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父母們為了讓孩子變聰明,可謂是費盡心思,送孩子去上各種輔導班、興趣班。其實有一種方式既省錢又高效,那就是父母經常和孩子聊天。
周末參加了一個鄰裡活動,大家不由得聊起孩子的話題。期間,有人提議讓孩子來描述自己的家庭,其中一個小女孩的描述,令在場的人都感嘆:「長大以後必定是個聰明娃!」
其他小朋友說的是「我家裡有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奶奶」、「我爸爸是醫生,媽媽是老師」等比較簡單的句子。
然而,這個小女孩說的是:「我的媽媽雖然是個清潔工,但我很喜歡她的職業。媽媽很辛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把街道打掃得乾乾淨淨,是這個城市的美容師。」
孩子的媽媽在一旁聽見了,欣慰地笑起來。這位媽媽穿著樸素、整潔,絲毫不因為自己的職業而自卑,大大方方,卻看得出平時對女兒的教育很用心。
於是大家紛紛問她:「是如何教育孩子的?」這位媽媽說:「我也不懂什麼教育,就是每天都和孩子聊天。」
為什麼同齡的孩子,表達能力相差如此之大?與兒童早期的語言環境密切相關。
①詞彙量多
美國有一個「3000萬詞彙倡議」,是芝加哥大學的兒科教授達娜·薩斯金德發起的,她經過研究發現:
父母的社會地位和家庭經濟,並不直接影響孩子的成績和能力,而父母與孩子交流的方式,或者說兒童早期的語言環境,對孩子的雙商、語言、思維及性格等方面都有顯著的影響。
兒童具有模仿行為,他們學習語言的對象80%來自父母,每天所使用的詞彙量和父母大都一致。也就是說,父母和孩子聊天越多,孩子的詞彙量就會越豐富。
達娜·薩斯金德教授的研究表明:由於家庭語言環境的不同,底層家庭的孩子與高知家庭的孩子之間的差距,可以達到3000萬個詞彙,到三年級時,孩子們會有明顯的成績差距。
②大腦發育
心理學上有一個「印刻效應」。實驗發現,如果嬰兒一出生就讓他看5、6個小時的電視,就會產生「印刻效應」,孩子大腦裡都是電視的聲音,對父母的聲音反應遲鈍,不會說話。
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只是單方面接收電視語言,阻礙了孩子的語言發展,而語言學習必須通過交流來實現。因此,美國小兒科學會建議廣大家長,不要讓3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
達娜·薩斯金德教授在《父母的語言》一書中,指出父母的語言是刺激孩子大腦發育最好且不花錢的方式。
父母經常和孩子交流,有助於開發大腦潛能,促進孩子的思維活躍,將會影響兒童在數學概念、讀寫能力、自我管理、執行力、批判性思維、情商、創造力和毅力等方面的表現。
③性格外向
研究兒童心理學的李玫瑾教授,曾談過兒童早期語言環境的重要性,她認為孩子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是「黃金」,而12歲之後,就變成了「垃圾」。
那些從小性格外向、愛說話的孩子,耳邊必定常常有父母或者家裡人的嘮叨。當孩子學會發聲的時候,一大家子人圍在孩子身邊逗他說話,使得孩子更願意開口,更善於與人交流。
反之,那些父母不在身邊,孤獨留守在家,或者由保姆帶大的孩子,缺少語言交流的對象,長大後就會變得性格內向、不善交談。
然而,現在手機逐漸取代父母的位置,成為孩子童年的陪伴。
一些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打攪自己工作,就把孩子趕去玩手機;還有的父母雖然陪在孩子身邊,但是卻一直在玩手機或者忙工作,與孩子之間沒有交流,這是無效陪伴。
不但不利於孩子雙商和語言能力的發展,也不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與父母關係疏遠。
為了優化親子溝通,激發孩子大腦潛能,達娜·薩斯金德教授提出了一個「3T原則」:
■共情關注(Tune in):
父母要多關注孩子,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並抓住時機和孩子展開聊天。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當積極地參與到孩子感興趣的活動中,這樣才能和孩子產生共同話題,孩子也才願意與父母交流。
例如,當孩子畫了一幅畫,父母應當表示出自己很感興趣,在旁邊詢問孩子在畫什麼,讓他進行描述,同時父母要及時回應孩子:「畫得好像,很有想像力!」得到肯定之後,孩子會更加有表達欲望。
■充分溝通(Talk more):
父母與孩子交流的時候,要有意識地使用豐富、具體、生動且準確的詞彙,讓孩子掌握更多的詞彙,能夠清晰、完整地表達。
簡而言之,就是父母跟孩子多嘮叨,但不能只是簡單重複某些固定話語。
比如,當父母讓孩子先洗手再吃飯,不要只是說「去洗手!」而是詳細地說:「吃飯前要洗乾淨雙手,不然手上有細菌,吃飯的時候吃進肚子裡,生病了就會就很難受!」既能增加孩子的詞彙量,又能讓孩子有衛生意識。
■輪流談話(Take turns):
父母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要引導孩子積極表達,並及時做出反饋。
不能只是父母在單向輸出,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那就失去了交流的意義。有些孩子從小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父母更要鼓勵他開口。
比如,每次父母陪孩子看了故事書或者動畫片之後,可以根據內容進行一番交流,讓孩子聊一聊喜歡的角色或者產生的感想,也可以讓孩子展開想像力,重新編一個故事。
重要的是,父母要用開放式提問引導孩子,而不是封閉式提問。例如不要問「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多問「為什麼、怎麼樣,還有嗎?」有助於拓展孩子的思維,提升表達能力。
今日話題:你是否經常和孩子聊天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