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何謂前世因今世果?佛陀講給弟子的一段話,令人大徹大悟

2021-01-08 歷史國學教堂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喜歡還請關注,與散髮結下善緣,願您心想事成!

佛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因果法則絕非天龍鬼神、諸佛菩薩所加諸於人,乃是源於人們自作自受。

然而因緣曲折,往往不是凡夫肉眼所能明了的。世人受苦時怨天怒地,享樂時又志得意滿,驕縱自恣,都是因為不明因果的道理,執著「我"與「我所」而起無明惑業,最後便在「作」與「受」之間輪迴不已。

現在的世中亦有許多不信因果之人,為了過好這一世無所不盡其極,甚至做出了一些傷害別人的事情,這無異於為自己埋下了深深的果報。人生在世,對一些事情還是要有敬畏之心,若要問什麼是前世因今世果,佛陀講給弟子的一段話,令人肅然起敬:

相傳很久以前,有位非常出名的大師帶著弟子遊行教化眾生,有位非常虔誠的長者見此心生歡喜敬信,於是每天請大師和徒弟們到家中應供。後來長者逝世,妻子還秉承著丈夫生前的遺志,對佛眾們供養不歇。

然而這位長者的兒子是個非常小氣的人,見到母親不斷的供養三寶,非常害怕家中錢財用盡,於是遷怒於母親,不給她飯吃。長者夫人見兒子不孝,只好暗自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積蓄供養佛眾。

兒子後來發現了母親的如此行為,暴跳如雷,不但將生母關在柴房,還斷絕一切吃食,過了幾天,母親感到就快要餓死了,於是苦苦地向兒子哀求:「給我一點食物吧!」

這位忤逆子見到母親如此樣子,不僅沒有反省,還得意洋洋的說道:「你不是吃沙喝水就可以生存嗎?今天又為什麼要跟我討要食物?」說完看都不看自己母親一眼便走了,可憐的母親因此被養大的兒子活活餓死。

忤逆子後來投胎到了一戶人家,可卻生得醜陋非常,身體還散發出噁心的臭味。儘管這樣,他這一世的父母還是對他非常疼愛,可令兩夫妻鬧醒的是,孩子只要一靠近母親,母親的母乳就會發酸,發臭,根本無法供孩子吃,所以只好外出尋求哺乳者。

孩子的爸爸找了好久,請了許多奶媽,可結果都是一樣,眼看孩子越來越瘦,夫婦二人只得將酥蜜塗在指上,一點一滴地將他餵養長大。孩子長大後父母相繼去世,家道逐漸中落,他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乞討生活。

一天,孩子看到眾比丘滿缽而返,頓時心生羨慕,於是便去找釋尊請求出家。釋尊很慈悲地對他說:「善來比丘!鬚髮白落,法服著身。」這孩子立刻現出清淨的比丘相。從此以後,他日夜精進,無有懈怠,很快便證得阿羅漢果。

然而即使這樣,他每次出外託缽卻總是空缽而返,比丘自知福報不深定有必有前因,也淡定的繼續增進修行。比丘有天看見寺廟地上有少許汙穢,便自動打掃乾淨,結果當天外出化緣居然滿缽而返,於是他便決定從此主動打掃寺廟,修福消過保。

好景不長,在他身上發生了一系列的巧合,先是他打掃的寺廟被師兄無意間打掃,而後師兄知道他的用心,本想帶他一同化緣,偏偏每次帶他出門別人都有歸處,而只要到他時,善心人家的飯食好巧不巧的用完。

寺裡面越來越多的師兄弟們聽見了比丘的遭遇,都決心助他解決吃飯問題,可是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命中注定,師兄弟們每次都是竭盡全力的助他乞食,但每次都不能如願。

一周過去了,比丘還是沒有食物可用,他深知自己過去罪業深重,於是生慚愧心,大懺悔心。為免世人譏謗,於是在眾人面前餐沙飲水,了此業報,即入涅槃。

師兄弟們百思不得其解,於是請求釋尊開示,釋尊便為大家將起了比丘的前世因緣:原來他的前世就是殘忍餓死自己母親的忤逆子,由於他前世犯下五逆重罪,死後墮阿鼻地獄受無量苦,苦難受盡轉生人間,仍受醜陋貧賤飢困的果報。

但他也因過去生曾供養佛,故能以此福力得遇如來,出家修行,得道證果。眾比丘聽完開示後,各自發起道心,誓對佛法依教奉行。

感悟:比丘雖證羅漢,卻託空缽;雖受飢貧之報,卻得生死自在。這當中的善惡對比看似矛盾,其實正是「因果不昧"的最佳例證。

善因和惡因不會互相抵銷,隨著因緣的聚合,便各自呈現善報與惡報之間。所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在起心動念的那一刻,菩薩能夠覺照不失,眾生則隨順習氣,輕忽其因,所以時常為苦果所逼迫。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間就是如此,誰也逃不過兩樣東西,一是因果,二是無常。所以,把握當下,學會行善惜福,未來才能收穫福報!

寫文不易,若是喜歡還請幫忙點下關注點讚,也可以分享給您身邊之人,說不定他們也會中意!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還請聯繫刪除,感恩作者)

相關焦點

  • 佛陀十大弟子根本沒有什麼金蟬子!唐僧的前世到底是誰?
    關於為什麼讓唐僧去完成西天取經的任務,《西遊記》中如來曾經說道:「聖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喚金蟬子。因為汝不聽說法,輕慢我之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經,甚有功果,加升大職正果,汝為旃檀功德佛。」
  • 佛陀:人為什麼忘記前世?
    眾所周知,佛教講輪迴,即相信輪迴。也就是說,對於佛教來說,一切眾生都是有前世的,人也不例外。那麼,如果人真有前世的話,為什麼我們從來不記得前世發生過的事情呢?佛像關於這個問題,佛陀住世的時候,也曾有弟子提問過,據佛教經典的記載,有一天,佛陀和弟子們在一顆大樹下休息,當時有一位剛出家不久的比丘向佛請問道:「世尊,如果人有前世的話,為什麼人都不記得?
  • 佛說:前世的因,種下了今生的果;今世的因,又種下了來世的果
    佛說:今世的糾纏,都是因為前世欠下的債。當一個人糾纏另一個人,當一個人煩透另一個人時,似乎都會隨口說出一句「我前世欠你的,今生要這麼折磨我。」是的,正因為有了前世的債,才有了今生的糾纏。佛說:萬物皆有因果,沒有因,哪來的果。今生的得與失,都是前世修來的果。如果你今生遇上了一個對你死纏爛打的人,就是你前世欠下的債。前世有緣相愛,無緣夫妻;今世有緣夫妻,無緣相愛;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夫妻,並非是因為相愛讓彼此成為了夫妻,很多人都是因為有緣才成了結髮夫妻。
  • 佛陀十大弟子中多聞第一的是哪位
    龍門1280號(奉先寺)正壁阿難像局部(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阿難:又稱阿難陀,王舍城人,佛陀的堂弟,也是他的侍者。是佛陀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中的一位,被稱為多聞第一。他在佛陀死後證阿羅漢果,曾經參與第一次集結。據說他繼承摩訶迦葉之後,成為僧團的領導者。(一)多聞第一阿難陀,漢譯慶喜,佛成道日誕生,故名。白飯王次子,提婆達多的親弟。佛成道以後,曾有舍利弗、目犍連侍奉過佛陀。由於佛陀漸漸老了,需要一個常隨侍者,就把弟子集合起來,要大家推一個人來。舍利弗、目犍連認為阿難陀年青,記憶力強,擔任此職最合適,就推舉阿難陀。
  • 四眾弟子的使命,要把佛教恢復到佛陀教育!
    佛教恢復到佛陀教育!現在這個時代,佛教衰了,衰到什麼程度?佛教變成宗教了。我們後世的佛弟子,無論在家出家,有罪!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三十歲開悟就教學,教了一輩子,一直到老死,沒有一天空過,他教學。教學的時候沒有文字、沒有書本,這些經典是佛滅度之後,弟子們大家公推阿難尊者,把佛在世講的這個經重複講一遍。
  • 佛教因果關係心靈雞湯
    因果前世今生阿難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佛陀三十二相阿難三十相,阿難在一次出去化緣過程中遇到了摩登伽女 摩登伽女對他一見鍾情,茶飯不思為了得到阿難 她不惜讓母親用邪術迷惑他,失敗之後呢 摩登伽女依舊是不放棄
  • 佛教:佛陀涅槃前,回答了這四個問題,佛弟子必知!
    正所謂「萬法因緣生,萬法因緣滅」,無論經歷了多少痛苦,但最終也不得不選擇「離開」。這就算是佛、菩薩、羅漢,都不能改變。據典籍記載,在佛陀住世的最後一天裡,阿難尊者與諸比丘得知佛陀將入涅槃。雖諸弟子和比丘很難受但卻沒能忘卻眾生。因此在佛陀住世的最後一天中,問了佛陀四個問題。這四個問題,也是當下修行之人,皆需知曉的問題,為何?
  • 佛教:因果通三世,這「三世」是什麼意思?
    在佛教之中,有一部經典,他確切的記載了有關於「三世之中」我們行了什麼善,造了什麼業。它就是《三世因果經》,又稱《三世因果文》其主要目的是導人相善,亦是傳遞佛教所講的因果關係。那麼三世因果中的三世是什麼意思呢?他們分別指的是哪三世呢?那麼就以此篇文章,分享三世的奧妙。三世分別對應佛教所說的「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但他並不是所謂的「上一世,這一世,下一世」。
  • 天人轉世輪迴為魚 佛陀揭秘無比殘酷前世因果
    天人轉世輪迴為魚,佛陀揭秘無比殘酷前世因果(資料圖) 有一天,佛陀帶著弟子經過市集時,看見一位賣魚的老人,一邊鬥量賣魚,一邊哀嘆地說:「老天爺!佛陀於是告訴大眾,之所以會笑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無奈於這位老人的愚痴。想想他在溪邊捕魚時,讓無可計數的生命,在他的漁網下慘遭殺害,也讓這些魚蝦,家庭破碎、骨肉相離。但是,他不曾因為魚蝦的苦,而生起絲毫的惻隱之心。如今自己的兒子因禍而死,卻怨天咒地,感嘆命運對自己的不公平。因為這樣的因緣而笑!
  • 佛陀走了涅槃的模式,卻要求弟子「駐世」三千年,原因令人敬仰
    佛陀在開功開悟之後,感嘆眾生皆有佛性,只因內心還有執所以無法看到事情的本質,所以佛陀將他的佛法傳出度人,希望眾生也能夠和他一樣通過佛法明心見性,達到涅槃的彼岸。而佛陀在講了49年法之後,在婆羅樹下側臥涅槃。
  • 佛經故事:除糞賤民出家證果 佛陀詳解前世因由
    這篇故事講道,尼提比丘前世因為貢高我慢隨順習氣,驅使聖人為己除糞,因此五百世以除糞為業,卑賤貧窮,遭人鄙視;卻也因為前世出家修行、持守戒律,今生方能生值佛世,得佛化度,聞法證果。由此可知,「因果」二字,真實不虛,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了解因果之理,可以更積極地運用有限生命,創造無限未來。
  • 唯識學中對佛陀四大弟子留形住世的解讀
    關於佛教唯識學中對於佛經中四大弟子留形住世的解讀,首先我們要談到佛教生死觀中的兩種生死,即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分段生死即我們這個肉身的生死業報,凡夫無法控制,這一世是美是醜,是高是矮,窮或者富,都是根據自己的前世業報,很多時候,不是人沒能力,而是福報累積不夠,所以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一事無成的天才
  • 揭秘佛陀十大弟子 個個都是曠世奇才
    一次他與目犍連外出旅行,路遇釋尊的弟子馬勝比丘,聞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之偈,產生了對佛教的信仰。不久,便率眾弟子皈依了佛教。舍利弗未出家時已是很有名望的婆羅門教學者,他的出家使當時佛陀的聲望與威德大大增強。舍利弗皈依佛陀後,「持戒多聞,少欲知足,正念正受,捷疾智慧……」,深受佛陀稱讚。
  • 佛陀入涅槃前,為什麼不把佛位傳給弟子?
    本文為蓮荷居士首發/獨家稿件佛教歷史跨越兩千五百多年,典故多如天上的繁星,記載這些故事的經文也汗牛充棟。其中有些典故,如果細細品味,可以解開學佛人心中的許多疑惑。譬如佛陀在八十歲那年,示現涅槃,他訓誡弟子要以戒為師,為何不乾脆將佛位傳給一位德高望重的弟子,作為眾生的師父呢?
  • 第二佛陀相傳文殊菩薩轉世,將藏傳佛教推向世界
    這些寺院都與一位大德有關,是修學大乘佛教繞不過去的一座高峰,他就是宗喀巴大師。他的著名著作《菩提道次第廣論》在漢地也流行甚廣,是學佛者的入門課,備受推崇。宗喀巴不是其本名,因其出生在宗喀地區(今青海省塔爾寺),而被尊稱為宗喀巴。原本的藏族名字意思是「善慧」,也許是巧合,也許是冥冥中的深意,因為宗大師一直被傳為文殊菩薩轉世。
  • 為何佛陀允許弟子吃三淨肉?
    上座部或南傳國家如泰國、斯裡蘭卡、緬甸的出家人和西藏的出家人為什麼不吃素,而只有中國漢地學佛的人要吃素?吃素是不是有功德?三淨肉是甚麼意思?學佛的人是不是可吃三淨肉?等等問題。一、佛陀對飲食的態度我們是學佛的人,首先讓我們看看佛陀是甚樣看待飲食問題的。在佛陀時代,佛陀的弟子們都是乞食的,他們是居無定所,到處雲遊弘法。
  • 佛陀住世,世界就能消災免難了嗎?
    新冠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網絡上出現了一種十分愚痴的邪惡知見,說什麼「如果真有佛陀住世,世界不會有災難」。此話一方面暴露出此人否定因果,佛教常識匱乏的愚痴本質;另一方面暴露其不懷好意,企圖煽動不明真相者誹謗佛陀的險惡用心!
  • 佛陀到底是什麼概念?
    維摩詰聖尊是在釋迦牟尼佛時代降世的,他是唯一以古佛應化居士現身說法的。釋迦牟尼佛當時,除了直接教導四眾弟子之外,尚有難於教化、不願發大乘菩提心的五百比丘,為了因緣善巧教化所有的出家人和尚們和八千菩薩,應其因緣由古佛多傑羌示現緣起轉由妙喜世界說法後,而化身成維摩聖尊出面協助佛陀教化僧寶、菩薩等弟子,原因是為了護持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佛法。
  •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  今生作者是善男信女至誠聽  聽念三世因果文>三世因果非小可  佛言真語實非文今生做官為何因  前世黃金裝佛身前世修來今世受  紫袍玉帶佛前求黃金裝佛裝自已  遮蓋如來蓋自身莫說做官皆容易  前世不修何處來
  • 佛陀給世人的二十條忠告,你能聽進去幾句?
    因此,佛陀為一切眾生說法,隨緣度化,不擇對象,不分貴賤,到處普灑甘露法雨,滋潤眾生枯乾的心田。佛陀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回。在四十九年佛陀弘化的生涯裡,最初直暢本懷,講說《華嚴經》二十一日,後因觀機逗教,又再說《阿含經》十二年、《方等經》八年、《般若經》二十二年,《法華經》和《涅槃經》共八年,這是大會的宣講,至於對個人特別的教化,佛陀說過無量數次,感化無量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