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是每位教師教學生涯的必經之路,準備時間長、付出精力大,從開始擬定教學目標到最後呈現高水準課堂,都需要老師們精心打磨,認真研究。
特別是對青年教師而言,45分鐘的公開課不僅僅教師個人綜合教學水平的展現,還是磨鍊教學技能的重要途徑。
那麼如何才能上好一堂優質的公開課呢?
下面,我們將從課前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後總結這三個方面,來跟大家談一談如何上好英語公開課。
課堂教學不僅要有高度還要有深度,這是老師們在設立教學目標的時候就要明確的。
很多教師在備課時喜歡模仿名師公開課,將裡面精彩的教學方法運用到實際課堂後,發現效果並不理想。
很大原因在於,你的教學設計沒有「接地氣」。名師課堂的帽子太大,高度太高,運用到實際教學中無法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吻合,出現了「斷層」的尷尬。
進階式思維+差異化教學,煙臺魏靜的讀後續寫課兼顧能力培養與文化素養!結合學生的具體學情優化教學設計,是老師們破除這種教學困境的好辦法。量體裁衣,將名師教學技巧「本土化」,創新課堂,而不是簡單搬運。教學任務的設計需要考慮可操作性、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承受力,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對老師來說,多媒體在教學活動中重要性不言而喻。合適的課件在能夠激發學生興趣,輔助課堂生成。反之則會給人一種雜亂冗餘,不穩重之感。
課件製作一定要秉承精簡、有重點、美觀的原則。
公開課的課件要凝練,一節課就45分鐘,課件內容過多會讓人找不清重點,出現視覺疲勞,失去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翼課堂」 融入教學,思維導圖梳理文本,深圳張鬱馨帶領學生解讀中國故事!(附PPT&視頻)這就要求老師們在製作課件時要懂得取捨。選取資料時要學會總結,而不是直接複製粘貼堆砌材料。
課堂的重點內容要標記出來,一目了然,清晰有條理。
公開課的課件版式儘量簡潔,顏色不要太多、飽和度不要太高,做到精緻穩重、大方,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音頻、視頻及動畫要切合主題,字體大小適中。
課堂導入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富有啟發性的導入法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沉浸課堂學習。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公開課常用且效果非常好的兩種導入法:
談話導入法
通常情況下,新課之前,英語教師都會圍繞一個或多個話題,與學生進行free talk。通過一番freetalk,溝通了師生之間的感情,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帶著豐富的熱情進入新課。
遊戲導入法
猜謎、順口溜、聽音樂等一系列遊戲活動能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習英語,達到玩與學相結合的學習目的。設計良好教學遊戲可以滿足小學生愛玩好動的心理,寓教於樂。
需要注意的是課堂導入環節需要控制在5分鐘以內,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容易導致孩子們興奮過頭或者師生聽覺疲勞,課堂學習無法專注。學生作為課堂主要參與者,應該在教學活動中佔據中心地位。理想的課堂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只有這樣才能教學相長。
好的公開課不僅要教師講得好,最終目的是學生學有所獲,這就需要在課堂上留夠思考時間,公開課也不例外。
解讀「偉大」,向匠人學習,南昌唐思峰的聽說課幫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附PPT&視頻)課堂上老師們應該通過提問、小組討論等形式與學生積極互動,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深入思考。而不是自說自話,只注重「講」,不注重「學」。
所以,老師們需要明確,教師在與學生互動時要起到引導、激發、調節的的功能。
需要將重點放在研究學生、傾聽學生、發展學生上,讓學生在思考中進步,在合作中學習。
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課堂活動不應該為了「好看」而忽略是否合適,這是很多老師在公開課中經常出現的問題。一些老師的公開課上,學生回答百分之百正確,預設性的生成過多,而缺乏實用的即時性,課堂會顯得缺乏真實性,甚至有點「假」。公開課需要客觀反映師生的真實水平和教學的實際情況,不必為了刻意追求形式脫離學生實際,拿腔拿調這樣反而弄巧成拙。
視聽說看多層活動設計,南平郭超的視聽課帶學生領略大師風骨,探索人生價值(附 ppt & 教學視頻)一節優質公開課會讓人有真實感、親近感,可看、可學、可用。
真實的課堂有缺憾是很自然的,學生生成也應順其自然,獲得實實在在的認知,而不是充滿形式主義。
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意傾聽,敏銳捕捉學生在課堂上的「意外」,靈活應用,生成新的教學成果,以務實的態度上常態課。
在公開課完成之後,學生的反饋以及同行的評價是老師最應該關注的。
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老師們在課堂上的問題往往自己意識不到,只有參與課堂的人才能找出痛點和要害。
所以需要多向同行討教,提升改正。
10後自信發聲!魯子問的繪本課帶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附PPT&視頻)公開課結束後要及時自我總結,回顧這一節課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哪些方面可取,哪些方面不可取,趁熱打鐵,結合教學理論認真全面地分析。老師們在一次次的公開課教學中收穫了喜悅,收穫了臨場教學經驗,提升了公開課堂應變力。公開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教師提升各方面的素養。教學不是小事情,無論是平常教學中自己悟出的技巧方法還是跟其他老師切磋所得,老師們都需要認真總結。一節優質的公開課應該是老師們與學生共同努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