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巴託的夜,那麼美(國家人文地理)

2020-12-16 人民網

蒙古國草原美景。蒙古國駐華大使館供圖

那達慕在蒙古語中意為娛樂、遊戲。為慶祝豐收,蒙古國每年七、八月舉辦隆重的那達慕大會,這是蒙古民族在長期遊牧生活中流傳下來的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盛大節日,每年吸引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圖為身著民族服飾的蒙古國青年在那達慕大會上表演節目。 蒙古國駐華大使館供圖

提起北方鄰邦蒙古國,中國人很自然想到的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美和遼闊,是馬背民族的勤勞和勇敢,是那達慕大會上的精彩競技和載歌載舞。「烏蘭巴託的夜,那麼靜……」一首悠揚的《烏蘭巴託的夜》,更是給不少中國人留下深刻印象。烏蘭巴託,究竟什麼樣?

烏蘭巴託被巴彥吉如合、青格勒臺等群山環繞,清澈的圖拉河從城南的博格多山腳下自東向西緩緩流過,見證著這座城市從遊牧民族的佛教聖地變遷為蒙古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走進烏蘭巴託,市中心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汽車穿梭往來;城北山坡上古樸的蒙古包如朵朵白雲般點綴在青草地上,牧馬人自由馳騁……在這裡,現代文明與遊牧傳統碰撞融合。

這座有300多年歷史的城市,容納了蒙古國約一半人口。蒙古國的年輕人喜歡奔向烏蘭巴託,為夢想打拼。烏蘭巴託的夜熱鬧無比,流光溢彩的霓虹、人聲鼎沸的酒吧、賓客盈門的各國餐廳、衣著時尚的男女老少,處處都透露出國際都市範兒。

當遊客還在為烏蘭巴託的現代化讚嘆時,就會在城市更深處與烏蘭巴託的傳統一面不期而遇。烏蘭巴託市中心的甘丹寺,是走近蒙古國文化的另一扇窗口。有200餘年歷史的藏傳佛教寺廟甘丹寺是蒙古國最大寺廟,因世界最大銅鑄大佛而聞名。大佛身高達28米,全身鍍金並鑲嵌大量寶石,氣勢雄偉、富麗堂皇,是蒙古國的國寶。被現代化高樓環繞的甘丹寺,是當地人尋求心靈寧靜的好去處。看著遮天蔽日的鴿群在白牆碧瓦的大小廟宇間自由翱翔,就是難得的放鬆和享受。

烏蘭巴託城南的博格多汗宮是八世哲布尊丹巴活佛的夏宮,如今已成為著名博物館。豐富的館藏,囊括清朝皇帝賜予活佛的各種珍寶,是當年滿蒙密切來往的歷史見證。走進紅牆碧瓦的院落,磚雕照壁、重疊飛簷、琉璃綠瓦牌樓等中式元素隨處可見。木牌樓上懸掛的藍底金字匾額,上面有漢、滿、蒙、藏四種文字寫的「樂善好施」,仿佛訴說著這座擁有100餘年歷史的宮殿與中國的深厚緣分。

感受烏拉巴託的傳統與現代、滄桑與年輕,遊客一定會感慨:烏拉巴託的夜不靜,但很美。

(海外網吳正丹整理)

相關焦點

  • 鬥山紅,照耀烏蘭巴託的夜
    鬥山紅,照耀烏蘭巴託的夜還未出發,我們就遇到了麻煩。本來早上八點多的飛機,但由於天氣原因一直等到晚上十一二點才飛,到烏蘭巴託酒店已經是凌晨兩三點了。此次巡檢目的地在蒙古首都烏蘭巴託,主要是 Zaamar市下屬區域的一個礦區。
  • 烏蘭巴託的日與夜,李克強帶去人類共通的語言
    李克強總理到訪蒙古首都烏蘭巴託,從一開始就帶著人類共通的語言。他在蒙各大媒體發表署名文章,其中談到在中國廣為傳唱的一首蒙古國歌曲《烏蘭巴託的夜》。歌中唱到「仰望蒼穹,星星滿天」,「家家戶戶,愛心築巢」。
  • 蒙古國:坐火車體驗烏蘭巴託的夜晚
    談起蒙古,對我們而言以乎是那麼的熟悉又那麼的陌生,因為歷史的原因與我們一脈相承的蒙古被分割成了外蒙古和內蒙古,可能每個中國人都曾經夢想過彎弓射大雕、風吹草低見牛羊亦或是烏蘭巴託的夜。機緣巧合,我們車友會裡的亮哥因為工作原因曾經出入過蒙古國,並且結識了一些蒙古朋友,所以有些近水樓臺的便利,於是我們策劃了一次圓夢蒙古草原的自駕之旅,從內蒙古到外蒙古。
  • 地圖世界 人文窗口——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一覽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是「十三五」國家重大出版工程。地圖是該叢書的重要載體,也是它的靈魂。叢書融合協調了地圖與文字、圖片、信息圖表的關係,從時間和空間的維度挖掘城市文化,詮釋城市精神,為一座城市的骨骼注入血肉,為中華文化的傳播添磚加瓦——   為展現中國城市飛速發展的輝煌成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中國地圖出版集團組織實施的「十三五」國家重大出版工程——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目前面向海內外隆重推出了17個城市分卷,並將在「十三五」期間分批出版
  • 「帶上兄弟看草原」——霧中的蒙古國,雨中的烏蘭巴託(市區篇)
    相傳博格達汗酷愛動物,所以很多國家領導人投其所好捐贈了很多稀有動物的標本,最令人咋舌的是一張用學剝皮製成的蒙古包,相傳這裡還引進了一頭大象!在前往蒙古國家大劇院前,我給兄弟們透露了一個最能令他們興奮的消息----那裡匯聚了這個國家最靚麗的風景線!
  • 蒙古國立大學孔院下設18中學孔子課堂在烏蘭巴託揭牌
    人民網烏蘭巴託6月14日電(記者 霍文)由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主辦,蒙古國立大學孔院承辦,蒙古國立大學孔院下設18中學孔子課堂揭牌儀式14日在烏蘭巴託舉行,這是該院繼烏蘭巴託大學、國立23中學、達爾罕彩虹中學、希望漢語中學之後,在蒙古國開設的第5家下設課堂。
  • 尋訪張庫大道⑦|烏蘭巴託:曾經的大庫倫
    和我一起去蒙古的一個朋友,在出國前給中國聯通打電話,要求開通國際漫遊,結果客服在電話裡和他進行了一番地理的辯論。蒙古國首都烏蘭巴託是張庫大道的終點,但這個國家如今已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對於這個和我們有著最長邊境線(全長4677公裡)的鄰國,我們一直知之甚少,在一般人腦海裡要比朝鮮還神秘。在我去烏蘭巴託的飛機上,鄰座的旅蒙商人也告訴我,說他在那邊兩三年,也很少見到去蒙古的遊客。
  • 烏蘭巴託,一座紅色英雄城,一生必去一次的地方
    說起烏蘭巴託大家應該熟悉的是《烏蘭巴託的夜》在這首歌,歌詞中描繪了遊子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聲音空靈,可以想像出烏蘭巴託那廣闊的草原,牛羊遍地,人們坐在蒙古包旁歡聲笑語,騎馬嬉戲,那樣的生活是多麼美好,沒有壓力,沒有負擔,立身與這天地間。讓人產生了對烏蘭巴託的嚮往。
  • 蒙古國首都烏蘭巴託,是怎樣建立起來的?
    從1924年開始,蒙古高原的庫倫改名為「烏蘭巴託」,庫倫這個名字延續將近三百年。烏蘭巴託直譯過來意為「紅色英雄城」,考慮到蒙古高原的地理位置,我們很容易將這次改名與蘇聯關聯在一起,事實上也的確如此。縱觀庫倫到烏蘭巴託幾個世紀的歷史,一條清晰的鏈條呈現在我們面前,那就是蒙古國境內的「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活佛世系。
  •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盛讚:青海原來這麼美
    原標題:《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盛讚:青海原來這麼美 「與青海有緣的有兩種人:一種是來過青海,並被青海的風景和人文所感染的人;另一種是嚮往青海,等待一個去青海的理由的人。最難忘的還是青海那一片伸手就能觸摸到的藍天……」3月22日,一段段美文,加上一張張青海美景圖片出現在《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微信公眾號上,瞬間震翻了國內網友,引發大量轉發。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是一本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傳媒,其關注未知世界的新發現和新進展,追逐已知現象的再探索和再認識,用精準、精彩、精練的圖文語言為大眾推送祖國大好河山,發行量居中國高檔雜誌之首。
  • 至美中國,根植大地|中國國家地理首個營地開工啦
    創刊70載成就「自然·地理·科學」第一影響力品牌推開自然之門,昭示人文精華1950年,共和國地理學界的奠基人施雅風、吳傳均等諸位先生創立《中國國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識》。70年以來,秉持「推開自然之門,昭示人文精華」之理念,《中國國家地理》集合中國頂尖科學家、作家、資深內容團隊、全球優秀攝影師,實地探訪、深度挖掘,所報導內容,以獨特視角梳理中國景觀之美,追索中國文明歷史,以全新地理文化格局重塑國人文化自信,話題無不引發熱議,成為引領國人探索自然、地理、戶外熱潮的中堅力量。中國國家地理,以絕無僅有的頂級內容優勢,成為傳播中國之美的第一影響力品牌。
  • 烏蘭巴託:進入漠北的窗口,你去過了嗎?
    從烏蘭巴託成吉思汘機場出來,就感受到刺骨的涼意。蒙古高原上的這座城市,是全球最寒冷的首都,冬季氣溫長期在零下40C。蒙古人就在這樣的苦寒之地發源,憑藉粗獷狂野的遊枚文化徵服了世界。漫步烏蘭巴託市區,強強烈的陌生感撲面而來。
  • 柳肇嘉與《江蘇人文地理》_中國鎮江金山網 國家一類新聞網站
    1994年版《江蘇藝文志》(鎮江卷)著錄柳肇嘉《江蘇人文地理》,但於柳肇嘉生平及該書出版情況皆語焉不詳,2008年續修《京江柳氏宗譜》有柳肇嘉傳,記載柳肇嘉生平較為詳實,然於柳肇嘉著述情況卻未明載。關於柳肇嘉的生年,《京江柳氏宗譜》作「1884」,而《兩江師範學堂學生名錄》作「1886」,未審孰是。
  • 《中國國家地理》:傳播地理科學之美
    1997年任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2000年10月兼任總編至今。■雜誌檔案《中國國家地理》一本傳播地理科學前沿最新成就和觀念的優秀刊物,其前身為1950年創刊的《地理知識》,1998年改名為《中國國家地理》。在改版後的六年時間裡,雜誌發行量從1998年第1期的2萬餘冊,上升到每期發行逾30萬冊,並成為國內迄今惟一完整輸出版權的雜誌。
  • 蒙古行紀 | 從二連到烏蘭巴託,火車駛過國門
    如果將剛剛更換了轉向架的列車,比喻成穿上新鞋的跑步者,那麼還沒等硌腳,扎門烏德就到了。這座邊境小城距離中國二連不到10公裡。在蒙語中,扎門烏德意為「道路之門」。近些年來,因為邊境貿易的鵲起,扎門烏德有了一個外號:小香港。
  • 居家悅讀——重讀地理 細觀中國《中國歷史人文地理》讀後感
    重讀地理,細觀中國——《中國歷史人文地理》讀後感作者/孫庚辰在學習了一段時間的中國歷史地理後,對人文地理的興趣使然,我開始閱讀相關書籍。《中國歷史人文地理》便是第一本。這本書共分十章,主要介紹了疆域形成過程、行政區劃和結構職能的變遷、政治中心的分布與變化、人口分布與變遷、農業開發與地域特徵、工農業的開發及其意義、城市與交通、商業的發展和布局演變以及歷史文化景觀形成的地理與歷史背景等。該書「是我國歷史人文地理研究領域的代表性專著,是了解過去、認識現在、展望未來的學術著作」。
  • 《人文地理概念之下的方法論思考》讀者留言精選
    這是西海固民間立場的表達這是中國底層的正義回聲這是對一名戰士籲求人道的聲援*關於我們*來源:張承志公眾號《人文地理概念之下的方法論思考》風草夜居當今的社會,尤愛您的文字。 Fatumai所謂人文地理概念「它正在孕育,並未降生,它正在等著你的描述和參悟,等著它養育的兒女為自己發言。它就是你習以為常的故鄉,你飽嘗艱辛的親人,你對之感情深重的大地山河,你的祖國和世界。」重讀這些超越了人文地理本身意義的深刻詮釋,感受著一個赤子的拳拳之情,熱淚仍禁不住奪眶而出。
  • 《藏在地圖裡的國家地理·世界》從小培養孩子的探索欲和地理思維
    ·世界》一共有四冊,囊括了五大洲四大洋148個國家行政地區的地形、氣候、人文、經濟等的介紹,每個國家除了基本的概括,還會有該國家重點特色的介紹。比如《非洲·大洋洲》這一冊中,在介紹埃及的時候,除了介紹自然地理、社會經濟、城市之外,還重點介紹了蘇伊士運河,通過衛星地圖直觀地展示給我們。其次在人文歷史這塊,重點介紹了埃及金字塔的建造,並配有一幅建造的手繪圖,一下子給了我們視覺效果的衝擊,讓孩子的眼界得到提升。
  • 北京到俄羅斯,綠皮火車歷時127h穿越3個國家,沿途風景美爆
    A:詩和遠方、地理書和電影裡的畫面,你都可以親身經歷!OMG!看到了這樣的回答,對於重度旅行患者,簡直已經毫無抵抗力。這是一場五天六夜的穿越亞歐大陸的浪漫之旅!這是一條中國鐵路開行裡程最長的旅客列車,127個小時穿越3個國家的視覺之旅!
  • 藏在地圖裡的國家地理
    而這其中,我最推薦的就是地理書,因為它能從地理空間和人類歷史兩條線出發,給孩子自然、科學、社會、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識。 孩子們多看多學,眼界會格外開闊,談吐格局也不一樣。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藏在地圖裡的國家地理•世界》,它涉及知識面很廣,無論形式還是深度,都很貼合孩子們閱讀、學知識的胃口。這套書不僅適合7歲以上孩子,大人也能看,知識是永遠不會過期的。它還是很少見的一套地理書,這書哪好呢?先說說驚豔到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