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總是令人不放心!
近日,廣東省四會市一段熊孩子跳舞卻打翻翡翠櫃檯的視頻在網上熱傳。
一段1分鐘的視頻,卻讓看的人屏住了呼吸。
畫面中,一個男孩用手倚住放翡翠的柜子,手腳並用的舞蹈,一旁的大人都沒有在意。
可一眨眼的功夫,孩子倒地,柜子也隨之倒地,而柜子裡的翡翠手鐲也隨之倒地。
儘管畫面中的男士和女士已經盡力挽救,但是孩子還是和桌子一起倒了下去。
好在,桌子很輕,孩子沒事。
當然,十幾萬的翡翠也說沒就沒了!
據悉,孩子是翡翠店一名合伙人的侄子。
對孩子來講,打壞了別人昂貴的東西,這一支舞蹈的代價有點大。
好在,店主並沒有責備孩子,「孩子嚇壞了,不想孩子因為這件事情,心理留下陰影。」
不得不說,這樣的店主是為別人考慮的。
雖說孩子闖禍後也受到了驚嚇,但該擔負起的責任還是要有的。
有的網友說,這幸好是自家的!
熊孩子闖禍的事情屢見不鮮,為何屢屢不止,原因何在?
要麼孩子不知,要麼真壞!
劉慈欣說:「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熊孩子背後總有那麼一群傲慢的「熊家長」。
想到曾經看過一則消息,4名孩子用石子劃花了小區裡的40餘輛小轎車,其中不乏林肯等豪車。
經過監控拍攝的畫面顯示,是幾名小孩子用石子劃的,儘管小區自己已經探查到是孩子所為,但涉事孩子的家長們也不願露面。
迫於無奈,這些車主們報警,事件鬧的越來越大,孩子的家長才露面表示願意承擔責任。
但其中有一位家長的話,讓人印象深刻:
「這個錢憑什麼要我們賠?應該讓物業來賠,我們的責任是沒有看管好孩子,買這麼好的車,還修不起車嗎?」
自己沒管教好孩子,竟還責備起別人了?
這些熊孩子闖禍不僅僅是因為背後有這群傲慢的家長,還有一些聲稱「他只是個孩子」的熊家長。
今年,在北京的一家書店內,工作人員提醒一名在店內大聲朗讀的男孩不要影響到別人,卻遭到男孩的威脅呵斥。
「信不信我抽你、投訴你」
「我來這兒這麼多次了,你憑什麼管我。」
書店本就是一個需要安靜的公眾場所,禁止大聲喧譁,更何況是大聲朗讀了。
當男孩的母親走過來時,並沒有和店員道歉,而是和店員說:「他還是個孩子,你別搭理他,你忙你的。」
每當熊孩子闖禍,背後的「熊家長」就站出來了!
他還是個孩子,計較啥?
孩子這麼小,長大就好了!
孩子還小,你嚇著孩子了,不就是區區......
這種時候,你會發現他們的說辭驚人的一致。
」還是個孩子「就像一道護身符,讓一些孩子的膽子越來越大,在邪惡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那些屢次闖禍的熊孩子,他們的無知與蠢,來自於父母的無知和蠢。
正如英國哲學家洛克在《教育漫話》一書中所說的:「在孩子幼小的時候,溺愛他們,把他們的本性弄壞了,他們自己在泉水的源頭下了毒藥,日後親身喝到苦水,卻又感到奇怪。」
這些熊孩子的父母難道絲毫沒有反思過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是否到位嗎?
眼睜睜看著孩子犯錯,僅以一句「他還是個孩子」敷衍了事!
難道是孩子就可以不懂事嗎?就可以不計較嗎?他們犯錯真的是無心之舉嗎?
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指引者,如果對孩子過分溺愛,將孩子寵壞,對孩子沒有約束,那最終,潛藏在他們體內的邪惡力量就會爆發,就如同打開潘多拉的盒子一樣,最終大禍將至。
如果愛孩子,就要讓他懂得規則,約束自我。
瑞典精神病學醫生厄柏哈特說:'沒有懲罰、沒有權威,也就沒有規則、沒有進步。教育裡必然會有痛苦的成分,而這個「痛苦」越早讓孩子嘗越好。
今年,網友分享了自家孩子的故事,小孩子貪玩,將一瓶墨水從高樓上潑下,結果,飛流直下三千尺,樓下住戶遭了殃,一樓地面和樓的外牆上也都被黑色墨汁濺染。
隨後,孩子母親立刻帶著孩子挨家挨戶道歉 ,還將鄰居家被「禍害」的衣物全部拿回家中手洗,洗不乾淨的就買新的賠給人家。
而孩子的爸爸則負責清洗小區住戶的外牆,還讓孩子一直在太陽底下看著,
他說,「這活孩子幹不了,但我們做家長的必須讓他認識到錯誤和事情的嚴重性。」
有這樣的父母,即使孩子的做法給他人帶去了不必要的麻煩,但是,大家也會選擇原諒。
網友分享這則故事後,很多網友都對孩子的家長點讚,他們的做法非常妥當,好孩子就是這樣在父母的薰陶下教出來的。
對於犯錯誤的孩子們小懲大誡,讓他們懂得犯錯的代價,體驗被懲罰的痛苦,他們才會懂得自省和改正。
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
「如果父母有威信,對人誠懇,行為高尚,那麼兒童就能從他們的榜樣中獲得最起碼的關於忠實的道德觀念。」
END
今日話題:
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過熊孩子嗎?
如果您的孩子犯了錯,您的處理方法有哪些?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在這裡,我們會經常和大家分享實用和有意義的育兒文章。
如果你也從中學到了一些小妙招,可以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