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失調的必然性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引起了社會大環境的變化,導致了現在兒童普遍出現感統失調的問題。那麼感統失調到底是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感統失調在將來會不會形成常態化的社會性關注問題呢?
讓我們從以下幾點全面了解一下感覺統合。
01
感統失調的生理原因(先天性的)
· 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調
· 因早產或剖腹產造成幼兒壓迫感不足,造成觸覺失調
· 因懷孕期間不正確的吃藥和打針,對幼兒造成的傷害
02
環境及人為的原因(先天性的)
· 由於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兒童活動範圍變小,大人對幼兒過度保護,事事包辦,導致兒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 父母太忙碌,輔導少而造成幼兒右腦感官刺激不足;
· 出生後,沒讓孩子經過爬行階段就直接學習走路,產生了前庭平衡失調;
· 父母或保姆不準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髒,從而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
· 過早地使用學步車,使幼兒前庭平衡及頭部支撐力不足;
· 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嚴,人為地造成孩子壓力太大,兒童自由活動時間太少造成精神上的傷害,產生拔苗助長的挫折等等 。
03
感統失調造成的有哪些常見情況呢?
觸覺問題
1.躲避接觸 固執於某些物件要時刻抱著才有安全感,不愛玩身體接觸的遊戲,嫌棄某些質地的衣物。
2.討厭被觸摸 討厭理髮、洗澡、刷牙,不喜歡繪畫、沙土、泥工等手工作業。
3.愛打架 愛發脾氣動手打人,對非惡意的身體接觸反應激烈。
前庭感覺功能問題
1、特別愛玩旋轉的凳椅或遊樂設施,而不會暈。
2、喜歡旋轉或繞圈子跑,而不暈不累。
3、雖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旁人、柱子、門牆。
4、行動、吃飯、敲鼓、畫畫時雙手協調不良,常忘了另一邊。
5、手腳笨拙,容易跌倒,拉他時仍顯得笨重。
6、俯臥地板和床上時頭、頸、胸無法抬高。
7、爬上爬下,跑進跑出,不聽勸阻。
8、不安地亂動,東摸西扯,不聽勸阻,處罰無效。
9、喜歡惹人,搗蛋,惡作劇。
10、經常自言自語,重複別人的話,並且喜歡背誦廣告語言。
11、表面左撇子,其實左右手都用,而且無固定使用哪支手。
12、分不清左右方向,鞋子衣服常常穿反。
13、對陌生地方的電梯或樓梯不敢坐或動作緩慢。
14、組織力不佳,經常弄亂東西,不喜歡整理自己的環境。
本體感覺功能問題
1.書寫速度慢,字跡不規則,書寫時往往過分用勁。
2.在學習和其它活動中,順序性和時間意識差。
3.容易因為非智力因素引起學習不良,完成簡單動作常常遭遇失敗,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難容易沮喪,依賴性強。
4.學習繫鞋帶、扣鈕扣等精細動作困難,大運動和精細運動技能差,動作笨拙,不喜歡翻跟頭,不善於玩積木。
5.不合群、孤僻,在陌生環境容易迷失方向。
04
感覺訓練的原理
感覺統合訓練的主要感覺通道是:皮膚的觸覺、前庭感覺和本體感受。
觸覺是指分布於全身皮膚上的神經細胞接受來自外界的溫度、溼度、疼痛、壓力及震動的感覺。
前庭平衡覺是指利用內耳的三對半規管及耳石(碳酸鈣結晶體)來探測地心引力並控制頭部在活動中的方位,保持身體的平衡。
本體覺(又稱深感覺)是指來自於我們身體內部的肌肉、關節的感覺,它是了解肢體的位置與運動的感覺。
感覺統合訓練強調「統合」,目的是實現大腦中各部分之間的聯繫和合作;並且通過訓練,形成適應性行為,從而使機體在大腦中形成適當的反應模式。
05
感覺訓練的內容
感覺統合能力是大腦本身所具備的功能,但這種功能的發展,還需要依靠環境的刺激和要求而激發的。訓練就包括提供前庭、本體和觸覺等刺激的活動。多數兒童的感覺統合能力在遊戲、運動和閒暇活動過程中發展起來。
感覺統合訓練中,專家會指導兒童參與各種活動,這些活動是對兒童能力的挑戰,要求他們對感覺輸入作出適應的反應,即成功的有組織的反應。
而針對每個孩子設計的訓練活動,會針對性的增加對兒童的要求,使他們有組織的反應和更成熟的反應。
感覺統合訓練過程,幾乎總是讓兒童感到愉快,對兒童來說,訓練就是玩,於是很多家長就理所當然的認為,感統訓練不就是做遊戲、玩兒嗎?
其實家長不知道的是:感統訓練的遊戲氣氛,不只是為了愉快,也是讓兒童更願意參與,更多的是為了他們從訓練中更多獲益,畢竟,科學的感統訓練是根據兒童的成長情況設計的,並不是簡單地在「做遊戲」。
06
常見的感統訓練遊戲
俯臥大龍球抓東西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強化手眼協調及雙側肢體的平衡控制,促進運動企劃能力。
訓練要求:協助孩子俯臥到大龍球上,保持平衡姿勢。把孩子喜歡的一個玩具放在大龍球滾動時孩子伸手可觸的地方。協助孩子臥在球上前後慢慢滾動,讓孩子探身去摸玩具,必要時可使用會發聲的玩具,以幫助孩子辨明玩具所在的方位。
壓馬路
訓練目的:提供觸覺刺激,有抑制神經興奮程度的作用。
訓練要求:讓孩子仰臥或俯臥在墊子上,用大龍球在其身上滾過去。若孩子喜歡這種壓力可嘗試加重一點壓力。
搖搖船
訓練目的:控制迷路張力反射,提供前庭及本體刺激,並改善身體概念及兩側協調。
訓練要求:孩子躺在地上,兩手抱膝身體屈起成球狀,前後搖動二十下,或左右滾動二十下。
難度設置:——幫助給予:開始時孩子可能不能很好地控制身體或搖不動,家長需要給予身體協助,從側面輕推孩子的肩或臀,示意孩子順著給予的外來力量搖動身體。一旦孩子掌握要領,及時減少幫助,鼓勵孩子自己利用自身的力量搖動身體。
拍氣球
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動作的計畫能力。
訓練要求:把氣球往上拋,然後雙手輪流向上拍打氣球,儘量不要讓氣球落到地上。
鞋子走路
訓練目的:促進身體兩側協調及動作計劃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將兩手穿在鞋子裡,沿著一定的路線或腳印前進或向側邊行走。
運小球
訓練目的:訓練手眼協調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用塑料球拍運送桌球,一次放一個桌球在球拍上,運到距離2米的大容器中。不可以用另外一隻手扶桌球。
打保齡球
訓練目的:發展手眼協調能力訓練要求:把兒童保齡球放在1米左右的距離,讓兒童用黑色的大球擊球。
跳數字
訓練目的:增強身體平衡能力及重力感。
訓練要求:用不粘膠剪出大的數目字1-10或1-20貼到圓形的不粘膠上再地板上,讓孩子從一個數字跨到另外一個數字上,以跨到圓形內為勝。
袋鼠跳
訓練目的:強化前庭刺激,控制過敏信息。
訓練要求:孩子站在袋中,雙手提起袋邊,雙腳同時向前跳。
8月線下課程排期:
8/1-21 早教師(20天120課時)
8/1-5 奧爾夫(5天30課時)
8/2-5 感統高級(4天24課時)
8/6-26 早教師(20天120課時)
8/6-10 蒙氏(5天30課時)
8/7-11 奧爾夫高級 (5天30課時)
8/11-13 行為分析(3天18課時)
8/12-31 早教師(20天120課時)
8/12-16 親子(5天30課時)
8/14-16 語言訓練(3天18課時)
8/18 早教師(20天120課時)
8/18-21 感統(4天3晚30課時)
8/20-24 蒙氏數學(5天36課時)
8/22 早教師(20天120課時)
8/22-26 奧爾夫(5天30課時)
8/27 早教師(20天120課時)
8/27-31 蒙氏(5天30課時)
8月線上課程排期:
8/17 早教師(12天72課時)
8/17-19 蒙氏(3天18課時)
8/25 早教師(12天72課時)
8/25-27 親子(3天18課時)
8/29 早教師(12天72課時)
8/29-31 感統(3天18課時)
ICEI美嬰國際早期教育師資培訓
每月每星期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