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畫得不像,這也是你對印象派的印象嗎?

2020-12-22 中國財富網官方

19世紀下半葉,歐洲社會各方面都發生了劇烈變動中,藝術界也湧出了一股反叛的清流,現實主義畫家們走到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中,描繪鄉村風景、農民生活,以此來呼籲民主和平等。印象派小團體就是在這樣的土壤中萌芽的。

居斯塔夫·庫爾貝就是法國大革命之後崛起的現實主義畫家。雖然庫爾貝不是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鼻祖,但他反對古典主義的裝腔作勢和浪漫主義的無病呻吟、注重真實和平凡之美的理念大大感召了後來的激進畫家。並且,他的一次獨立舉辦展覽的舉動,既是為自己創造表達主張的機會,也為後來的印象派藝術家參加非官方沙龍展爭取了平等的權利。

叼菸斗男人的自畫像,布面油畫,居斯塔夫 · 庫爾貝,1848~1849

1 曾經學院派眼中的「Loser」

1648年,法蘭西美術學院成立。後來,美術學院每年會舉辦一次沙龍展,畫展上售出的作品也多被富人階級買走,用於裝飾私人居所,因此官方判斷的好惡標準十分明顯。1855年,庫爾貝送去沙龍參展的兩幅大型油畫被拒絕,他很生氣,便在場外自己搭起一個棚子,展示了自己的40件作品,在當時開創了藝術家獨立辦展的先河。

在奧爾南的葬禮,居斯塔夫 · 庫爾貝,布面油畫, 1849~1850

藝術家工作室,居斯塔夫 · 庫爾貝,布面油畫, 1854~1855

「……畫家必須張開眼睛看現在,他應該通過眼睛而不是通過脖頸後面去看。……不僅做一位畫家,而且還要做一個人:一句話,搞活的藝術,這就是我的目的。」——摘自1855年庫爾貝個人畫展目錄前言

1863年,沙龍展為了容納更多的參展藝術家,選擇了更大的場地,同時嚴格選擇報名作品,將5000副中的3000副都篩掉了。這引起了藝術家的強烈不滿,於是拿破崙三世決定在巴黎工業宮內單獨舉辦一場「落選者沙龍」,而畫家們則成立了「落選委員會」。這個展覽所接納的3000幅作品,正是後來印象派那些畫家的經典作品。雖然拿破崙三世自己並不欣賞這些作品,但先鋒藝術家從此獲得了自由表達的機會。而「落選者沙龍」所引發的社會評論也形成了不同的聲音,慢慢動搖了學院派沙龍的權威。印象派繪畫,在這次展覽中正式面對大眾亮相,開啟了一個在藝術史上具有決定性影響的流派。2 感覺為先,捕捉當下,起來high印象派可以算是古典藝術和現代藝術之間的過渡、現代藝術正式開端的前奏。因此我們可以將它與前一時期的兩個藝術流派做個比較。同樣是取材於現實,前一時期的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強調創作要高於現實。新古典主義借用了古羅馬、古希臘的古典主義風格,認為藝術創作要排除藝術家的主觀情感,要從理性出發,體現宏偉、莊重、典雅,體現英雄主義和崇高理想,畫的也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在構圖上要保證規整,造型的輪廓感要強,色彩則不那麼重要。

約瑟芬皇后畫像,布面油畫,皮埃爾·保羅·普呂東,1805

皇位上的拿破崙畫像,布面油畫,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1806

大宮女,布面油畫,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1814

而浪漫主義則反對理性,注重藝術家對創作主題的感受,怪異的、陰暗的元素也可以堂而皇之地成為浪漫主義畫家所感知的「美」。色彩是表現情感的重要工具。在浪漫主義的畫作中,我們總是能看出一種崇高又悲愴的激情,和濃濃的「抓馬」(drama)味道。

運輸船遇難,布面油畫,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1810

梅杜莎之筏,布面油畫,泰奧爾多·籍裡柯,1818~1819

被風暴驚到的馬,水彩,歐仁·德拉克洛瓦,1824

自由引導人民,布面油畫,歐仁·德拉克洛瓦,1830

印象派則透露出了這樣一種傾向——相比畫幅、畫面和造型,畫家們開始把思考的關注點放在「時間」這個因素上。這其中應該不乏攝影技術對繪畫的啟示:過去畫一張畫就是一個故事的全部,可是現在照相機拍下的僅是一個瞬間——它可以代表整個「真相」嗎?攝影機器移動著取景,對焦過程中的清晰模糊變化或許也給了畫家另一方面啟發——如果攝影機是更精密的眼睛,我們是不是可以模仿這樣的「觀看」過程?自從巴比松鎮裡的畫家們重新塑造了畫家們的寫生習慣,之後的印象派畫家們就在光影的色彩間樂此不疲地捕捉事物在時間中的投影。畫家所看到的就是他要畫下的。而當下稍縱即逝的就是他要全神貫注看到的。

花園裡的年輕女人,布面油畫,愛德華·馬奈,1882

女神遊樂廳的酒吧,布面油畫,愛德華·馬奈,1882

粉紅紫的布局,板上油畫,詹姆斯·麥克奈爾·惠斯勒,1884

等待出場的芭蕾舞者,紙麵粉筆,埃德加·德加,1900

莫奈的老師歐仁·布丹畫了許多海港邊的天空,被稱為「天空之王」。他曾對莫奈說,印象是瞬間獲得的,然而藝術家還必須遵從藝術的規則和自己的感覺。莫奈曾特地跑到倫敦的重工業汙染區在濃煙中進行寫生,還就同一處場景畫下多幅光影色彩各異的作品,比如霧霾中的倫敦國會大廈和查令十字橋、草垛、池塘中的睡蓮。印象派,可以說是一種用敏銳的色調搭配去記錄瞬間的速寫或作畫方式。在這樣生動又緊張的過程中,畫家必須有所取捨。於是,他們的第一反應與真實情感,還有鮮明的藝術風格就這樣不加修飾地通過畫筆而流露。3 團體解散,風格卻從此開枝散葉1874年4月15日,一群屢次被學院派拒絕的畫家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館裡決定成立自己的協會,平等歡迎所有的畫家,並舉辦自己的展覽。這個協會名叫「無名畫家、雕塑家、版畫家等藝術家協會」,第一次展覽也採用了同樣的名稱。莫奈那副最著名的《印象日出》就是在這次展覽中露面,這種粗放大膽的畫風因為一名評論家的譏諷而獲得了「印象派」的正式稱呼。

印象日出,布面油畫,克勞德·莫奈,1873

從1874年到1886年,印象派一共在巴黎舉辦了8次展覽,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藝術流派。最後一次展覽結束後,印象派解散,只有莫奈還在繼續創作。新的一批畫家從印象派中得到啟發,發展出新印象派與後印象派。現代藝術即將隨之拉開大幕。儘管我們從印象派的畫作中確實看到了很多不寫實的成分,但它的理念並不是為了畫得「不像」,而是捕捉畫家在那一刻所「看見」的「感受中的真實」。在現代藝術當中,一幅畫讓人看不懂已經變得理所當然——遇見一副看得懂的好像反而還讓人出乎意料……不過,當我們了解了——或是意識到要去了解——一副畫背後的那些故事,或許也能開始問自己幾個問題:一幅畫是為了什麼目的而被創作?在準備畫一幅畫之前,作畫者應該怎樣「觀看」他將要畫的對象?觀眾和畫家看到的畫,是同一個故事現場嗎?印象派啟發了人們如何帶著感受去「觀看」所謂的「真實」。所以,我們像學習認字一樣,費力地在一堆色塊中努力去找能「看懂」的地方,這個真的很重要嗎?QL Art了解現代藝術只要3個點印象派=畫得不像,這也是你對印象派的印象嗎?1. 曾經學院派眼中的「Loser」2. 感受為先,捕捉當下3. 團體解散,風格從此開枝散葉

原文轉自:青睞藝術

相關焦點

  • 印象派繪畫是怎麼來的?其實「印象派」和「印象」一點關係也沒有
    當時的評論家出於譏諷,將這批作品稱為印象派繪畫。正因如此,很多人進入一個誤區,認為印象派就是「憑主觀想像」作畫,故意畫得模模糊糊,就是要讓人看不懂…… 這其實是被「印象」二字誤導了。實際上,印象派都是踏踏實實、一絲不苟的寫實畫家,是畫家中的科學家,甚至帶著點書呆子般的迂腐。這個說法似乎又與我們的「主觀印象」不太符,不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 印象派的出現顛覆了傳統創作手法和風格 強調「描繪主觀印象」
    而印象派的出現顛覆了傳統創作手法和風格 強調「描繪主觀印象」 此後,畫家不再拘泥於畫得像或者畫得美 西方藝術流派開始百花爭鳴 誕生了很多在印象派出現之前基本很難得到世人認同的作品
  • 兩分鐘看懂西方印象派
    有一個印象派畫家叫克勞德·莫奈,他經常乘著馬車跑出去四處觀摩,馬車裡裝滿了畫布和顏料,隨時都可以停下來畫畫。有時候,莫奈會花上一整天的時間,只畫同一個場景。當周圍的光線發生變化,他會換一塊新的畫布重新創作。 你能想像嗎?
  • 畫印象中的色彩,印象派並非完全現場作畫,明確這3點,醍醐灌頂
    畫印象中的色彩,印象派並非完全現場作畫,明確這3點,醍醐灌頂。大師莫奈的繪畫是在接觸景物的一瞬間,產生的感覺,形成了印象,然後把這個印象中的色彩畫出來。這個印象只是莫奈對景物的色彩的印象,包括大的色彩對比關係,大的色塊,畫面整體色調,以及自己主觀感受到的顏色,並不包括具體的形狀和具體物體的細節顏色等。
  • 鍾情於畫芭蕾舞女的印象派畫家——埃德加·德加
    埃德加·德加(1834—1917)印象派重要畫家。他出生在一個金融資本家的家庭,也許這也是他能常去看歌劇院看芭蕾舞表演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他生活在一個很重視藝術的家庭中,他受到過良好的繪畫教育,算是新古典主義繪畫大師安格爾的徒孫。
  • 如何看懂印象派(中)
    (接上) 我們先來看看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的克勞德·莫奈,莫奈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光影效果,有人稱之為「光的詩人」。關於莫奈,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他的《印象·日出》這幅畫,被記者諷刺「太粗糙了,還不如一幅未完成的草稿,可能是憑印象畫出來的」。
  • 盤點印象派中隱秘的傑作
    看慣了凝固的名畫,換種方式聽聽「畫中人」的吐槽日常是不是也蠻有趣?比如這幅《德加和伊瓦李斯特·德瓦萊何納》,它是畫家德加本人和朋友的畫像。大概我們在看見畫作名字的時候,都會自動忽略德加,而對他的朋友伊瓦李斯特·德瓦萊何納那又長又拗口的名字印象深刻吧。
  • 畢沙羅:印象派的中流砥柱,始終堅守如一,只為畫出最美的事物!
    他雖然始終堅守如一但是他也接納各種流派風格只為了畫出最美的事物。印象派後期過度是時候漸漸走向對技術的追求,他遇到了修拉,就受到了點彩畫法的影響,他畫了一些點彩手法的油畫,但他表現的方式要顯得自由的多,比起繪畫技巧,他嚮往田園生活並推動了這一類型繪畫,畫面平靜優雅質樸,決定了他藝術品質的高雅。
  • 如何看懂印象派(下)
    保羅·塞尚,後期印象派的主將,作為現代藝術的先驅,西方現代畫家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或「現代繪畫之父」。塞尚是後印象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喜歡將所畫的事物抽象成為拼接的幾何形狀,對於現代主義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印象。描繪現實對塞尚來說已經不是主要目標,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在努力揭露「除去現實之外的東西。」
  • 印象派有「三寶」:顏料管、隨身攜帶畫架、扁頭筆刷
    崇尚現實主義極致追求光色   「印象派」因莫奈油畫《日出·印象》而得名。19世紀的西方美術中心在法國,主宰畫壇的勢力是官方學院派。當時一群不出名的年輕畫家在法國巴黎舉辦了一次展覽會,向官方的沙龍挑戰。展覽會展出了莫奈的油畫寫生《日出·印象》。在這幅畫裡,莫奈用奇特的技法描繪了所體驗到的海上日出轉瞬即逝的景象。
  • 簡述後印象派繪畫的特點
    後印象派側重於表現物質的具體性、穩定性和內在結構,以創造形象的重量感、體積感、穩定感和宏偉感,最後達到簡單化和幾何化的效果,這使它成為後來的立體主義和抽象主義的始祖,直接導致了結構主義的誕生。可見,後印象派繪畫對現代諸流派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 如何像莫奈一樣畫印象派寫生油畫,分4步入手,其實也沒有那麼難
    很多人都喜歡欣賞印象派油畫,喜歡他們的色彩,喜歡他們的筆觸,喜歡他們的微妙的光影,喜歡那如夢如幻的感覺。這不,我的朋友為此還專門去了一趟國外,飽覽了一批印象派作品。而莫奈最早也是在室內作畫,有一天,嘗試了戶外寫生,走進了大自然,看到了五彩斑斕的顏色之後,才有了後來的印象派。有人說,我在室內研究色彩學,看有關印象派繪畫的書籍不可以嗎,很遺憾地告訴你,不可以。因為繪畫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必須要動手才有進展。就像學自行車,光講理論,講上半年,還不如騎一上午管用呢,或者說學遊泳,不實踐操作,只背誦一堆方法,一下水就露餡了。
  • 「印象派之父」,淺聊莫奈及其代表作《印象日出》
    莫奈 自畫像1840年11月14日,奧斯卡·克勞德·莫奈出生在法國巴黎。都說藝術家生性沉默寡言,樂於思索,當然莫奈也不例外,因為他是印象派的先行者,將其86年的漫長人生,傾注在「印象」之中,從巴黎到地中海岸、倫敦、威尼斯、挪威等,無論哪一次旅程,哪一次停留,都留下了令人叫絕的作品。他擅於觀察,富於創造,用筆靈活,色彩細膩,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其畫作中最閃亮的焦點,看不到明確的陰影,看不到突顯的輪廓線,柔美有力,這超出了對象本有的魅力,讓世人重新體悟到光與自然的結構。
  • 印象派油畫風景寫生的秘密,原來是用色彩去畫,這裡面大有玄機
    印象派繪畫自誕生以來,一直得到廣大藝術愛好者的擁戴。特別是目前國際上拍賣的印象主義繪畫動輒數億的價格,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那麼既然人們這麼喜歡印象派的繪畫,為什麼廣大的畫家不去多畫一些這樣的作品呢?原來想畫印象派沒那麼簡單,這裡面有很大的玄機。
  • 印象派中國畫和其他繪畫有什麼區別
    《印象派中國畫與其他畫種有何不同》一、「印象派中國畫」的主要特點1、傳統的國畫工具,如宣紙、毛筆、墨(黑墨)、色料和材料等,根據創作步驟、調墨、用筆、施墨甚至所謂的「人文性、情趣性」來作畫。3、在基本上還是不注意諸如透視原理基礎上,根據「用太陽光譜七種顏色,描繪對象、場景和氛圍瞬間印象」的「西畫印象派」,完成整個繪畫過程。4、遵循「進行裝裱」的過程。
  • 法國著名印象派畫家莫奈,筆下日出朝陽蓬勃,栩栩如生
    法國著名印象派畫家莫奈,筆下日出朝陽蓬勃,栩栩如生法國有一位著名的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莫奈是一個偉大的繪畫藝術大師,也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他的作品有著高質量的藝術價值,值得欣賞和品鑑。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這也是其繪畫的最大特色。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賞析莫奈的油畫日出作品。莫奈大師曾經於1872年在勒阿弗爾港口創作了一幅油畫《日出·印象》。這幅油畫生動地描繪了晨霧籠罩中的日出港口景象,用美妙的光的變幻與運動展現了迷人的景色,以及莫奈用輕快跳躍的筆觸刻畫了光在寬闊的海面上反射與顫動的生動景象。
  • 隱秘的傑作:印象派與後印象派大師的素描作品
    但也有個例外,19世紀初的皮埃爾-保羅·普朗(Pierre-Paul Prud』hon)是拿破崙一世的宮廷藝術家,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高質量素描繪畫大師。通過利用藍灰色的紙作為中間色調,他創造了天鵝絨般柔軟的質感和發光的亮度,使得一幅畫從簡單的靜態姿勢轉化為模特兒個人的高光時刻。
  • 歐洲史:19世紀從新古典主義到後印象派(二)
    莫奈也是印象派的創始人之一,他幾乎一直堅持在戶外作畫,其技法最能代表印象派的特點。他們依據當時一些科學家發現的光學和色彩學理論,將早期印象派的光色表現技法推到極端,主張不在調色板上調和顏色,直接以原色斑點間斷地點在畫布上,使觀眾在一定距離外通過視網膜的調和作用形成連續色彩的視覺印象,因此新印象派也被稱為「點彩派」。
  • 「女子最美的瞬間」,印象派大師德加,畫中女子美到了天際
    每天一篇,用兩分鐘,看好畫讀好書,給你的生活加多一點料吧~ 我是默默,持續分享有趣有料的作品,歡迎大家的關注。
  • 【名畫賞析】印象派之父-畢沙羅
    這幅《蒙馬特大街》具有代表性。 這是一幅蒙馬特大街的全景圖,街道兩側盡收畫面,人群流動,車水馬龍,由於視角寬廣,樓房林立,車馬人流很小,只能憑感覺用粗筆點畫出來,然而顯得特別生動,加之透視準確,畫中車馬人流仿佛在畫中移動,它描繪了現代都市的繁忙熱鬧場面。它預示了20世紀未來派畫家所熱衷描繪的景象--現代都市快速運動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