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僚政治研究》有感

2021-01-07 77是只肥肥兔

在這裡我主要對王亞南的《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本書於1948年初版,我看的這一版是1981年6月第一版。

本書首先提出什麼是官僚政治,然後根據這個邏輯來論述。在我看來這本書最好的一點是,他雖然是論述中國的官僚政治,但是在本書的第二章中論述了一些世界各國的官僚政治的,說明了官僚政治在任何歷史時代都能存在。從而與中國的官僚政治相比較,既說明了其普遍性又說明了其特殊性,具有特殊性、包容性、貫徹性。

在這裡我就不詳細的敘述本書的內容了,我在這裡有一些疑問想要討論:首先,這本書成書與1948年,這個年份其實是很敏感的,它處於解放戰爭時期,也可以說是後期,那麼意識形態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當時,很多批評中國官僚政治制度的聲音,我認為王先生對於官僚政治也是出於一種批判的態度的,具有強烈的主觀感情。他認為:官僚政治是專制政治的副產物和補充物。尤其是本書的後半部分,這種主觀色彩更加的濃厚了。

其次,本書對於中國官僚政治的產生駁斥了魏特夫的治水社會、拉狄克的外敵壓力、吳保安的士大夫創造力。而提出自己的觀點:真正決定中國官僚政治產生的根本因素是中國的地主經濟。在這本書的序言裡說過,這本書最有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地方,就在於以歷史和經濟分析為基礎,對官僚政治作了獨具慧眼地剖析。誠然,王先生用經濟因素來分析政治,是獨到的。但是在這個地方,王先生對於官僚政治產生論述有點片面和淺薄,從本文中我無法非常明確的得出為何地主經濟決定了官僚政治的產生,他的產生是經濟、政治、社會等各種因素相互交織的結果。

此外,我認為王先生應該是認同「西周封建說」的。再者,本文以時間順序布局,來說明中國的官僚政治為何在中國長期存在。在第九篇說了科舉制對於支持官僚政治的發展的作用,從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到隋唐時代的科舉制,是官僚政治適應社會發展的結果。王先生認為:把仕途向庶人開放,絕不是基於什麼平等或民主的觀念,到了唐代那個歷史階段,是不能不採取一種比較稍有融通性的官人辦法的。由此看出,他認為科舉制只是一種鞏固皇權統治的政治手段,強調科舉制的不足,而忽視了其階級流動的作用。也忽略了其對社會的發展的推動作用,他對於科舉制也是起著批評作用的。正如書中所說,我們不否認科舉制也希望能達到選賢任能的目的,但他的更大目的,卻在於把人的思想拘囚於一定的範式中;在於使人的意志集中到一定的目標上;在於以形式平等的文化手段,模糊知識水準逐漸提高了的一般人士的種族或階級意識。

最後,我認為作者應該也要關注一下自耕農,本書中主要講的是地主對於佃農的壓迫,而缺少自耕農這一主體的論述;還有就是作者在書中提出「它始終是農民的,而不是市民的」,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市民這一階級的作用。

相關焦點

  • 中國政治思想史|07官僚帝國
    韋伯認為:「純粹的官僚體制的行政管理,即官僚體制集權主義的、採用檔案制度的行政管理」。……中國的官僚政治自秦代肇始,自此之後的兩千餘年「皆行秦政」……實行君權至上的中央集權。在這個依靠自上而下的一套科層體制維持的大一統帝國中,信息傳播尤其重要。
  • 專家談社會性官僚政治:中國官本位傳統之源
    破除官本位的途徑 王亞南研究中國官僚政治的基本結論是:其一,「官僚政治得從技術的社會的兩方面去說明,而當作一種社會體系來研究的官僚政治,寧是重視它的社會的方面,雖然我們同時沒有理由不注意它的技術的方面。」
  • 汪丁丁:官僚政治是企業家精神的死敵
    我很熟悉中國延續了至少兩千年的官僚政治以及在毛澤東與黃炎培對話之後聞名於世的「黃炎培定律」,我很熟悉費正清在《美國與中國》結尾時寫下的「費正清預言」,我更熟悉最近二十年如毒霧般籠罩中國社會並扼殺創新精神的官僚化趨勢。二十五年前,我在香港大學經濟系(當時張五常是系主任)研究社會演化與企業家行為,並確認了一項對我的政治學說有深遠影響的命題:「官僚政治是企業家精神的死敵」。
  • 美國「中國學家」的中國政治研究(上)
    第一階段的研究重點有兩個:一是新建立的共產主義政權的本質;二是這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新中國的政治組織、政治控制、意識形態和社會動員,構成了50、60年代中國學家研究中國政治的主要內容。[2](P17)具體而言,有如下三個方面:第一,官僚體制研究,主要涵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黨領導下的國家與政府的運作模式、結構和關係形態。
  • 18世紀官僚政治與民間社會:內捲化的救災政治
    在這方面,中國政治顯得相當早熟。儘管傳統中國社會在遇到一般性災情時也通常以基層社會的自我施救為主,除非特大災情消弭了民間所有的救災能力,但總得來說,從極早的年代起,國家就在賑災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18世紀中國的官僚與荒政》,(法) 魏丕信 / 著,徐建青 /譯,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3年5月這些都折射出中國作為一個龐大政治體的複雜處境:雖然國家權力在理論上是全能的
  • 論中國官僚體制中的非正式制度(上)
    在中國背景下,這一矛盾表現與放大為一統體制與有效治理之間的緊張衝突。周雪光的「帝國邏輯」理論指出,在一統體制中,這一矛盾主要是通過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間互為依賴、相輔相成來調節緩和的。本研究進一步拓展這一命題,追溯官僚體制中非正式制度與傳統中國社會中雙軌政治模式的歷史淵源與當代轉型,以中國政府行為的研究文獻為線索,提煉和闡述非正式制度的三個類型、在當代社會中的再生產機制及其所折射出的國家治理邏輯。
  • 日本官僚政治暴露弊端遭指責 民主黨將向其宣戰
    日本官僚政治由來已久,先前被認為推動日本經濟發展而受到推崇,但近年來因暴露出種種弊端遭到詬病。以壓倒性優勢贏得眾議院選舉的日本民主黨高級官員1日宣布,將兌現選前終結官僚政治的承諾。按照松原仁的觀點,官僚們專注於他們所在領域的工作和所在部門的利益,往往缺乏造福公眾的意願。  自19世紀晚期日本打開國門開始,至今仍在盛行的「官僚政治」堪稱日本政治的特色。在日本,「官僚」一詞廣義上是指所有的國家公務員,通常指佔據要職、能影響決策的國家公務員。相比之下,「政治家」、「政界」不包括公務員,專指政黨成員、議員等從政人員。
  • 鳩山上臺欲對決官僚政治 日本官僚心中忐忑不安
    鳩山:今天是歷史新的轉折點  鳩山在16日上午的民主黨參議院議員總會上致辭時說:「今天是歷史新的轉折點,是日本政治與行政結構發生根本變化的開始。為了讓後世的歷史學家把這一天總結為"了不起的一天",讓我們努力工作吧。」  被推選為首相後,鳩山由紀夫與社民黨黨首福島瑞穗、國民新黨代表龜井靜香舉行黨首會談,確認三家政黨聯合執政。
  • 歷史的角落(十七)———啥叫「官僚」
    舉例說明:以歷史教材必修一第一單元中國古代政治史為例:官僚與官僚政治,就是兩個需要理清的概念。而官僚政治與士大夫政治,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官僚,隨著國家的形成,就有了官僚。《說文解字》曰:「官者,管也;官,治眾之意也」,「同官為寮」。
  • 隋唐儘可能地實現了官僚政治與皇權政治的平衡
    三省官員也都由皇帝的秘書演變而來:尚書是政治秘書,中書是機要秘書,門下是生活秘書。然而三省從宮廷獨立出來以後,卻成為真正的政府部門,甚至部分地成為制衡皇權的力量,這是了不起的進步。二,漢代的三公九卿雖然也有機構(公府和卿寺),卻是因人設廟,即先有宰相或三公,後有相府和公府。如果宰相沒有獲得開府的授權,他就沒有府。太尉一職被漢武帝取消後,太尉府也就不復存在。
  • 日本民主黨公布「政權宣言」 誓言終結官僚政治
    新華社記者任正來攝  日本最大在野黨民主黨27日率先公布國會眾議院選舉競選綱領,提出以「重建國民生活」為主旨的五大競選承諾,誓言實現政權更替,終結「官僚政治」。  東京廣播公司當天公布的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執政黨自由民主黨支持率跌至23.1%,創黨首麻生太郎出任首相以來新低。
  • 溫克堅:難以轉身的國家官僚體系
    要獲得關於中國經濟更深刻和全面的理解,還必須考察和經濟過程相關的社會和政治結構-這幾乎是一個沒有止盡的任務,本文只能簡要的探討下官僚體制和當下紛繁複雜的經濟活動的關聯。 現代社會離不開官僚體系,官僚體系以其專業化,科層化和資源掌控能力,展開相對應的政策行動,影響社會的方方面面。
  • 甘懷真:《魏晉南北朝官僚制研究》簡體中譯本推薦序
    《魏晉南北朝官僚制研究》是窪添慶文先生的代表作,以北魏王朝的官僚制為主要考察對象,通貫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
  • 科學網—近代德國的官僚文化
    後來隨著我對德國歷史研究的加深,我發現這兩種顏色恰好能代表德意志民族的兩面性:既有理性,也有瘋狂。 德國的民族國家發展歷史是很短的,在歷史上被稱為是「遲到的民族」,很晚才統一。最開始德意志王國是由很多小的邦國,由分散的領地組成。比如1521年時就有347個小邦國存在於德國的土地上。
  • 何為官僚政治?明初「空印案」給出完美解答:官僚與皇權爭奪資源
    可實際上,這是地方士紳和官僚聯手,想方設法糊弄皇帝,與政府爭奪稅收的博弈。道理很簡單:官僚們帶著蓋有印信的空白書冊來到京城,你說是為了防止錢糧因押運受到損耗,可誰知道你不是為了從中貪墨呢?換言之,你如何自證清白?我們在生活中,總會聽到一個詞:潛規則。什麼是潛規則?就是端不上檯面,但大家都默認的規則。
  • 走進課堂 | 課堂實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進展
    由北京大學歷史學系閻步克老師開設的「中國傳統官僚政治制度」課程是本學期的通識核心課程之一。博雅哥今天帶來的是閻步克老師本學期的課堂實錄。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創設時間較早,官僚體制的組織化程度較高,規模龐大,幾為世界之最。根據閻步克老師的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結構的演進趨勢,可以從品位—職位的曲線變換中得以窺見,而且,其他一系列的政治制度的演生都與此有著密切的關聯。
  • 一個耳光引發的思考——兼「官僚體系封建化」概念辨析
    九年前的西南某市市委書記怒煽一位副市長的耳光,引發了中國政壇的劇烈震動。為什麼在中國的現今官場,仍一再發生這樣的事件?晚飯時和一師兄微信聊天談起這事,他說出了「官僚體系封建化」這一概念,並列舉了其他一些社會政治現象的事例,來說明這一概念。深受啟發,飯後沿著他的思路,對這一概念的理解和認識多說幾句,權當給這一概念作注釋。
  • 「官僚體系封建化」概念辨析(修改稿)——一個耳光引發的思考
    九年前的西南某市市委書記怒摑一位副市長的耳光,引發了中國政壇的劇烈震動。為什麼在中國的現今官場,仍一再發生摑耳光這樣的事件?晚飯時和一師兄微信聊天談起這一現象,他說出了「官僚體系封建化」這一概念,並列舉了其他一些社會政治現象,來說明這一概念。深受啟發,飯後沿著他的思路,對這一概念的理解和認識多說幾句,且當給這一概念作詮釋。
  • 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傅士卓:與中國政治研究結緣
    了解到他所從事的近代和當代中國研究的大致情況。傅先生很健談,充滿激情,也許正是需要擁有這種激情才能更好地從事有關政治的觀察和政治史的研究。他談了許多,我們整理出此文,希望有更多的學者認識傅士卓及其研究。
  • 周雪光:大歷史觀 • 數目字管理 • 官僚體制
    那時我從事田野研究已有一兩個年頭,在鄉鎮農村接觸到基層官員活動,耳濡目染,對官僚體制有了一些感性認識。各種觀察和一大堆困惑,感受千頭萬緒,伸手欲觸卻不及,猶如在一個漆黑的房間摸索了很長時間,苦於看不到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