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衣順母:孔子七十二賢之一閔子騫孝行故事,孝名卓著,德彰千古

2020-12-20 百草香居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他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在孔子門下與顏淵以德行並稱,連孔子都大加讚揚。孔子曰:「孝哉,閔子騫!」由此可見,閔子騫在春秋時期已是孝名卓著的人了。不過,最使他名重千秋的還是「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那一段佳話。

閔子騫的父親是個生意人,母親是大家閨秀,知書識禮,且慈愛和善。閔子騫出生後,雖然父親因做生意長年在外,但由於母親的加倍呵護,生活得也相當幸福。人們說,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大約是閔子騫四歲那一年,一場災難突然降臨到了他們家中,身強力壯的母親一下子得了大病。

母親從此臥床不起。閔子騫在母親的教導下,從小就不僅對長輩特別孝順,而且還格外懂事。在母親病重期間,他不時給母親端水,餵水,還學狗叫,老虎跳,想著法子讓母親開心。母親吐痰,他就拿來痰孟;母親咳嗽,他就過來垂背。

閔子騫母親的病一天比一天嚴重,整日咳嗽不止,嘴唇發紫,常常是有上氣無下氣。閔子騫心裡又著急又害怕,經常偷偷哭泣。

閔子騫母親看到自己的病情幾天來不見好轉,也慢慢地知道痊癒是沒有希望的,只能趁早安頓後事吧!

一天,她把閔子騫叫到跟前。她兩眼滿含淚花,雙手不停地撫摸著閔子騫的頭,然後泣不成聲地說:

「兒啊!看來娘的病是沒有指望了,說不好聽的,也就是有今天沒明天。娘多麼捨不得離開你和你爹啊!你記住,日子無論多麼艱難,你都要好好讀書,這樣娘就能含笑於九泉之下。別忘了孝敬你爹。假使你爹要給你娶回一個後娘,只能苦在心裡,不要對你爹說,免得他兩邊為難……」

未等說完,母子就抱頭痛哭,淚水溼透了兩個人的衣衫。

又過了一天,閔子騫的母親把閔子騫支走,對丈夫愁腸寸斷地說:

「夫君,看來我是來日不多了。我走了之後,你一定要把子騫培養成人。你一個人拉扯肯定很難,就再娶上一個妻子,可無論如何要對子騫好啊,咱們的子騫多可憐啊......」

過了一陣兒,妻子呼吸突然急促起來,一口痰沒有咳嗽出來,就停止了呼吸,撇下父子倆撒手西歸了。

小子騫聞知,回到家中伏在媽媽身上號啕痛哭,怎麼拉都拉不起來。聞者無不傷心落淚。

小子騫每天都在思念媽媽,但他心裡始終記著媽媽彌留之際囑咐過的話,從不敢在父親面前哭泣,實在想得難以忍受的話,就跑到背旮旯兒哭上一頓。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是丈夫思妻、兒念母,淚眼相對。

從此,父子倆艱難度日,相依為命。

小子騫的父親照舊做生意,出外時就把小子騫託付給鄰居家照管。

鬥轉星移,光陰荏苒,轉眼就是兩年。小子騫也長大了,該上學堂了。

小子騫的父親犯了愁,他心裡念叨著:

「兒子要是上學,無人照管該怎麼辦呢?總不能老是留給鄰居家吧!」

村裡的好心人看著小子騫的父親過著又當爹又當娘,顧了家裡顧不了家外的艱難境況,就常常到他家裡提親。

開始,小子騫的父親都婉言謝絕了。後來思來想去,覺得長期這樣下去對小子騫的成長有影響。於是就決定續弦,給小子騫娶個繼母。

小子騫的父親沒有忘記妻子臨咽氣時說過的話,因此媒人來提親時,他都一再叮囑:

「我別的條件和要求都沒有,唯一的一個條件,是她必須對小子騫好!」按照女方父母的允諾,小子騫的父親就把李氏娶進了家門。

誰能想到,這位李氏竟是人面獸心的一個女人。

開始,雖然她並不親近小子騫,但也不算苛待,並不經常打罵。自從她有了親生兒子後,態度和從前就不一樣了。

小子騫的繼母看自己的兒子樣樣好,常常把大兒子閔革摟在身邊,把二兒子閔蒙抱在懷裡,一會兒親這個一口,一會兒又吻那個一下,如同心肝寶貝。對小子騫則是橫眉冷對,怒目相視,不是打,就是罵,如同仇敵。

小子騫的父親長年在外做生意,並不知就裡。有時候間一問小子,小子騫總是說:「繼母對我可好了,比親娘待我都好!」

小子騫的父親聽兒子的話,就信以為真了,並從心底由衷地感激妻子。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紙裡永遠包不住火。繼母虐待小子騫的事終於敗露了。

一天,陰雲密布,北風呼嘯,天氣格外寒冷。不一會兒,大雪紛飛,田野變成了銀色世界。小子騫的父親想在大雪封山之前拉回一批貨來,就和三個兒子一同冒著刺骨的寒風,頂著鵝毛大雪趕著馬車向山裡走去。

小子騫的父親讓小子騫駕車。陣陣寒風吹過,小子騫凍得直打哆嗦,馬的疆繩從凍僵的手裡滑落,掉在地上。駕轅的馬踩到了疆繩,轅馬趔趄了幾下,差點兒跌倒。坐在車上的父子三人左右搖擺,滾在一起。

小子騫的父親一下子怒不可遏,揚起馬鞭,狠勁地抽打小子騫,一邊抽打一邊還罵道:

「真是個沒用的東西!硬是讓你繼母給嬌慣壞了,連個車也駕不了,還能有什麼出息!」

幾鞭子打下去,小子騫的上衣有幾處就像用刀拉開了口子,花絮馬上飄起來了。

當時雪下得正大,紛紛揚揚,雪花與蘆花絮混在一起很難分辨出來。小子騫的父親也沒有發現。

小子騫一聲未吱地繼續駕著馬車趕路。寒風一陣緊似一陣,雪越來越大。小子騫凍得全身顫抖,上下牙不由自主地磕碰著,發出特別難聽的聲音。

小子騫的父親又想呵斥小子騫。回頭一看,他腦袋嗡的一聲,差點跌倒:「剛才還穿著厚厚的棉衣,一下子竟變成了單衣了,怪不得他直打哆嗦!」

他撩起衣服的口子一看;全明白了!小子騫的棉衣裡裝的是不能保暖的蘆花絮,沒有一個人用它來做棉衣。這麼冷的天,再穿上這樣的衣服,怎麼能不全身顫抖呢?

他二話沒說,把小子騫摟在懷裡,掉轉馬頭直驅家中。

小子騫的父親坐在家中,想著發生的事情,心裡十分內疚,又聯想到亡妻對他說的那一番話和股切期盼,不由得拍打著自己的腦袋懊悔不已。

稍微定了定神,他就問小子騫的繼母:

「子騫的棉衣裡絮的是什麼東西?」

小子騫的繼母一看事情敗露,索性撒起潑來,哭訴她如何為這個家省吃儉用,一簸籮兩簸箕地說個沒完沒了。

小子騫的父親著實氣惱,看見妻子毫無認錯之意,就提起筆來寫了一張休書。

小子騫看到父親寫休書,急忙向父親跪下,兩個弟弟也跟著跪了下來,請求父親原諒母親。

小子騫的父親陰沉著臉,怒氣未消,態度一點也沒有轉變。

小子騫長跪不起,哭泣著對父親說:

「今天是一個兒子受凍,假如母親離開這個家,我們三個兒子不是都要受凍的嗎?父親就寬宥母親吧,她肯定會改!」

小子騫的父親聽完兒子求情的話,覺得兒子說得也有道理,就有點猶豫了。

李氏看見小子騫不僅不嫉恨她,而且還為她向自己的丈夫苦苦哀求,長跪不起。瞬間她為她做過的劣跡羞慚,覺得無地自容。

既然能知錯,也有可能改錯,小子騫的父親也就原諒了李氏。

李氏哭著抱住了小子騫,且哭且說:

「真是娘的好兒子啊,是你給了娘第二次生命!要不娘就只有死路一條!被休後有何面目回去見自己的親爹娘呢?」

從此以後,李氏對待小子騫如同親生兒子一般。小子騫更加孝順父母,關愛弟弟一家人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閔子騫從師孔子後,學業大有長進,孝名也傳揚開來,盡人皆知。

後來,閔子騫走上仕途。魯君派他做費邑宰。

閔子騫到任後,推行仁政,廣施德治,不出一年,費邑就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受到了費邑人民熱烈的擁護。

這一年秋天,秋糧剛剛下來,魯國權臣季氏的家臣陽虎便來催繳賦稅。

閔子騫對陽虎說:

「官稅才收繳了一部分,等收齊後我會親自送到國庫裡去,就免您鞍馬勞頓了!」陽虎擺了擺手,對閔子騫直截了當地說:

「費邑是季氏的私邑,官稅直接交給季氏就行了。」

閔子騫是個直率的人,肚子裡藏不住話,便有點驚詫地問道:

「我生在魯國,長在魯國,如今我又做費邑宰,怎麼從沒聽說過費邑是私人的邑地呢?」

陽虎認為閔子騫是狗捉耗子多管閒事,便有些不耐煩地對閔子騫說:「魯定公繼承兄位,也是不合理的,且這是季氏擁戴他的結果。如今國家大權掌握在季氏手中,這費邑還不就是季氏家的嗎?」

閔子騫守身自愛,願為國盡忠,始終不違鳳願。

聽了陽虎的一番話,氣得肚子都快爆炸了。他自己全心全意地治理費邑,原以為是替國家出力,為國盡忠,沒承想幹來幹去竟是為私人賣命。

閔子騫左思右想,還是想不通。他決定辭去官職。

在遞上去的辭呈中,他假託父親年邁體弱,疾病纏身,要歸家侍候老父,以盡孝道。因忠孝不能兩全,故辭去費邑宰的職務。

魯君聞知,急忙派人勸阻。

閔子騫是個主意打定九頭牛都拉不回來的人,任來者說破天,執意不改主意。閔子騫對費盡唇舌的來者說:

「請痛痛快快地讓我辭掉這個職務,也不要再安排其他職務,同時再不要派人來勸阻。如果再有人來勸說的話,我就離開魯國到漢水去了!」

閔子騫怕再來人糾纏,於是不等魯君批准,就匆匆離任,隱居到汝水之濱。

從此,他再也沒有出山為官。

閔子騫孝行譽滿天下,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賢。名列孔子門下的七十二賢 之一,孔門十哲之一,世稱「閔子」。

過世後,他受到歷代統治者的推崇。唐開元年間封閔子騫為「費侯」,宋朝時贈為「琅琊公」,後又改稱為「費公」。

相關焦點

  • 閔子騫,為君子者必以孝行
    到了這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這個故事了。在出行的時候,父親看閔子騫是老大,讓他去外面駕車去,穿著蘆花衣頂著寒風,哪裡還能拿得動韁繩,結果把車帶溝裡去了。父親這一來氣啊,給你吃給你穿,長這麼大,連個馬車都駕馭不好,一鞭子抽下去,瞬間自己就愣了。漫天飄舞的不是棉絮而是蘆花絮啊,還好這父親不是個蠢人,也切實的有著父愛,得知這一切就不準備縱容這繼母了,雖然不是你親生的,但為母不慈,何以有德?
  • 「孝行天下」的閔子騫
    百花公園北邊有一處祠堂,祠堂正門的上方是當代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題寫的「崇孝苑」三個力透紙背的大字,內掛「濟南市孝文化博物館」的址牌。順著祠堂北行不遠處有一座圓丘形的土墓,這就是以「孝行天下」傳頌千古的孔門十哲之一、「爵祿不能移」、明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中位列第三的閔子騫墓。閔子騫(前536~前487年),名損,字子騫。春秋末期魯國人。
  • 《蘆衣順母》:孝哉,閔子騫!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在《孝經》中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於孝」;「教民親愛,莫善於孝」;「夫孝,德之本也」。子女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法則,人們應該身體力行。在《二十四孝》裡面,有不少故事非常感人,其中之一是「蘆衣順母」,講述的春秋時期「千古孝子」閔子騫的事跡,到如今依然有教育意義。閔子騫,名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丘弟子,孔子七十二賢之一,孔門十哲之一,被後人尊稱為「閔子」。
  • 《悟學.第125篇》孝哉閔子騫
    115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譯文】孔子說:「閔子騫真是孝順呀!人們對於他的父母兄弟稱讚他的話,沒有什麼異議。」【唐以前古注】皇疏:言子騫至孝,事父母兄弟盡於美善,故凡人物論無有非間之言於子騫者也。
  • 閔子騫:24孝中排行第3名(《論語》故事)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這是孔子對閔子騫的孝行高度評價。那麼,為什麼孔子對他有這麼高的評價呢?閔子騫,尊稱閔子,是孔子的學生。生於公元前536年,卒於公元前487年,魯國青州宿國人。
  • 春秋末期的閔子騫,為什麼能夠名列「二十四孝」之一
    閔子騫,春秋末期人物,孔子的得意門生,也是我國歷史上的孝子。閔子騫單衣順母的故事在元朝被人列入二十四孝圖,其孝行得以家喻戶曉,廣泛流傳。據西漢司馬遷《史記》載:閔子騫少年時代曾被後母虐待,僅以蘆花給他做冬衣穿,而自己所生的兒子卻可以穿棉衣。
  • 閔子騫孝行的文學流傳
    編者按  本期刊布的宿州學院陳國龍教授和鄢化志教授的論文通過對閔子騫孝行故事在古代文學文本中的流傳情況的梳理,提出閔子騫的孝悌、寬厚、屈己利人、顧全大局品性,實與「誠信、友善」價值觀相通,對家庭家風建設,具有現實意義。
  • 觀魚臺 孝子閔子騫
    閔子騫的傳說故事並不多,主要集中在孝順父母、忠於職守、剛正不阿的品格方面。但有關閔子騫的這些傳說故事,對後世的影響卻很大,兩千多年來,一直是人們對子女進行美德教育的重要教材。  二十四孝圖之閔子騫單衣順母  鞭打蘆花 傳說閔子騫8歲喪母,父續娶後妻姚氏,生閔革、閔蒙二子。
  • 都知孔子,他卻鮮為人知:七十二賢之一、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
    世人皆知孔聖人,可鮮有人知閔子騫。在史書的記載中,閔子騫名損,為春秋末期的魯國人,是孔子門下的得意門生。因為人剛正不阿且十分孝順,孔子極其看重他,《論語》和《史記》中亦有關於閔子騫的記載。今天,我們將從三個方面了解了解閔子騫。
  • 單衣順母今猶傳 崇孝苑裡話孝道
    在濟南,唯一一條以歷史文化名人命名的馬路叫做閔子騫路。在道路北端百花公園西門北側,有一處孝文化博物館名叫「崇孝苑」,內有閔子騫墓。兩千年過去,閔子騫「單衣順母」的故事依然在民間流傳著。現狀 墓園重新整修,成為孝文化博物館  7月27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百花公園西門北側的崇孝苑。門口上方黑色牌匾上書寫著「崇孝苑」三個金色的大字,旁邊的落款「中石題」則表明這是魯籍書法家歐陽中石所寫。
  • 雲水閣讀書會第七十二堂 | 孝哉閔子騫
    至子曰:「孝哉閔子騫……」共五則4、學習書目見之前群裡所發圖片。5、有好的分享發群裡,整理做公眾號發布。6、請自覺再學習公眾號內容。朗朗書聲修身景行韶華易逝悅讀康寧【導語】本篇共有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閔子騫傳之杏壇拜師——五裡三賢系列故事(二十三)
    孔子,年方三十,穿一身新儒服,身材魁偉,與孟孫大夫一道,分別坐在紫紅色的坐几上,越發雍容端莊。孟孫大夫,作為魯國的三位上卿大夫之一,雖屬「三桓」,地位顯達,但比起季孫大夫、叔孫大夫,屬親民大夫,加之支持孔子辦學,在民眾中的形象好於季孫、叔孫。況且,他帶病出席拜師典禮,受到敬重更在情理之中。身著新裝的司儀走到臺前,大聲說:「現在,我宣布,孔子學府首批弟子拜師典禮開始!韶樂起奏,二佾舞上來!」
  • 鞭打蘆花講述的是什麼故事,閔子騫為何一直被後人褒揚,快來看看
    在濟南百花公園西側的濟南孝文化博物館,一進大門,迎面看到的就是一個新建的仿古廟堂,沿著廟堂往北走,就可以看到閔子騫的墓葬。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閔子騫傳說,記錄的就是關於閔子騫的故事。筆者仍然記得在年紀尚小的時候,少兒頻道會播放與孔子相關的動畫片,動畫片中講述的是孔子和他眾多徒弟的故事,小時候的我們都會通過這樣的形式來學習國學經典,今天筆者所要講述的一位就是動畫片中孔子的眾多徒弟之一,閔子。閔子,出生於公元前536年,名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
  •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精品推薦)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閔子騫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太平御覽》四百一十三引師覺授《孝子傳》云:閔損字子騫,以德行稱。《藝文類聚孝部》引說苑云:閔子騫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復有二子。子騫為其父御車失轡,父持其手,衣甚單。父則歸呼其後母兒,持其手,衣甚厚溫。即謂其母曰:「吾所以娶汝,乃為吾子。今汝欺我,去無留!」子騫前曰:「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其父默然。故曰:「孝哉閔子騫!一言其母還,再言三子溫。」
  • 什麼是「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春秋時,越王勾踐被吳國打敗當了俘虜,越國大夫範蠡勸勾踐忍辱投降,到以後再伺機報仇雪恨。勾踐依照他的話臥薪嘗膽,發憤圖強十幾年後,最後終於大敗吳國。越王勾踐復國後決定重賞大功臣範蠡。
  • 【荀卿庠讀書會每日讀論語】先進11.4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荀卿庠讀書會每日讀論語】先進11.4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原文】11.4子曰:「孝哉閔子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