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熊育兒日記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很多父母發現,當初那個在父母面前整天嘮叨個不停的小話嘮,居然越長大,越不願意和父母聊天了。有的時候,父母想和他們好好聊天時,不是父母在尬聊,就是話不投機半句多,一言不合就和父母吵起來了。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話題,這個話題是:100種能把天聊死的方式,父母都中了。這個話題也得到了很多網友的共鳴,有一位高贊的網友表示:越長大,越無法和爸媽好好聊天了,有的時候不是我們不願意和他們溝通,而是他們和我們溝通的方式讓我們接受不了。
還有一位網友的評論吸引了我的注意,他是這樣說的:我爸媽每次找我聊天,都能把天聊死。他們能把聊天聊成了說教與批評大會,我的想法,他們會第一時間否定我,還會批評我,對我進行說教,現在的我,再也不能和爸媽好好聊天了。
很多時間,不是孩子不願意和父母聊天,而是父母的聊天方式,讓孩子接受不了,孩子才會拒絕和父母聊天。
1、聊著孩子不感興趣的話題
葉一茜曾和森碟聊起她覺得女兒會感興趣的動漫電影,結果女兒卻興致缺缺,回答她的時候,也很敷衍。葉一茜不由得在微博上抱怨:「女兒長大了,越來越不懂她的心思了,現在和她聊天,都在尬聊。」
這說明,父母聊著孩子不感興趣的話題,孩子也會不願意和父母聊天,這樣的行為只會拉遠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距離。孩子會覺得父母不了解自己,才和自己聊這樣的話題。
2、聊天時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有的時候,孩子會和父母聊聊自己的夢想,孩子的想法很天真,沒有大人那麼現實。
比如:他會和父母說:「我長大以後要當科學家」、「我長大以後要去外太空生活」等等之類的話。父母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只想著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他們會直接否定孩子的想法,甚至還會嘲諷孩子。孩子也會因此而不願意和父母聊天。
3、把聊天聊成「說教」或者「批評」
有些父母和孩子聊著聊著,會把天聊成了「說教」或者「批評」。他們會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把孩子曾經做錯的事情都扒出來聊一聊,越聊這些事情,父母就會越生氣。
於是就會把聊天大會聊成了「說教大會」或者說「批評大會」,這樣的聊天方式讓孩子感到無法接受,孩子也會越來越不願意和父母聊天。
1、讓孩子感到尷尬
父母和孩子聊著自認為孩子會感興趣的話題,結果父母找的話題,孩子一點也不感興趣。
這樣錯誤的聊天方式只會給孩子帶來不愉快的聊天體驗,還會讓孩子感到尷尬。孩子為了避免尷尬,只好敷衍父母,父母這樣已經形成了「尬聊」模式,這樣的聊天方式,父母本身更會感到無比尷尬。
2、孩子無法敞開心扉和父母聊天
父母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沒有顧及孩子的感受,面對孩子天馬行空的想法,父母會第一時間否定孩子,甚至還會嘲諷孩子。父母這樣的聊天方式,孩子也將無法敞開心扉和父母好好聊天,父母也將走不進孩子的內心,無法了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3、讓孩子感到厭煩和抗拒
教育學家杜威曾說過:聊天本該是讓人感到愉快的,但在聊天的時候說教,只會讓孩子感到厭煩。教育並不是一件告知或者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主動和建設性的過程。
父母把聊天大會聊成了「說教大會」或者「批評大會」,這樣的聊天方式是錯誤的,這樣的聊天過程會讓孩子感到不愉快,也會讓孩子感到厭煩和抗拒。
只要孩子經歷過一次這樣的聊天方式,以後父母再想找孩子好好聊天,孩子都會抗拒,因為這種聊天方式讓他感到無比厭煩,甚至還會影響親子感情。
1、找到與孩子的共同話題
父母要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聊天,就要找到與孩子的共同話題。父母平時一定要多關注孩子,多了解孩子的喜好,才能找到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和孩子好好溝通。
只要父母找到和孩子共同的話題,才能讓你們的聊天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孩子才會覺得父母是了解自己的,父母才不會進入尬聊模式,也不會把天聊死。這樣的聊天方式,才能打開孩子的心扉,拉近親子關係。
2、認真傾聽孩子說的話
孩子和父母說話的時候,父母要認真地傾聽。就算孩子說的話有些天馬行空、不符合實際,父母也認真地、面帶微笑地聆聽,不要急著去否定孩子。
這時候父母要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把聊天聊成了說教,破壞了良好的聊天氛圍。父母可以輕鬆愉快地告訴孩子,他哪些想法是不符合實際的,哪些想法是有希望可以實現的,讓孩子認清理想與現實。孩子才會願意和父母聊天。
3、聊天時要照顧孩子的感受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都沒有照顧到孩子的感受。比如:在孩子聊天的時候,直接翻孩子的舊帳,把孩子貶得一無是處等等,這樣的聊天體驗對孩子來說太糟糕了,孩子會因此產生厭煩的情緒。
父母和聊天的時候,一定要多照顧一下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要翻舊帳,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聊天氛圍,孩子才會願意和父母聊天,才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聊天?這是因為父母的聊天方式,讓孩子接受不了,而不是孩子不願意和父母聊天。只要父母掌握正確的聊天方式,孩子會很樂意敞開心扉和父母聊天,也能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