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青少年晚上22點應該進入睡眠,在科學意義上講,青少年每日最佳睡眠時間是6-8小時,甚至8-10小時都屬於正常情況。深睡眠時相儘量要超過5個小時,淺睡眠時相儘量要少於4個小時,這才是青少年生長發育期間最佳的睡眠狀態和睡眠時相。
有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對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睡眠習慣可以幫助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得到足夠的放鬆,當一到假期,孩子總是「抗拒」睡覺,每到休息的時候總是很興奮,這不僅讓他們沒有得到足夠的休息時間,還影響了學習生活。
一位家長分享說:
我的孩子今年初三了,寒假來了之後本想讓孩子利用這幾天的休息時間好好查缺補漏,卻沒想到孩子在家裡睡了好幾天,每次都是到飯點把孩子叫醒,吃飯後孩子又接著睡覺,真不知道是養孩子還是養豬。孩子白天睡覺,晚上活動,假期時的作息與上課時完全不同。我早上很早出門上班,中午回到家以後,卻發現孩子還在睡覺,我做的早餐他也沒吃。到了晚上,我想讓孩子們早點上床睡覺,孩子表面上答應了我,實際上卻一直躲在被窩裡玩手機到凌晨才睡覺。
其實很多孩子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假期作息不好,日夜顛倒,家長想要解決孩子這個問題,首先得知道為什麼一到假期,孩子就就變得懶散起來?
假期為什麼會打亂孩子的作息?
1. 受家長影響
進入假期後,孩子和父母幾乎是朝夕相處。很多家長自己的作息時間就比較亂,孩子對家長又總是有樣學樣,同步了家長的作息,孩子自然也就沒辦法進行規律的學習。
2. 產生心理懈怠
假期到了,就意味著孩子可以擺脫老師的監視,學校的控制,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再也不必早上早早的起床,去不喜歡的學校開始新的一天。也不用每天準時回家,然後做作業做到很晚。孩子產生這樣的懈怠心理,就是作息紊亂的一大重要原因。
3. 維持親戚來往
每每逢年過節,家長都會帶孩子去各個親戚家走動,不在家的時間明顯增多,這就意味著孩子有了更多偷懶的時間。如果是父母單獨出去走親戚,那麼孩子也就少了父母的監督,不會自覺地到點起床按時睡覺。
孩子作息紊亂無非是因為受到自身心態和外界環境的影響,這樣的現象越來越多,甚至日漸加劇,如果孩子自身不意識到這樣的生活方式會對自己的生理甚至心理產生影響的話,後果會十分嚴重。
作息紊亂對孩子有哪些負面影響?
1. 視力變差
即便不多說,家長也很清楚視力的好壞對孩子的重要性。我們走在街上不難發現,四周其實都是戴眼鏡的人,近視的人和不近視的人在視覺感知上存在很明顯的差距。由於作息紊亂,孩子難免會更多地使用電子產品,長時間的面對發光的屏幕,會直接導致孩子的視力下降。
2. 記憶力下降
一般來說,記憶的內存整合都是在睡眠時間進行的,只有當大腦得到足夠的休息,孩子的注意力和記憶力才會提高,反之,孩子的記憶力就會下降。對有學習任務的孩子而言,沒有良好的記憶力,學習效率就會下降,在考試中也無法取得良好的成績。
3. 影響情緒
作息不規律,孩子會變得懶散。我們知道,懶散的人幾乎不會積極地生活,這導致了他們對自己的生活也不太滿意。一旦有些事情做得不好,孩子們就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質疑,使孩子的自信心嚴重下降,甚至出現自我放棄的狀況。
孩子作息紊亂或者睡眠習慣不好,就等於給自己埋下一顆隨時會爆炸的地雷。很多孩子無法自我察覺改變,家長又該如何幫助孩子避免他們受到假期的影響呢?
寒假即將到來,家長該如何避免孩子作息發生紊亂?
1. 做孩子的榜樣
家長必須以身作則,每天儘可能早地上床睡覺並早起,即使工作很忙,也等待孩子們上床睡覺以後,再繼續工作。早上和孩子們一起早起,並為孩子們準備一份營養的早餐。
遇到不得不加班的情況,家長也應該儘早回家安排自己孩子早點上床睡覺。不要只是對孩子進行口頭教育,說早睡早起很有好處,不好好休息對健康有害,這些語言教育始終是空泛且沒用的,對孩子來說不具備任何作用。
2. 限制電子產品的使用
大部分孩子之所以在睡前十分興奮睡不著覺,就是因為他們帶著電子產品上床,不管是用它來發送消息還是看視頻,對孩子而言都是一種精神刺激,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沒有一個規律的睡眠模式,就很難入睡。
父母允許孩子用白天時間或者飯後時間使用手機,但要明確規定在睡覺前一個小時孩子不能使用任何的電子產品。
3. 制定時間表
人的行為具有一貫性,一個良好的習慣一般都是從小養成的。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的時間表。讓他們遵循這個時間表,規律地睡覺和起床,長此以往堅持下去,孩子自然會有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並且不會被外界因素所影響。
總結
家長一定要監督孩子處於一個正常的生物鐘裡,這樣孩子們才能在假期裡正常地學習和休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在開學以後,孩子也能以一個良好的狀態重新投入到學習當中,跟上學校緊湊的學習節奏,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小允兒媽媽,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