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的高效閱讀法|馮友蘭的讀書之道

2020-12-25 李子讀書

一、馮友蘭簡介

馮友蘭(1895-1990),河南唐河人。哲學家、哲學史家。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19年赴美國,1923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中州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哲學教授。1952年起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從事中國哲學史研究,形成了新理學哲學體系,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其哲學著作被譯成多種文字。全部著作匯集成十五卷《三松堂全集》。

馮友蘭

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新理學》、《新事論》、《新世訓》、《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中國哲學史新編》、《中國哲學史論文集》等。

中國哲學史

二、馮友蘭的讀書之道

(一)精其選

書,浩如煙海,而真正有永久價值的書其實並不多。書大體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要精讀的;第二類是可以泛讀的;第三類是只供翻閱的。

如何判斷哪些書是值得精讀的呢?時間是最公正的評選家,群眾就是推薦者。歷來的群眾,把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書,推薦給時間,而時間就會將那些有永久價值的書流傳下來。

經過時間考驗後的經典著作就是我們需要精讀的書籍。

集合人類經典著作的圖書館

(二)解其言

當已經列好了我們的精讀書單後,就需要一本一本地讀,一個時間內只能讀一本書。

讀書首先要讀懂它的文字,也就是它的語言。閱讀當代的文字還好,要看古文的書籍,需要過語言文字關。掌握各種字典辭書等工具書是需要必備的技能。

如果是要閱讀國外的書籍,那麼學好一門外語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知其意

中國有句古話: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這是說,書裡的內容可能並沒有完全表達出作者的想法。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即使書中的字全都認識了,話也懂了,還未必能知道作者的意思。這就還需要在讀書的時候,注意字裡行間的細節,體會其中的「弦外音,味外味」。

司馬遷說過:「好學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思是離不開語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語言文字不能完全表達出來的。如果僅僅是局限於語言文字就成為死讀書了。在人際關係中,過河拆橋不道德。但是,讀書就要過河拆橋。

思考

(四)明其理

理是客觀的道理;意是著書的人的主觀的認識和判斷,也就是客觀的道理在他的主觀上的反映。人總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觀上的反映、體會和判斷和客觀的道理,總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錯誤。

讀書不僅要知其意,還要明其理,這樣才能不被前人的意所誤。用自己的意和前人的意相互比較,互為補充。然後用這個來處理事務,解決問題。這樣就算是能活學活用,把書讀活了。

會讀書的人能把死書讀活;不會讀書的人能把活書讀死。把死書讀活,就能把書為我所用;把活書讀死,就能把我為書所用。能夠用書而不為書所用,讀書就算讀到家了。

相關焦點

  • 馮友蘭先生的讀書四法
    馮友蘭除了人生四境還有讀書四法,這樣讀書才不至於白讀馮友蘭先生的讀書方法,歸納起來是四字:精、解、知、明。精,即「精其選」。讀書須有選擇,否則在茫茫書海中會迷失方向。可以把書分為要精讀的書、可以泛讀的書、只供翻閱的書三大類。究竟哪些書值得精讀?這要根據自己的專業來選定。一旦選定的書,就要認真地、扎紮實實地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解,即「解其言」。讀書,尤其是讀古書,首先必須弄懂它的文字,因為文字是書的語言。語言有中外之分,古今之別。
  • 文化名人的高效閱讀法|胡適的讀書之道:為學要如金字塔
    二、胡適的讀書之道胡適認為讀書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兩個方面:(一)第一要精關於讀書曾有一句十字格言:"讀書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而胡適認為,只有這三到還是不夠的,讀書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 南陽名人篇之哲學大師-馮友蘭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我國現代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馮友蘭13歲喪父,秉承母訓,發奮讀書。曾於北京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1923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馮友蘭一生著述甚豐,中,英文著作近500萬言。20世紀20年代,出版了《人生理想之比較研究》,謀求解決中西文化衝突的途徑。20世紀30年代,他編著出《中國哲學史》兩卷本(有英,日,朝文譯本),這是近代中國學術研究的重要成果,確立了他作為中國哲學史學科主要奠基人的地位。
  • 讀書筆記|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
    Laetitia Buscaylet on Unsplash書籍信息《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似乎讀書成了慢生活的標誌:在陽光明媚的午後搭配一杯咖啡和一個誘人的甜點;在寒冷的冬天窩在溫暖的被窩裡;在度假時候金色的海灘躺椅上……而對於閱讀,除了享受悠閒,還有另一種價值觀,那就是效率——如何高效快速地讀書並且掌握知識。
  • 六經注我,我注六經:馮友蘭談讀書
    作家宗璞與父親馮友蘭 我今年八十七歲了,從七歲上學起就讀書,一直讀了八十年,其間基本上沒有間斷,不能說對於讀書沒有一點經驗。我所讀的書,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別是哲。語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別。就中國的漢語籠統地說,有現代漢語,有古代漢語,古代漢語統稱為古文。詳細地說,古文之中又有時代的不同,有先秦的古文,有兩漢的古文,有魏晉的古文,有唐宋的古文。中國漢族的古書,都是用這些不同的古文寫的。
  • 不讀書,成功可能與你失之交臂|《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來分析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就給出了詳細的解答,認真看一下!不喜歡閱讀的你有沒有中招!知識量匱乏,無法學到新知識;視野狹窄;無法接觸深奧的知識;無法體會他人的心情和苦痛;無法掌握溝通能力;不能有效激發想像力,思維僵化;觀察能力和推理能力低下;無法完成工作;沒有讓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情。
  • 怎麼讀書?小學生讀書的4大高效閱讀法
    2.閱讀時間時間上,建議分散和集中相結合:分散就是利用點滴時間,見縫插針,讀上一段亦或一兩句,古人就有「三上(宋代歐陽修:馬上、枕上、廁上)」、「三餘(三國董遇: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讀書之說;
  • 《麥肯錫精英的高效閱讀法》:成年人讀書,就要又快又有用
    我覺得最經濟有效的辦法,就是多讀書。」讀書可以增長見識開拓視野,可以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書是前人思想高度的凝結,它的深度和廣度是網絡碎片信息或者看電視無法比擬的,甚至可以說,整個世界都被凝縮在書中。但成年人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讀書要講求效率,關於高效閱讀,我推薦一本書,就是《麥肯錫精英的高效閱讀法》。
  • 不讀書,成功可能與你失之交臂|《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來分析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就給出了詳細的解答,認真看一下!不喜歡閱讀的你有沒有中招!然而想要在短時間內有效吸收知識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讀書是唯一切實有效的方法。但這需要日積月累,需要知識沉澱,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通過讀書學以致用,《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對閱讀書籍的選擇給出了不隨意買書,只讀優秀作家的作品的中肯建議。
  • 步入大學前讀10本好書:馮友蘭講哲學 朱光潛談讀書
    大學學習之餘,還需要閱讀哪些書籍來充實自己?升學之外,讀書還有哪些重要作用?人民網文化頻道參考2014年4月23日《人民日報》刊登的《14位大學校長的推薦書單》,2014年「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書單,「2014中國好書」入圍書單,以及多家出版社近期重點推薦的文化名家新書等資料,從中精心挑選了10本好書,為「準大學生」們提前「充電」,讓好書成為指引他們在浩瀚書海中摸索前行的指路明燈。
  • 成瑋|分道合擊: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佛學部分的兩篇書評
    反觀馮《史》,南北朝論及般若學之「六家七宗」、僧肇、道生(附謝靈運),隋唐論及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天台宗、禪宗,雖然猶可補充(例如慧遠),但空、有兼備,遠較太虛涵蓋全面。青年馮友蘭溯本與析義:友直的教理批評友直《評馮著〈中國哲學史〉:關於佛學的幾個問題》發表於《讀書通訊》一〇九期(1946年5月,第9-12頁)。
  • 《麥肯錫高效閱讀法》:如何才能讓讀過的書轉化為自己所獲
    在讀書這件事情上,相信很多人也有類似的困惑:書讀了許多,卻依然沒有什麼收穫。跟我一樣,蒙頭苦讀,卻一無所獲的人,到底問題出在了哪兒呢?昨天看赤羽雄二寫的《麥肯錫高校閱讀法》,方才找到答案。 愛因斯坦說:「如果給我1個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是在問什麼。」讀書態度也該如此。讀半小時,花費半小時用來思考和質疑。否則,就會像我一樣,越刷大腦越空白,越刷自己越焦慮。
  • 是術不是道《洋蔥閱讀法》復盤
    D12《洋蔥閱讀法》復盤。自媒體時代催生了一大批以讀書為賣點的大咖。比如《洋蔥閱讀法》的作者彭小六。小六同學2年前還是一位程序猿,2年後已經是暢銷書作家。2.洋蔥閱讀法適合這個快餐時代都說這是一個快餐時代,從物質到文化都,口語化成書,是他們的最大特點。在十幾二十面前,MSN盛行的時代,MSN上有一篇講述職場的連載文章大火過,被奉為「教科書般的職場指南」。
  • 名人教你讀書十條妙「法」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說:「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毛澤東曾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名人們都用自己的方式闡述了讀書的重要性。他們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見證了讀書的意義。怎樣才能讀好書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名人讀書的十條妙「法」。
  •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五種讀書筆記法 選擇適合姿勢縫知識
    01 構建讀書檔案《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這本書中,作者輸出的一種方式是構建讀書檔案,每本書的讀書檔案都由以下四部分構成:閱讀這本書的目的閱讀後的收穫、感受>閱讀此書後,會採取哪些行動:儘量具體,例如讀完這本《麥肯錫經營高效閱讀法》,買書之前會考慮下當天會不會閱讀,或者建立自己的讀書檔案3個月後會做什麼,有什麼樣的改變:這本書是否真正影響到了自己的生活這四個部分可以隨時添加,把每本書的讀書檔案放在一起整理,定期回顧檔案的內容,讓知識不斷翻新,記憶也會更加深刻
  •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讀書筆記(二)
    平時我對她的要求也比較嚴格,會陪著她一起背課文古詩、閱讀經典名著之類的。所以有時候我會認為她之所以成績好也有我一份功勞,自然這份虛榮感我得意洋洋地享受著,就像考第一名的人是我一樣。《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中也闡述了這一點「閱讀洞察力敏銳的作家所寫的書,不僅會觸及豐富的知識,還會讓我們深刻感受到『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讀書讓我們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書是我們的精神食糧」。今天我們繼續讀本書的第一章:「為什麼成功人士工作再忙也要讀書」?答案:那是因為他們知道書中蘊含著值得他們那樣做的價值。
  •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高效能的閱讀是為了學以致用
    閱讀是我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大腦最喜歡的訓練方式。當下,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到來自外部的信息洪流,大量的新知識和新思想迅猛地湧入了我們的視野,如何高效獲取信息,如何提高個人的閱讀能力,成為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課題。
  • 《麥肯錫高效閱讀法》|充分利用讀書會保證讀書時間,奮發奧力給
    在《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這本書中,為我們介紹了為什麼成功人士很忙也能夠讀書。因為,他們對時間的管理非常精準。如何為自己保證有效的讀書時間,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問題。現在,我們開始就讀書會的小夥伴們討論下,怎樣充分利用讀書會的資源,為自己建立一套有效的讀書時間方案,下面開始我們的六部曲。
  • 讀書會 推薦馮友蘭《中國哲學史》
    讀論語可參考《中國哲學史》之相關內容,可做一總體之了解。如果不懂原文,可直接讀馮友蘭的解釋。讀上述兩本書,可在生活中理解。如梁啓超所言,倘若能得一兩句,或可受益終生。這兩本書是閱讀之基礎書本,所以最為重要,可先買來放在書架上。讀論語注釋,有無數種,我選的是錢穆《論語新解》,並非有學術偏好,只是因為讀的舒服而已。論語是讀來給自己用的。
  • 從讀書、閱讀到吸收,如何才能做到高效閱讀?
    從選書、閱讀到吸收,這三個環節任何一環都會產生很多問題,讓我們失去堅持閱讀的耐心,那如何才能做到高效閱讀,並將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技能呢?、目標管理法;短時記憶:注意力管理問題(看完就忘),對應方法:速讀劃線法、一元筆記法;長時記憶:知識運用問題,只是沒得到運用(收穫感低),對應方法:功能查詢卡 、趣味行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