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大量上市,產地一斤五毛,市場一根20元,農民:再低價都得賣

2020-12-14 農家記事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喜歡吃糖果。生活困難的時候,小孩子吃到糖果的機會並不多。如果能得到一顆糖的話,他們捨不得一下子吃掉,要分成幾小塊去吃。為了嘗到甜味,小夥伴們會結伴去玉米地裡,尋找一些玉米秸稈嚼起來,津津有味地吮吸裡面的汁水,大家稱之為「甜棒秸」。直到有一天,小夥伴們吃到外形酷似「甜棒秸」的甘蔗時,才忽然發覺,甘蔗的甜味才是真正的「甜」,「甜棒秸」比起甘蔗來,那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甘蔗上市一般是在冬天,暖陽高照的日子裡,咬一口脆甜的甘蔗,頓時汁液溢出,甘甜滿口。甘蔗不僅可以直接鮮吃,還可以榨汁、做菜、煲湯。甘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特別是鐵元素含量豐富,被稱為「補血果」。食用甘蔗可以補氣血、益脾胃,清熱解毒。甘蔗主要用來榨糖,還可以製造酒精,工廠下腳料可以用來造紙、做飼料、肥料,製作各種無公害複合板。由於甘蔗對環境的適應性,氣候等原因,我國北方種植較少,一般只在南方種植。

由於甘蔗的品種、種植時間不同,甘蔗成熟的時間也不一樣,有的人喜歡吃綠皮的甘蔗,容易咬,吃起來比較方便。有的人卻喜歡吃紫黑色皮的甘蔗,說是又硬又甜,不同人有不同的喜好,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正因為甘蔗好吃又有營養,在北方,紫皮甘蔗即使賣20塊錢一根,人們也會爭相購買。北方人只知道甘蔗是甜美的,可是南方種蔗農民心裡的苦澀,誰有誰能了解呢?在甘蔗產地,一斤5毛錢,還得農民自己送到商販那裡,人手不夠或沒有車輛的人家還得出一份僱人、僱車的錢。榨糖廠給農民發放砍蔗證,讓他們按計劃分片收割。農民想儘快把甘蔗出手,價格再低也得賣。

甘蔗低價賣,農民有自己的苦衷。甘蔗過了霜降不收割的話,水分流失,品質會變差。有時為了更好地保存甘蔗,農民會把它砍下來,埋在土裡,防止水分過快流失。相對於大面積的蔗田來說,榨糖廠的規模太小了,對甘蔗的消化及其緩慢。甘蔗如果不及時砍收,會影響下一輪的種植。農民急於賣甘蔗的另一個原因,還在於農村年輕勞動力外輸,大量田地無人種,早日處理完本茬甘蔗,他們好騰出精力抓緊搶種新茬。如果下一輪甘蔗生長期短,含糖量和口感等方面就會大打折扣。那麼,在甘蔗產區擴大糖廠規模,或者增加一些甘蔗就地轉化的加工廠,真的很有必要。但願通過各方面的努力,蔗農心裡的憂愁會早日煙消雲散。

關於種植與收購的關係,這是個亙古討論的話題,作為農民朋友,希望能夠有個好價錢,一次性把農產品都賣出去,而作為收購商希望能夠低價收購,高價售出,消費者們又希望能夠直接從農民手上買到一手的好產品,價格也實惠。關於甘蔗的供銷產關係,希望有平臺能夠幫助解決,各位朋友,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幫助農民朋友嗎?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30萬斤上市賣不動,產地積壓,種植戶很著急,吃貨:等10元3斤
    比如說今年的無花果,今年在山東威海地區,有30萬斤上市賣不動,產地堆成小山,種植戶也很著急,可一些消費卻保持觀望態度,希望價格降到10元3斤再買。無花果是一種比較有特色的水果,原產地在阿拉伯的南部地區,後來傳入到我國,在廣西、廣東、山東等地有大量種植。
  • 既像香蕉又像黃瓜,為啥超市一斤賣30元,農民一斤賣3元沒人要?
    導讀:既像香蕉又像黃瓜,為啥超市一斤賣30元,農民一斤賣3元沒人要?大家好,我是三農小七,每天跟大家一起分享三農知識,特別是農村動植物知識。了解更多的農村動植物知識和農業知識,有助於農民朋友日子過得更紅火。
  • 以前40元一斤不愁賣,如今10元一斤都滯銷!農民:虧慘了!
    「關注」,然後點擊右上角,再點擊設為星標,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優質的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魚是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食材,營養價值比較豐富,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最近幾年,農村地區從事水產養殖的農民也越來越多,有的人找到合適的項目,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賺到了一些錢。前幾年的時候,紅鼓魚在市場上比較火爆,價格賣得高,國內沿海地區很多的農民在飼養這種魚。紅鼓魚也叫美國紅魚,原產地在美國,1991年的時候,才引進國內,它的肉質鮮嫩,肉多刺少,口感鮮美,在國內上市以後,價格和銷量也節節攀升。
  • 市場15元一斤,產地卻出現暴跌,批發價1.5元一斤
    多年來,種植無花果的人越來越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他非常方便種植,如果一根樹枝從別的地方插進土壤裡,他就能存活下來。筆者看到,有些人只砍了一根樹枝,幾年內就長成了大片,雖然種植的人多了,但市場上的無花果還是很受歡迎,每公斤能賣到15元。
  • 去年5元一斤不愁賣,今年1.5元一斤卻很辣手,農民直呼太辣眼睛了
    當下也是辣椒大量上市的時候,一上市就幾百萬噸,今年的大豐收,辣椒品種都不錯,同比去年產量就增加了一倍左右,可是,去年辣椒真的不愁賣,一上市就被一搶而空,其價格也能如農民所願,一斤可以賣到5元左右,但是,今年真的不比往年,一上市就出現了滯銷,銷售緩慢,價格也是非常辣手,從剛上市2元一斤,現如今卻跌落至1.5一斤,老農看了都辣眼睛。
  • 市場15元一斤,產地卻出現暴跌,批發價1.5元一斤,這水果咋了
    筆者看到一些人只扦插了一根枝條,沒幾年就生長出了一大片,雖然種植的人比較多,但市場上的無花果還是很熱銷的,一斤賣到15元的比比皆是,而且非常熱銷。今天咱們來說一種水果,它的種植方式也和無花果差不多,在市場上的價格也比較貴,但在產地卻價格出現了暴跌的情況。市場15元一斤,產地卻出現暴跌,批發價1.5元一斤,這水果咋了。
  • 須知:價格從3元一斤漲到9元一斤,市場還供不應求!農民:等著再漲
    今年的生薑,價格也有所下滑,在山東日照莒縣的生薑主產地,今年6月份生薑的價格平均只有3元一斤左右。這樣的價格對於農民來說,雖然不會虧本,但要想賺錢不太可能。莒縣是山東地區的生薑主產區,這裡的市場行情也能代表其它產區的價格。莒縣的生薑種植有很長的歷史,這裡的氣候和土壤環境特別適合種植生薑,已經有380多年的歷史。  涮好的粉條。後者多採用混合生產線。
  • 26萬斤石斑魚上市賣不動,產地賣出白菜價,消費者:還是吃不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更多水產品也上了百姓餐桌,即使是賣得比較貴的海鮮產品,也會有一些消費者購買嘗鮮。馬上就到了中秋、國慶的節日,市場上的高檔海鮮也會迎來最佳銷售時期,商家也不會錯過金九銀十的這個好時機。
  • 價格暴跌:30萬斤滯銷賣不動,收購商還在瘋狂壓價!農民:錢被誰掙了?
    比如說去年的無花果,去年在山東威海地區,有30萬斤上市賣不動,產地堆成小山,種植戶也很著急,可一些消費卻保持觀望態度,希望價格降到10元3斤再買。無花果是一種比較有特色的水果,原產地在阿拉伯的南部地區,後來傳入到我國,在廣西、廣東、山東等地有大量種植。
  • 超市賣到10元一斤,產地才1塊6,差價讓誰賺去了?農民:白忙活
    超市賣到10元一斤,產地才1塊6,差價都讓誰賺去了?農民:白忙活關注花之趣,養花不迷路!現在正值國慶假期,很多人選擇旅遊放鬆一下,但是農民伯伯們還在田間地頭勞作,就說當下冬棗已經大量成熟,又開始了一年最繁忙的採摘季節,身邊的很多老家是霑化的朋友都回家幫父母幹活,也有不少朋友趁著放假到那裡打幾天工,一天掙個140元左右,雖說不多為了生活不得不拼命掙錢。
  • 水稻上市價格上漲,賣到1.45元一斤,農民後悔種少了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以前在農村地區,技術發展比較落後,一畝地收入不會超過1000元,甚至還會更低,就有很多的農民外出打工,才能滿足一家人的消費需求。在老家辛苦種植糧食作物,到頭來賣糧的錢還不夠蓋房。
  • 黑龍江五常大米最貴199元/斤 農民賣稻僅2元/斤
    五常「天價」大米收購價不到兩元 中等包裝大米普遍價格四五十元每斤,精包裝大米最貴每斤賣199元;政府部門被指不作為致稻農「糧價低」 據新華社電 2011年,知名的黑龍江省五常大米迎來好光景,大米不僅質量好,價格也是節節攀升,最貴的一斤甚至賣到了199元。
  • 維C含量是蘋果80倍,一斤80元,一上市就不夠賣,農民:怕是騙局
    維C含量是蘋果80倍,一斤80元,一上市就不夠賣,農民:怕是騙局獼猴桃近些年品種不斷豐富,不僅是國內從普通野生獼猴桃發展到如今最受熱捧的黃心獼猴桃,其中不知道淘汰了多少老品種,再加上國外進口的奇異果,算得上是一個大家族了
  • 往年8元一斤,如今2元一斤賣不動,果農:一畝虧800元
    今年水果的價格起起伏伏,大多數下跌得厲害,比如前一段上市的西瓜和桃子,賣不出去的情況下就只能採取降價的措施,果農辛苦種植一季水果,到了豐收的季節,賣出好的價錢,只能虧本。而今年的情況就不一樣,無花果成熟以後,果農採摘一些上市,原本指望打響頭一炮,卻沒有想到在市場上「啞火」了,根本就沒有多少人購買。以剛開始上市8元一斤的價格來看,也並不是很高,可就是在市場上不好賣。四川威遠地區有很多的農民種植無花果,當地也被稱為無花果之鄉,無花果也是當地的地標產品,這個地區的氣候適宜,晝夜的溫差比較大,無花果的甜度也很高,生長成熟的無花果口感也很純正。
  • 含鈣量是水果之最,市場常賣20元一斤,卻被農民認為是種植騙局
    導讀:含鈣量是水果之最,市場常賣20元一斤,卻被農民認為是種植騙局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大多在兒時那會吃過不少野果,主要是因為在那個年代水果種類不像現在這麼豐富,而且那個時候農村生活條件也差,農村的朋友們為了解饞,只能吃野果了
  • 曾一斤賣8元,今80萬斤上市,果農一畝虧1000,吃貨卻嫌貴
    如今已是秋季,很多的水果進入市場中,不過受今年大環境的影響,這些水果的產地價通常都不是太高,就拿柚子來說,看似超市裡賣出了4-5元一斤,實際上地頭價才不過1元左右,這樣的低價果農根本就沒有多少利潤,可即便是這樣又能怎麼辦呢?畢竟客商決定價格,大家也只能選擇聽從。
  • 價格暴跌:剛上市就賣到9元,如今5元一斤都沒人買!農民:為啥?
    由於市場不景氣,為了避免損失,像一些市場上比較常見的魚類品種,養殖戶縮少了養殖規模。雖然產量下降了,但是市場行情依然沒有好轉。前一段時間,在水產養殖的產區,上市了一批鯰魚,價格也是一降再降,讓養殖戶很灰心。
  • 幾年前賣到40元一斤,如今10元一斤無人問津,農民:不如餵雞
    曾經的小龍蝦可謂是火爆一時,還沒上市就被搶購一空,市場上面賣到了接近40元一斤的價格,風頭一時無兩。再看如今的小龍蝦,跌到10元一斤無人問津,有農民直言:還不如拿去餵雞。每年到了夏季,就是小龍蝦的上市季節,不管是大型飯店還是路邊的小餐館,總是能看到小龍蝦的身影,而且很多消費者都是小龍蝦的忠實擁躉,筆者也不例外。
  • 長相酷似泥鰍,渾身都是寶,市場賣100元一斤,農民為啥不養殖?
    自然界非常地神奇,有些毫無血緣關係的生物,卻長得很相似。在農村的河塘裡面,生長著的是農民花費了很多的功夫辛辛苦苦水產作物,其中有一種我們最熟悉的是泥鰍。小時候的歌謠還在我們的記憶中未能消去。捉泥鰍是童年的回憶和樂趣,小編今天想來跟大家科普一種魚類,它和泥鰍長得很像,甚至名字中都含有一個鰍字,渾身都是寶,100元一斤,可是農民們卻不怎麼養殖。刀鰍魚是一種形似泥鰍的魚類,但是卻比泥鰍大很多。這種魚不是很常見,但正是因為不常見,所以市場價格也很高,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的水產市場以及飯店收購,需求量都非常高。
  • 產地幾塊一斤的水果,其他省份20元一斤,荔枝價格差為何這麼大
    產地幾塊一斤的水果,其他省份20元一斤,荔枝價格差為何這麼大我們都知道蔬菜和水果在收購的時候其實價格都不高,像小編的家鄉盛產柑橘,其實每到柑橘收成的時候,大部分只能賣到一塊錢左右一斤,但是在城裡的價格可不止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