一個簡單介紹一個機械除鏽和化學除鏽的結合的方法。

第一步 對已爆發的「有害鏽」部位進行機械除鏽。由於「有害鏽」較為酥鬆,可以採用手術刀和醫用打磨機去除表面明顯的粉綠色鏽層。

第二步 進行針對「有害鏽」中氯化物的化學除鏽。一般常用的方法可以採用5%倍半碳酸鈉即碳酸氫二鈉(Na2CO3·NaHCO3·H2O)溶液,對「有害鏽」內部的氯化亞銅進行置換,該溶液是一種弱鹼性緩衝溶液,PH值在9-10之間,它的碳酸根(CO32)可和氯化亞銅的氯離子(Cl)置換,生成穩定的鹼式碳酸銅,是青銅器除鏽上一種安全、可靠的方法。然後為了進一步更有效徹底地進行去氯除鏽,還需採用了過氧化氫(H2O2)氧化去氯除鏽法。可採用0.5%的過氧化氫、1.1%的碳酸氫鈉和1.5%的醋酸依次塗刷病害部位,並用電吹風加熱,控制反應的速度和進程。

兩種方法結合既避免了倍半碳酸納法的浸泡而由此引來的器物外觀的變化,又較單純的雙氧水法除氯徹底,不失為一種簡便而有效的方法。

第三步 緩蝕封護。目的在於封閉的銅器表面,以免同空氣中的氧、氯離子、水分繼續接觸,引起再次腐蝕,可以採用目前比較成熟的苯並三氮唑BTA法,它能與銅的一價、二價離子(Cu+、Cu2+)結合,形成緻密的化合物膜,這種膜覆蓋性好,緊貼金屬外部,把金屬與腐蝕介質隔開,起到保護金屬的作用。而且這層膜厚度僅為50 ,不會影響文物外觀。

隻字片語只能講一個大概,具體操作還需看具體「病況」。總而言之,青銅器保護以預防為主,搶救為輔。

kkk777:

請問張老師,成對出現的失蠟法製作的青銅器需要兩個相同的模具吧,古代工匠是如何保證模具的一致性的?另外,青銅器修復工作中最重要和最困難的步驟是什麼?

張珮琛:

古代青銅器裡任何兩件看似相似的青銅器都是有區別的,即便是同一件模具翻出的二套器物鑄造外模,在修整和鑄造時候都會有細微的差別。

青銅器修復每一個步驟都非常重要,去鏽、整形、拼接、配缺、作色環環相扣,每一個步驟都會直接影響最後的修復效果的成敗。

越Ariel:

您好!請問如果青銅器破缺了某一部分,那麼您們是不是還要自己配比好青銅進行冶煉鑄造來修復?

張珮琛:

殘缺青銅器的補配用材料要根據器物實際情況與修復要求而定,不同的材料各有其特點。通過對原件成分分析得到的數據,再自行採用相同配比的青銅成分鑄造缺損部位進行配缺修復,也是經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並不是每一件青銅器都留有銘文

竹子:

每件青銅器上都有製造者的名字嗎?葉家山獸面紋青銅器製造者是誰呢?

張珮琛:

不是很清楚您問題裡」製造者「的含義,是器的主人?還是負責製造器物的匠人名字?青銅器上的文字稱為銘文,不是每一件青銅器都留有銘文,即便有銘文也不一定是器主的名字。到了晚期也有器物上特意留下「物勒工名」。物勒工名的銘文格式常見的包括器主,鑄造作坊的職官、工師、工匠名字,一少部分還有器物置放地點、容量和重量等情況。

湖北葉家山出土青銅器的製作者還請參閱當地發布的隨州葉家山墓地和文峰塔墓地發掘報告等相關資料。

塗亞飛:

請問夏商春秋青銅器的製造者是誰?是奴隸嗎?

張珮琛:

目前並沒有明確文獻記載商周青銅器製造者的具體社會身份,但鑄造青銅器是當時技術含量非常高的工作。

《呂氏春秋》上首次提到了「物勒工名」,意思是:器物的製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研究者由此推斷:秦國的軍工管理制度分為四級。從相邦、工師、丞到一個個工匠,層層負責,任何一個質量問題都可以通過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責任人。可見青銅器製作者應該是具有掌握這些技能的工匠。

顧老師:

請問青銅為什麼叫青銅?青銅器材質與製作年代有什麼關係嗎?

張珮琛:

青銅是早期鉛錫銅合金的總稱,按其加入的其他金屬成分又可以分為二元合金、三元合金,比如錫青銅、鉛青銅、鉛錫青銅等等。其目的都在於增加強度、降低熔點,化學性質穩定,耐磨等優點。受礦源與冶煉工藝等因素影響不同地區與時期的青銅成分存在差別;受不同器型的功能性不同成分也有明顯差別。具體數據可以參見「六齊」。

文物修復既是一門傳統技藝,又是一門綜合學科

平常心:

怎麼才能當文物修復師,需要學什麼專業知識?

張珮琛:

文物修復既是一門傳統技藝,又是一門綜合學科,涉及歷史學、考古學、博物館學、鑑定學、化學、美術鑑賞學等。文物修復師按不同的門類需要掌握金屬加工、漆藝、陶瓷工藝、造紙、焊接、石刻、色彩等針對不同類型文物的專業技能。

Yang:

平時工作有沒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是如何防護的?

張珮琛:

文物修復會接觸各種化學品、黴菌、粉塵等,有些對人體會有不同程度的傷害,特別是比較敏感的體質。一般修復工作室都有集中排氣吸塵、排汙過濾等設備,以保護修復師的人身健康。 當然修復師也需做好自身防護措施,比如:過濾口罩、防護眼鏡、隔離手套等等。

足不出戶知天下:

您好,請問張老師歷史學專業可以當文物修復師嗎?考研想跨專業考歷史學。

張珮琛:

文物修復師並沒有對學科有特殊要求,不同的學科反而會為文物修復這個傳統技藝帶來新的理念與促進。

蟋蟀:

手抖的是不是幹不了這活兒?

張珮琛:

可以啊,腦不要抖就行。哈哈

塗亞飛:

請問下如何辨別修復過的青銅器,不用X光的話。

張珮琛:

無他,唯手熟爾。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賣油翁》一文中「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什麼意思?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這段話出自歐陽修的《賣油翁》,主要內容講:陳堯諮(康肅是他的諡號)這個人射箭的技術非常高超,所以很狂。曾經在自己家的院子裡射箭,有一個賣油的老頭就站在院子外面看他射箭,看他射了十箭,中了八九箭,就微微笑了一下。
  •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裡仁 •十二) 學生注釋  【譯文】子貢說:「我不想別人欺侮我,我也不想欺侮別人。」孔子說:「賜,這不是你能做到的。」因此我覺得孔子的意思是:「沒有人可以做到的」。在我們平常的對話中經常有這樣的場景,一個人闡述了一種想法,另一個人說:「算了吧,你根本做不到的。」所有人都明白,第二個人並不是質疑第一個人的能力,而是質疑想法的可行性。同樣,孔子所質疑是子貢所說的這句話的可行性。這樣的設想自相矛盾。因此,可以實施的只能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論語學習心得——述而第七(156)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吾未嘗無誨焉。」馬:好,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論語》,述而第七的第七章,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方同學,來給大家念一下翻譯吧。我辦學不分貴賤,你到了一定年齡來求學,我都不會拒絕他,我都可以給他一定的指導。不管他是幹什麼的,我都能教。這一章跟前一章聯繫起來,孔子為什麼那麼多才多藝?為什麼能夠遊於藝?因為孔子本身是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所以說才會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是這個道理。
  • 對教育思想:「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困惑的延伸
    不由又是驚呼起文中,國內外家長給老師送禮態度的不同,文章寫到:國外家長給老師送禮的方式,採用公開的「集 資」,家長不需要與教師私人接觸,相對透明,有質疑的家長必對疑慮會一一問個明白,校方也是有疑必解的對待,雙方對話多是輕鬆甚至幽默的。這就所謂的「言論自由」吧!緊接著作者這樣的感嘆:「大陸的家長,慣於給老師送禮,見怪不怪;對學校決定,視為最高指示,大多沒什麼異議,即使有小嘀咕,也老老實實交了。」
  •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精品推薦)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束修」。孔曰:言人能奉禮,自行束修以上,則皆教誨之。朱子集註:修,脯也。十脡為束。古者相見,必執贄以為禮,束修其至薄者。蓋人之有生,同具此理,故聖人之於人,無不欲其入於善。但不知來學,則無往教之禮,故苟以禮來,則無不有以教之也。二是懂事年齡。後漢書延篤傳注引鄭註:「束脩,謂年十五以上也。」
  • 吾問信於孔子 大連職業技術學院 陸繼成
    &nbsp&nbsp&nbsp&nbsp夫子席地而坐,周遭幾十弟子,乃曰:「今何問之有?」&nbsp&nbsp&nbsp&nbsp吾問曰:「何謂誠信?」
  • 英語學霸分享:「無他,唯手熟爾」!
    陳同學分享了他獨特並有效的背單詞方法:我是用單詞書記單詞的,單詞書一共有48章,在背每一章前我都會先大概看一遍,用螢光筆把不會的單詞畫下來,這樣在背的時候只需背畫下來的單詞就好了,通過這種方法,背單詞所需時間大大縮短!
  • 無他,唯手熟爾——日語N1經驗分享篇
    感謝這次約稿,給了我一個回顧日語學習的機會,經驗不足,行文不當之處,煩請大家批評指正。下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的個人情況,第二部分是日語學習經驗,第三部分是N1備考經驗。我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日語系,本科期間通過了日語專業四級,專業八級,日本語能力測試N1級的考試,由一個日語小白,逐步邁入日語學習的大門。
  • 《我在故宮修文物》題字,竟出自書法專業的「廚子」之手
    他最大的本事是帶孩子,教書匠是他的吃飯門路。而他最能拿來的,卻是書法。雖然書法在他眼裡只是閒暇時寫寫,養性怡情的消遣,但他是貨真價實的書法科班出身,畢業於海南師範大學首屆書法專業。他還是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題字作者,並多次參加各級各類書法大展。
  • 如何理解《弟子規》中「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這句話的意思
    這句話是「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的後半句,而「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在上文中介紹過是指去別人家拜訪時,已經進入了別人的家中,所以很顯然問是誰的這個人與我之間是不熟悉的,因為如果是很熟悉的人,聽到我的聲音就已經能分辨出我是誰了。
  • 國博「文物醫院」探秘 青銅器清洗用上超聲波潔牙機
    這個國家級「文物醫院」除保護修復國博文物外,每年還要為全國各類機構提供大量文物修復、複製等協助工作。經過半個多世紀摸索,國博文保院形成了獨特的文物修復經驗。尤其在金屬器物修複方面,如后母戊鼎之類國之重器保護修復,成為經典案例。記者日前從國家博物館文保院獲悉,「80後」文物修復師已成文物修復主力軍。
  • 亓昊楠陳楊夫婦:宅在故宮修文物
    隨著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網際網路上大紅,一直隱藏在深宮裡的鐘表、木器、織繡、青銅器等珍奇文物背後的修復師,第一次向普羅大眾展示了他們的工作日常。故宮古董鐘錶修復師亓昊楠與他的夫人、故宮紡織品文物修復組組長陳楊分別出現在第一、第二集當中。古老修復工藝引發的熱潮仍有餘溫。如何定義新時代的工匠精神?
  • 師說| 專訪劉斌教授:理想的師生關係是亦師亦友
    本期「師說」系列專訪,我們邀請到港中大(深圳)經管學院劉斌教授,聽他分享教學理念和學習數學的方式方法。他認為,理想的師生關係是亦師亦友。想對你們說02Q:您當時選擇在大學時候先打好基礎才選了數學專業,那麼對於我們來說,您是否建議我們在大學階段多修一些數學課打好基礎呢?A: 這取決於以後要從事什麼方向的工作。如果要讀博,我建議同學們本科階段多修一些數學課。
  • 在故宮博物院深耕的年輕人:上屋頂、下庫房、修文物
    在故宮,有這麼一群年輕人:上得了屋頂、下得了庫房,修得了文物、辦得好展覽,做得了研究、跟得上時代。他們與故宮對話,靜護朝夕,陪伴四季。新的一天,故宮裡的年輕人在各自崗位忙碌起來:文保科技部的楊玉潔修復瓷器,書畫部的鬱文韜保管文物,考古部的吳偉忙著考古挖掘,資料信息部的康曉璐策劃新媒體作品……每個平凡的日子裡,都有著年輕一代的選擇、堅持和擔當。
  •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開展
    他把儋州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儋州流傳下來的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橋、東坡帽等等,也證實了當地人對他的喜愛。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苟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於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 翻譯句子:吾射不亦精乎?
    等吐完艱難的再次坐在馬桶上才發現拉地上了,被屎一燻又吐了。這時衛生間的門被老公打開了,他看了我一眼又看了地上一眼,撲過來驚恐的叫到,你怎麼了。這屎是你吐的?語文考試考文言文翻譯,翻譯句子:吾射不亦精乎? 我實在想不出來,最後,我寫的是:我射的不也是精嗎? 不說了,現在還在家裡跪著呢。
  • 《我在紅樓修文物》:一本可稱為十邊形戰士的書
    小說書名:《我在紅樓修文物》 小說作者:安靜的九喬 書評作者:納蘭朗月鑽研多年古代工藝美術的文物修復專家石詠,意外穿越到紅樓和清朝前期的世界,他身上本就有一股呆氣,與石呆子一樣痴迷於文物,明知家傳的二十把扇子是招禍源頭,卻不肯將扇子獻給賈赦。
  • 校園萬象|他們在山藝修文物,記錄下來的我圓了自己的拍攝夢
    近幾年《我在故宮修文物》、《上新了·故宮》帶來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也讓我對傳統工藝更加痴迷。恰好我就讀的山東藝術學院藝術管理學院有一個文化遺產方向,文遺的同學們會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手藝的學習,比如拓片、裝裱、修復等等,我就萌生了拍攝同學們修復的畫面的想法。
  • 豆瓣高口碑紀錄片推薦三:我在故宮修文物,沖天,壽司之神
    豆瓣評分:9.3《我在故宮修文物》「文物醫生」和他們的「文物復活術」!作為目前為止唯一一部成體系拍攝故宮稀世文物修復故事的大型紀錄片,3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用年輕的視角走進古老的故宮,第一次系統梳理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揭秘世界頂級文物「復活」技術。
  • 為何以吾亦愛吾廬,我亦具物之情也,來歌詠勞動與淳樸的人際關係
    本文系作者李大哥說段子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劉熙載《藝概》評價說:「陶詩『吾亦愛吾廬』,我亦具物之情也。」歌詠農業勞動和農村淳樸的人際關係。中國自古就是一個以農立國的社會,士大夫在治國思想上強調「以農為本」,而涉及人生價值觀時就持相反的態度了。陶淵明並不像當時的士大夫那樣輕視勞動,也不同於一般隱士僅止於吟唱理想中的田園牧歌,而是對人生有著非常貼近現實的理解,他的躬耕稼穡本就是對這種人生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