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3047字
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Confucious says:"From the man bringing his bundle of dried flesh方:好,孔子說:「只要自願送給我一點拜師禮,我從沒有不教導的。」
馬:很好。這章孔子是在講,他自己教育是不分人的,你只要來找我,我就給你教導,我都能夠給你指導,這是孔子的自信。
自行束修以上,歷史上有兩種說法影響最大,到底什麼是束修,其實是有爭議的。從漢朝以來,大部分都認為,修就是指幹肉、肉脯,把肉曬乾了就叫修。束修就是十條叫一束,十條幹肉,捆在一起一紮,其實是很少的。所以宋朝的朱熹就說,束修,禮之至薄者,你給老師送禮,這是最基本的,最少的一個禮了。孔子的意思是,你只要來見我,拜我為師,給了我哪怕是最少的一點拜師禮,我都也沒有不教給他的。
孔子教人是有教無類,你只要來學,都能教給你。突出的是什麼呢?突出的是,你要來學。你要自行束修以上,這個自行是最重要的,學生來找老師,一定是發自內心,自己想要學的。有來求之理,沒有往教之理。不可能說,我找著你告訴你,我來教給你,你跟我學,沒有這樣的事情。這個就像《易經》蒙卦一樣的,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小孩子過來向我求教的,不是我求著要教他的。這是一種解釋。
還有一種解釋,這個束修,就是指你那個束帶、修飾,等於是什麼?是要年齡15歲以上。20歲我們叫弱冠,20歲就戴帽子了。15歲的話就可以束帶,等於是系腰帶,系帶子來修飾的,就是正兒八經的穿上正式的禮服了,15歲可以算入學的年齡了。所以束修以上,意思就是他行了束修禮,15歲了,15歲以上這樣的人,他已經懂事了,他已經有一定的理智了,能夠聽懂道理了。15歲以上的人能夠解悟道理,我都可以教他。我辦學不分貴賤,你到了一定年齡來求學,我都不會拒絕他,我都可以給他一定的指導。不管他是幹什麼的,我都能教。
這一章跟前一章聯繫起來,孔子為什麼那麼多才多藝?為什麼能夠遊於藝?因為孔子本身是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所以說才會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是這個道理。
無論是哪一種解釋,這兩種,一種是:你只要過來求我,給我10條臘肉,我都可以教你。還有一種:只要是已經過了15歲,古代的話15歲算是半成年了,你已經有了理性了,有了理智了,我就可以教你,你想學什麼我都可以教,我都可以給你一些教誨。我沒有不會教給你的,吾未嘗無誨焉,都可以教你。這跟前面孔子來說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也是相通的。等於孔子教育人,是千方百計,你只要來學,我就教。
所以這章是他對於教育思想的自述,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來反省一下,我們現在很多人來向我們求教,我們很多時候是幫不到別人的。我們也不會,我們不知道該怎麼教導他。而且甚至有的時候,我們最大的毛病就是好為人師,人家沒有來求教我們,人家沒有來向我們詢問,這個事情到底該怎麼辦,我們很積極很主動的,來我來給你出謀劃策,然後給人家出了一堆餿主意,這樣事情是很多的。
所以怎麼能夠像孔子一樣,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這個就跟下一章要聯繫起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啟發式的教學。而且孔子你看,非常注重學生的自主性,無論是哪種解釋,它都是自,都是說他自己,學生自己。無論是學生自己主動拿著臘肉過來求他,還是說學生自己已經行好了束修禮,15歲可以行束修禮,不代表15歲人就一定會去冠帶,去系好這個帶子,自己每天很嚴肅恭敬的樣子。可以做,不代表你就會去做。20歲弱冠,也只有君子才會每天都打扮得整整齊齊的,很注重自己的儀表。甚至是很多閒散的人,很多隱士,他也不注意,隱士他們也不會來找孔子,對於這樣的人,孔子不會去主動教他們的。這就是孔子的教育的理念,自主性是非常關鍵的。
有求教的道理,沒有我去往教的禮節,這就是禮。而且你看,孔子對於所有人,可以說是一視同仁的。就算你是採用送臘肉這種說法,我們現在理解這個臘肉應該是很多吧,其實不多。因為古代臘肉一條一條很少的,把10個捆在一起,我們可以理解成現在的一把牛肉乾,不值錢的。所以說,你就算是一般人,你是一個農民,你每一年去參加祭祀,也都會有剩下的一些祭肉,你都可以拿來給孔子來做拜師的禮節。而且很有可能,如果真的是送臘肉的話,送那麼多臘肉,孔子肯定也吃不完的。估計,我們自己猜測,他還會還給學生的。他的意思就是,禮節是必要的,你要自行束修以上,這就是你來學了,我肯定就教給你。
方:就是表示對知識的一種尊一種尊重,一種需求。
馬:這叫師道尊嚴。表示對老師的尊重,老師傳給你知識,傳給你道。你如果對老師不尊重,你自己很狂傲,很難得道,對不對?再偉大的人物教你,你也學不會的。所以說求學,沒有說我這個老師去硬要教給你,那樣去教會的,那樣是教不會的。就只有好學生他去好好的學,然後這個好老師才能夠發揮出來。
但是另外一個方面來講,這個老師的水平要很高,人家來求你,你肯定都要會才能教,否則不是瞎教嘛。但對於孔子來說,只要你來學,我都可以給你一定的教誨。為什麼可以做到這樣?因為他注重的不是教知識,我們要注意這一點。
雖然說是遊於藝,但他絕不是止於用技術來去教育自己的學生。我們前面也有說過,樊遲來求學,他不知道怎麼求,他問孔子怎麼種地,孔子說:種地我不如老農。問:怎麼種菜?孔子說:種菜我不如種菜的人。你不要問我這些,你要問我什麼是仁,什麼是禮儀,我可以教給你。這本身也就是一種教誨了,他教育樊遲:你立志要長遠,要遠大,不要只是盯著眼前的這一點小小的技術。
其實孔子要教給他種地也是可以教的,孔子教給冉求怎麼打仗都能教,何況是種地、種菜?他也是會的,只不過他是用這種方式來啟發他,我不教你,本身就是教你。我不教你種菜,就是告訴你,你不要把自己的眼光局限在種地、種菜上,你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你怎麼不問我怎麼做一個君子?你怎麼不問我怎麼成為一個偉大的人,對吧?
所以這一章孔子自述,是很感動的。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我們的目標也希望能夠達到這樣,別人有什麼事來求到我們,我們都能夠幫助他。這是何等的修養,何等的能力,怎麼能夠做到?就要往前看,我們就要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我們要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自然就能夠誨人不倦。要修德,要講學,聞義要能徙,不善要能改。所以說這一篇,孔子的自述全部都是連貫的。因為聖人他的道,就像我們前面學的,孔子說:曾參。曾參說:唯。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我們得一就行,這個一就是孔子的道。
好吧,今天就講到這裡。
方:好。
《提醒與聲明》
網絡微信詐騙屢禁不止,因此有必要提醒朋友圈裡的親朋好友如下內容:
任何個人團體,如私自以「九鼎人、和合文化屋」名義,給朋友圈裡的親朋好友用微信簡訊、語音電話、口頭約請、見面私聊等方式聯繫,提出推銷產品、尋求幫助、借錢借物、辦理私事等可疑要求及請求,都是違法犯罪的侵權行為!
「九鼎人、和合文化屋」的一切行為和做法,都是建立在「忠於黨、愛於民、無於我」的基礎之上的。
如有人以「九鼎人、和合文化屋」名義向您提出可疑請求,請您立即、馬上、快速同作者(微信號jiudingren5673)取得視頻聯繫,沒有見過作者的朋友請點擊和合文化屋公眾號右下角「諮詢預約」,對照無誤後,及時溝通報告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