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萬玉,是一個外嫁女,2017年返村擔任谷金村黨支部書記。「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幹部必須要有過硬的「繡花」功夫。面對個別群眾發出「一個女人能把村莊發展好嗎?」的疑問,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谷金村貧困落後的面貌,用實際行動回應質疑。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沒有好的村幹部隊伍,谷金村擺脫貧困就無從談起。我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加強黨員幹部的管理,治理「庸、懶、散」的工作態度和「軟弱渙散」的思想,並盡最大可能調動黨員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我們支書是一位女同志,能幹事,能吃苦,行事潑辣。」這是村支兩委同事對我的評價。
王萬玉在查看蔬菜的長勢
我以身作則,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深得村支兩委的信任和支持,群眾滿意度也得到提升。
脫貧攻堅還得靠產業扶貧。結合谷金村資源稟賦,我帶頭扛鋤頭、下田地、建大棚,帶領大家做豆腐、種金瓜、育松茸、栽黃桃。
卡堡豆腐在當地一直小有名氣,但由於產量低、交通不便,而且是都是村民零散加工,產業發展不起來。通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後,為用好「卡堡豆腐」這塊招牌,讓這一特色產品走出大山,走向市場。2018年,我創辦了貴陽烏當萬合晶種植農業專業合作社,隨即以個人名義向烏當農商銀行下壩分行貸款30萬元,組織合作社的村民修建豆腐加工作坊。2018年4月,引進了第一套高科技現代化豆腐加工設備,產量的提高可使人均年收入達到5000元。
谷金村擁有民族花棍舞和印苗刺繡兩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苗族花棍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我帶領村民重新組建了花棍舞表演隊,外出參加各種文藝表演,既展示民族文化的魅力,又為隊伍帶來了數十萬元的收入。
谷金村的蔬菜大棚
建強基層黨建促扶貧,合作社幫帶抓好產業促脫貧,打造村級文化隊伍促扶志。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我帶領村民實施通組路11公裡、串戶路5公裡、庭院硬化370戶、立面改造80戶。動員鄉親們加入合作社,以「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種植5畝金香蜜瓜、10畝松茸、250畝蔬菜,總收入110萬,利益聯結貧困戶29戶73人,帶動群眾增收人均7000元。
幹事情潑辣帶勁,謀發展風風火火。擔任谷金村黨支部書記的四年裡,我獲得不少榮譽。在2017年婦女就業創業工作中,榮獲烏當區「巾幗示範帶頭人」稱號;2018年,分別榮獲「全市扶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全區扶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人物小傳】
王萬玉,女,任貴陽市烏當區下壩鎮谷金村黨支部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胡卡妮
田菊 整理
編輯 黃昕蕊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