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東城有多富呢?清代胡同裡有鑄幣廠,還曾發生一樁懸案

2021-01-16 青瞳視角

都說北京城是「東富西貴」,老北京的東城有多富呢?舉個例子,清代戶部寶泉局四個鑄造「京錢」的作廠,全部都在東城。

郝飛 攝

從東四北大街拐進東四四條胡同,走不了多遠就看到一個氣派的廣亮大門,大門邊懸掛銘牌,上書「北京市東城區普查登記文物——寶泉局東作廠舊址」。泉是錢的雅稱,寶泉局正是明清兩朝重要的金融機構。

寶泉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設立寶源局,鑄造「大中通寶」,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在江西設置寶泉局。明洪武元年(1368年)頒布洪武通寶錢制,在各省設置寶泉局,鑄造「洪武通寶」。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在北京東城石大人胡同(今外交部街)設置寶源局,隸屬工部,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又在北京設立寶泉局,隸屬戶部。

清朝沿襲明制,在工部和戶部分別設立寶源局和寶泉局,寶源局所鑄錢幣供工部所管各項工程使用,寶泉局所鑄錢幣供全國使用。《大清一統志》記載:「寶泉局舊在東四牌樓北,仍明舊址,別設四廠,建爐鼓鑄。四作廠:一在東四牌樓四條胡同,為東作廠;一在錢糧胡同,為南作廠;一在鑼鼓巷千佛寺胡同,為西作廠;一在北新橋三條胡同,為北作廠,俱屬戶部。」據《乾隆京城全圖》所示,寶泉局應在今北新橋南大街路西位置。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寶源局被裁撤,宣統二年(1910年),寶泉局亦被裁撤。

時至今日,寶源局、寶泉局、北作廠、南作廠、西作廠皆不存,唯有東作廠舊址尚在。

進得東四四條83號,轉過一字素心影壁,就進了東作廠舊址大院。《乾隆京城全圖》所示,這裡為一方形大院,東南角為兩進院官廳,其他坊所零星布置四五座小房,但經過多次改建、擴建,原有格局早已改變。新中國成立後,這裡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司令部辦公地,後成為軍隊幹部職工宿舍。也許正是這個緣故,大院的自建房特別整齊,一排排一列列,高度基本一致,像極了部隊的營房。

越過自建房低矮的屋頂,古樸厚重的硬山合瓦式屋頂畫出了大院的天際線。

這是個三進院子,據介紹,一進院的大門西側是一排通脊連簷的13間倒座房,前有廊,為五檁後封簷戶硬山合瓦過壟脊頂,其北為一排七檁帶前廊硬山合瓦過壟脊頂建築,也是13間,中為過廳;二進院為前廊後廈硬山合瓦過壟脊頂北房13間;三進院北房9間,為七檁帶後廈的硬山合瓦過壟脊頂。

儘管院裡蓋了幾十間自建小房,但是大院乾淨整潔,不僅地面全部鋪裝,公共衛生間裡甚至還有暖氣。三年前,東四四條83號院開展精細化「微整治」,大院居民全員參與,僅大掃除就搞了二百多次,寸土寸金的院子裡甚至拆出了一個小廣場。

大院中央有一塊難得的公共活動空間,布置了城市小品,地面還鑲嵌有6個金燦燦的造幣模型,宛若銅錢,定睛看來,分別是天啟通寶、隆武通寶、裕民通寶、嘉慶通寶、祺祥通寶和宣統通寶。

看到「隆武」這個南明年號,不禁讓人想到寶泉局的一位名人和一樁懸案。《大清會典》記載:「寶泉局設滿漢侍郎各一員以總之,滿漢司員各一員為監督,其下有大使五員。」寶泉局的歷任監鑄,最有名的當屬《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更有意思的是,孔尚任完成《桃花扇》的時候,正是其在寶泉局擔任監鑄之時,而《桃花扇》寫的是南明時期的家國悲情與愛恨離仇。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孔尚任任國子監博士。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春,遷戶部主事,任寶泉局監鑄。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桃花扇》三易其稿而書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三月初,晉升戶部廣東清吏司員外郎。三月中旬,被罷官。

孔尚任被罷官的原因,至今仍是懸案。一個說法是,他創作了揭露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己卯順天鄉試黑暗的《通天榜傳奇》,並盛演京城,被康熙當面「斥逐」。還有一個說法是,其在寶泉局監鑄任上受牽連而被罷官。寶泉局監鑄在當時人眼中是一個肥缺,但也是「高危職業」。孔尚任曾作詩調侃:「銅山金埒勢崢嶸,暴富乞兒恬不驚。每日垂鞭歸府第,有人來看孔方兄。」

康熙三十八年,戶部左侍郎魯伯赫上疏,言寶泉局收貯廢錢,攙鑄四年有餘,且紅銅錢鉛多銅少,折耗甚多,收來的廢錢也是鉛多銅少。究其原因,一是寶泉局收購小錢時不認真驗看,或收取賄賂;二是爐頭工匠私鑄鉛多銅少小錢,轉賣寶泉局,從中牟利。不論哪種原因,孔尚任作為寶泉局監鑄都無法推卸責任。

當然,坊間還流傳另一個說法,就是《桃花扇》風行一時,洛陽紙貴,連康熙皇帝都命人找來一讀。雖然文中並無一字反清,但其中情節仍不免惹怒龍顏。

320年前的懸案今日已無法破解,轉而想來,時任寶泉局監鑄的孔尚任應是有機會常來東作廠的。熊熊爐火前,閃閃銅幣間,孔監鑄是否想到了香君滴血,素扇點紅?

(原標題:胡同裡的鑄幣廠)

文/劉揚

來源/北京日報

內容來自北京日報

相關焦點

  • 探秘清代第一鑄幣廠:曾為慈禧鑄造「紀念幣」
    其中位於方家胡同東口「寶泉匠心」一景,因臨近古代鑄幣官署「寶泉局」和原中國工具機廠舊址而得名。寶泉局為清朝最大的造幣機構,分設四廠鑄錢,其北廠在雍和宮南面的北新橋三條。據《北京金融史話》載:「清代雍正四年(1726年),重定寶泉局,分設四作廠鑄幣,全部位於東城界內。東作廠位於東四牌樓之四條胡同,爐十二座;南作廠位於東四牌樓之錢糧胡同,爐十二座;西作廠位於北鑼鼓巷之千佛寺後,爐十四座;北作廠位於北新橋之三條胡同,爐十二座。正爐共五十座。東南西三廠又各置勤爐三座,北作廠一座。以備銅鉛多餘,加卯鼓鑄。」
  • 老北京胡同裡的恬靜棲居
    小橋、流水、書香、人家——老北京胡同裡的恬靜棲居從北京前門南行不遠,就來到了楊梅竹斜街。不同於前門大街的熱鬧喧囂,走進這條不到500米的胡同內,身邊的一切都安靜了下來。一座座古香古色的書局,一個個充滿文創元素的小店,用獨具特色的「文化味兒」,體現著北京胡同的風韻。胡同深處,在藤蔓綠植的掩映下,一家名為濟安齋的小店吸引不少遊客駐足。
  • 找回胡同風貌 打造東城文明「美街巷」
    找回胡同風貌 東四北大街東側,魚骨狀排列著一條條胡同。隨便走進一條,都是地道的老北京胡同:灰色的磚牆,一個接一個的門樓,有廣亮大門、金柱門、如意門、西洋門,門樓上能看到精美的磚雕,還有屋脊上標誌性的蠍子尾。從開著的大門往裡瞧,還能看到影壁。
  • 京城周末丨春日胡同遊哪裡去?前門外草廠胡同「最愜意」
    01草廠胡同展新顏風和景明,春意漸暖,踏著春蔭,出前門樓子,經前門外大街,過五牌樓,到鮮魚口兒向左,一路東去,就到了西興隆街,在街的南側,便是最具老北京歷史韻味的草廠胡同一帶。圖片來源:北京日報草廠胡同歷史悠久,是京城「唯一」一片南北走向胡同群,也是前門外最有歷史印記的片區,歷經時代滄桑變化,曾瀕臨消失的困境;而如今,經過整治改造的草廠胡同片區早已大變樣,成為北京老城保護與更新的新樣板,塑造著「老北京新氣象,老胡同新生活」。
  • 老北京胡同的「標配」:水井必備 寺廟和小鋪兒不可或缺
    佛教的寺廟也不少,而且有些還是大廟,如廣化寺在鴉兒胡同、法源寺在西磚胡同,京城的隆福寺、護國寺、拈花寺、柏林寺、隆安寺等等也在胡同裡生根發芽。由於胡同裡有大廟,有些胡同還成了街,如閻王廟街、土地廟斜街等等。胡同裡廟多,有些廟還成了胡同名,以朝外大街為例,上世紀就有好幾條以寺廟命名的,如:喇嘛寺胡同、觀音寺胡同、琉璃寺胡同、圓恩寺胡同、淨住寺胡同等。
  • 老北京人說的「東城富西城貴,北城窮南城賤」,是什麼意思呢?
    在老北京有這樣一句話叫作:「東城富西城貴,北城窮南城賤」,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在明清的時候,北京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城市,東南西北劃分的是比較清晰的,這句話最早是出自於清末的一個學者,震鈞的《天咫偶聞》這本書當中的。
  • 北京胡同裡的貓擼貓地圖
    老北京胡同幾百年的時光秋去冬來,歲月依舊有風,有陽光,還有貓老北京胡同裡的貓先介紹這幾隻大部分時間它們或穿梭於胡同中或靜坐於門墩、房脊之上,又或在汽車底下偷瞄你。少了些乖巧多了幾分傲氣,這種貓一般都被稱為「老北京胡同貓」。給這些胡同裡的貓拍照的拍攝師叫貓賊,是在北京做了10年流浪貓救助公益的貓賊攝影主理人。今年9月在東城的燈草小院辦過胡同貓展,北京很多愛貓人都去打過卡。
  • 那些藏在老北京胡同裡的第一|磚塔胡同|獨家-北京自媒體聯盟|老...
    這些歷史故事,就發生在你身邊的胡同裡,還出這麼多"第一"!胡同不僅僅是老北京人的家和童年,在過去滄桑巨變的一個世紀中,胡同也曾誕生過不少「中國第一」。第一個國家外交事務專門機構總理衙門總理衙門舊址就在東堂子胡同。
  • 雨天探訪雨兒胡同 老北京怎樣留住老街坊「鄉愁」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柳青 站在北京東城地安門東大街,由南端進入南鑼鼓巷,路過西側第三條胡同口,若細心留意,便會發現灰牆上懸掛著一個紅底白字的標識牌——雨兒胡同。
  • 草廠胡同小院:歷時兩年整修打造 成為有主題綠植的胡同
    草廠胡同裡的街心美景誰說美景只有街心花園有?北京眾多的老胡同,經過這兩年的整治與提升,也成為了有街景的地方。然而,歷經近一年的胡同改造,姜大爺看見的草廠胡同,已經大變樣,地面鋪平了,綠植增加了,公廁乾淨了,老人進出院落方便了,就連小動物都有了專屬的便便筒。據姜大爺說,這可是40年後他家門前迎來的一次大修。「青磚灰瓦的老北京真的好美啊!」走進正處於改造收尾階段的草廠胡同,這是我想到的第一句話。
  • 胡同名竟是「苦水井」諧音,老北京人嗜飲茉莉花茶原因在這兒
    明代宦官劉若愚所著《酌中志》便提到:「京師井水多苦,而居人率飲之,茗具三日不拭,則滿積水鹼。」再有清初追憶明代往事的《擬故宮詞四十首》注中也提到:「燕中有甜苦水之別」。所謂苦水是指含有鹼質較多的井水,因鹼味重、味道苦澀而難以入口。說明至少在明代,北京居民就為飲用水水質而苦惱。而到了清代,這種狀況並未改善,反而愈演愈烈。
  • 東四胡同博物館開館 「索引」老北京胡同文化
    原標題:東四胡同博物館開館 「索引」老北京胡同文化  【解說】雕梁畫棟的門廊、三進三出的院落、百餘年前的古董……近日,北京東四胡同博物館正式開館。不少民眾慕名前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百年滄桑變遷。  步入位於東四四條77號的北京胡同博物館,一進門北側便看到一個製作精美的垂花門,兩側還有上世紀書寫的「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等標語。往裡走,第二進院落的正房、兩側的廂房,都是展室。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東廂房的歷史文化事物展區,門墩兒、老衣櫃、魯班椅、城門磚……十幾件老物件展現了老北京的胡同文化。
  • 老北京「羊地名」多而且有特色 羊市口羊坊店曾是兩大「羊市」
    今天,本版專門探尋 「羊地名」--據考,歷史上北京與「羊」有關的地名很多,僅收入到各區縣地名志中的就有80多個。比如,軍博西邊的羊坊店遼代時已是「羊市」,曾叫「羊房店」、「羊望店」;前門大街的耀武胡同、菜市口南邊的南大吉巷等,過去都曾叫羊肉胡同。然而,老舍先生的出生地、新街口東邊的小羊圈胡同的得名卻與羊無關,而是緣於胡同出口狹小中間有個「葫蘆肚」,其形狀頗似羊圈……
  • 就在東城將申請式退租的街上!另有一胡同要改造
    各位親:今天聊聊東城改造方面的消息首先,前門大江社區胡同的改造目前設計工作已經啟動了政府投資,資金已落實。走在西草市街北段,青磚灰瓦、古樹鮮花……濃濃的老北京胡同風貌映入眼帘,來往的行人還可以在路邊的休閒座椅上小憩,各具特色的劇裝店鋪招牌愈發醒目,在暖陽下熠熠生輝。西草市「劇裝一條街」,成為中軸線上一道靚麗的風景。草市不賣柴火賣戲裝草市,又稱柴火市,從前是賣燒火做飯用的柴火的。
  • 老北京的胡同,犄角旮旯都有講究
    老北京的胡同,氣質格外鮮明,處處透著講究。怎麼個講究法?東四的胡同就能給您安排個明白。東四的由來那時候的東四還不叫東四,元代的時候叫做十字街,也就是十字路口。就像現在的十字路口有各種大型商場,彼時的十字街也很繁華,娛樂購物方便得很。明代的時候又在這條十字路口四周建了牌樓,因為在皇城東邊兒,「東四牌樓」由此得名,簡稱東四。
  • 北京的胡同最早什麼時候有的,歷朝歷代又有多少條?
    而今後隨著現代化的發展,許許多多的胡同被拓寬,並會開拓出更多的新街道,新的街道必定會比胡同寬得多,人們就會稱之為街、路,但其仍有胡同的作用在裡邊。 胡同一角 經常有人問:北京城到底有多少條胡同?老北京說:有名胡同三百六,無名胡同似牛毛。
  • 明代有兩條孝順胡同,分別在內城和外城,哪條胡同是楊慎出生地
    從嘉靖三十九年(1560)張爵編纂的《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現存最早記錄北京胡同的專著)中得知,當時京城內有兩條孝順牌胡同,明代後期它們都改稱為孝順胡同。一者在當時的東城明時坊。其西起崇文門裡街(即今崇文門內大街),東至內城南城根,位於泡子河南岸,與船板胡同一河之隔。
  • 老北京消暑有佳品 老北京瓜農種西瓜有哪些講究?
    眼下,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如今的人們有空調,酷熱不再難耐。在祛暑條件較差的年代,人們都如何消夏度暑呢?其實,老北京自有消暑佳品。那時的北京,如果家中有口好井,用井水來浸瓜,吃起來既涼又甜。老北京自古就產好瓜,產瓜區域主要分布在永定門外大紅門一帶以及遠郊區順義、沙河等地。每年先是甜瓜、香瓜上市,後是西瓜上市。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載:「五月下旬,則甜瓜已熟,沿街吆賣。有旱金墜、青皮麓、羊角蜜、哈蜜酥、倭瓜瓤、老頭兒樂各種。六月初旬,西瓜已登,有三白、黑皮、黃沙瓤、紅沙瓤各種。
  • 北京磚塔胡同啟動修繕 魯迅曾在此居住(圖)
    這時的磚塔胡同及附近的口袋底胡同、錢串胡同、玉帶胡同有戲班、樂戶和勾闌不下二三十家,終日鑼鼓喧天。  到了明代,在東城的本司胡同和演樂胡同等處設立了教坊司,專門管理音樂、戲曲等事務。這樣,磚塔胡同一帶便失去了往日的喧囂熱鬧。  清代,磚塔胡同作為了神機營所轄右翼漢軍排槍隊的營地。但不久,這裡又恢復了元代「歌吹之林」的面貌,再度成為曲家聚集的地方。
  • 【暖暖的味道】老北京胡同美食才是這個城市的味道!
    胡同,被譽為是北京的血脈。隨著時代的突飛猛進中,胡同的意義也在發生著一些變化。這裡不僅是城市中地理意義上的通道,更是聯繫著現在與過去的歷史意義上的血脈。在北京的胡同裡品味各色美食的時候,才懂得了為何總有人說:老北京的胡同既在城市之外,又在這座城市的最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