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是朱棣的兒子,他其實是一位潛力不錯的皇帝,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也很高。但就是這麼皇位,才繼位一年不到就駕崩了,屬實可惜。難道這其中有什麼陰謀
其實原因是非常簡單的,朱高熾永樂二十二年(1424)繼位時已經多少歲了呢?46歲,很驚訝吧,而46歲恐怕已經不能再稱之為壯年吧。畢竟說「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40歲以後男人的精力就會慢慢的下降。
而朱高熾繼位時已經46歲,精力早已大打折扣,不能和二十幾歲的精神小夥相提並論了。46歲似乎並不是一個很大的年紀,但是放在平均壽命只有六十歲左右的明代,46歲足以是一個坎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必須得考慮到朱高熾作為一個皇族的生活方式,朱高熾是有名的大胖子皇帝,而且還是那種不喜歡動,喜歡靜的宅男級胖子。當然,按照他的體重,想要迎風奔跑也很困難,朱高熾身體肥胖到需要兩個侍衛攙扶才能行動,即便如此也是步履蹣跚。
為此朱高熾還出過洋相,《明史·朱高煦傳》就記載了朱高熾有一回和朱高煦一起去拜謁孝陵時不慎跌倒的情景:
祖嘗命同仁宗謁孝陵。仁宗體肥重,且足疾,兩中使掖之行,恆失足。
我估計他的體重應該在300斤以上,一個人的體重能夠達到這個量級,一般很少是因為胡吃海喝造成的,而是身體出現了問題。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肥胖症」,由於身體的代謝出現了問題,所以攝入的熱量無法有效被消耗掉,因此堆積下來成為脂肪。
瘦子之所以吃不胖,是因為代謝過快,攝入的熱量又無法轉化成為脂肪。所以說不管是過瘦,過胖都是一種疾病。朱高熾如此龐大的肥胖體型,顯然增大了容易患上「三高」的風險,以及其它潛在病因。
所以最後朱高熾是怎麼死的呢?就是猝死的,對於他的死因猜測還有點多,無非就是縱慾、過於操勞之類的,其實總和起來就是他的身體不堪重荷,最終導致猝死。雖然朱高熾是一個行動不便的大胖子。
但他卻是明朝皇帝中少有的子女遍地開花的皇帝,他生育了10個兒子7個女兒,繁殖能力算是很強的了。都說生命在於運動,而朱高熾作為一個大胖子,連活動都有所困難,自然不必奢望他有什麼健身運動。
過於肥胖的身體,以及縱慾過度的生活,都為他以後的猝死埋下了隱患。也因為身體肥胖,朱高熾並不討朱棣的喜歡,至少早年朱棣還沒有奪得大明江山時,崇尚武力的朱棣對朱高熾並不是十分欣賞。
尤其在發動靖難之變時,朱棣的內心更加希望自己的兒子更加隨著自己上陣殺敵,但因為朱高熾的身體條件不允許而作罷。這也導致後來朱高煦參與到奪嫡之爭中,早年朱棣也曾激勵朱高煦說:
燕王欲且議和北還,適高煦引兵至,王仗鉞拊其背曰:「勉之!世子多疾。」——《明通鑑·卷十三》
話外之音自然是讓朱高煦好好表現,朱高熾的身體不好,萬一出現個什麼情況,世子的位置就是你的。但是朱高煦這個人沒有掌控好,犯了很多錯誤,最後導致朱棣奪得天下,心想打天下是一回事,治理天下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最終還是選擇了性格仁厚的朱高熾為太子,而朱高熾確實也是一個有能力的皇帝,如果不是因為身體原因,相信永樂之後明朝在他的治理下還會更加強大。但他登基為帝時確實年紀已經很大,46歲對於這個大胖子來說是一道坎,身體裡的隱疾最終在他當上皇帝不久便爆發。
不能不說是一種湊巧。
關注【圍爐言史】,每天閱讀深度歷史內容喲~