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那些事兒
——走進最高檢人民來訪接待室
控告檢察廳每天都會收到大量群眾來信。
遇到行動不便或年齡較大的來訪群眾,工作人員都會主動幫扶。
不符合最高檢受理案件範圍的,凡俊會耐心勸導當事人,主動告知應到哪一級相關部門依法反映問題。
凡俊為來訪群眾耐心細緻分析案情,解釋相關法律規定。
全國四級檢察機關視頻接訪暢通無阻,真正實現了當事人與檢察官跨越千裡的「面對面」接訪。
對於司法判決的差異,當事人對判決的不理解,是否每一個信訪案件都符合啟動法律監督的程序,這對每一名控告檢察官的業務能力都是一個考驗。
凡俊,「70後」,2013年進入最高人民檢察院控告檢察廳成為一名檢察官,因為有當兵經歷,做起事來雷厲風行。前不久,記者在最高檢控告檢察廳人民來訪接待室,跟拍了凡俊的工作經歷。
「北京冬天的清晨寒風刺骨,為了儘可能地減少來訪群眾在室外等待的時間,最高檢把接待來訪群眾的時間提前到每天早上8點開始。」凡俊告訴記者,他每天早上7:30之前就會到單位,一方面做好來訪群眾的接待準備工作,另一方面對來訪群眾進行疏導。
凡俊介紹,根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人民檢察院受理控告申訴依法導入法律程序實施辦法》等規定,最高檢主要受理不服人民檢察院刑事處理決定的申訴;不服最高人民法院生效判決的申訴等8種情形的信訪事項。
為了讓群眾少跑冤枉路,提高工作效率,最高檢控告檢察廳在排隊等候區設立了分流疏導臺。遇到不屬於最高檢受理範圍的信訪事項,凡俊都會主動告知來訪群眾應當到哪一級相關部門依法反映情況。
「很多都是外地趕過來的。大冬天的,只要屬於我們受理範圍的,都會讓大家進去。」凡俊一邊翻看著來訪群眾的申訴材料,一邊向記者解釋。
通過安檢、排隊取號、填寫登記資料後,根據地域和具體事項,來訪群眾被分流到具體接談室等候接談。
凡俊每天要接待十幾名來訪群眾,每次接訪至少半個小時,有時會長達數小時。大多數時間是為來訪群眾分析案情,講解法律規定。確屬符合相關規定的,就要及時依法導入法律程序。對一些鑽牛角尖的或脾氣暴躁的,他又得耐心地疏導。
檢察機關接訪場所既是人民群眾依法維權的通道,也是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有效平臺,大部分矛盾糾紛在此得到化解。
凡俊說,人民來訪接待室是最高檢受理群眾控告、申訴、舉報的第一窗口,檢察官接談審查群眾的控告、申訴、舉報後,根據具體案情和管轄規定依法導入法律程序。
「為暢通群眾的來訪渠道,除設立專門的接訪場所外,我們還開通遠程視頻接訪方便群眾表達訴求。」凡俊說,在最高檢人民來訪接待室檢察官中流傳著一句話——「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目前,全國檢察機關基本完成遠程視頻接訪系統建設,四級檢察機關視頻接訪暢通無阻,真正實現了當事人與檢察官跨越千裡的「面對面」接訪。本報記者 程丁 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