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臉」和「紅臉」意見向左,聽誰的?

2020-12-22 童話爸爸

在中國的傳統戲劇中,一般把忠臣或者好人扮成紅臉,把奸臣或者壞人扮成白臉。因此紅臉成了正直的象徵,白臉成了奸邪的象徵。對應到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用「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的比喻來描述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一個充當嚴厲或令人討厭的角色,一個充當友善或令人喜愛的角色——這也是很多家庭中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慣用的手法,爸爸媽媽一個和藹、一個嚴厲,互相配合管教孩子。

然而生活經驗告訴我們,「白臉」「紅臉」若意見統一、配合默契,定能唱出一齣好戲,達到大家都滿意的教育結果。若兩者互為對方的「豬隊友」,意見不統一、互相拆臺、一個嚴厲教育一個無限維護溺愛,那簡直是親子教育中的一場災難。

我的一個朋友最近就非常苦惱,作為男性,他一直認為孩子就應該放養,父母把握大方向就好,孩子在父母劃定的邊界之內可以盡情探索,因此他扮演的是紅臉的角色。而他的妻子卻事無巨細都要過問、掌控,自然扮演白臉的角色。但是他們配合得並不默契:每次紅臉放手鼓勵孩子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白臉都會跳出來以「不衛生」等理由阻止孩子去做。

於是,白臉和紅臉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陷入無休止的爭吵,孩子在一次次的爭吵中無所適從,對父母的信任感下降。並且懂得在媽媽管教孩子的時候,主動尋求爸爸的庇護。這種「1+1=-1」的教育,大家都不想要。

所以,如何讓「白臉」和「紅臉」互為好隊友,在意見不統一時達成一致?不妨試試以下幾種方法。

遵循「先來後到」的原則

一方安排了孩子的活動或者正在教育孩子,另一方即使對此有不同意見,也絕不跳出來幹涉或指責——即兩方都要遵循「先來後到」的原則,以先來者的意見為主,讓孩子遵循。

如另一方有不同意見,兩方可以私下討論達至一致後,再告訴孩子修正。拿上文中的例子來說,如果媽媽認為爸爸讓孩子去做的事情「不衛生」,從而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那麼父母私下可以就「如何乾淨衛生地完成這一事項」或者「考慮到孩子的健康問題還是不做為好」達成一致,由爸爸出面告知孩子,不論是提出標準還是推翻之前的說法,記得告訴孩子原因,是爸爸媽媽處於什麼樣的考慮作出的決定,希望得到孩子的理解。

遵循「先來後到」的原則,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少父母在孩子面前發生正面衝突,防止孩子對「雙重標準」無所適從,也能很好地維護父母雙方在孩子心中的權威性。

謹記「不互相拆臺」的原則

父母雙方一方不在場時,另一方切記不要在言語中不經意地拆另一方的臺。如例子中所說,如果事後孩子問媽媽,為什么爸爸之前允許我做這個事情,但是後來出爾反爾不讓我做呢?這時媽媽千萬不要不假思索地回答:「那是因為爸爸之前考慮得不夠周到。」——這樣的回答無疑會給孩子留下爸爸「考慮不周」的印象,損害爸爸的形象。媽媽應該告訴孩子:「爸爸是因為很愛你,考慮到你很想做這件事情,希望你能如願。但是最後我們通過討論發現,還是得以你的個人健康或者安全為先。」

採用「事先溝通」的原則

「防範於未然」永遠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在親子教育中,就可能出現矛盾的點,主動與另一半溝通,達成一致,更容易達至「1+1>2」的教育成績。除此之外,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實時更新,也需要互相借鑑和學習,爸爸媽媽不妨利用業餘時間,共同讀一本親子教育的書,就其中感觸比較深的點做深入的交流和探討。周末的時間,也可以帶上孩子去參加親子教育的講座,相信會有非常大的收穫。

親子教育是考驗爸爸媽媽配合度和默契度的一件事情,也是一件必須由爸爸媽媽共同參與才有可能出色完成的事情。因此,希望每一對父母都能多尊重隊友的想法和做法,多商量、多討論,有矛盾時採用積極的方式解決,時刻謹記著你們有著非常一致的目的:為了孩子更好。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相信這樣的場景在很多家庭都存在,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庭中常常存在著兩個臉譜:一個「紅臉」,一個「白臉」。「紅臉」負責打、罵、訓,「白臉」則負責哄、逗、護。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狀況,無非就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父母之間的默契約定,希望能夠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讓孩子感覺到有人疼愛;一是父母自己潛意識裡「護崽」的本能反應。
  • 在家庭教育中,你是扮「紅臉」還是「白臉」
    我們會發現眾多的家庭中一個有趣的「分工」現象,即父親與母親、父輩與祖輩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兩個截然相反的角色: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或叫做「父嚴母慈」。「一嚴一慈」,「一軟一硬」,相互配合,軟硬兼施,一旦孩子出現問題時,都是父親先打罵,母親來庇護;有的家庭是父母嚴格管理,爺爺奶奶阻攔。這就造成了主觀和客觀上的教育態度的不一致。
  • 心理趣解:為什麼白臉的是奸臣,紅臉的是忠臣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傳統戲曲中,白臉一般代表著奸詐多疑的奸臣,如曹操;紅臉的一般代表忠誠正直的忠臣,如關羽。所謂的藝術雖高於生活,卻紮根於生活。白臉代表奸臣,紅臉代表忠臣,絕不是藝術家偶然的突發奇想,而是對其豐富的生活閱歷的一種抽象和總結。
  • 夫妻育兒:一個「紅臉」,一個「白臉」,唱垮教育這臺戲
    白臉一般在戲劇表演藝術當中代表一些比較陰險狡詐的角色。比如說曹操。就是白臉。而紅臉扮演的往往都是一些比較忠勇果敢或者性格忠誠老實的角色。比如說京劇《二進宮》當中的徐延昭。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父母長輩經常觀點不同,出現「一個紅臉,一個白臉」的現象。
  • 紅臉VS白臉!教育孩子時,您家也是這個配置嗎?丨浙江家長學校㉓
    什麼是「紅臉白臉」的教養模式?紅臉白臉模式教養是指,在教養孩子中,一個家長扮演嚴厲的角色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規範和懲罰,而另外一個家長扮演慈愛的角色,在管教孩子時給予更多的妥協和保護。· 內在態度和教育觀念不一致家庭環境中,家長之間的觀念不一致是非常普遍以及難免的。但由於觀念不一致,當著孩子的面發生了爭執,出現了「紅臉白臉」的行為是不合適的。這種不合適最大的一個影響是不利於孩子「做規矩」!
  • 一個紅臉一個白臉,中國式家長的智慧要不得
    一個紅臉,一個白臉,你們家唱戲呢?話說,很多家庭採取的是父母「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教育方式。「孩子總得怕一個嘛!」「『一嚴一慈』難道不是家庭教育的標配?」「孩TA爸/TA媽說的就不對,我糾正不行嗎?」
  • 教育孩子時,父母中誰唱「紅臉」誰唱「白臉」?效果可是大有不同
    所以家長迫於無奈,就商量著父母兩個人一人承擔一個角色,一個擔任紅臉一個擔任白臉,一個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予嚴厲的懲罰,一個在孩子受到了懲罰之後給予保護和安慰。按照中國傳統哲學來說,這叫做剛柔並濟,恩威並施。當然了,有一種更通俗點的說法叫做:打一巴掌,給顆甜棗。
  • 「一紅臉一白臉」的教育方式你真的理解對了嗎?步調一致很關鍵
    1、紅臉教育是基礎如果你的家庭選擇紅臉白臉的方式教育孩子,那麼紅臉教育就是作為基礎的存在。當發現孩子的言行舉止有不對的地方時,紅臉的一方就應該要先登場,「唱一齣好戲」,目的在於讓孩子知道自己做了錯事,如果紅臉教育有了初步的成效,那麼接下來白臉教育的摻和就能讓教育的效果更好。
  • 為什麼一個扮紅臉一個扮白臉的教育不可取!父母別再這樣做了
    1、對孩子教育態度和要求的不一致,會影響孩子是非觀的形成一個扮紅臉,採用打、罵、訓的態度和方式;另一個扮白臉, 採用哄、2、影響孩子的社交技能及心理健康在孩子的認知裡面很簡單,只能看到結果,父母扮演紅臉,白臉的教育,誰對他的袒護,犯錯的時候就會去尋求他的庇護從而逃避責任,不能正確認識對錯。誰能答應他的要求,當有不合理需求或者要求的時候,就會去磨誰,這樣久而久之,慢慢的孩子就會缺少擔當,學會鑽空子。
  • 望長城內外:楚劇中的紅臉與白臉
    與京劇等中國其他許多傳統戲劇一樣,楚劇中的人物造型也是通過化妝與臉譜圖案相互對應來處理角色特點,楚劇也有紅臉、黑臉、黃臉與白臉。往往正派人物被設計成高大形象,紅臉表示忠義,黑臉意味公正;反派人物則是醜惡形象黃臉與白臉,更多是表示奸詐與邪惡。
  • 家庭教育裡,父母紅臉白臉該怎樣分配?科學的解答跟你想的不同
    家庭教育裡,父母紅臉白臉該怎樣分配?科學的解答跟你想的不同在家庭教育中,夫妻雙方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很多家庭裡面往往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其實在一個家庭裡面,誰扮演嚴厲的角色很關鍵。雖然嚴母慈父和嚴父慈母這兩種組合看起來差不多,都是一個白臉和一個紅臉的角色分配模式,但其實對孩子的影響卻很不一樣。那麼嚴母慈父和嚴父慈母,哪種組合更利於孩子成長?答案耐人尋味。
  •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紅臉、白臉」模式,對孩子成長有哪些好處?
    文/滕建躍 家庭教育的「紅臉白臉」模式就是作為教育方的父母兩人,一個人是紅臉角色,教育孩子是比較嚴厲的,孩子犯錯了要隨時指正批評;另一個人就是白臉角色,剛好和紅臉是相反的,就是和孩子做心理溝通,安慰和引導孩子的心靈成長; 紅白臉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出現在一個教育家庭裡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作用呢?
  • 父母忌扮「紅白臉」!這樣立規矩也許更有效
    此時孩子就會產生矛盾,不知道應該聽誰的,或者判斷誰說的才是對的。在一件事情上父母雙方的標準不統一,會給孩子造成困擾,使孩子從小价值觀出現錯亂,不明是非。危害二:孩子會逐漸和「白臉家長」疏遠扮演白臉的家長為了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會表現得比較嚴厲,也就會讓孩子覺得難以接近。長時間採用這種策略,孩子會開始疏遠白臉家長。
  • 教育孩子,父母忌扮「紅白臉」,千萬要注意
    此時孩子就會產生矛盾,不知道應該聽誰的,或者判斷誰說的才是對的。在一件事情上父母雙方的標準不統一,會給孩子造成困擾,使孩子從小价值觀出現錯亂,不明是非。「紅臉家長」雖然通過和藹可親的態度和對孩子提供幫助等方式贏得了孩子的愛和喜歡,但也在其中失去了權威性。孩子會認為他們是站在自己這邊的,因此會變得只聽白臉,不聽紅臉。如果「白臉家長」不在或者不管孩子的話,孩子就會失去約束力。
  • 教育中的「紅臉,白臉」有時會給孩子帶來壓力
    教育孩子時,一個唱「紅臉」,另一個唱「白臉」。別以為這樣很好。其實,它給孩子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讓孩子們不知道該聽誰的,最終失去了教育的意義。「拆臺」教育傷害兒童她結婚20年了。然而,兩人因為孩子的關係一直不開心。有一次,他們去旅遊了。
  • 在職場上要學會做紅臉白臉集一臉的韜略雄才!
    學會紅臉白臉集一臉 在京劇裡,演員面部化妝,以各種人物不同,在臉上塗有 特定的譜式和色彩以寓褒貶。其中紅色表示忠勇,黑色表示剛 烈,白色表示奸詐。不同的臉譜顯示了不同的角色特徵。關係學中紅白臉相間借用京劇臉譜的名稱,但它要比京劇中簡單化的臉譜複雜得多。
  • 紅臉白臉教育,還適合低幼齡兒童嗎?不要讓孩子從小看臉色過活
    01紅臉加白臉的教育,並不適合低幼齡孩子1、細毛到了厭奶期細毛我得趕走嗲嗲,又和細毛重申一遍:「誰進來都沒用,牛奶是為你自己喝的,增強抵抗力和長高高的,現在你不吃,媽媽就負責監督你吃完」。大家族的所有長輩眼裡,我對一個2歲孩子,真的太嚴厲了!!!
  • 教育孩子一個唱紅臉另一個白臉,你覺得有效果嗎?
    在很多家庭裡,家長們當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會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認為唱「白臉」的一方對孩子嚴格要求,樹立規矩;唱「紅臉」的一方則對孩子表達關愛,拉近親子關係,達到關愛有加、一舉兩得的效果。事實上, 當孩子做錯事情需要指引的時候,父母雙方意見相左,一個打一個護,不但沒有從根本解決問題,而且還會帶來不良後果!1、孩子會感到無所適從如果家長對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孩子會感到茫然,不知道該聽誰的,最後結果可能是不了了之,孩子學不到合理的規矩,也分不清對錯,他們的內心充滿了矛盾,今後遇到類似的事情很容易就會投機取巧。
  • 優秀的管理者,必定是個優秀的演員,紅臉白臉都能唱
    1眾所周知,紅臉白臉來源於中國傳統戲劇中的臉譜,唱紅臉代表做「好人」,唱白臉代表做「壞人」。在一些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會分飾紅白臉,一個嚴格,一個慈愛;在職場上往往也是一樣。紅臉白臉各有利弊,兩者合用起來才會更有利於管理。因此,企業的管理層有時會出現「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也有的管理者,能根據不同的場合,紅白臉切換自如。
  • 家庭教育中,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是時候打破傳統的育兒觀了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兩邊傳達的是兩種信息,沒有一個明確的立意思想,孩子根本不知道聽誰說是正確的,只會看著大人演戲,沒有任何教育意義,並且還會產生不安。二、混淆價值觀。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應該及時批評並且給出正確的指引,如果一個人充當老好人的角色在一旁和稀泥,孩子會認識不到錯誤,覺得犯錯是可以被無理由原諒,並且也不會改正,下次還會繼續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