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語言》:打造孩子「學霸腦」,父母要和孩子多「聊天」

2020-12-25 尼莫的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朋友和我家孩子坐在一起玩耍,而我和朋友則是坐在兩個孩子的旁邊,看著這兩個孩子玩耍。

突然,朋友對我說:"誒,比起我家孩子,你家小孩怎麼說話說得這麼流利呢,而且還會挺多個詞語的。而且,你家孩子玩遊戲的狀態也不錯呀,你有沒有帶孩子去上過早教班呀?"

我搖了搖頭說:"沒有,我就是經常陪在孩子身邊,多與孩子聊天。我沒有你工作那麼忙,所以我有充分的時間陪在孩子身邊。"

朋友說:"難道就只是因為我沒有經常與孩子說話,所以我家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便弱於你家孩子,玩遊戲也不如你家孩子。難道和孩子聊天就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

現在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了,很多母親都要忙於工作,把孩子交由家裡的老人或者請保姆來照顧。結果,父母就大大減少了與孩子相處聊天的機會。

當父母與孩子聊天時,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與父母的親密度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如果父母沒能陪伴在孩子身邊,那麼孩子缺少的就不只是家庭的關愛,更多的是個人競爭力。

打造孩子的"學霸腦",不用花錢去報早教班,只要和孩子多"聊天"便可。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一本書籍《父母的語言》,便是講述了這樣一個理論,希望能和各位爸爸媽媽分享。

《父母的語言》:父母的語言,最好的教育資源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語言究竟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呢?父母的語言是否真的有那麼大的魅力?

《父母的語言:3000萬詞彙塑造更強大的學習型大腦》的作者是達娜·薩斯金德教授她是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人工耳蝸植外科醫生。

在對聾孩子安裝人工耳蝸的經歷中,發現對同樣兩組家庭,一組安裝後父母大量的和孩子說話,語言刺激對孩子智力發展帶來很大的幫助,相反另一個家庭因為父母的繁忙和孩子對話很少,後續該孩子大腦進展很不順利。

從上面的實驗結果,我們可以知道,父母是否與孩子進行大量交流,會在孩子的大腦發展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甚至是影響孩子的認知發展。

我們可以把父母的對話分為兩種內容:

命令型對話對於孩子來說,命令型對話帶有負面的意義,孩子不喜歡與父母進行這樣的對話。事實上,當父母與孩子進行命令型對話時,基本都是父母在說話,而孩子只能站在一旁聽著父母的嘮叨,然後去執行父母下達的命令。

父母在命令型對話中經常涉及到的詞語基本都是禁忌詞語。有調查發現,父母為腦力勞動者的家庭裡,孩子聽到命令型對話的機率是最低的;而在福利院裡成長起來的孩子卻經常聽到命令型對話。

建議提示型對話相比於命令型對話,建議提示型對話則是帶有著正面意義。如果父母經常與孩子開展建議提示型對話,那麼孩子將會非常樂意與父母交流。作者也推薦父母們要多運用建議提示型對話,這部分對話能夠給孩子帶來正面的影響。

也有研究人員發現,父母為腦力勞動者的家庭中,孩子經常聽到的是建議提示型對話;而在一些體力勞動者的家庭中,孩子聽到建議提示型對話的機率遠遠低於腦力勞動型家庭。

父母的語言:幫助打造孩子的"學霸腦"

父母的語言能夠給孩子帶來以下正面的影響:

親子間對話越多,孩子的語言能力增長地越快這裡的對話多指為建議提示型對話,父母與孩子進行的正面對話越多,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提高。

當父母與孩子進行對話時,孩子能夠學到很多個新詞彙。而且父母對一個幼兒會更具耐心,當父母與孩子說話時,會手舞足蹈,並且親自演示給孩子看。這樣具有實踐性的教學,孩子學起來會更快一些。

除了詞彙量,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父母與孩子的對話也是在訓練孩子的說話能力。通過不斷地說,孩子說話的自信心也會提高。

影響孩子的空間能力,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抽象思維語言詞彙對刺激孩子的數學感很有幫助,數學本身就是抽象性思維,大量的詞彙能夠幫助孩子建立數學感,讓孩子將周圍的實物慢慢地過渡到抽象思維。

特別是經常陪著孩子玩遊戲的父母,孩子的抽象思維會更加突出。比如說拼圖遊戲,數數字遊戲,搭積木遊戲。父母會發現,"第幾層""幾隻小動物""從一樓到四樓""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等等,這些都會涉及到相關的數學計算。

有助於加強親子之間的聯繫事實上,決定親子之間關係的並不是父母陪伴在孩子的時間的長短。有些父母經常陪伴在孩子的身邊,但是父母只是在一旁玩手機或者工作,或者與孩子進行命令型對話,那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便不會變好。

如果是高質量的陪伴,高質量的對話,那麼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絕對會大大拉近。對話,也是能夠填補父母的一些缺位,拉近親子之間的關係。

《父母的語言》:利用"三T原則",進行高質量的對話

親子之間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呢?父母可以利用"三T原則"。

共情關注(Tune in):關注孩子在做什麼、想什麼當父母與孩子進行對話時,父母應該用到共情效應,父母應該要關注著孩子的需求,並且盡力去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說話時,父母要認真聽,還要有所回應。讓孩子知道父母是關心他的、是非常在意他的。

父母的共情關注會給孩子提供更多的信心,孩子才會更加容易敞開心扉。

共情關注的步驟有三點:一是觀察,二是理解,三是行動。若是父母能夠做到這三點,那麼父母將會更好地完成共情關注這一步驟。

充分溝通(Talk more):與孩子討論時使用雙向交流這一步是親子對話的重點,它決定著對話的質量,決定著孩子能否大大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

這就要求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時,要多用一些高級詞彙,或者是一些描述性的詞語。一些描述性的詞語可以可以讓孩子脫離現實,發揮和培養孩子的想像力。減少使用命令型語句,多使用建議提示型語句。

充分交流還指雙向交流,父母不能只光顧著自己一個人在講,應該引導孩子開口說話。畢竟,孩子才是對話的主角。

輪流聊天(Take turns):和孩子輪流參與談話無論是父母發起的互動,還是父母正在回應孩子的提問,父母都應該耐心地

等待孩子的回覆。剛開始,孩子的語言能力還不是很突出的時候,孩子說出一句簡單的話都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這時,父母絕對不能表現出不耐煩的狀態,而是要多給孩子一些耐心,仔細地聽孩子想要表達的東西,並且幫助孩子流利地表達出自身的想法。

此外,父母還可以在談話過程中多加入一些開放性的提問,這樣可以引發孩子的思考。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語言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父母應該利用與孩子每一次交談的機會,充分開發孩子的思維,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父母的語言直接影響孩子的「大腦」,打造「學霸腦」,要用3T原則
    父母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卻不知道父母的語言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假如父母不注意對孩子的語言運用,那麼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語言表達和運用,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當然,不同的家庭環境導致不同的語言環境,而不同語言環境又造就不同孩子的發展。1.親子間對話次數越多,孩子語言能力越增強此處說的對話當然是指正面的建議提示型對話,當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孩子能夠從父母的語言中學的新詞彙,不斷地進行模仿和運用,孩子通過實踐學習,日常的聊天也是鍛鍊的機會。
  • 3000萬詞彙塑造學霸腦!父母多說話,孩子更聰明
    研究結果表明,影響孩子語言能力、學業成績和智商的因素不是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而是兒童早期家庭中父母的語言詞彙量和豐富性。那些三歲之前聽到更多詞彙量和豐富語言的孩子,在智商測試、學業成績上表現的更加出色。三歲前家庭語言環境豐富的孩子能夠聽到4500萬個單詞,而語言貧乏的家庭只能聽到1300萬個單詞,這之間有3倍的差異。為什麼早期語言環境對孩子大腦發育影響這麼大?
  •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聊天?這是因為父母的聊天方式,讓孩子接受不了
    比如:他會和父母說:「我長大以後要當科學家」、「我長大以後要去外太空生活」等等之類的話。父母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只想著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他們會直接否定孩子的想法,甚至還會嘲諷孩子。孩子也會因此而不願意和父母聊天。
  • 孩子話變多,語言能力黃金期要到了,父母要注意
    」話多的孩子就天然具有如此有利的工具。當家裡有這樣的小話癆時,父母一定要珍惜,並且引導他們從「愛說話」變為「會說話」,那才更有意義。孩子的性格和發育的不平衡性雖然語言能力是能夠培養的,但是父母也要承認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
  • 麻省理工研究發現:和父母聊天多的孩子,測試中會取得更高分數
    導讀:麻省理工研究發現:和父母聊天多的孩子,測試中會取得更高分數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父母的語言,是給孩子最好的早教
    ,孩子感興趣的,父母也要跟上。第二個T:充分交流(Talk more) 這個比較直白,就是多跟孩子聊天,增加他的語言輸入。使用正面語言 在前面提到的調查中,不同階層的家庭中,孩子聽到的語言不僅數量不一樣,質量也大不相同:低收入家庭的小孩會接受到很多消極的單詞和粗鄙的俚語;而高收入家庭的孩子聽到的積極地、正面意義的單詞數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多56萬個。
  • 避免逆反,父母要學會這樣跟孩子聊天
    那麼,聰明的父母應該怎麼跟孩子聊天呢?首先我們要弄清父母跟孩子聊天的目的:父母跟孩子聊天不是為了教育。很多父母會有一個誤區,「我跟孩子聊天不就是為了教育孩子嗎?」 我前文提到的那個同事就是這樣。對孩子的每句話都是教育。兩句話不離「你應該如何如何。」甚至跟同事在一塊聊天時,也經常傳授她的教育經驗。這樣的聊天方式,再碰上孩子的青春期,孩子拒絕交流簡直是再正常不過了。
  • 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錢,是父母和孩子的聊天方式
    相比閱讀,與孩子聊天更具有價值,教育家們也一度認為聊天才是提升孩子智慧的最佳方式。拄拉開孩子智商差距的不是金錢,而是父母和孩子的聊天其實這項研究早就已經在1995年開展了,曾經這項研究調查了42組家庭。
  • 《父母的語言》:父母運用3T+T原則,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父母的語言》一書告訴我們:父母應該如何運用3T+T原則進行親子對話,用語言塑造孩子「學霸型」大腦,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上。而很多父母在這三個階段,沒有做到和諧親子交流,很多父母做到的是我們上面所提到的那樣:單一色彩的交流,甚至和孩子無交流、無互動。錯過了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錯過了語言塑造孩子「學霸」大腦的機會。
  • 不會聊天的父母,教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真的太「無聊」網上看到曾有一所小學的老師們廣泛收集了一份關於孩子怎樣和父母聊天的問卷,近4千份的問卷結果讓人意外,孩子和父母每天的聊天時間不僅短而且太目的性太強。難怪每次和媽媽聊天的最後,女孩已不想再多說,因為媽媽的每一句都是聊天的「死胡同」,要說談心更無可能。
  • 「孩子不愛學習,錯都在父母!」耶魯腦科學家一句話驚醒無數家長
    他認為,人類大腦由「腦幹、邊緣系統和大腦皮層」三部分組成。從進化角度看,這三重大腦又稱為「爬蟲類腦、哺乳類腦和靈長類腦」(由下至上)。與之相對應的是「理性腦」,即「靈長類腦」,包括額葉、枕葉、頂葉三個部分。其中,額葉負責人類獨一無二的功能:理性判斷、正確決策、規劃、預測、控制衝動等。經過腦科學家長期研究發現,額葉掌控著孩子的語言能力、抽象思維等,幫助孩子更好地進行理智思考。
  •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拒絕和父母聊天?父母一定要知道這幾點!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越長越大,跟家人說話卻越來越少。孩子表面上看起來挺聽話的,但其實他內心裡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不跟家長說。作為家長,我們究竟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孩子最討厭,也是最無用的的聊天方式
  • 聰明的父母這樣花錢,孩子從小是學霸,趕超同齡人
    ,小動作多,寫作業磨蹭的時候,你會做什麼?本來學習是孩子的事,最後父母們倒是把自己搞得緊張兮兮,弄得自己累,孩子煩,出錢受累不討好。學習本是件快樂的事情,任何強逼硬學的途徑都不是最佳的方法。練就一個超強大腦,才是讓孩子學習成績快速提高的途徑,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來學習,而不是通過僵硬的死記硬背的方法。
  • 你的孩子離「學霸」只差一間這樣的房,3招助力打造「學霸房」
    導語:「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上一個好學校,真是操碎了心。古有孟母三遷,而今天的父母不管學區房房價多貴,只要孩子能上重點學校,節衣縮食也要買。上了好學校孩子就一定能成為學霸嗎?未必。反過來,沒有學區房的孩子也能成為學霸嗎?
  • 父母善於聊天,孩子才能伶牙俐齒、表達能力強,聰明爸媽這樣做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主要靠語言,比如看電視的時候,父母可以問孩子這是什麼動物,小朋友在玩什麼遊戲,小兔子喜歡吃什麼等等。父母在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孩子需要思索才能想出答案,而且也需要組織語言才能回答父母的問題。來回經過這幾個步驟,孩子的語言能力不提升都難。
  • 孩子說話前言不搭後語?父母要幫助孩子矯正「語言邏輯」
    這種類型都出現在年齡比較小的孩子身上,經常會出現,在用詞的拿捏和使用上難以變得精準,儘管他們想說卻表達不出自己的意思。比如孩子可能想向父母表達說自己特別想要那個玩具,但是從他們口中出來的就只是「媽媽媽媽,那個,要,要。」
  • 父母常常和寶寶聊天,和不怎麼跟嬰兒說話,會帶來哪些明顯差異?
    如今好多的父母逐漸開始注重孩子的教育與性格發展,故此早早就買了早教機、早教課,無論寶寶在做什麼就每一天在家裡一直放,那樣做真的有利於孩子的智力發育嗎?殊不知,相較於這一些動輒上百還很有可能不起作用的做法,最簡易最高效的早教方式卻被好多父母都給忽略了,那便是多跟孩子說話聊天。
  • 為什麼父母愛用語言傷害孩子?父母:不是的,只是身不由己
    ,有些父母還會感到委屈、生氣和傷心。孩子大腦還在發育中,如果總被批評和語言攻擊,這個孩子的大腦就會為了適應環境 ,發育成為「求存模式」的結構,進而成為自卑型的人格。要發火時,不論怎麼樣,先暫停一下,不要讓情緒腦完全控制我們,這一步就能減少很多的過度情緒化。
  • 為什麼孩子一大,父母和孩子之間就變得不會聊天、一說話就嗆嗆?
    ,對孩子的疼愛也恨不得一天24小時綁在身上,但奇怪的是孩子一長大不知道為何,父母和孩子之間就變得越來越不會聊天了,他們一說話就開始嗆嗆、甚至話不過三就爭執不休,而我們和孩子之間能夠說的話也仿佛只有管理和被管理的方式。
  • 父母: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怎麼辦?專家:教你幾招語言家庭訓練法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給孩子大量的語言刺激,如聊天,唱歌,朗讀等等,孩子的語言中樞便會激活,這種大腦連接會永遠成為神經連接的一部分。如果沒有這種刺激,大腦就會慢慢刪減這些未被使用的連接,從而影響孩子學習、說話、閱讀和寫作的能力。總之,孩子只要多聽、多看、多接觸環境刺激,語言能力就會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