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3個方法,你就能改變焦慮的現狀,離斜槓大神不遠

2020-12-17 清泉悅生活

有多少人,心裡藏著這樣的困惑:

我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嗎?我應該辭職去創業嗎?我怎麼才能在團隊中脫穎而出,得到老闆的器重?家裡催婚催得緊,我該何如去找個合適的對象?

我們處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焦慮是一種通病。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會遇到重大決策的三岔路口。

面對這些困惑,之所以焦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在這些重要路口不知道怎麼選擇。

眾所周知,選擇比努力重要。公司選錯會直接影響公司未來的成敗,個人選錯會直接影響個人乃至整個家庭的安穩。

而斜槓大神卻是這個時代的一股清流,他們似乎都是焦慮的絕緣體。特別是麥肯錫公司,盛產斜槓大神,他們總能輕鬆跨界,舉重若輕地同時做多件事情。

本書的作者周國元也是斜槓大神,他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曾在麥肯錫、安永等公司和大型央企任職,是模米諮詢和精銳在線創始人,還是高級管理培訓師。

周國元在書中提到麥肯錫的斜槓們都有許多相同之處:

做事能快速學習並融會貫通;人生方向感強;對「焦慮」擁有強大的免疫力。

為什麼他們對焦慮擁有強大的免疫力?因為斜槓大神們都是善於解決問題的思辨者。

作者周國元在書中提到,麥肯錫公司幾十年如一日地在內部推行結構化戰略思維,體系化地培養和提升每個諮詢師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他們培養成能快速適應各種項目的通才。

也就是說結構化戰略思維是後天習得的技能,經過相關的培訓和實踐就可以獲得。

本書作者根據自己在麥肯錫工作的經驗,再結合自身的實際,總結了一套結構化戰略思維的方法,來幫助大家快速提升自己的思維方式,成為解決問題的思辨者。

在不確定的時代,面對困惑,它教我們如何想清楚、說明白、做到位,輕鬆做出理性決策。

1、「想清楚」的方法

「切」是結構化戰略思維的起點,也叫結構化拆分,是把問題逐層分解成更細節的部分。它給問題分析帶來了明確的結構和順序。

「想清楚」問題的方法就是要學會如何「切」問題,也就是拆解問題。

「切」問題時,要遵循MECE原則,MECE 是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 的英語簡寫。也就是說「切」出來的的子分類之間要相互獨立,且所有子分類加起來要窮盡全部可能。

我們來切一個問題:為什麼好的婚姻,都有一個有格局的丈夫?

假如這是一個三代人的家庭,從對象的角度來切,丈夫對應家裡的父母、妻子、孩子。這裡父母、妻子、孩子之間相互獨立,互不交叉,且加起來是家裡全部的人口結構。

之後再細分,有格局的丈夫都懂得妻子的付出;有格局的丈夫都願意陪伴孩子;有格局的丈夫都孝順父母。這樣,問題的答案就出來了。

作者在書中提到「切」問題有4種方法:公式法、子目錄列舉法、流程法和邏輯框架法。這四種方法可以靈活運用。

「切」也要遵循3-3原則,在面對任何問題的時候,都能用維度準確「切」分,然後再縱向深入「挖」到至少第三層的細節。

前面這個例子,我們只用了一個維度,即對象。還可以用關鍵詞這個維度來切,這個問題的關鍵詞是:婚姻、丈夫、格局。切出來就會是另外的答案。

「切」問題要注意用不同的維度,同時運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維度思考和分析問題,將會對問題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認知和理解。

多維圖譜就能開啟從單一維度到多維度的飛躍,把思考的深度和廣度提成到一個全新的層次。

大家耳熟能詳的時間四象限就是多維圖譜。

2、找到最佳答案」的方法

周國元在書中提到,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有5個實施步驟,也稱為新麥肯錫5步法。分別是:定義問題,結構化分析,提出假設,驗證假設和交付。

5個步驟就是尋找問題最佳解決方案的流程。

麥肯錫通常的項目團隊由3-5人組成,用8-10周的時間,按照新麥肯錫5步法,最終成功解決此戰略問題。

對於一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精準地把它定義清楚。如果出現偏差,後面的步驟跟著就會出現偏差,最終的解決方案就是錯誤的。

結構化分析提供問題解決的基本邏輯框架,提出假設是在結構化分析的基礎之上生成相關假設,驗證假設是驗證之前提出的假設是否正確,交付是將解決方案呈現給客戶。

定義問題和結構化分析運用前面「想清楚」的「切」問題的方法和MECE原則,交付運用到後面「說明白」的方法。

從結構化分析中得到解決問題的基本框架後,運用頭腦風暴提出創造性的假設,之後匯總整理這些假設。假設要儘可能的發散、多元化。

驗證假設是通過嚴謹的科學方法驗證之前提出的假設是否正確。通常我們用案頭調研和實地調研來收集大量的信息資料。

案頭調研一般根據客戶已有書面資料、網際網路信息、各種行業報告等信息,總結出核心觀點來支持或否定事前提出的假設。

實地調研是通過訪談、調查和實驗等收集一手客觀數據,用嚴謹的邏輯驗證之前假設的真偽。

周國元在書中提到,不管案頭調研如何詳盡,最終都要通過實地調研進行認真核實。調研收集的信息以第一手資料為主,儘可能多地收集一手資料,以第二手資料為輔。使用的二手資料也要儘量驗證資料來源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提出假設和驗證假設之間是反覆並逐漸深入的循環,直到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3、「說明白」的方法

「說明白」聽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其實並不容易。

說明白」,首先要雙方或多方都聽得懂你在講什麼,之後才能反饋和相互引導,最終達成共識。

電視劇《三十而已》中,有個情節,副店長給王太太推薦衣服,她說,這件衣服比較young,穿上去更加elegant一些。

王太太說:「打住吧,說點我們能聽懂的話。」

這樣的溝通,副店長就沒有考慮交流的對象,以為誰都聽得誰英語。王太太雖然很有錢,但她聽不懂英語。那這樣的溝通就是無效的。

在商務溝通中,大家都來自不同的背景,要儘可能地降低別人的理解難度,用平實的語言,簡潔而清晰的表達。不要文縐縐,也不要專業術語,這樣才能避免雞同鴨講的局面。

其次,溝通要高效。高效溝通,也稱為「講故事」的能力,是現代企業管理者應具備的核心能力之一

我們所熟知的馬雲就是擁有出色「講故事」能力的人之一。

人都喜歡聽故事,講故事比講大道理更能讓人接受,但並不是人人都知道怎樣將故事講得引人入勝。

如何才能將故事講好呢?故事的開頭至關重要,它決定了對方要不要往下聽。

作者周國元在書中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講好故事開頭的方法,即SCP+I敘述框架。它是用才闡述「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件事情的。

SCP+I敘述框架,由規則/結構(Structure)、行為(Conduct)、業績(Performance)、衝擊(Impact)組成。

SCP+I故事敘述順序如下:1、行業特色和商業模式;2、主要玩家的管理戰略;3、各企業的成績和表現;4、衝擊打破平衡。

作者周國元在書中強烈建議講故事從「為什麼」開頭。

商業計劃書的開篇有個模式:第一頁的隱含標題永遠都是「這是個糟糕透頂的世界」。後面的商業計劃就是來解決「糟糕的世界」所涉及到的問題的。如果世界都很完美,就不需做這項商業計劃了。

就像作者在開頭寫到,「焦慮」在VUCA時代蔓延,這就是作者為什麼寫這本書的目的,它是來解決焦慮的,要不然就沒有必要寫它。

SCP+I敘述框架可以幫我們把故事開頭「為什麼」講得更透徹。開頭講好之後,我們再根據點線大綱、金字塔原理和故事線來講述整個故事。

最後,

周國元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思辨者」,而另一種是「吃瓜群眾」。

思辨者,他們把自己定義為解決問題的人,拒絕做安靜的受眾。學習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我們就能成為解決問題的思辨者。

如果你既有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又是某一領域的專家,你將會是公司最有價值的資產。

相關焦點

  • 斜槓大神的秘密武器:結構化戰略思維,讓你離斜槓大神更近一步!
    斜槓大神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他們有哪些特點或者能力可以讓我們借鑑呢?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又該如何讓自己快速適應,並佔據一席之地呢?北京大學法律學士、美國艾奧瓦大學信息管理碩士、美國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模米諮詢創始人,終身學習者周國元在《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一書中揭秘了斜槓大神的秘密武器:結構化戰略思維。
  • 斜槓大神分享成功的秘密武器
    神奇的網際網路,讓集政治家、學者、書法家、美食家、詩人、工程師於一身的蘇軾「大爺」穿越千年時空,與400年後的義大利畫家、天文學家、建築師、音樂家達·文西「小夥子」,共同出現在二十世紀的今天,作為「斜槓大神」成為了「斜槓青年」的代表人物。
  • 你和斜槓大神的距離差在哪裡?學會戰略思維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
    我們和這些斜槓大神的差距,就是思維方式的距離。這也是今天我們要聊的《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一書中的精華所在。書作者是周國元,本科畢業於北大法律系,取得了美國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模米諮詢的創始人。
  • 四個原則揭秘「斜槓大神」們都具備的結構化戰略思維
    麥肯錫大神雲集,是真正的「斜槓大本營」。斜槓們擁有什麼訣竅做到事半功倍呢?既然麥肯錫是「斜槓大本營」,那斜槓的產生跟麥肯錫公司的方法論和文化有必然的聯繫。作為思辨者,我們要學會在紛雜的表象中尋找並提煉洞見。並且交流時,應先說洞見然後再敘述表象。舉個例子,小白最近不在狀態。
  • 錯過了靳東的「斜槓青年」,就過好「斜槓餘生」吧
    現場一片狼藉,老父親看著無言以對的兒子斥責道:嘴裡的玩意不夠你修理,開始修理人了?程皓不服氣地頂嘴:「斜槓」你懂嗎?我這是「斜槓青年」。在此之前,對「斜槓」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兼職一層。直到翻開《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才了解這一新潮詞彙的產生及發展。
  • 你焦慮的真正原因:既無法忍受現狀,又沒有能力改變現狀
    我們需要做的是:改變那些能改變的,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而哪些是能改變的?哪些是不能的?如何分辨這兩者?所以在我們試著去解決一個問題之前,要先分辨這是個什麼問題,如果連問題的深淺都沒分清楚就急著去解決,大概率就是達不到預期的,接下來就會是無盡的失望,無盡的焦慮。
  • 治癒你的焦慮遠沒有喝雞湯那麼簡單 戰略思維讓你與優秀同行
    他說:其實不是,不過比一般人興趣廣泛一點,稍微懂一些方法而已,所以解決問題的時候都能隨時調用拿來。我們身邊這樣的人其實不少人具備這樣神武的能力。縱觀現在比較流行的斜槓大神,都是身兼數職,早就已經脫離焦慮,成為跨界引領時代潮流的牛人。
  • 五步法讓我們成為斜槓大神不再遙遠
    埃隆·馬斯克,用貝寶成功定義網際網路金融,進軍汽車行業並製造出特斯拉等電動汽車,又用「獵鷹」系列火箭顛覆了國家管控的航天產業傳統,是公認的跨界斜槓大神。世界頂極戰略諮詢公司麥肯錫更是盛產斜槓大神的神奇所在,他們輕鬆跨界,在事業成功的同時,還能活出個人的精彩。
  • 怎樣能在短期內迅速懷孕,做好這3點你離成功就不遠了
    怎樣能在短期內迅速懷孕,做好這3點你離成功就不遠了如今的生活節奏緊張,加上很多職業女性的壓力過大,而且隨著結婚年齡偏大,婚後想懷孕往往很難,常常準備很長時間都不成功。這也是很多相當媽媽的女性比較焦慮的問題。
  • 如何開展自己的斜杠人生?關鍵是克服這3個障礙!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斜槓的50道難題》,本書作者是三位跨領域的專家,分別是安納金,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黃常德,曾經是Accenture世界級管理諮詢公司的企業顧問;以及艾瑞克,金融商管知識交流平臺(TMBA)的共同創辦人。接下來我將會分享書中有提到的80%的人都會遇到的3種斜槓阻礙,以及如何克服它們的有效方法。第一種障礙:害怕失敗的心理。
  • 《應對焦慮》:打敗焦慮最好的方法是什麼?是改變你的行動
    這裡給我給大家總結會引發焦慮的3個原因:1.就是把不可能當成馬上要!不是說把夢想一步步地做規劃,把目標一個個分解,用正確的方法,腳踏實地的去做,而是總幻想可以一步登天,一口吃成胖子,一夜富甲天下!人大部分的痛苦都源自於不切實際的幻想!
  • 怎樣才能不被焦慮纏身?做好這4點,你就不焦慮了
    做好這4點,你就不焦慮了。1對待錢的態度,決定了你的焦慮程度。錢在我們的人生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讓我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更加豐富的體驗,我們也可以用它更好地實現心中的願望。過於考慮物品的性價比,是產生焦慮的又一個重要原因。與其考慮價錢與效果的比率,不如換個角度,用時間和效果進行考量,這能幫助你更好地享受當下。然後,分清消費和投資。消費就是花錢換取當下的價值,之後並不會再次產生價值的行為;而投資是我們所購買的東西能夠在未來產生價值,我們是為其未來的價值而花錢。
  • 緩解焦慮的放鬆方法,你學會了嗎?
    緩解焦慮的放鬆方法 一、改變對抗思維。運動提供了神經元相互連接,所需的一切條件,而且一旦我們控制了這個過程,就能在傳授大腦應對恐懼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 所以運動帶來的改變,不僅僅是分散注意力那麼簡單的原理,它是從我們神經遞質水平分泌上,就已經改變了我們對於焦慮這件事情的認知。
  • 打敗焦慮最好的方法是什麼?是改變你的行動!
    這裡給我給大家總結會引發焦慮的3個原因:1.欲望太多明明你每個月只能賺1萬元,但是你總計劃要買這個買那個而打算消費2萬元的單,這時候你就會開始焦慮了:錢不夠怎麼辦?能少買什麼呢?如果買了這個錢怎麼還?為什麼我就不能再多賺一點......無窮無盡的煩惱由此產生。
  • 陪領導參加飯局不用慌,學會這幾點,升職加薪離你就不遠了!
    與領導者共進晚餐和與他人共進晚餐不同,桌上的每句話和行為都會影響老闆對你的看法。讓我們來看看與領導者共進晚餐的細節!學會這幾點,升職加薪離你就不遠了!1、注意交談的禮節少說,你畢竟不是主角。不要總是敬酒,但要在敬酒中為領導者的客人付出更多。
  • 人生不斜槓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02年輕時不斜槓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要想不被淘汰,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打造自己的斜槓能力。我問他是不是打亂了生活節奏,誰知他說我還有兼職收入,就算什麼都不幹,應付個一兩年不成問題。從菜鳥到大神,斜槓青年的自我修養,往往都是下班後每天幾個小時的日月積累。好飯不怕晚,斜槓且耐得住寂寞。不要像丟了「鐵飯碗」的大姐,早早斷言36歲就學不了什麼新東西了。
  • 斜槓青年
    很多人看到這一點就興奮起來,紛紛產生自己那點興趣愛好也可以換錢的錯覺,一時之間好像會烤個曲奇都能日進鬥金。但請容我潑一盆冷水:絕大部分人別說斜槓,就連本職專業或工作都很難說已經做好了,更別說好到極致了。而能夠把興趣特長發展成副業,也一定是這項技能出類拔萃,不亞於專業人士,並不是玩票或淺嘗輒止就能做到的。
  • 《我焦慮得頭髮都掉了》:學會這四個方法,你也能戰勝焦慮
    3.控制局勢,試圖通過控制周圍的事情來控制自己的焦慮(自己認為的安全行為)。休學期間,源源自己在家學習,他不敢肯定自己的學習能力,總是問別人「我到底行不行」,通過其他人的肯定答覆來證明自己的學習能力強。4.避免或逃避你的焦慮。
  • 後疫情時代,掌握這7種高效學習方法,讓你告別知識焦慮
    一旦社會風潮有什麼改變,他們依然會焦慮,會缺乏安全感,擔心自己跟不上時代。這個時候大部分人會慣性地依賴過去的學習模式,不斷買課,不斷接觸大咖,希望通過持續學習,通過和大咖面對面取經,讓自己跟上時代。這就是表面忙碌,內心焦慮的寫照。」
  • 工作上做好這3件事,你離成功就不遠了,就是這麼簡單
    跟風別人,或者自以為是,都會讓成功離自己越來越遠。你看那些在工作上已經獲得成功的人,他們為什麼那麼輕鬆自如,就是因為他們知道了關於成功要做的事情。所以如果你知道了這些事情,肯定不會比他們做得太差,也一定不會讓成功來得比他們的成功來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