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因一件事情被蒙冤70年,幸好現在已揭開

2020-12-23 三體使者

在69年前,我國剛建立時期,普遍都是農民,大都是沒有什麼文化水平,自然在起名字上也就顯得馬虎一些,如張三、李四這類名字十分常見,但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國民文化水平大大提升,這好聽好記的名字也就越來越多,這對於剛出生的孩子就不算難事,但對於已經起了名字並且上了戶口的孩子就比較難一些,因為需要到戶籍所在地去修改名字,雖然程序比較麻煩,但總的來說還是可以改的。

根據國際動物的命名法規,當動物的名字一經確定,就無法修改,這樣一對比,我們人類的名字修改就顯得自由、簡單的多,就拿「竊蛋龍」來說吧,這是一種生存在距今大約8千萬年前的小型獸腳亞目恐龍,初次聽聞這個名字你一定會不由自主的想到這種恐龍一定是經常偷食別的恐龍的蛋。事實在20世紀90年代前,包括我們的科學家也是這樣認為的。

但經過科學家對這類恐龍的進一步考察才明白事情的真相,但是卻無論如何也無法將竊蛋龍這個名稱給註銷掉,那麼事情到底是什麼樣的呢?首先要詳細的講訴竊蛋龍的資料,竊蛋龍,似鴕鳥,一般成年體長可達到2.5米,一般是群體生活,有鳥一樣的尖嘴和尖爪和長長的尾巴,因此被生物學家視為是所有恐龍中與鳥類最相似的種類。

也因為這一點,科學家認為這種遠古動物在取食上不僅僅只是食用果實等植物,對於肉類也不排斥,是一種雜食類動物,1923年,一直來自美國的中亞探險隊在蒙古地界中,在一堆原角龍化石附近發現了一堆化石蛋,而根據當時的初步鑑定,這些是原角龍的化石蛋,而在這些化石蛋旁邊又存在著一具不知名的恐龍類化石,科學家認為這副化石恐龍有竊蛋的嫌疑,於是就向國際申請備案,將竊蛋龍的名稱定了下來。

時隔70年,來自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馬克古生物專家來到「竊蛋龍」的發現地進行考察,結果發現了更多竊蛋龍的化石,從中還得知了一個秘密,原來當時的竊蛋龍所偷取的蛋並不是原角龍的,而是自己的,它是護衛自己剛剛生出來的蛋,而這一點是所有近似鳥類(包括竊蛋龍)都具備的條件,於是所謂的「竊蛋的行為」自然是無稽之談。

自此蒙受70年冤情的竊蛋龍終於被洗清,但是由於因為國際命名法,竊蛋龍的名稱還是不能修改,對於這種事情,我們人類確實需要和竊蛋龍說一聲「對不起」。

相關焦點

  • 竊蛋龍:被冤枉70年的好爸媽
    竊蛋龍:被冤枉70年的好爸媽我們對於恐龍的認識依靠著古生物學家的發現和研究,本著是人就會犯錯的原則,古生物學家們在過往的研究中也造成了許多冤假錯案,其中最冤屈的莫過於竊蛋龍啦,因為竊蛋龍不僅不竊蛋,還是恐龍中的模範父母!
  • 竊蛋龍:我的名字可能是個誤會!
    因名字而被誤解的恐龍第一次聽到竊蛋龍這個名字的時候,我猜大家一定跟我一樣,這一定是一種偷蛋吃的恐龍。但是,竊蛋龍真的是像它名字一樣,會竊取恐龍蛋吃嗎?如果不是,那為什麼要用「竊蛋龍」這個名字呢?竊蛋龍骨骼化石,旁邊是數個未孵化的竊直到70年後,也就是1993年,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專家馬克教授來蒙古高原考察,並且發現了完整的恐龍胚胎化石。
  • 河源龍:酷似鴕鳥的竊蛋龍
    河源龍 May 10, 2020 河源龍(Heyuannia)屬於竊蛋龍科 河源恐龍博物館內的黃氏河源龍骨骼化石 1999年黃氏河源龍化石在廣東河源發現的時候,是除蒙古戈壁外,中國首個發現竊蛋龍科恐龍的地區,而二者一南一北
  • 科學家發現新竊蛋龍化石
    資料圖片  本報北京7月2日電(記者張蕾)繼在江西省贛州地區發現兩種竊蛋龍—江西龍和南康龍後,以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呂君昌、河南省地質博物館研究員蒲含勇為首的中外研究小組,再次在贛州地區的晚白堊世地層發現一種新的竊蛋龍化石—贛州華南龍。該項研究成果2日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上。
  • 世界最小竊蛋龍化石發掘於洛陽 身長僅60釐米
    幾天前,在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恐龍展廳,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賈松海指著一塊「沉睡」在展櫃裡,異常完整的恐龍化石激動地說:「這就是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在洛陽欒川秋扒鄉蒿坪村發掘,幾乎是一塊都沒缺少。」  身為這個恐龍化石的發現者,2007年3月24日,是賈松海終生難忘的日子。「3月份就去挖掘化石,這並不多見,當時天兒還挺冷的。」
  • 方舟生存進化竊蛋龍怎麼馴 竊蛋龍分布圖鑑
    方舟生存進化竊蛋龍怎麼馴,如果你主攻恐龍繁殖,那麼這個小東西絕對不能缺少,竊蛋龍擅長偷龍蛋,另外還能增加生物的產蛋效率。
  • 江西6600萬年前恐龍化石或為竊蛋龍 特徵與鳥類相似
    據測量,該化石長約90釐米、高約70釐米,初步判斷為6600萬年前白堊紀的竊蛋龍化石,但它的年齡大小、是否具有科研價值等詳細信息還需進一步鑑定。目前,整塊化石由贛州市礦產資源管理局進行保護、鑑定。 2013年4月,在洛陽市欒川縣發現的「最小」竊蛋龍(資料圖) 特徵與鳥類相似 據了解,竊蛋龍類是非常特的獸腳類恐龍,身長一般2-3米
  • 竊蛋龍不偷蛋、三角龍為搶妹子打架,痕跡化石裡有多少恐龍八卦?
    它們的痕跡化石來自美國蒙大拿州的白堊紀晚期地層,埋藏年代距今約9500萬年[1]。這種恐龍被命名為掘奔龍(Oryctodromeus),意為「挖掘的奔跑者」,是一種小型的鳥腳類恐龍,分類上屬於稜齒龍科。掘奔龍是史上第一個被證明有挖洞能力的恐龍,證據就來自它們強化的前喙、增大的肩胛骨以及強健的骨盆[1]——這些特殊的身體結構,都呈現出「為挖洞而生」的特點。
  • 《方舟》手遊竊蛋龍作用是什麼 竊蛋龍作用介紹
    導 讀 在方舟生存進化手遊中,竊蛋龍的特性是可以自動採集野生蛋,同時巡邏狀態下,促進周圍龍產卵效率。
  • 方舟:喜歡偷蛋的竊蛋龍,加速生物生蛋速度!搖身一變養殖大戶!
    竊蛋龍竊蛋龍:又叫偷蛋龍。抓回家或者可以使用阿根廷巨鷹和無齒翼龍可以把竊蛋龍抓起,帶回家馴服。蛋不夠的還能在家裡攢一攢,等攢夠了再把帶回來的竊蛋龍打暈了馴服。暈倒後,如果竊蛋龍的背包裡沒有南方巨獸龍蛋、風神翼龍蛋、棘背龍蛋、雷龍蛋或者牛龍蛋,那麼竊蛋龍會優先吃背包裡的第一個蛋。
  • 竊蛋龍類代表恐龍,竊蛋龍,葬火龍,巨盜龍,天青石龍等
    位置:恐龍\蜥臀目\獸腳亞目\堅尾龍類\虛骨龍類\手盜龍形態類\竊蛋龍類,也叫盜蛋龍類,他們和現在的不能飛的鳥類比較接近,比如鴕鳥,鴯鶓,鶴鴕。巨盜龍 Gigantoraptor,巨盜龍長8米及重約1.4噸,以前是最大型盜蛋龍類,但最近一種新發現的貝貝龍Baibailong,被認為成年後體長可達13米,成為體型最大的盜蛋龍類。竊蛋龍 Oviraptor,又名偷蛋龍,盜蛋龍,小型獸腳亞目恐龍,身長1.8到2.5米。
  • 被科學家冤枉的龍,起錯的龍名,竊蛋龍它並不偷蛋
    科學家們給恐龍命名的時候,有些會用發現者命名,讓自己的名字恆久遠流傳;也有用發現地命名的,比如科研團隊在某地發現某種新恐龍化石,就以此地為名;還有用恐龍特徵來命名,比如三角龍用其典型的外形特徵命名;以及行為特點,比如「竊蛋龍」。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被人們冤枉、誤會了近70年的竊蛋龍。
  • 方舟生存進化:以蛋為食的竊蛋龍,它能讓生物加速生蛋
    今天要介紹的是以蛋為食的竊蛋龍,它能讓生物加速生蛋。竊蛋龍一般生活在海灘和叢林裡,它是一種以蛋為食的食肉生物,它能悄悄從生物身邊偷走它們的蛋而不被發現。竊蛋龍沒有什麼戰鬥能力,它的雖然是食肉生物,但是它的膽子很小,我們從它的身邊經過,它都會受到驚嚇,然後逃跑。
  • 贛州發現恐龍新品種 泥潭通天龍距今7200萬年
    ■系目前世界上唯一以「泥潭中掙扎求生」姿態保存的竊蛋龍類化石   ■贛州已發現6個種群竊蛋龍 是世界上發現此類化石最多的地方之一   ■專家認為贛州盆地曾是湖沼地區 古生物繁多適合爬行動物生長   贛南,亞熱帶叢林。   暴雨從蒼穹傾瀉而下,冷雨夜中,一次意外的失足,爬行的大鳥跌入泥潭。
  • 竊蛋龍重達1.8噸 為什麼孵卵時壓不壞蛋?
    據竊蛋龍的化石巢穴顯示,這些像鳥一樣的恐龍能夠使用特殊的策略來保護恐龍蛋在孵化時不被壓壞。壓不碎的蛋澤勒尼茨基所在的團隊研究了由竊蛋龍建造的40個巢穴,這種像鳥一樣的恐龍生活在六千五百萬年前。這些動物的體重跨度很大,輕的幾公斤,重的能達到1800公斤,其中最大的一種與現在的河馬或犀牛類似。根據體型大小的不同,竊蛋龍的巢穴小的只有0.3米寬,而大的能有3米寬。
  • 最新研究:DNA壽命只680萬年 復活霸王龍已不可能【2】
    現在,除了我們自己,沒有任何事情能阻止我們復活恐龍的努力。」  恐龍已滅絕6500萬年  而DNA的壽命只有680萬年  當細胞死去後,殘留的酶就會水解DNA核苷酸之間的化學鍵,微生物也會加速分解過程。但是長久來看,最重要的因素還是DNA在水的作用下降解。
  • 琥珀真的能將恐龍的基因保存6500萬年嗎?
    9900萬前的琥珀,裡面包裹著恐龍的羽毛在如今日趨成熟的寵物克隆市場,讓逝去的生命「重現」,對我們來說已經不是太遙遠的事情。DNA(脫氧核糖核酸)是一種大分子聚合物,主要由核苷酸單元組成,紐西蘭的一項研究表面,DNA的半衰期為521年,也就是說在理想環境下DNA的化學鍵會在521年斷裂一半,經過研究,只需要680萬年,DNA的化學鍵會完全斷裂。
  • 《方舟:生存進化》偷蛋龍代碼一覽
    18183首頁 方舟:生存進化 《方舟:生存進化》偷蛋龍代碼一覽 《方舟:生存進化》偷蛋龍代碼一覽 來源:網絡
  • 為恐龍界的小偷正名,竊蛋龍並不偷蛋,反而母愛滿滿
    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說過一種名聲很差的恐龍,他就是竊蛋龍,相信大家對它的第一印象肯定都是非常不好的。因為通過它的名字我們可以看出來,它是一個盜賊,經常投別人的蛋。但是事實上它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它並不是一個竊賊,而是一個非常愛護自己孩子的偉大的母親。
  • 中國龍:兩億年前的龍圖騰
    1940年,在《中國地質學會志》上,楊鍾健發表了《初步的祿豐脊椎動物化石研究》,首次描述了中國龍,化石包括一部分頭骨,下頜和一些牙齒和肢骨。楊老將它命名為三疊中國龍(S. triassicus),這種以中國為字頭命名的名字,足見楊老對這隻肉食恐龍的重視和厚愛。1941年12月14日,中央地質調查所舉辦建所二十五周年紀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