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新竊蛋龍化石

2020-12-23 搜狐網

贛州華南龍生活復原圖。趙闖繪製

贛州華南龍正型標本。資料圖片

  本報北京7月2日電(記者張蕾)繼在江西省贛州地區發現兩種竊蛋龍—江西龍和南康龍後,以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呂君昌、河南省地質博物館研究員蒲含勇為首的中外研究小組,再次在贛州地區的晚白堊世地層發現一種新的竊蛋龍化石—贛州華南龍。該項研究成果2日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上。

  竊蛋龍是一群生活在亞洲和北美白堊紀時期的長羽毛恐龍。它們在亞洲分布廣泛,是白堊紀晚期陸相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年竊蛋龍小的只有火雞大小,大的可達8米長,部分頭頂有冠。原始竊蛋龍類群的頭骨具有牙齒,進步類群的牙齒已退化,轉而具有類似鳥類的喙狀結構。雖然最初被命名為「竊蛋龍」,但後來科學家基本認為,竊蛋龍並不偷竊其他恐龍的蛋,反而還有孵蛋的功能。

  贛州華南龍的頭骨形態尤其是下頜不同於已發現的竊蛋龍,主要表現在:圓形的上顳顬孔遠小於下顳顬孔,前上頜骨背後突與淚骨相接,下頜外孔上方的齒骨背邊緣強烈凹陷。研究小組認為,下頜結構的不同意味著覓食策略存在差異。此外,華南龍外鼻孔前腹角和眶前孔後背角的相對位置關係,為竊蛋龍類的頭面部演化研究提供了新見解。

  系統發育分析表明,贛州華南龍與發現於蒙古國的葬火龍關係密切。雖然它們之間相距約3000公裡,但是研究小組認為,亞洲在中生代末期應該到處有類似的棲息地,使竊蛋龍類可以繁衍生息。目前,在南雄組(包括廣東南雄和江西贛州)發現的6種竊蛋龍在系統發育樹中分布於3個分支,且在每一分支中均與蒙古國和內蒙古發現的竊蛋龍有密切關係,只是由兩地竊蛋龍組成的每一分支都具有獨特的食性或佔據不同的生態環境。

  贛州華南龍的發現進一步說明江西贛州地區是世界上發現竊蛋龍類化石最多的地方之一。在此基礎上,研究小組將晚白堊世這一新的恐龍動物群命名為「贛州恐龍動物群」。

news.sohu.com false 光明網-《光明日報》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5-07/03/nw.D110000gmrb_20150703_1-06.htm?div=-1 report 1406 贛州華南龍生活復原圖。趙闖繪製贛州華南龍正型標本。資料圖片本報北京7月2日電(記者張蕾)繼在江西省贛州地區發現兩種竊蛋龍—江西龍和南康龍後,以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小竊蛋龍化石發掘於洛陽 身長僅60釐米
    幾天前,在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恐龍展廳,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賈松海指著一塊「沉睡」在展櫃裡,異常完整的恐龍化石激動地說:「這就是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在洛陽欒川秋扒鄉蒿坪村發掘,幾乎是一塊都沒缺少。」  身為這個恐龍化石的發現者,2007年3月24日,是賈松海終生難忘的日子。「3月份就去挖掘化石,這並不多見,當時天兒還挺冷的。」
  • 河源龍:酷似鴕鳥的竊蛋龍
    河源龍 May 10, 2020 河源龍(Heyuannia)屬於竊蛋龍科 今天的主角正是其中的黃氏河源龍,首先我們先看看名字的由來吧。所有的生物種類都是雙名命名法,分為種和屬,其中黃氏是它的種名,而河源龍是它的屬名。種名贈給在河源恐龍化石發掘和保護工作中作出巨大貢獻的時任河源市博物館館長黃東先生,而屬名來自化石的發現地廣東省河源市。
  • 竊蛋龍不偷蛋、三角龍為搶妹子打架,痕跡化石裡有多少恐龍八卦?
    在這個案例中,掘奔龍挖掘的洞穴最後也成了自己的葬身之所。在洞穴中,科學家們不僅發現了沉積填充物,還找到了掘奔龍的骨骼化石,其中包括一隻成年恐龍,和兩隻幼體恐龍。這說明掘奔龍除了會挖洞以外,可能還是一個好家長,會保護家中幼小的兒童,挖洞可能也是掘奔龍照顧後代的手段,因為洞穴可以幫助躲避掠食者的攻擊。此外,洞穴有利於維持溫度,也是適應極地、沙漠或高山等極端環境的好辦法。
  • 江西6600萬年前恐龍化石或為竊蛋龍 特徵與鳥類相似
    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 (王鶴瑾)據中新社消息,江西贛州市章貢區一建築工地近日發現一具恐龍化石骨骼。據測量,該化石長約90釐米、高約70釐米,初步判斷為6600萬年前白堊紀的竊蛋龍化石,但它的年齡大小、是否具有科研價值等詳細信息還需進一步鑑定。目前,整塊化石由贛州市礦產資源管理局進行保護、鑑定。
  • 被科學家冤枉的龍,起錯的龍名,竊蛋龍它並不偷蛋
    我們都知道,恐龍是已經滅絕的生物,從探險家到科學家,發現過大量的恐龍化石,根據對化石的研究,我們為這些已經滅絕的生物起了名字,而恐龍的命名,通常都是誰發現,誰就有命名的權利,和天文領域新發現的星星命名類似。
  • 竊蛋龍:我的名字可能是個誤會!
    ,在蒙古高原額仁大巴蘇的白堊紀紅色地層中發現一堆骨骼化石,讓考察隊興奮的是,在這堆化石中,有一個破碎的頭骨化石,當時考察隊就斷定,這是一種從未發現過的恐龍化石。於是,這隻新發現的恐龍就有了一個名字--竊蛋龍,正如它的拉丁文(Oviraptor)解釋一樣「偷蛋的賊」。
  • 竊蛋龍:被冤枉70年的好爸媽
    竊蛋龍:被冤枉70年的好爸媽我們對於恐龍的認識依靠著古生物學家的發現和研究,本著是人就會犯錯的原則,古生物學家們在過往的研究中也造成了許多冤假錯案,其中最冤屈的莫過於竊蛋龍啦,因為竊蛋龍不僅不竊蛋,還是恐龍中的模範父母!
  • 8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因一件事情被蒙冤70年,幸好現在已揭開
    根據國際動物的命名法規,當動物的名字一經確定,就無法修改,這樣一對比,我們人類的名字修改就顯得自由、簡單的多,就拿「竊蛋龍」來說吧,這是一種生存在距今大約8千萬年前的小型獸腳亞目恐龍,初次聽聞這個名字你一定會不由自主的想到這種恐龍一定是經常偷食別的恐龍的蛋。事實在20世紀90年代前,包括我們的科學家也是這樣認為的。
  • 竊蛋龍類代表恐龍,竊蛋龍,葬火龍,巨盜龍,天青石龍等
    位置:恐龍\蜥臀目\獸腳亞目\堅尾龍類\虛骨龍類\手盜龍形態類\竊蛋龍類,也叫盜蛋龍類,他們和現在的不能飛的鳥類比較接近,比如鴕鳥,鴯鶓,鶴鴕。巨盜龍 Gigantoraptor,巨盜龍長8米及重約1.4噸,以前是最大型盜蛋龍類,但最近一種新發現的貝貝龍Baibailong,被認為成年後體長可達13米,成為體型最大的盜蛋龍類。竊蛋龍 Oviraptor,又名偷蛋龍,盜蛋龍,小型獸腳亞目恐龍,身長1.8到2.5米。
  • 河南發現最小恐龍化石 這個黑鍋背的冤
    你見過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嗎?發掘於洛陽欒川縣的它,全身骨架長只有60釐米,因為「袖珍」,所以才收穫了「迷你豫龍」的美名,並得到世界的公認。那麼,這個萌萌噠的「小傢伙」到底是如何被發現的呢?關於竊蛋龍又有哪些好玩兒的故事?
  • 方舟生存進化竊蛋龍怎麼馴 竊蛋龍分布圖鑑
    方舟生存進化竊蛋龍怎麼馴,如果你主攻恐龍繁殖,那麼這個小東西絕對不能缺少,竊蛋龍擅長偷龍蛋,另外還能增加生物的產蛋效率。
  • 竊蛋龍重達1.8噸 為什麼孵卵時壓不壞蛋?
    據竊蛋龍的化石巢穴顯示,這些像鳥一樣的恐龍能夠使用特殊的策略來保護恐龍蛋在孵化時不被壓壞。壓不碎的蛋澤勒尼茨基所在的團隊研究了由竊蛋龍建造的40個巢穴,這種像鳥一樣的恐龍生活在六千五百萬年前。這些動物的體重跨度很大,輕的幾公斤,重的能達到1800公斤,其中最大的一種與現在的河馬或犀牛類似。根據體型大小的不同,竊蛋龍的巢穴小的只有0.3米寬,而大的能有3米寬。
  • 《方舟》手遊竊蛋龍作用是什麼 竊蛋龍作用介紹
    導 讀 在方舟生存進化手遊中,竊蛋龍的特性是可以自動採集野生蛋,同時巡邏狀態下,促進周圍龍產卵效率。
  • 方舟:喜歡偷蛋的竊蛋龍,加速生物生蛋速度!搖身一變養殖大戶!
    膽子很小的生物之一,當它發現你靠近它時,它就會馬上逃跑。竊蛋龍是比較常見的生物,你經常可以看到它歡樂的從你附近跑過。雞冠頭,小小的手拿來偷蛋,雖然體型不大,但是跑得很快!流星錘馴服竊蛋龍,我們需要準備流星錘和吉利服,穿吉利服偷偷靠近竊蛋龍,穿吉利服竊蛋龍是很難發現你的(估計眼神不太好),使用流星錘困它,然後射擊。
  • 挪威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海生爬蟲類動物上龍化石
    中新網2月28日電 挪威科學家宣布已在鄰近北極的斯瓦爾巴群島,發現據估身長15米的上龍化石,這種史前巨龍大到足以把小汽車一口咬成兩半,是迄今發現最大的海生爬蟲類動物。目前這種上龍被暱稱為「巨怪」(The Monster)。
  • 方舟生存進化:以蛋為食的竊蛋龍,它能讓生物加速生蛋
    今天要介紹的是以蛋為食的竊蛋龍,它能讓生物加速生蛋。竊蛋龍一般生活在海灘和叢林裡,它是一種以蛋為食的食肉生物,它能悄悄從生物身邊偷走它們的蛋而不被發現。竊蛋龍沒有什麼戰鬥能力,它的雖然是食肉生物,但是它的膽子很小,我們從它的身邊經過,它都會受到驚嚇,然後逃跑。
  • 為恐龍界的小偷正名,竊蛋龍並不偷蛋,反而母愛滿滿
    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說過一種名聲很差的恐龍,他就是竊蛋龍,相信大家對它的第一印象肯定都是非常不好的。因為通過它的名字我們可以看出來,它是一個盜賊,經常投別人的蛋。但是事實上它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它並不是一個竊賊,而是一個非常愛護自己孩子的偉大的母親。
  • 內蒙古發現36種恐龍,它們如何被發現的?這幾大發現堪稱世界之最
    據統計,內蒙古發現的恐龍有巨嘴龍、內蒙古龍、巴克龍、古似鳥龍、阿拉善龍、二連龍、耀龍、巨盜龍、計氏龍、戈壁龍、臨河盜龍、足羽龍、繪龍、竊蛋龍、原巴克龍、鸚鵡嘴龍、中國鳥腳龍、中國似鳥龍、蘇尼特龍、鴨嘴龍、古似鳥龍、巨盜龍、臨河盜龍、內蒙古龍等等。它們是如何被發現的?
  • 軟殼的恐龍蛋化石,科學家認為它來自昔日的海洋霸主——滄龍
    在最近發表於《自然》科學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認為一顆代號為A. bradyi,具有6800萬年歷史的足球大小的蛋——有史以來最大的軟殼蛋(類似於蛇蛋或壁虎蛋),也是有史以來發現的第二大恐龍蛋——可能來自於生存在白堊紀的南極洲的海洋霸主,滄龍。
  • 德媒:中國江西發現恐龍新品種 命名"泥潭通天龍"
    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導 德媒稱,新發現的化石很小,連尾巴也算上,長僅70釐米,有羽毛、頭冠。近日,科學家在中國江西贛州發現了這一恐龍新品種。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1月14日報導,科學家們新近在華南地區發現了這種名為"泥潭通天龍"的恐龍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