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十餘年同桌陪讀,18歲自閉症兒子考上本科院校

2020-12-19 人人都是攝影師

包涵今年18歲,3歲那年被確診患有自閉症。15年過去了,如今的包涵,不僅從以前別人眼中的「傻子」,蛻變成為了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的大一學生,而且包涵的才藝,還在這幾年的多種比賽中,捧回了多個全國大獎。「包涵現在是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裡的大學生了!」和包涵同桌學習的龐芝華,很欣慰的說著。圖為龐芝華和兒子包涵,在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的校園裡看書複習。

快3歲的時候,包涵被確診為患有自閉症,「我當時死的心都有了,天天哭啊,一閉眼睛就想兒子怎麼辦。」包涵的爸爸勸龐芝華,孩子既然來到我們身邊,就有來到我們身邊的理由。他們諮詢醫生,得知自閉症患者沒有特殊治療方法,只能通過耐心陪伴、引導才能慢慢變好,甚至有的孩子,能夠恢復到接近正常人的狀態。龐芝華一邊安慰自己,一邊給兒子訓練、幹預,流淚也不能讓兒子看到。

從外表上看,包涵與普通小孩並沒有什麼區別。「他不能開口說話,不喜歡與人目光對視,眼睛可以盯著風扇看幾個小時,會重複開門關門。」龐芝華說,「最可怕的是,如果包涵在一個地方摔倒了,他就要在這個地方翻來覆去的摔,摔的血肉模糊還是不停。」後來,再遇到這樣的情況,龐芝華便立即抱著他上車,趕緊離開這裡,哭鬧中的包涵,隨著汽車的顛簸,慢慢就睡著了,等醒來後,就忘記了這些事情。這麼多年過去了,說起來仍心有餘悸。

包涵上幼兒園後,很難融入到集體中去,「其他小朋友都在操場上做操,而包涵卻一個人繞著圍牆跑。」有同學就追著包涵喊他「傻子」。龐芝華依然辭去了在中學教師的工作,去包涵所在的小學應聘教師,但名額滿了。「無意中聽說學校在招清潔工,便去應聘做了清潔工,我就是想離孩子近一點,能夠看到他,多陪他。」隨著學習難度逐漸加大,包涵學起來也更吃力。為輔導兒子的功課,龐芝華向學校申請了陪讀,並成為兒子的同桌。

為了能讓兒子融入正常人的生活,龐芝華在小學裡除了打掃衛生,還用課間10分鐘的時間,陪著孩子們丟手絹、跳皮筋、扮演各種角色。通過遊戲,包涵和其他孩子打成了一片。而看著兒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露出的笑臉,龐芝華覺得,她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同時,為了方便包涵上學,龐芝華還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

由於包涵的理解能力弱於常人,龐芝華在上課時,要比一般同學更加的專注,在課堂上認真做好筆記,等到課後,將老師教的重點再講給兒子聽。有時候一個很簡單的字符,龐芝華要反覆給包涵講解好多遍。寒來暑往,在不知不覺中,龐芝華已經從小學到大學,和兒子做了10多年的同桌。作為陪讀媽媽,每一節課,每一道例題,每一步解答過程,龐芝華都必須認真記錄下來。而多的時候,一道題,她要講幾十上百遍,包涵才能學會。

偶然的六一兒童節慶祝會上,有兩個孩子在上面拉手風琴,家長們掌聲雷動。龐芝華在那裡靜靜的看著,想著要是有一天,包涵也能上去拉個手風琴,別人就不會叫他傻子了。龐芝華去找老師,又怕老師不肯教,「我說您可以先教我,我再回去教他。」後來發現,包涵在識譜和記譜上很有天賦,從學手風琴開始,便一發不可收:5歲手風琴就過了五級,7歲過了八級;7歲學鋼琴,10歲過十級,11歲考上川音附中。

包涵參加各類比賽,捧回了多個全國大獎,在第六屆全國鍵盤樂器藝術邀請賽,獲得手風琴專業初中組金獎、第11屆新加坡中新國際音樂節比賽,中國賽區選拔賽金獎。在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主辦的2018年「我的青春故事」報告會中,評選為巡講人員;「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朗誦比賽中,包涵榮獲了最佳情景劇獎。在龐芝華的影響下,包涵知道,自閉症就跟感冒發燒流鼻涕一樣,並不丟人,只是目前自閉症沒有特效藥,努力就會好。

在生活中,龐芝華是包涵的母親,而作為一名陪讀媽媽,她更是兒子的老師和朋友。雖然包涵現在是大一學生了,他的有些課,龐芝華還是會去學校陪讀,回家在給兒子一起複習。「我以前只有高中的學歷,而現在連大學的課程,我都會一些了。」說起這些,龐芝華一臉的幸福。

生活中的龐芝華,不僅愛說愛笑,對包涵細緻有耐心,她和老公也是恩愛有加,這讓生活在有愛有安全感環境裡的包涵,也很陽光和自信。已經是大學生的包涵,仍然有著孩子氣,有時候爸爸媽媽幫他輔導完作業,他就會調皮地和爸爸嬉戲打鬧一下,逗爸爸媽媽開心。

龐芝華和老公都有高血壓病,需要每天吃藥,有時候當她拿出藥片,包涵就給她遞過來了水。兒子的一點點進步,對龐芝華來說,都是莫大的鼓勵和褒獎。

在照料包涵之餘,龐芝華喜歡運動,有時間就堅持健身。她曾和兒子一起,參加運動女神的比賽,而包涵則是負責媽媽的表演伴奏。今年58歲的龐芝華,仍然能夠自由旋轉、下腰和劈叉。在她的影響下,包涵也很喜歡運動,經常和媽媽一起在學校的操場上鍛鍊。圖為龐芝華在壓腿,包涵在邊上跑步。

相關焦點

  • 成都媽媽給自閉症兒子當同桌 堅持7年陪讀之路
    「同桌媽媽」龐芝華與兒子一起在課堂裡。(資料圖)3歲那年,成都男孩包涵被查出患有自閉症。為此,母親龐芝華辭去中學教師的工作,對兒子進行漫長的幹預訓練,並培養兒子走上音樂之路。為了輔導兒子功課,龐芝華從包涵小學3年級開始成為他的同桌,到現在高一,已經整整7年。在「同桌媽媽」的陪伴下,包涵一路成長,並展露出他在音樂上的天賦,2015年8月獲得了全國鍵盤藝術邀請賽金獎。 開學了,練舞也沒有時間3月8日這一天,龐芝華仍和往常一樣,6點20分起床,叫醒熟睡中的兒子。
  • 媽媽成就自閉症兒子:10歲鋼琴10級 手風琴8級
    媽媽成就自閉症兒子:10歲鋼琴10級 手風琴8級時間:2016-10-21 10:57:40來源:華西都市報作者:沈悅編輯:記者 沈悅實習生崔小靜攝影報導  3歲半被確診為自閉症;  10歲鋼琴過十級,手風琴僅學習兩年,就過八級;  12歲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四川音樂學院附屬中學;  15歲以全年級前三的成績升入高中。  這是一個自閉症患者的成績單,他的名字叫包涵。從2006年到2016年,龐芝華做了10年的「同桌媽媽」。
  • 大學課堂動人風景: 媽媽和18歲罕見病兒子同桌
    近日,一位媽媽和兒子坐在大學教室第一排上課,與兒子成為同桌的視頻感動了很多人。原來,蘇州張家港市18歲的佳楠患有罕見的肌肉營養不良症,無法正常行走,為了讓兒子順利求學,媽媽陶建雲陪著他一起上學。  11月26日上午,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來到了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兒子正在參加考試,陶建雲得以有時間接受記者的採訪。
  • 同桌的你,是42歲的媽媽
    在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的教室內有一對特殊的「同桌」——42歲的陶建雲和她18歲的兒子佳楠不過,疾病沒有打垮他憑藉自己的努力和頑強的毅力佳楠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梁豐高級中學為了方便照顧兒子從他上大學的第一天起媽媽便決定進入校園「陪他上學」在徵得學校方面的同意後
  • 49歲新鄉媽媽和兒子同時考上研究生,她的經歷值得所有家長一看!
    49歲陪讀媽媽和兒子同時考上研究生!兒子考上了復旦大學,媽媽被廣西大學錄取。最近幾天,這一勵志的故事在網絡上廣為傳播,引起極大關注。這位勵志的媽媽叫原夢園,是咱河南新鄉人。從2011年起,41歲的她就到上海全職陪兒子讀書。期間,她先後考上了復旦大學的成人本科和廣西大學的研究生。而讀者在關注她勵志經歷的同時,也有更多感興趣的問題:已經40多歲的媽媽,先考本科又考研的動機是什麼?40多歲的人去學考研英語,怎樣進行海量詞彙記憶呢?考上研究生就已經49歲了,「勵志媽媽」接下來的人生怎樣規劃?更有讀者質疑:「阿姨」考研,是擠佔了年輕人接受教育的機會。
  • 3歲時被確診為自閉症卻表現出驚人天賦
    &nbsp&nbsp&nbsp&nbsp3歲時被確診為自閉症卻表現出驚人天賦&nbsp&nbsp&nbsp&nbsp錯過「出彩中國人」舞臺 他四戰泳道頻頻出彩&
  • 通訊:江西18歲「自閉症男孩」的個人音樂會
    通訊:江西18歲「自閉症男孩」的個人音樂會   中新社南昌2月10日電 題:江西18歲「自閉症男孩」的個人音樂會  中新社記者 劉佔昆 華山  二胡、架子鼓、話筒,2月10日晚,患有先天性自閉症的18歲南昌男孩魏俊,用這三樣東西為大家表演了一場特殊的音樂會。
  • 大學課堂最動人的風景:媽媽和18歲兒子成同桌
    近日,一位媽媽和兒子坐在大學教室第一排上課,與兒子成為同桌的視頻感動了很多人。原來,蘇州張家港市18歲的佳楠患有罕見的肌肉營養不良症,無法正常行走,為了讓兒子順利求學,媽媽陶建雲陪著他一起上學。11月26日上午,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來到了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兒子正在參加考試,陶建雲得以有時間接受記者的採訪。
  • 陪自閉症外孫上學 65歲外婆已隨堂陪讀4年
    一位頭髮花白的阿婆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隨時關注著同桌龍龍(化名)的情況,「坐好,別趴著。」「英語書翻到第70頁。」「別說話。」  龍龍的這名特殊同桌是他的外婆,姓王,65歲。4年前經醫生確診,龍龍患有自閉症。為了讓孩子能接受正常的教育,退休後的王阿婆每天跟外孫一起上課,一起寫作業,一起考試,是學校裡「特殊的學生」。今年,是王阿婆隨堂陪讀的第4個年頭。
  • 13歲少年考上武漢大學 母親陪讀旁聽 (1/3)
    13歲少年考上武漢大學母親陪讀旁聽 (1/3) "← →"翻頁
  • 自閉症兒子18歲了精力超旺盛 母親心酸求助
    「我不能把他一個人孤零零留在世界上,我會死不瞑目的……」眼前,這個剛過了49歲生日的女人一臉愁容。她的兒子燦燦坐在窗臺上,正有一搭沒一搭地剝豌豆,18歲了,一直是個自閉症患者,智力水平3歲。母親反覆表達的意思,我明白,就是父母不能死在這個孩子的前頭,不然怎麼才放得下心。
  • 19歲自閉症少年考上大學,老師同學不知情,媽媽奢望:能不能成為一個普通人
    19歲自閉症少年小戴,今年春季高考後,成為上海一所普通大專裡藝術設計專業的普通學生。讓小戴在普通學校學習,成為普通人,是小戴媽媽章月終其努力所要達成的目標。然而,有一次接小戴回家,章月看見兒子熱情地邀請同學坐自家的車,兩次三番被拒絕,還帶著笑。「他一點都不難過,但我心裡不是滋味。」
  • 自閉症少年考上大學之後
    19歲自閉症少年小戴,今年春季高考後,成為上海一所普通大專裡藝術設計專業的普通學生。 讓小戴在普通學校學習,成為普通人,是小戴媽媽章月終其努力所要達成的目標。然而,有一次接小戴回家,章月看見兒子熱情地邀請同學坐自家的車,兩次三番被拒絕,還帶著笑。「他一點都不難過,但我心裡不是滋味。」
  • 家長陪讀出錢又出人!陪讀,究竟陪的是什麼? | 特別關注
    等到晚上兒子放學回到家,她把一天獲取的重要信息提煉成幾句話,在有限的母子交流時間裡說給兒子聽。她還會觀察同班學霸們的學習方法,向他們取經,回去後再和兒子一起探討。就這樣,在代繼華的努力下,兒子的成績從倒數穩居年級上遊。今年小華參加了中考,當時,班主任毛老師說:「她現在去中考都沒有問題。」
  • 走訪新加坡中國陪讀媽媽:孩子16歲的兩難選擇
    中新網11月15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在新加坡的中國陪讀媽媽之間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孩子只要過了16歲,或考取O水準、N水準,媽媽就不能再以陪讀的名義留在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則表示並未針對申請人孩子年齡設下限制,每個申請都視情況而定。
  • 陪讀母親和兒子一同考上大學,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真的很簡單
    文|文兒當別的家長都在操心怎麼讓孩子能夠主動學習,讓爸媽省點心的時候,河間的一位陪讀媽媽已經和兒子一同考上大學了。本身也只是一位普通的媽媽,並沒有什麼高學歷,距高二輟學已經放下了課本30年,但是為了照顧上高中後學習漸漸變得吃力的兒子,這位媽媽暫停了家裡的生意,專心給兒子陪讀。陪讀過程中,這位媽媽也萌生了一個想法,既然要陪讀,那不如自己和兒子一起學習,到最後一同參加高考,不僅照顧了兒子,也能圓自己一個大學夢。
  • 陪讀,就像是做孩子的「同桌」,各位家長準備好了嗎?
    陳女士就是這樣以為「陪讀」媽媽,在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陳女士還只是晚上陪孩子寫寫作業,隨著孩子年級的增高,陳女士發現僅僅晚上陪寫作業時是不夠的,陳女士辭去了自己的工作,每天早上起來給孩子做早飯、送孩子上學,孩子在學校期間,陳女士甚至也要在家裡補習孩子學習的文化課,為了晚上孩子回家做功課做準備。
  • 我的自閉症兒子今年40歲,做他媽媽很幸福
    很多家長對此都非常好奇,一位自閉症孩子的媽媽夏天近日在YOUTUBE上發現了一則名為《當你兒子40歲並患有自閉症,而你也上了年紀》的視頻,一對74歲的老夫婦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出了一份答案。74歲的爸爸媽媽這樣答:「在我們這麼大的年紀,有個像他一樣的兒子也是一種幸福!
  • 和兒子一起考上研究生!49歲交大宿管阿姨開掛了
    49歲的原夢園是上海交通大學的一位宿管阿姨,她更是一位非常特別的「陪讀媽媽」——從兒子讀中學開始,她就用一起學習的方式「陪讀」,考了會計師、母嬰護理師、中級按摩師等一系列職業技能證書,還通過成人大學在復旦讀本科,過了英語四級……去年兒子打算讀研深造,她也萌發考研的心思,結果一擊即中,兒子考取復旦大學,她被廣西大學錄取。
  • 兩個全職陪讀媽媽的經歷說明:陪讀,不僅僅是陪伴
    媽媽們全職陪讀的原因不盡相同,有的是為了學習,有的是為了陪伴,有的兼而有之,當然也可能是別的原因。第一個媽媽,陪讀孩子高二、高三兩年。他在鎮上讀初中,學校就在家的旁邊,考上重點高中後,他來到了80裡之外的市區。他分在平行班,在班上排前幾名。高一結束時,小輝的成績排到了中下,因為在學校住宿的他經常偷偷溜出去通宵上網。小輝的媽媽決定放下工作全職陪讀。她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和兒子一人一間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