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面點多種多樣,種類可以說是非常的豐富。這源於我們這邊獨特的地理風貌間接性的決定了我們豐富的飲食文化。
其中燒餅不僅是傳統食物更是家家戶戶離不開的主食麵點之一,在這麼多面點中燒餅可謂是奪得頭籌,原因有二:
其一:燒餅的來源
燒餅在早先又被稱為"胡餅",它作為傳統麵食,可見能追溯的歷史更是非常長遠的。
查閱了相關資料了解到,燒餅自從漢代就從西域傳來了,其中《續漢書》種就有關於燒餅的記載:"靈帝好胡餅",其中靈帝就是漢靈帝劉宏,可見當時燒餅有多麼受歡迎了。
詩人白居易也曾被燒餅的美味所折服,他寫的"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中的胡麻餅就是我們現在的燒餅,能讓這麼偉大的詩人自願為區區一個燒餅寫詩,可見燒餅的魅力和在當時的影響力有多麼之大。
其二:燒餅的種類堪稱最為豐富
燒餅以"面脆油香"為特點,口感鹹香,鬆軟、外層酥脆掉渣,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去菜市場買菜的時候總會去賣燒餅的大爺那要上一些,各個種類口味都來點。
像油酥燒餅、缸爐燒餅、吊爐燒餅、芝麻燒餅、傳統燒餅、風味燒餅、蔥香燒餅、麻醬燒餅等等等等,種類真是數不勝數。
其中"吊爐燒餅""麻醬燒餅""油酥燒餅""傳統燒餅"最被群眾所喜愛,聽大爺說這幾種是賣的最好的,經常賣斷貨,做都做不過來呢,稱的上是"燒餅四美"。
下面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做法吧,外皮酥脆,內裡柔軟,吃了還想吃!
[食材準備]:麵粉400克,白糖一勺,酵母4克,花生,芝麻
[製作方法]:
1、為了第二天早起能吃到熱乎乎的燒餅,所以頭天晚上先把面和好。
400克麵粉(正好一鍋),4克酵母,一勺白糖(促進發酵)。
用240毫升溫水和面。
2、攪拌成絮狀後下手揉成一個光滑的麵團。
像這樣就好了,蓋個蓋子放到溫暖的地方醒發。
(如果夏天就要放到冰箱冷藏發酵)。第二天早晨直接就能用了。
3、平底鍋不放油放入花生翻炒,炒一會後關火,把花生外衣脫掉,放到保鮮袋裡用擀麵杖敲碎。
放到碗中加入一小把黑芝麻,3克鹽,倒入熟油,攪拌均勻。油不用太多,能讓花生碎全部裹上一層就好了。
4、第二天早晨把面拿出來揉搓排氣,搓成長條,分成三等分。取一份揉長壓扁。
5、用擀麵杖擀成長方形,把花生碎倒入三分之一,用勺子塗抹均勻,從一頭開始捲起來,收口處捏緊。
6、中間切開分成兩個麵團,收口處捏緊。從上至下壓扁,這樣一個餅胚就做好了。
把其他的面劑按照同樣的方法全部做完,一共六個餅胚。
平底鍋刷油,想吃表皮酥脆的油可以多放點,不喜歡油大的就少放。
表面記得也刷點油,這樣能鎖住水分,防止餅受熱水份蒸發變幹變硬。兩分鐘翻一次面。
翻兩次面就熟了。
全部做好了,這樣外表酥脆,內裡柔軟的千層發麵燒餅就做好了,飄著花生和芝麻的香氣。太香了。
收藏起來,有時間你也這樣做吧,真是省時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