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在位不足一年,便而暴斃,何以稱仁?

2020-12-24 騰訊網

朱高熾從小有小兒麻痺症,朱棣不是很喜歡他,一度想改立二兒子做太子。後來主要是考慮到朱高熾在靖難戰役時守北京城的功勞,以及對皇太孫朱瞻基的喜愛,才讓其太子之位相保。朱瞻基的繼承權是朱棣欽定的,不是朱高熾自己選的,故有「皇太孫」之稱,可見朱棣對這個孫子的喜愛之情。

關於其死因,據說,主要是因為太子時,被朱棣監管,壓製得太久、太死,終於在父親駕崩後可以放飛自我,所以非常縱情。然而,並沒考慮到身體承受力。朱高熾是大胖子,肯定有三高,再加上飲食不控制,血糖肯定可高,有糖尿病也未可知,說不定就是糖尿病引發的其他併發症,導致的死亡。

仁宗朱高熾原本身體就不好,在成祖起兵靖難時守衛北平受過傷。還因為朱允炆的離間計以及老二朱高煦的皇位爭奪太過操勞,應該是病死的。而且就算仁宗和宣宗理念不同,有成祖的立皇太孫和宣宗自身的嫡長子地位,皇位沒有任何威脅。

朱高熾做太子的時候相當於半個皇帝,國家政務大事基本上他處理的,他的功成名就不是當皇帝的十個月,而是早早在當太子時就立威了。他沒當皇帝前已經監國好多年了,他爹朱棣總是在外打仗,國家實際是他在管。明仁宗年輕的時候在靖難之役中展示出了傑出的軍事才能,他如果多當幾年皇帝,應該會有顯赫的軍事成就。

朱棣徵伐蒙古,鄭和下西洋,大大損耗了明朝國力。國力是什麼?按照現代的理解,國力是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資源等實力的綜合性指標,同時也適應當時的環境。

明朝在當時的世界,無論在軍事、經濟、人口、文化、教育等都是最先進的,也是最穩定的。明剛建立不久,政權穩固,多年的徵伐,炫耀國威,國力大大削弱,百姓基本上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舉個例子:一家百姓經歷了靖康之役、鄭和下西洋等事件,為了國家太平,願被朝廷徵稅,早早結束,過上太平的日子,百姓也無怨言,但過度的壓迫百姓,無論你換多少貴族,照樣也會留下怨恨,久而久之會爆發起義。

朱高熾發現了這些問題,朱棣去世後,他馬上停止軍事行動,並且取消下西洋,大力發展經濟,輕徭薄賦,贏得百姓的民心。

仁宣之治的出現可以說仁宗起了很大的作用,朱元璋朱棣時對外政策在他這裡開始收縮,並且放棄一些東北蒙古的幹奴兒司。

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鄭和七下西洋、五徵蒙古,看似欣欣向榮殊不知國庫空虛、繁重賦稅,雖說這種向整個明朝、世界宣示著大明的國威,被民族心包裹下的埋下了憤怒的種子,終究會爆發的。

明仁宗未在其位已發現了,在朱棣的淫威下不得已維穩,為以後的新政埋下伏筆,說其「仁」是根據當時的環境決定的。

在朱高熾時期,明朝開始變得保守。在明朝重重壓迫下獲得喘息之機的交趾(越南),不久就在明仁宗時代擺脫了明朝統治,之後再也沒有回到中原王朝的懷抱。明代疆域的擴張,或者說明代對外政策由軍事擴張轉向全面防禦就是由明仁宗主導,明宣宗執行的,由此產生的一系列惡果是非常惡劣的。

首先,軍事收縮導致的軍事力量衰落直接導致了土木堡之變明朝徹底喪失擴張能力,停止下西洋更是使中原王朝落入固步自封的深淵。仁宗設立內書房,將太監政治化,從而引發出後世一系列的宦官幹政問題。

仁宣之治不過是在一沒有外患(被朱棣打趴了),二沒有內部矛盾(文官徹底壓過了勳戚和武官)的情況下產生的。結果就是朱高熾為了奪回被文官搶走的權力,讓太監讀書,推出太監來和文官打擂臺。文官開始結成鄉黨,到最後的東林黨。

皇帝被架空,內鬥越演越烈,三楊死後,大明文官集團徹底的腐朽,在上排除異己,在下欺壓百姓。明朝可以說就是亡於文官集團的肆無忌憚,而一切的開始恰好就是朱高熾。朱高熾廟號仁宗,都懂的,討士大夫歡心,對身邊人好,不亂折騰,對當時的人是好事,但是對明朝本身續存和社會進步是壞事,功過很難說。

相關焦點

  • 朱高熾登基不到一年便暴斃,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
    朱高熾在明朝十幾位皇帝當中,是很有意思的一位。在位時間極短,但是後世的評價卻很高。而朱高熾的死亡在歷史上也一直都存在很大的疑點。朱高熾有一個特殊的稱呼叫做「九月之君」,意思是從他從47歲起當皇帝直到他死去,才僅僅在位九個月。
  • 為什麼明仁宗朱高熾在位不足一年,歷史評價卻很高?
    為了讓朱高熾成功減肥,據說朱棣將失職多送食物的供膳官剁成肉醬······這恐怕是朱棣對朱高熾身心最大的摧殘了吧。練騎射朱高熾欲哭無淚,他胯下的戰馬也是如此。雖然朱高熾在位不及一年,但是他自永樂中後期,就開始長期監國。時人評價,東宮監國,朝無廢事。也正是因為朱高熾在日常政務處理中所積累出諸多經驗,所以才有能力在朱棣去世後,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並撥亂反正。
  •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時間不足十個月,死因成謎
    明朝不如唐朝恢宏,也不及宋朝風雅,就連皇帝似乎也少了些特色,常常被人提起的大多是開國皇帝朱元璋、永樂大帝朱棣、被敵人抓走的明英宗朱祁鎮……,可是很少有人在意明仁宗朱高熾,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做太子,只做了不到一年的皇帝。
  • 朱高熾:在位時間短,卻開創了明朝的盛世
    老爹活得太久,自己當皇帝的時間就不見得有那麼多,這在歷史上也不是一次兩次出現了,比如著名的永樂皇帝,他在位時間就很長,這也導致他死之後,繼位的兒子朱高熾上臺不到一年就去世。由於他在位時間極短,後世對於這位明仁宗的印象並不深,可他的評價卻相當高,他開創了著名的仁宣之治,幫助明朝走上巔峰,他的兒子也延續了盛世,這對父子倆也成為明君的典範。
  •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不到十個月,駕崩突然,他究竟是怎麼死的?
    明朝的皇帝,除了一月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就屬仁宗朱高熾在位時間最短了,朱高熾在位不到十個月,駕崩的比較突然,因此野史常有各種對仁宗死因的猜測,那仁宗朱高熾究竟是怎麼死的呢?朱高熾的形象,在近期的熱播劇《大明風華》中還是比較貼切的,不僅身形較胖,而且喜靜厭動,又因腿有腳疾行動不便,常需要兩個內侍攙扶才能行動,但也總是跌跌撞撞,這對於一生嗜武的成祖來說,太子如此虛弱不堪,且過於仁厚而無掌權之術,是否能勝任皇帝之位,實在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 大胖子朱高熾為何當了一年皇帝就駕崩?朱高熾:體重超標壓斷龍氣
    朱高熾是朱棣的兒子,他其實是一位潛力不錯的皇帝,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也很高。但就是這麼皇位,才繼位一年不到就駕崩了,屬實可惜。難道這其中有什麼陰謀其實原因是非常簡單的,朱高熾永樂二十二年(1424)繼位時已經多少歲了呢?
  • 朱高熾為何盛年而崩?原因撲朔迷離,矛頭直指兒子朱瞻基
    在《大明風華》中,我們認識了梁冠華老師扮演的朱高熾,在憨態可掬的外表下,隨著劇情的推進,這位太子爺憂國憂民、為國家鞠躬盡瘁、敢於直言的形象也躍然紙上,而在歷史上這位太子也確實如此,從其廟號仁宗,便可見一斑。
  • 從出生起就註定是明君的朱高熾,在位僅10個月,卻能夠流芳百世
    雖然說在朱棣看來,他並不喜歡這個不會打仗的兒子,但是,朱高熾的種種統治措施卻得到了群臣的高度讚賞。隨著朱高熾逐漸長大,他也開始參與到了處理政務的工作當中,在這個時候,朱高熾表現出了自己在政治方面的強大之處。雖然說在朱棣登上皇位之後,他也曾猶豫過太子的人選,但由於朱高熾的個人能力是非常出色的,最終,朱棣也將太子之位傳到了朱高熾的身上。
  • 明仁宗朱高熾為何在位不到一年就突然離世?
    朱高熾的死因應該是長期心理與精神壓力的壓抑得到釋放後,縱慾過度導致的猝死。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卻因為腿腳不好加上過度肥胖並不得朱棣的喜愛。礙於嫡長子繼承制的原則,即使不喜歡也被封為了燕王世子。但由於朱棣過於強勢和嫌棄,以致於朱高熾在老爹面前一直都是謹小慎微。古代都是父為子綱的,爹再不好,做兒子的也只能受著,不像現在可以拍拍屁股離家出走。如果只是做一個燕王世子,將來繼承王位變成燕王,可能朱高熾的生活還不至於太糟糕。可是偏偏老爹是個不省心的,一激動把皇位奪過來了。朱高熾就從燕王世子一躍成為了皇太子,一當就是20年。這20年的太子生涯,著實不好過。
  • 明仁宗朱高熾為何被稱為史上最可愛的胖子?
    在明朝歷史上,朱高熾儘管在位不滿一年就暴斃,但卻為何被稱為「仁宗」皇帝?關於這個問題,由湯唯和朱亞文主演的電視劇《大明風華》倒是進行了很好的詮釋。接下來,我們就通過這部劇來走近朱高熾,走近歷史上著名的明仁宗。
  • 朱高熾做皇帝不到一年,能做什麼好事,為何有極高的評價?
    朱高熾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如果要不是他的父親造反,他恐怕這一輩子都與皇位無緣,可他的父親朱棣偏偏發動了靖難之役,自己做了皇帝。 可是,朱高熾的身體並不好,他做了皇帝還不到一年,就因病去世了。可是雖然在位時間不久,但是他在歷史上有著極高的評價,這是為什麼呢?
  • 朱高熾:被父親支配的恐懼
    畢竟他朱棣向來就不是囿於傳統的人,否則按照什麼立嫡立長的破規矩,皇帝之位哪兒有他朱棣什麼事呢。02孩子是最敏感的,他們能在察言觀色中感受到父母的態度,家庭的氛圍,何況在封建帝王之家的父親從來都不會刻意掩飾自己的態度。從小朱高熾就知道父親不喜歡自己,嫌棄自己太胖。朱棣曾經一度勒令朱高熾減肥,要求膳食官減少朱高熾的飲食供應,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節食減肥。
  • 大明王朝之最窩囊的太子(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熾)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標英年早逝,至此皇儲空缺,算資歷算功勞朱棣是排的上號的,更何況太祖非常喜歡朱高熾這個孫子,所以朱棣覺得自己有機會繼承皇位的,所以在沒有想過廢朱高熾世子之位,靜候北京的佳音。
  • 明仁宗朱高熾真心喜歡兒子朱瞻基嗎?
    後來朱棣更是聽從當時文學大儒解縉的勸告,以「好聖孫」說服朱棣封朱高熾為太子。從這一點來看,朱高熾應該很慶幸有這樣一個深受老爹喜歡的寶貝兒子。那麼真如大家所想的那樣,朱高熾真心喜歡兒子朱瞻基嗎?這可以從老朱家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在朱元璋在位的時候,朱棣還是燕王。
  • 朱高熾只在位9個月的時間,這跟他兒子朱瞻基有關?肥胖才是主因
    為此朱高熾非常隱忍,愣是把朱棣給熬死了,自己也沒死。不過他這身體其實也是強撐著熬到了登基,僅僅做了9個月皇帝後,朱高熾也掛了。關於朱高熾的死,那野史正史猜測等等版本實在是太多了。正史說,朱高熾是胖死的。朱高熾登基的時候,已經46歲了。這個年紀在古代來說,其實也算不小了。
  • 蟋蟀皇帝朱瞻基,為何在位10年便英年早逝?原因令人唏噓
    縱觀歷史長河中400多位皇帝,能像他一樣的恐怕寥寥無幾。說起明朝的皇帝,還真是個個有特色。自從朱元璋踏過屍山血海坐上帝位,到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時,這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統一王朝就宣告結束了,享國276年,共傳16帝。
  • 《大明風華》中楊士奇向朱棣隱瞞太子的病情,朱高熾:你腦袋還在...
    然而此時大明朝廷中卻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正在監國的太子朱高熾病重。這是影響國之根本的事情,朝廷中以楊士奇為首的那幫大臣很是為難:是不是要把太子朱高熾病重之事告訴前線的朱棣。 太子朱高熾看到楊士奇遞交的京城軍隊換防的奏摺,睿智的朱高熾當然知道楊士奇此舉是先打預防針,防範消息洩露後產生不良的後果。知道這幫大臣的想法後,朱高熾只是說了一句話:「摸一下你的腦袋,還在不在頭上?」當朱高熾說出完句話時,這幫大臣絕對是汗流浹背。
  • 在位不到一年!他的歷史評價為何堪比唐太宗、宋太祖和康熙大帝?
    歷史上就有這麼一位皇帝,雖說在位的時間不到一年,但是他卻名列「仙班」,位置堪比漢武大帝。他的名字就叫朱高熾。朱高熾是明朝第四任皇帝,1378年出生於北京,明成祖朱棣的長子,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勺,被朱棣視若珍寶,未來君主的第一候選人。朱高熾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明仁宗。
  • 紫禁城第一個登基的皇帝,在位僅300多天,卻被奉為聖人,名字耳熟
    朱高熾在現代人看來僅僅是名字耳熟,歷史上的他生性沉穩,喜歡讀書,在武術與儒家思想的教育下,他長成了儒雅與仁愛的樣子,而朱元璋這位孫子頗為喜愛。但是朱高熾這人外貌卻很不出色,肥胖不已的他走路都需要兩個內侍攙扶,而朱棣對武力推崇不已,見此情此景,心中對這個兒子產生了幾分厭惡之情。
  • 大明風華朱高熾朱瞻基父子開創仁宣之治
    朱高熾是明成祖朱棣長子,母為仁孝文皇后徐氏,他生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十六日,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為世子。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至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在位,年號洪熙。在位雖不到一年但歷史盛讚朱高熾是一個開明的儒家君主,他像他模仿的古代聖王那樣,堅持簡樸、仁愛和誠摯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