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這個社會,常常是情商高的人比智商高的人更容易受人歡迎,也更加容易獲得成功。我們不但要讓自己成為高情商的人,同時也要培養自己的孩子成為高情商的人,因為大人的言行舉止以及處理事情的方式方法孩子都能看到,這對於孩子將來走上社會和工作崗位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俗話說,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不管是別人家的孩子還是自家的孩子,誇孩子都是技巧的,那該怎樣去誇孩子才能讓大人孩子聽後都喜歡呢?誇孩子時要注意什麼呢?
1、偶爾碰到的熟人的孩子
第一次見或偶爾到熟人的孩子,可以從外形上去誇,個子長得像爸爸,將來一定是標準身材,或者說眼睛長得像媽媽,一看就像媽媽一樣聰明之類的。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遺傳到自己的優點,這樣誇不會顯得肉麻,同時熟人也覺得自己也得到了朋友的認可。
2、小區鄰居的孩子
小區鄰居的孩子,因為經常可以見到可一起跟自家的孩子玩, 千萬不要只會一味地誇孩子「聰明漂亮」,那樣會讓孩子的父母覺得很假,孩子也會掉入了個外貌協會的誤區。情商高的人會根據孩子的個性和特長來誇孩子,比如說,可以誇孩子有禮貌、性格好之類的,問是不是受家長的影響?也可以誇孩子畫畫得好,畫像力很好等這些細節都要通過日常生活認真觀察才知道。
小區鄰居因為是相處時間長,所以更要走心的誇人,讓人覺得自己是個實在關愛的人,是個可信任的人。
3、自己的孩子
很多家長對於自己的孩子每一點的進步都很高興,但每次都只會豎起拇指喜歡誇孩子:「你真棒!你真聰明!」之類的,其實這種虛無縹緲的誇法會讓孩子並不清自己哪裡值得表揚,甚至養成一種習慣無論我做什麼,家裡的長輩都會這樣誇我,這對孩子並沒有激勵作用。
家長應該表揚孩子的進步和努力,讓他知道這個世界只有努力才能把事情做好,而不是讓他覺得我天生就聰明,不管怎麼做都可以得到表揚。比如說,孩子把一個玩具拼好了,家長應該說:媽媽很高興,你一個人動腦筋就把這個玩具拼好了。讓孩子知道,自己動腦筋可以解決問題。而不是說:你真棒和你真聰明之類的很空洞的表揚。
每個人都想擁有高情商的孩子,高情商的孩子在生活中又有哪些表現呢?
1、懂得說話
高情商的孩子特別會說話,就是大家常說的這個孩子特別暖,能常常無意識的一句話就觸及到自己心底,有時就是在工作中有什麼煩心事,回到家裡聽到孩子說的話都會覺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我記得今年過生日時,姐姐跟爸爸在老家,我跟小寶在深圳,晚上我跟兒子坐在陽臺上啃雞爪,我突然問他:會不會怪媽媽這麼老才生下你,讓媽媽比別的小朋友的媽媽老和醜?兒子看著我說:不怪你,是因為我沒有姐姐聰明,沒有那麼早找到你。下次我再到天上找媽媽時,我一定早點找到你。那一刻我就覺得整個世界都是我的,為了這個孩子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
2、懂得他人的感受
生活中我們常說換位思考很重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感受對方的心情和想法,就能把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化解掉而且還不傷害任何一個人。
在一次節目前何炅老師談起黃磊女兒多多小時候有一個導演問多多: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相信這是很多孩子都面臨過的問題。可是多多卻說:是誰提出的這個問題? 她說不可以這麼說,為什麼不可以問這個問題?因為你都很愛爸爸媽媽,但是如果你說你喜歡爸爸,媽媽會很傷心,媽媽費了很大勁才生的你。如果你說喜歡媽媽,爸爸也會很傷心,因為爸爸就是一直在賺錢都為了你。多多當時的話,當黃磊夫妻當時眼淚就下來了,因為孩子懂得他人的感受。
3、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我們會發現身邊有些孩子性格很好,即使碰到不能如願的事也極少亂發脾氣或者鬧情緒,有些孩子卻動不動就哭鬧不止、撒潑耍賴無法。高情商的孩子即使碰到困難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讓事情往好的方向走。
在《爸爸去哪兒5》陳小春4歲的兒子Jasper因為走錯方向和走得慢,急情子老爸爸一直拉著個臭臭的臉,嚇得Jasper不敢靠近,走在爸爸身後,面對爸爸的突然怒吼,Jasper並沒有哭和像爸爸一樣發脾氣,而是軟萌萌拿著喇叭地說:「I say,can you stop angry now?」,孩子的淡定的情緒很快的就讓爸爸認識到自己的態度有問題跟他道歉。
川媽寄語:
在這個社會想讓自己擁有一個高情商的孩子首先就要讓自己成為一個高情商的父母,要懂得誇孩子,學會無條件的自己的孩子,給孩子創造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讓孩子的成長充滿安全感,內心有愛的孩子才能有是非感和正確的生活態度,才能有高情商去維護一切正能力的事情。
我是川川媽媽,擁有一個17歲女兒和一個5歲兒子,有著照書養的理論知識,也有著豬養的實踐經驗。關注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可以一起來討論育兒路上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陪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