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天下」的閔子騫

2020-12-24 齊魯壹點

文|陶玉山

我們濟南歷城區有一公園,名為百花公園。百花公園北邊有一處祠堂,祠堂正門的上方是當代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題寫的「崇孝苑」三個力透紙背的大字,內掛「濟南市孝文化博物館」的址牌。順著祠堂北行不遠處有一座圓丘形的土墓,這就是以「孝行天下」傳頌千古的孔門十哲之一、「爵祿不能移」、明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中位列第三的閔子騫墓。

閔子騫(前536~前487年),名損,字子騫。春秋末期魯國人。年幼喪母,後父親娶繼母;繼母生二子,疼愛有加,而視不是己出的閔子騫卻極為反感,百般刁難。寒冬,給子騫做的棉襖以蘆花取代棉絮。子騫對此默不作聲,逆來順受。一日,閔子騫駕馬車送父親外出。因天氣寒冷,無法自如駕馭馬車,致使馬車滑入路邊溝渠裡。父親非常生氣,厲聲呵斥鞭打,結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蘆花。見此情景,父親明白了子騫為何駕馭不了馬車的原因,勃然大怒,執意休妻。閔子騫長跪於父親面前,為繼母求情,並且說,「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子騫的孝順大義,感動了父親,「逐留其母,後母待其如親子」。這就是民間流傳上千年的「單衣順母」和「鞭打蘆花」的故事。後人有詩稱頌:「名稱大才世這難,襖絮蘆花豈耐寒。寧使一身甘凍死,肯教三子受衣單」。

我們知道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而「孝」位於「八德」之首,由此不難看出我們民族對「孝」的看重。而二千多年前的閔子騫就是「孝」的代表。他的故事,讓一向對弟子嚴厲的孔子也大為誇獎:「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論語·先進》)。《二十四孝圖》有詩曰:「閔氏有賢郎,何曾怨晚娘。父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   在孔子七十二名弟子中,閔子騫不僅以「孝」聞名,其德行也是為孔子讚賞不已的。在回答他的弟子中誰的德行修養好時,孔子如在孔子七十二名弟子中,閔子騫不僅以「孝」聞名,其德行也是為孔子讚賞不已的。在回答他的弟子中誰的德行修養好時,孔子如此說:「任用德行,則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雖然閔子騫不是濟南人,但是我們城市對這位「孝行天下」的名人是非常崇敬膜拜的,單是整座城市唯一一條以名字命名的道路就是閔子騫路,就是很好的證明。「濟南,古齊地。東郭外五裡為閔子騫墓。墓之前有祠。」(《續修歷城縣誌》卷第十四)。據相關歷史記載,早在北宋之前,我們先人就在現址修造了閔子騫衣冠墓。後因戰亂等原因,閔子騫墓「墳而不廟,秩祀不至」,漸漸被人遺忘。時至北宋,人們又在此為閔子騫建立了墓冢、祠堂。此後歷經金、元、明、清各朝代,對閔子騫墓、祠堂等均有修葺,佔地面積越來越大。至上世紀六十年代,閔子騫墓規模很大,佔地有35畝多,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約200米,墓地中有合抱粗的松柏30餘株,歷代碑刻10餘通;周邊還建有圍牆。單是墓就封土直徑約有70米,高約20米,祠堂內供有閔子騫塑像。墓地有專人看守。令人惋惜的是,後來閔子騫墓遭到大規模、毀滅性的人為破壞。祠堂被拆,碑刻被毀,古樹被砍,墓地封土被挖去燒磚瓦,墓區也縮小為不足10米……而上世紀九十年代,閔子騫路擴寬改造,墓區西部被佔用,墓區面積再度縮小。現佔地面積只有區區6300餘平方米……   隨著改革開放,人們的思想觀念有了本質性的變化,其中一點就是體現在對歷史文物的重視。2003年,濟南市文物局啟動了閔子騫墓的修繕保護工程,修建了閔子祠,在東側建有百餘通碑刻組成的碑廊,還有山門、東西兩側的廂房;整修了封土,目前的閔子騫墓封土呈圓丘形,高約2.5米,直徑4米,底部用塊石壘砌成高1米的保護封土的石牆。兩棵碩存的古樹在墓地邊靜靜聳立,就像是忠誠的護衛;墓地的北邊側立著刻有「閔子騫墓」字樣的石碑,四周有多尊石馬、石獅、石羊、石龜等石像。整個墓地看上去布局合理有序,不失為一處宣傳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基地,也是一處很有特色的石刻藝術博物館。   不知不覺時到中午,溫暖的陽光帶來讓人舒服的炎熱。默默吟著「古墓叢祠垂姓名,孝哉閔子死猶生。行人嘆息華陽路,蘆荻花飛見性情」這首古詩,好像了解懂得了更多歷史知識文化的我踏上了回家的路……

作者簡介: 陶玉山,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生,濟南人。1981年2月在《濟南日報》副刊發表文學處女作。迄今已在國內一百多家報刊發表小說、散文、詩歌、文學評論等一百多萬字,作品多次在市級以上文學徵文中獲獎,有多篇作品收入到文學作品集中。

【壹點號 山東創作中心】出品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閔子騫孝行的文學流傳
    編者按  本期刊布的宿州學院陳國龍教授和鄢化志教授的論文通過對閔子騫孝行故事在古代文學文本中的流傳情況的梳理,提出閔子騫的孝悌、寬厚、屈己利人、顧全大局品性,實與「誠信、友善」價值觀相通,對家庭家風建設,具有現實意義。
  • 閔子騫,為君子者必以孝行
    而這個原配的孩子就是閔子騫,繼母在私底下可沒有給他好過,同閔子騫和兩個孩子將雙標進行到底。而表面上,在當家的父親面前又是一副相夫教子,一視同仁的模樣。閔子騫這生活過得悽慘啊,可是他卻沒有任何怨言,默默忍受著這一切。知道冬天,這繼母給兩個孩子做棉衣,卻給他做了一身蘆花衣,不保暖。到了這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這個故事了。
  • 《蘆衣順母》:孝哉,閔子騫!
    關於閔子騫的故事,在孔子的言行錄《論語》、司馬遷《史記》以及宋代《閔子單衣記》中均有記載。閔子騫生於魯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出身貧寒,生母去世過早,父親繼娶後母,又生了兩個兒子。後母對待閔子騫和親生兒子不同,寒冬臘月,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兒子絮棉衣用絲綿,而給閔子騫則用蘆花絮衣。
  • 閔子騫:24孝中排行第3名(《論語》故事)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這是孔子對閔子騫的孝行高度評價。那麼,為什麼孔子對他有這麼高的評價呢?閔子騫,尊稱閔子,是孔子的學生。生於公元前536年,卒於公元前487年,魯國青州宿國人。
  • 觀魚臺 孝子閔子騫
    閔子騫的傳說故事並不多,主要集中在孝順父母、忠於職守、剛正不阿的品格方面。但有關閔子騫的這些傳說故事,對後世的影響卻很大,兩千多年來,一直是人們對子女進行美德教育的重要教材。  二十四孝圖之閔子騫單衣順母  鞭打蘆花 傳說閔子騫8歲喪母,父續娶後妻姚氏,生閔革、閔蒙二子。
  • 春秋末期的閔子騫,為什麼能夠名列「二十四孝」之一
    閔子騫,春秋末期人物,孔子的得意門生,也是我國歷史上的孝子。閔子騫單衣順母的故事在元朝被人列入二十四孝圖,其孝行得以家喻戶曉,廣泛流傳。據西漢司馬遷《史記》載:閔子騫少年時代曾被後母虐待,僅以蘆花給他做冬衣穿,而自己所生的兒子卻可以穿棉衣。
  • 單衣順母:孔子七十二賢之一閔子騫孝行故事,孝名卓著,德彰千古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他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在孔子門下與顏淵以德行並稱,連孔子都大加讚揚。孔子曰:「孝哉,閔子騫!」由此可見,閔子騫在春秋時期已是孝名卓著的人了。不過,最使他名重千秋的還是「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那一段佳話。閔子騫的父親是個生意人,母親是大家閨秀,知書識禮,且慈愛和善。
  • 《悟學.第125篇》孝哉閔子騫
    後來拜師孔子,成為孔子「仁」「德」理想的忠實推行者和積極宣傳者,以孝行名聞天下。終生不願出任官職,直到50歲時去世。其先祖是魯國的第四代國君魯閔公,其父閔世恭為八世祖。孔子高徒,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為七十二賢人之一。 他為人所稱道,主要是他的孝,作為二十四孝子之一,元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中,閔子騫排在第三,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賢人物。
  • 什麼是「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春秋時,越王勾踐被吳國打敗當了俘虜,越國大夫範蠡勸勾踐忍辱投降,到以後再伺機報仇雪恨。勾踐依照他的話臥薪嘗膽,發憤圖強十幾年後,最後終於大敗吳國。越王勾踐復國後決定重賞大功臣範蠡。
  • 閔子騫傳之杏壇拜師——五裡三賢系列故事(二十三)
    並詔告天下。欽此。  孟孫大夫宣詔之後,鄭重指示:「望夫子不負聖命,辦好學府,培育賢才,為國效力。」孔子恭敬地表示:「孔丘決不負聖恩,永記孟孫大夫教導,設教育賢,為國效命。今天,孟孫大夫帶病親臨拜師典禮,我等十分感謝,這是對師生之關懷,是師生之榮耀。因孟孫大夫身體不支,我們一起恭送孟孫大夫提前回府。」臺上、臺下投以歡送的目光。
  • 鞭打蘆花講述的是什麼故事,閔子騫為何一直被後人褒揚,快來看看
    在濟南百花公園西側的濟南孝文化博物館,一進大門,迎面看到的就是一個新建的仿古廟堂,沿著廟堂往北走,就可以看到閔子騫的墓葬。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閔子騫傳說,記錄的就是關於閔子騫的故事。閔子,出生於公元前536年,名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閔子騫童年時期的生活十分辛苦,因為本身家中就比較貧寒,加上後來生生母親去世,讓年紀尚小的閔子騫從小就缺乏了母親的關愛。
  • 雲水閣讀書會第七十二堂 | 孝哉閔子騫
    至子曰:「孝哉閔子騫……」共五則4、學習書目見之前群裡所發圖片。5、有好的分享發群裡,整理做公眾號發布。6、請自覺再學習公眾號內容。朗朗書聲修身景行韶華易逝悅讀康寧【導語】本篇共有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閔子騫八歲單衣順母,長大後成為宰相,啟發我們要怎樣對待父母?
    今天看了閔子騫的故事,我深深地震撼了。閔子騫有多寬廣的胸懷啊!閔子騫很小的時候,母親過世了。母親臨死前教導閔子騫要好好跟繼母相處。閔子騫窂窂記住了母親的話。在白雪愷愷的冬天裡,她的繼母讓他穿不保暖的衣服,凍得無法走路,無法趕車,車翻了,兩個弟弟嚇得哇哇大哭。閔子騫被父親用鞭子責罰,鞭落衣破,露出白花花的蘆花,父親衝過去撕開兩個弟弟的衣服,是棉花。
  •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精品推薦)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閔子騫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太平御覽》四百一十三引師覺授《孝子傳》云:閔損字子騫,以德行稱。《藝文類聚孝部》引說苑云:閔子騫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復有二子。子騫為其父御車失轡,父持其手,衣甚單。父則歸呼其後母兒,持其手,衣甚厚溫。即謂其母曰:「吾所以娶汝,乃為吾子。今汝欺我,去無留!」子騫前曰:「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其父默然。故曰:「孝哉閔子騫!一言其母還,再言三子溫。」
  • 漢代推行「以孝治天下」,為孝子圖的出現提供了積極的思想基礎
    漢代確立了儒家的正統地位之後,更加強調「孝」的重要性,將孝作為立國之本,推行「以孝治天下」,這為孝子圖的出現提供了積極的思想基礎。據目前搜集到的資料來看,漢代孝子圖主要出現在墓室、石闕、祠堂等處的畫像上,多為單幅故事圖,未曾見連環畫形式的多幅故事圖,通常一個故事僅描繪一個場景。
  • 孝行天下-搜狐新聞
    孝行天下慈心園  -專訪中國第一孝女——慈心園創始人李少林女士  從福州長樂國際機場下機,行程70公裡,便到了距福州77公裡,位於福州市羅源灣的明珠山莊。  一談到慈心園,李少林女士眼裡泛著淚花,「這一切都是源於愛」,慈心園傾注著李少林女士18年的心血和人生感悟,回首創業歷程,在深圳賺到第一桶金的奔波勞累、創業的輝煌到險象環生等經歷,都讓她體驗了人生的拼搏和成功、幸福與煩惱,2005年,李少林皈依智者湛如法師,更深層次領悟了生命的真諦,一個人只有身體健康,內心寧靜才是真正的幸福,以茶會友、以善結緣、孝行天下,以不斷歸零的心態對待每一天是她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境界
  • 孝行天下烏海站第三期《家庭倫理道德與健康講習班》
    中國公益在線(www.gyzxcn.com)訊近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孝行天下公益團體的愛心人士到烏海市開展「孝行天下」烏海站,第三期《家庭倫理道德與健康講習班》。首先,義工老師們進行了自我介紹,自己走進孝行天下傳統文化課程後的改變,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給每位學員,祝願每位學員都能滿載而歸.張海鳳老師為大家分享姑娘道、媳婦道,講著自己的故事在娘家站錯了道,以及在婆婆家從開始的身孝,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到現在內心感恩婆婆,學員們流著淚聽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